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書法別別竅

(2024-06-15 04:17:00) 下一個

書法別別竅

 

在德國工廠裏見識了技術員,副工程師,工程師的差別。他們共同的地方是:每個動作都是訓練有術的。有些是科技,即沿科學原理延伸推演出的理解,剖折。另一些則是經驗,即別別竅,但並不秘方化,而是使之程序化,各自可以在工作中修改補充。

 

經驗性的技術,水平不高,但很適用。在尋常工作和生活的初步質地的優劣中,起著不小的作用。

 

書法,就是執筆經驗性的技術之果。

 

《黃庭經》,滿滿的別別竅。點模豎撇捺豎勾,豎彎勾等,都包含用筆的技巧,由此產生的字的結構,有耐看的成熟老道的美感。

 

怎麽練習,才能如此?

 

有不少書論。讀,總覺得說不精準。對此,有各種議論。實際上,許多別別竅,是手把手傳授的東西,說是說不清楚的。一篇字中,這樣的東西多了,就“妙”了,“神”了,“仙”了,如《十七帖》。

 

所以,書法講究學有家傳,講究淵源,並不盡是虛辭。

 

別別竅的水平,很鬼,但不高。

 

晉書,後人超不過,它含有的許多別別竅失傳了,是一個原因。譬如,《蘭亭序》,後人臨摹,總也不得原作的水準,其中不少執筆運筆別別竅的失傳是一個原因。《黃庭經》,很少見到學有所成的,不得其別別竅,是一個原因。

 

晉書的美感水平,在中國曆代,是天花板。在日本書法史裏,在歐洲藝術沒傳入日本前,中國書法中的晉唐作品,是神品。但在美學理論,現代派藝術觀傳入日本之後,中國書法的美感狹隘,單薄,很法變成了土特產性質。現代日本書法藝術,不是中國書法的意思了。

 

這也好懂,用別別竅積累起來的作品,如同魔術,一旦公開竅門,也就那樣了。另外,別別竅常自身帶有封閉性的頑疾,常使其成為“千古之謎”,有的,確實水平莫測,但很狹隘,單薄。中國書法往往自恃晉唐書法成就而小看日本書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所據的道理,很偏狹。在書法藝術上,日本現代書法藝術走上了康莊大道,已成規模。而中國的書法,剛剛開始“醜書”般地亂劃。

 

由習字,讀書法,知道,漢民族著實是別別竅民族。超過別別竅,他就手足失措了,而且還常常不老實,抱殘守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