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二十四史有感

(2024-06-07 09:00:20) 下一個

讀中國古人司馬遷班固範曄魏征歐陽修….寫的中國曆史,就是聽現在的易中天陳丹青沈國華高華等吹故事。

 

讀希羅多德,凱撒,《羅馬帝國衰亡史》《美國史》《霧月政變》,不由地正襟危坐,也不由地感到讀專業書的枯燥。

 

專業的曆史著作,其實是給學專業的人翻閱查找的,不是像《史記》《後漢書》那文學般的。由這,看得出中國人之於曆史,是從不懷正經態度的,似乎也不知道什麽才是正經的態度。

 

記載中國曆史的人,在乾嘉學派之前,其訓練是家傳秘方式的。因此,記載曆史的,很多,但記錄的水平卻一成不變。

 

中國的曆史,有曆史世故,卻沒有曆史哲學。“太史公曰”“史官曰”,均屬“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政治”。乾嘉學派之後,漸有考證的理性。閻若璩錢大昕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和後來的陳寅恪馮友蘭郭沫若等處,方見到理性意義上的曆史。

 

 

 

 

 

都說二十四史,有的寫得好,有的不怎麽樣。讀起來,都一個樣。敘述記載上的體例,稍見變化,但認知多為“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的水平,個中差異,有的當真一些,大多根本就不當回事兒。而且,無論當真的和不當真的,都不知道怎樣去當真和為什麽不當真。

 

讀《二十四史》,會有“低端”的感受,像是開了幾千年“故事會”。

 

讀二十四史,越讀越悶。低趣味,低思想水平,低人格的人寫出的低文格低世格,活脫出一個不聰明的族裔的懵懂相。越讀越信服“這裏沒有曆史,隻有重複”的認識。

 

記得不隻一個高中生議論《論語》說話,這就是本“社會經驗”總結。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一打開,往往讓人大跌眼鏡,粗鄙如此!

 

不是這樣嗎?

 

泛開來想,琴棋書畫,經史子集,無不如此。於其中長大的中國人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