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烈三公孫,我這樣看歐字

(2024-06-13 10:26:13) 下一個

烈三公孫,我這樣看歐字

 

九成宮醴泉銘,亦公亦私。大楷,就是公家字體。寫大楷,落筆即端,端就免不了裝。唐興大楷,書法走上大外宣的道。歐做大楷,也不能免俗。但歐的個人審美的意趣仍掩不住地從中體現。不像後來的顏柳大楷,已經是全然公家字體了。

 

公家字的毛病,是處處想著秀以及以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審美。會形成一定水平的質量和品味,但往往有如時尚,時在它在,時逝它逝。歐楷的端,是公家的,但它的挺而險,是自己的。

 

歐陽詢的行書,使見歐體的真形。

 

都讚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其實歐的行書一點也不遜色,或曰更具特色。歐行書在筆法運用上,不一味流暢,而是自有溪徑,或遇石成浪,或經峽顯韌,或岩儼,或崖險。創意滿滿。從來,學有淵源,師從祖藉,歐亦然。但他似乎覺著不能滿足,決定開出自己的花來。在唐初四傑中,歐字奇麗,在用筆上的自由,遠勝其他。所以,歐字有幾分不是家雀的意味,而褚虞薛和後來的顏柳行書,則都是二王麾下之將。

 

由於歐字有了筆法運用上的創意,結字的美感常常別出心裁。婷立感: 高個子,但也不一米九二米得嚇人,俏而不妖,挺而不弄,雜一絲絲女柔,顯很懂風情;不怕成險,但不做峻。後世如元代的楊維禎,明代的黃道周,清末的何紹基,金農,鄭板橋等,大玩驚險,雖葩有奇處,但是終有炫技之嫌;墨感很質,凝有凝的隆重,飛白有飛白的飄逸。最迷人的是於凝於飛白中,仍潤潤的,不澀,不癟。

 

二王之法之下的妍態嫵狀,接過來舞出自己的“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幾個?褚字走不出,虞字,籠中鳥,顏真卿的行書,全抄二王筆法,甚至二王結體;陸柬之,楊凝式,吳說,蔡宗,黃庭堅,趙孟頫等,全是二王team。歐陽詢則自成一卉,有自己的芬芳。用妍說不盡歐字。它有亮眼的漂亮,麗質。再看,再看,會有不斷的細節發現,如,它不一味循妍成嫵,往往長出自己的穎麗,幾分倔,甚至強;點畫,豎畫,豎撇,像跑出二王麾下的兵卒,一副“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英姿。

 

書法上的進步,難甚!“一點像羲之”的殘酷,將多少臨池者摔成躺平哥!許多傳統的“固定搭配”,有質有量。康有為不服,要顛覆帖學,自立碑學,寫大大的隸字,雜入魏書的意思。可寫起尺牘,盡在二王轂中。用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比喻二王之法的影響,不過份。歐陽詢也是,他不見得自覺,但實際上是盡力想翻出自己跟頭花樣的,他翻出耒了,寫出了歐體字。歐字的不一味順從妍,寫自己的偏執,值得學;結體高挑,可以借鑒;不守固定搭配,根據自己的美感,調製自己的景色,應當給予尊敬。二千年間,米芾的刷和歐陽詢的高挑不馴之姿外,堪稱別致者,誰?

 

歐陽詢六十幾歲之後,他的書法方被人注意到。花甲之人,當什麽什麽都看開了,看透了。可你能從歐字看到社會油子氣?世故老人味?見到的是倔,不馴之性,一絲的女氣,也是強丫頭的眼神。這點,也構成學歐開筆易,學學多走僵走癟的原因。性格不非常硬的人,真的不宜學歐。我就是,看歐不學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