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端午,讓活得一代比一代慫的民族,有個識數的時候。

(2024-06-10 09:27:48) 下一個

 

 

端午,讓活得一代比一代慫的民族,有個識數的時候。

 

 

 

 

 

屈原不騎牆。江邊的韭菜騎牆,勸屈原也騎。屈原跳江死了,韭菜邊哭他,邊丟粽子。回轉,仍騎牆。

 

司馬遷責怪司馬遷死心眼,一棵樹上吊死。如果不是這樣,還有端午嗎?或者說,傳統節日中還有真有點氣節的節日嗎?春節,撞見鬼,不敢直麵鬥,鞭炮伺候;重陽,“遍插茱萸少一人”,隻得忍;中秋,全民裝有文化……

 

讀《離騷》,一個字爽!

 

我是貴族,高人一等。咋的?

 

我帥,我智商天花板,我天賦異秉;聽我的,我是對的;“此處不留爺”,不去找自有留爺處,一根筋到底。如是氣質,楚辭斷,見誰續?

 

屈原,把這個民族震懵了。這也太古希臘了,太司巴達了。溫柔良恭儉讓的小滑稽小確幸小伎倆,哪遇見過這陣仗?

 

讀楚辭,花,是最鮮亮的;女人,都像赫本,才不林妹妹那樣,病秧子;遊覽江山,不“江山如畫”般地盤算江山;直抒胸臆,才不“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中地繞。詩經,打個比方;樂府,“安辨雄雌”;唐詩,暗喻明喻借喻;宋詞,煉句煉成字;明清,沒話找話。這些毛病,天問,沒有;湘夫人,沒有,離騷,更沒有。舊羅江邊最初丟入江中的,就是original 的白米粽:青是青,白是白。哪來的棗泥粽,酸甜粽,火腿粽的騎牆貨色?!

 

中國文學中,楚辭不是天花板,而是獨一塊。比儒還文,比法還強。魯迅說史記好為“無韻之離騷”;屈原之後,誰的詩章堪稱“有點像楚辭的?

 

說白了,中國人,多少代!活不過屈原。還算好,有個端午,讓活得一代比一代慫的民族,有個識數的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