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原創文章《銀行利息,是不是背業?》

(2024-05-14 14:34:56) 下一個
銀行利息,是不是背業?
 
師兄,請問餘額包、招財寶獲得的利息背不背業?銀行活期、定期存款獲得的利息背不背業?
回答:不背業,這是銀行和你約定的存貸款利率,不管你是儲戶,還是貸款方,按照約定的利率存貸款,不背業,因為這個符合雙方自願原則,其次,你借錢給對方,對方支付一定的利息,這個也是對方應當給予的報酬,所以不背業;而且銀行利率基本來說,偏離公平酬償的標準應當不遠,所以不背業(請注意:這裏隻是說利息這部分不背業;至於本金部分,是儲戶轉移業力給銀行,銀行轉移給貸款者,所貸款項的本金部分,在債務存續期間,是貸款方要背業的,必須說清楚);但是高利貸不同,高利貸雖然遵循了雙方自願原則,但是違背了酬償公平原則,過份高額的利息,就會帶業,這個我們沒辦法去精確計算如何算是高利率的高利貸,但是可以判定,任何一種交易,超出了等值酬償的範疇,就可以算是高利貸了,這樣就會背業;餘額寶,招財寶這些,基本和銀行利率持平,收益稍微偏高,基本都不帶業;你上麵說的這幾種產品,包括銀行利率,基本是不背業,這隻是我個人體驗;但是銀行現在代售的一些其他理財產品,比如一些股票型基金,紙黃金,這些是背業的;
 
當然,這個背業,是增值才背業,如果虧損了,是對方背你的業;
 
但是需要申明,在你介入這個交易一直到交易結束,就是從開倉到平倉,這個過程中,你會被這個交易合約,或者具體股票品種中參與交易的這些眾生的共業牽纏,這種業力狀態,無法精確計算,因為是動態轉移的,你背業的對象,背你業力的對象,都是動態轉移的,因為交易是隨時進行的,要一直到你最終平倉,你才能不被這些業力牽纏;在持倉期間,不管是虧賺,你都在業力牽纏之中;虧是對方背你業力,賺是你背對方業力,而且雙方都在不斷的切換背業對象,一直到交易結束,平倉;
 
我們這裏不說是天眼通,天眼通的層麵,看不到這些東西,要到了慧眼的層麵,這些業力變化,你會看的就像肉眼看物質世界的各種變化一樣直觀;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的身心稍微清淨一點,這種業力切入你的身心,你直接可以覺察,你自己的身心,本身就是最直觀的感應器,但是要內心清淨一些,你就可以覺知,我是屬於後者;
 
師兄,我最近賣了兩套房子,房價上漲賺的錢,是不是背業,看你博文,我挺擔心的,是不是應該取出部分,多修福報?
回答:這個要分具體情況,如果是父母親屬買的房子,你賣掉這個錢歸自己,你要背負父母一些業力;如果是你自己的錢買房子,現在漲價賣掉,如果是屬於宿世你有此福德因緣,也就是說,是你宿世福德,你來受報的,這個不背業,如果不是宿世福報,現在新賺的,升值的這一部分,要背負你賣給對方的那個買方一些惡業。因為升值的部分,你沒有公平付出,雖然交易雙方自願,但是缺乏公平原則;當然,我沒辦法判斷你是宿世福報,還是現在新造作的結果;但是,就我多年的經驗判斷,一般情況來說,這種業力狀況都比較複雜,是既牽纏宿世福德因緣,又牽纏當下的造作,甚至還牽涉親屬的業力,各種業力交雜的,這是通常情況,一般來說,幾乎沒有例外的,所以,多多少少,都會背一點業;捐一些修福報,是很好的解決方法,雖然不能保證你單筆的交易中不背業,但是這個可以做到讓你整體的福德增長惡業減少;
至於這種具體的某一筆交易,如何不背業?或者你得到一筆錢,對來源不明白的,最好的方式是,祈請佛菩薩加持,將自己等值福報,去償還對方,但是我前麵說了,小額的可以,大額的不使用這種方法;總之,公平獲得的報酬,是最安全的;節儉惜福,是重要的;
 
問:又想起來,關於各種宴請隨份子錢,師兄怎麽看?
回答:前麵我文中說的互相欠對方500元,但是互相沒有雙方自願約定酬償抵消之前,你隨禮給對方,對方欠你的,對方隨禮給你,你又欠對方的,雙方互欠而互相不能抵消,到了未來受報的時候,各自再互相報償對方;這個前麵說過,和那個原理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個是互相都背對方業!
 
當然,有的人參加宴請隨禮,有時候開玩笑說,我來繳飯錢,有這樣開玩笑的,所以,這裏就產生一個新問題,是不是我接受了宴請,在宴席上的消耗,就抵消了我給對方的份子錢?這個是不能抵消的,和前麵說的一樣,你吃宴席,欠對方飲食方麵的福報,背宴席主人的業力,還要欠被你吃的動物的一些部分命債,為什麽是一部分呢?因為不是你一個人造就的,所以是一部分命債;但是你的份子錢,不能抵消宴席的消耗,因為宴席的主人沒有和你約定說,你來吃飯繳納的份子錢是飯錢,沒有這個約定,所以不能抵消,也就是不存在雙方願力的契合,就無法抵消,因此將來受報,還是各自償還,各自了業,不會自動抵消的;

所以,互相欠對方,互相都成了對方的債主,從債主的對方來說,就是你的施主也是恩人,所以,債主債主,站在這個角度看,是債主,站在另一個角度,又是恩人,所以,恩人的本質,就是債主;你看,我說這個話,很多人要罵我,覺得怎麽把恩人說成債主,他心理上受不了,因為我說的過於的赤裸裸,我說話喜歡一針見血說本質,不喜歡糾纏名詞上的差別,喜歡直接說本質;對方對你有布施的恩德,你就欠了對方,可不是又是“恩人"又是"債主"嗎?所以,一家人之間,互相即是恩人又是債主,社會上各種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本質上是一回事,可是很多人在說法上、情感上不願意接受這個本質!

那麽,冤親債主,哪裏來的?你說的份子錢就是債主的原因之一,吃了那個動物,又是導致債主的原因,互相欠對方,或者欠一條命,或者欠一些錢,或者欠對方的其他種種無償付出,冤親債主,就從這裏來的;----------所以,化解冤親債主,包括化解命債的債主,怎麽化解?回答:我前麵說過多次,化解冤親債主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彼此雙方自願以某種方式,公平酬償過去雙方欠對方的債務,不管是命債,還是錢財,還是其他,記住,是雙方自願,不是單方麵自願,單方麵是不行的,雙方自願給予對方報酬,償還欠對方的東西,這是化解冤親債主最終終極圓滿的解決方案,沒有可以超過這個原則的。

問:師兄,你博客博文說的這些東西,是屬於小乘還是大乘?

回答:這既是小乘,也是大乘,當然,也可以說,這不是什麽大小乘的問題,因為我告訴大家的這些,隻是宇宙和自然界的一些自然規律的奧秘,這些奧秘,有的在佛經中佛法中明確的說過,有的是沒有直接說,但是是以寓意的方式說過,還有一部分,是佛不對初機說,而將答案隱喻在佛經中,要靠你逐步提升智慧之後,去體悟的;有很多是以寓言的方式說出來,但是隻告訴你謎麵,謎底要你自己體悟;佛經這個東西,同樣的經文,深者見深,淺者見淺,愚癡之人見到佛經還覺得是廢話;就好像大海,在100米深的地方,有100米深的狀況;1000米深的地方,有1000米的狀況,到了馬裏亞納海溝,最深的地方10000多米,有最深的地方的奧秘;佛法的大海也是如此,佛經也是如此,看上去都是一個大海,看上去都是一部佛經,但是各自境界領悟深淺不同,因此講經說法,給眾生帶來的利益深淺也不同;佛法中很多宗派矛盾,見解矛盾,也因此而生,因為各自深淺不一,不可能同時領悟同一深度,同一角度,故而見解上的矛盾就產生了!

 

至於你說的大小乘,是發心的問題,和自然規律不同,自然規律是什麽?就是佛經說的“自然法爾”!自然就是這樣!我提及的這些規律,小乘也在用,大乘也在用,金剛乘也在用,利用這些規律修行,利用這些規律成就自己,成就大眾;隻是有些規律,不方便直接說明,所以,佛經中有時候,並不直接說,有些規律說明了,會給世俗的生活,甚至會給佛法傳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所以,對於普通的信眾,一般不會說到這個層麵;比方說,財物帶業的問題,本來就如此,但是你沒看到佛經直接這麽說,但是有一些隱含的寓意告訴你,比如光音天人吃地肥導致不能飛舉,其實就隱喻了物質帶惡業的問題,但是這個卻不是誰都能看透,誰都能信;那麽,為什麽佛陀不對普通信眾直接說這些規律,或者有些規律,隻說一部分,甚至隻說一半呢?因為有些全部說出來,眾生心生大驚怖,有些全部說出來,眾生心中反而生邪見,比如供養背業的事,本來供養發心利他,你說對方會背業,結果,他的心思就變化,變成我布施讓對方給我背業,你看!!!這個發心變了,最後的結果就不圓滿;所以,這裏麵很多真理,佛不能直接說明,要你到了一定程度,憑借你的智慧,和佛經依據的寓意,去體悟到比較深入的程度,如果很多真理,一開始就對所有人都說的通通透透,對一部分眾生反而會帶來害處,所以,佛法中不是所有東西都直接告訴你。

那麽,宣化上人講密宗的“密”,實際是“秘密不定”,這個解釋非常高明,佛法其實本來無所謂密,但是,對於自己沒有明白的道理來說,這個還在迷惑的人來看,對他來說,這就是密!比如,我提及的福德惡業一體兩麵、公平酬償不背業原則、自願等值酬償不背業原則、雙方願力契合消宿債原則,打罵轉移福德和惡業原則,禮拜上傳惡業下載福報、分別心就是陰陽世界,無情有性原則,正報依報心與物一體原則(這個以後說);這所有說的這些,你領悟了,他就不是密,你沒有領悟,對你來說,它就是密;我呢,不喜歡神秘,我喜歡把神秘的東西,告訴大家,破除神秘;所以,密,也不是絕對的,當你領悟了一切之後,一切宇宙人生的奧秘你全部知道之後,宇宙中一切知識學問,你全部通達之後,世界上對你來說,便不會再有什麽“密宗密法”,因為你領悟了,它的秘密就沒有了!迷時是密,悟時不密。

所以,我說的這些,隻是把一些自然規律告訴大家,為什麽告訴大家這些規律,因為任何一個學佛的,不管你什麽大乘小乘金剛乘,如果連自然規律都沒有通達,可以說你是沒辦法修行的,一個連基本的自己做了什麽,是吃虧占便宜都搞不清楚的人,一個做了布施,誰吃虧誰占便宜都不清楚的人;一個自己修了什麽法,得什麽利益都不清楚的人,他怎麽能修行呢?我以前就是這種人,迷迷糊糊20年,現在該醒悟一點了,也希望把我知道的,告訴大家,讓還在迷茫的人,少花一點時間早點也多醒悟一點。

 
吉祥果
2016.01.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