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你我難以交流的鴻溝到底是什麽?

(2019-06-07 06:55:59) 下一個

本來沒有覺得是問題,但昨天和網友關於這篇博文: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63/201906/5820.html?#comments 產生一段交談,他說“融入很難很難”,而我覺得根本無需努力。到底鴻溝在哪裏,是什麽?為什麽我說的意思,讀者完全無法明白?現在把這段交流記錄在這裏,也許可以敲開問題的根本:

讀者:

這很難。 
許多年前我在北京某個公園就看見你所說的第一現象:一個男人緊緊擁抱一棵樹,臉上的表情非常甜美仿佛是聽到了樹的血液流動的聲音。很神。

明亮:

你可能誤解了“融化”。不是把我的身體和某一棵樹結合起來那種物理意義上的融入,而是和“樹”這個經驗體驗融合,我不是我了,樹不是樹了,主觀和客觀融為一體像能量一般。不是那個人擁抱大樹的情況,你什麽都不需要具體做,而是品味“我和我的經驗是一體的”。我可能無法描述清楚,但絕對不是人去擁抱大樹這種物理的融合。 

直接品嚐經驗,想象一下自己融入經驗。我沒有講“樹”這個具體的東西,而是講經驗。也就是說,別管它是不是“樹”,樹是一個思想概念,別理這個思想概念,把“樹”看成是純經驗,像夢一樣。不是真的和一棵實性的硬繃繃的樹融合,而是融入像夢一樣的經驗中,管它稱為樹還是情緒。

讀者:

這個很難,的確難,真的很難。

明亮:

你唯一擁有的就是經驗。經驗中顯現出萬事萬物,但這些都不是真的萬事萬物,而是純經驗能量。如果你有困難理解,就回想一下晚上做的夢,夢裏也有大樹,夢裏去觸摸這棵大樹也會感覺到硬硬的質地,夢裏的那棵樹是真的在那裏嗎?如果夢裏的“你”要和夢裏的大樹融合,他就必須擁抱大樹。但當你發現夢裏的“你”和夢裏的“樹”都是同一個夢能量,這個發現,就不需要去擁抱大樹了,因為你真正明白了沒有“你”也沒有“樹”,隻有同一經驗能量流,不需要去擁抱,已經是一體了。 

同樣道理,現在當下的經驗和晚上的夢經驗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純經驗。除了是你的經驗外,什麽都不是,什麽都沒有。

讀者認為很難,非常難。而我覺得容易,簡直容易到無需努力,但我發現很難跟讀者交流。我的文章夠囉嗦的了,但我發現還是難以表達。NISARGADATTA大師也覺得很難讓聽眾明白,有次他明顯地被問煩了,就告訴在座的聽眾:“我說的一切話都是把一切看成意識說的。如果你不把一切看成是意識去聽,是無法聽懂的”。 

NISARGADATTA點出了問題的症結所在。說者把一切看成是類似夢境一樣的意識場,也就是我說的“經驗場”,看似在,其實不在。但聽眾卻把一切看成是實實在在的萬事萬物。這樣地聽,怎麽可能聽得懂呢?我說“融入”,我不是說把我這個“實體身體”融入到實體的“一棵大樹”中去,如果是這樣認為的話,簡直比登天還難啊。就算你在經驗中去擁抱大樹,你還是認為你的身體是實體的身體,你的擁抱是實體的事件,你擁抱的對象大樹也是實體的物體,那麽這樣的“融入”是不可能發生的,兩個“實體”怎麽可能融合呢?

所以,把一切看成是”純經驗“。所謂的“大樹”作為經驗形式確實顯現在眼前,但它不是什麽實體的獨立存在物體,而是顯現成“大樹”形狀的經驗流。經驗就好像是“閃光”那樣,完全沒有實體的意義。就像你回想一下晚上做過的夢境,夢境根本沒有實體存在,夢境就像閃光那樣,閃閃發光地流過,是純粹經驗流過,雖然無法否認體驗過了,但醒來後就明白夢境根本沒有實際發生過。 夢幻僅僅是純粹的經驗流過。

當下即刻,你認為存在的“你”,僅僅是經驗呈現出來的“你”,而沒有任何實體你存在。你認為的“身體”,僅僅是經驗呈現出來的“身體”形狀,和電視機裏麵放映的“人物”一樣,由無數的光點構成,看上去像“人”,但如果你仔細去觀察,就發現它們都是光點而已。 

經驗情節就好像電視機中放映的故事內容。而真正的你就好像是放映故事的電視機。無論故事內容多麽千變萬化,你,作為放映機,絲毫不受影響。就算故事內容裏麵呈現出“核子大戰”,“世界毀滅”,但放映機絲毫無損。就算故事內容裏麵放映出“洪水泛濫”,你作為放映機一滴水都不會沾到。當然,我用放映機或電視機作為比喻而已。你當然不是什麽放映機或電視機,你是超越一切意識超越一切經驗呈現的絕對本身。你可以呈現出經驗流動的表相,但你遠遠超越一切經驗表相。無論經驗場中出現什麽故事內容,你絲毫都不會受影響。經驗場中的“你很成功”,對於真正的絕對的你,沒有什麽意義。經驗場中的“你很失敗”,對於真正絕對的你,絲毫影響都沒有。夢中的“失敗”是真的失敗嗎?放映機中顯現出來的“成功或失敗”和放映機有關係嗎?你要哈哈大笑了。 

所以,把一切看成是純粹經驗場,而不是一個一個具體的獨立的實體存在,換個說法,把一切看成是夢,那麽“融入”一切經驗就不需要努力的了。不但觀察者“你”是純經驗,被觀察的對象,比如汽車,樓房,道路,思想,情緒,天空,草地,時間,空間,一切的一切,都和你一樣是純經驗體驗,而非實體事物。既然主觀和客觀都是純經驗流,還需要刻意地去一方融入另一方嗎?不必了!因為作為純經驗,一切都是同一個經驗能量流,看似的分離是假分離,是純粹的SEEMING而已,不融入已經融入了。 

所以,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見”。 當你一見到這個奇跡情況,什麽都明白了。除了“見”到,不需要做任何具體的事情。

 

退一步,我不否認你目前覺得“很難,非常難”。那麽就看看這個告訴你“很難非常難”的思想能量流,感覺到它的升起,融入它中去,先不要管它告訴你什麽內容,直接去品嚐一下這個思想能量的味道。隻要你試嚐這樣做,就算不明顯成功,這樣做已經在你的深層能量層麵發生作用了,這個作用不是表相中明顯顯現的。所以,不要管做到做不到,也不要管如何做,就直接去融入它。如果你堅持,做做,放放,然後想起來再做,不要太認真太當一回事地去品嚐或融入,像玩遊戲那樣,那麽你就會產生一種以前沒有的習慣,在你的深層會微妙地積累,以後會越來越容易的。某一刻開始,你會吃驚地發現,我都沒有想要“品嚐”,品嚐自動進行了。我都沒有想要“融入”,自動融入了。

 

高級瑜伽就是體驗自己的奇跡,一開始是“你的意誌做瑜伽”,逐漸地,變成了“它通過你做瑜伽”,再逐漸地,“你”找不到了,隻有它,一切都是它,“你”就是它,表相中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而是當下即刻的大圓滿。注意,我沒有說排除了表相中的SEEMING的“不完美”,而是發現一切SEEMING都是它的顯現,因此不當真了。

 

值得注意的是,隻要你開始去品嚐經驗,就算一開始是用思想意誌去品味,就算一開始無法繞過思想,隻要你開始去品嚐了,就是一種“成功”。高級品嚐是不可能失敗的。任何思想上認為“太難”或“失敗”都不是真正的失敗。隻有通過實際品嚐,內部深層才能積累,敏感度才能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我建議你先開始品嚐那些和你沒有利益關係的現象。比如,品嚐一下家裏地板這個經驗呈現是什麽味道。注意,我沒有要你去品嚐“地板”這個實體東西,而是品嚐“地板”這個經驗流的是什麽質地或味道。你會發現“地板”這個經驗越品嚐越無法確定它到底是什麽了,好像會感覺到原先認為穩定的“地板”隨著你的品嚐在不停地跳躍,震蕩,變化,前一秒鍾的地板和後一秒鍾的地板就有微妙的變化。如果你品嚐習慣了,最後才去品嚐和你有利益關係的東西,比如飄過你的思想情緒。不要一開始就麵對思想情緒,因為它們和你太有關了,習慣還沒有養成之前去品嚐思想情緒會比較困難。

 

無論你有空,還是沒空,有機會就一回頭,朝窗外看,看著看著,你就會融入到“窗外”這個經驗中。有時候幾秒鍾都不需要,這就是POWERFUL的品嚐。

有時候,你陷入了家庭矛盾,不聽話的孩子,無法理喻的老公(或妻子),難以相處的丈母娘(或婆婆),這些都是思想告訴你的故事。這時,你一回頭看到窗外,綠草可沒有這些問題,樹上的鳥兒可沒有這些問題,樹葉可沒有這些問題。你這一回頭,注意力就從家庭矛盾中分散開來了。你吃驚地品嚐到,這一種經驗(比如家庭矛盾)顯現的同時,有無限多種完全不同的經驗也在顯現。好像有無限多個頻道播放無限多個不同的電視劇,而你的“心”或思想卻集中到其中一個單一頻道,把豐富的經驗顯現解釋成為負麵的“家庭矛盾”了。思想把單一頻率的情況解釋成為了經驗的全部,陷入了片麵抽象的故事中去。但你可以一回頭,發現負麵故事顯現的同時,無限多樣的其它經驗同時顯現,它們完全不同於負麵故事。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品味嗎。

經驗中的“問題”不是被解決的,而是你去品味它後,發現原來它的背後是無限在發生,你超越了“問題”。原來那個“問題”也許還在,但因為你的發現,遠遠超越了這個單一頻率,那麽請你放心,會有一種無限的威力巨大的(THAT)力量去處理那個“問題”的。

注意,一切經驗中產生的“問題”,都不是因為你個人的意誌,是它(THAT)的意誌。你可以放心了,既然它(THAT)會讓“問題”升起,它(THAT)也會以某種方式讓問題消散的。你不需要負責。你可以“想辦法解決問題”,請注意,“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個思想也不是你想出來的,也是它(THAT)的意誌。你可以想辦法,但不必糾結:“萬一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天就要塌下來了”,不,不,沒有可以塌下來的“天”,也沒有它(THAT)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可以讓問題升起,它就可以處理一切問題。請你放心吧。

就算你無法解決問題,比如付不出欠銀行的錢了,銀行把你的房子沒收,你必須睡在街上,這還是它(THAT)做的夢。“睡在街上”還是它的神聖意誌,是神聖的必然,不是“你”的錯。“你”不必負責。

 

明白了的那位,不一定避免經驗中顯現的“問題”。比如,NISARGADATTA大師最後是因為咽喉癌去世的,因為它習慣抽煙。身體上得的“病”是它(THAT)的意誌,和“你”無關。身體以什麽形式消散,也是它(THAT)的意誌,和“你”無關。表相中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如果你深入品嚐這些“問題”,會發現它們不是原來思想定義的“問題”,而是無法言說的神聖經驗能量流,這樣的品味,就超越了一切表相“問題”。

 

不要認為做高級瑜伽,可以獲得某種魔力來幫助你付房租,或幫助你克服身體的衰老。如果你基於這些私欲去做瑜伽,會變成了一種不必要的阻力。我建議你保持好的態度,把“命運”交給它(THAT),這就是一種臣服或投降。經驗中體驗到了病痛,立刻明白那就是它夢見了“病痛”這個經驗,而並非你這個“人”的“損失”。這不等於說你不去看醫生,不去服藥,而是該幹的照幹,但沒有任何糾結。一切“發生”或“不發生”都是它(THAT)的意誌,都沒有錯誤。

 

RAMANA MAHARSHI大師不就是在明白了以後,到處流浪,但被他的追隨者搬到寺院裏麵。我沒有說明白了以後必須到處流浪。不是這樣的。也許經驗會顯現出“到處流浪”,這不是錯誤。也許經驗會顯現出“住在曼哈頓頂層的PENTHOUSE享受榮華富貴”,這不是錯誤。這些都是純粹經驗而已。你不會因為“到處流浪”而明白了,也不會因為“住在PENTHOUS享受榮華富貴”而無法明白。

這個一“見”,就是把一切經驗看破了,和經驗場裏麵的內容完全無關。這就是為什麽我一直提醒你,要去直接品味經驗,然後經驗會告訴你它的秘密。明白是通過品嚐經驗而發生的,但明白不是某種經驗。明白了就超越了經驗。

 

直接品嚐經驗場後麵的能量流,品嚐這個能量形式的質地,其實就是超越了你的“命運”。你越品嚐經驗的質地,就相當於超越了經驗告訴你的“命運”。命運是什麽東西?別被這兩個字嚇唬了,命運就是你的經驗變化PATTERN。這些經驗變化PATTERN看來無限多樣,有些可怕,但它們都是同一個能量的顯現模式,絲毫不會對你有什麽傷害。

再嘮叨一遍,繞開思想解釋,直接品味經驗能量的質地,就是最有效的超越了“命運”。

 

 

 

 

==========它==========

它就是經驗中的一切顯現。並非它“生出”了經驗中的萬事萬物,它不可能創造出不是它的“東西”。經驗中的一切顯現都是它的存在模式,而不是它創造出來的。它看上去好像是經驗中的萬事萬物,但它不是看上去的那個情況。它不因為自己看上去像“人”就是人了。它不因為自己看上去像“大樹”就是大樹了。它就是無限本身。這個“無限”可以自由地顯現出無限多樣的“看上去”,但不因為其中的任何一種“看似”而成為了看似的實體物體了。

它看上去像天空,但天空僅僅是它顯現出來的經驗流,不等於它真是天空了。

它看上去像“我”,但我僅僅是它顯現出來的經驗流,不等於它真是我了。

它看上去像“人‘,但人僅僅是它顯現出來的經驗流,不等於它真是人了。

它看上去像“宇宙”,但宇宙僅僅是它顯現出來的經驗流,不等於它真是宇宙了。

它看上去像“時間”,但時間僅僅是它顯現出來的經驗流,不等於它真是時間了。

它看上去像“空間”,但空間僅僅是它顯現出來的經驗流,不等於它真是空間了。

你可以繼續下去,這個句子可以無窮無盡地說下去。任何“概念”都是看似的經驗流,但不真的等於它(THAT)就是這些概念所描述的情況了。

它沒有“部分”。經驗中每一個細小的“呈現”都是它的全部。經驗中在地上的一粒沙子,就是它的全部。經驗中的一粒沙子和經驗中的無限宇宙有同樣的價值。如果你看穿了“沙子”這個表相,就等於你看穿了“無限宇宙”這個表相,一切表相都是完整的它(THAT)。當一點看破了,整個經驗場都看破了。你不需要去研究觀察很多東西。也許你一直盯著“一粒沙子”看,就看出了它的本來麵目。

一切思想告訴你的概念,都是片麵的單一頻率的故事,真相遠遠多於,也遠遠不同於單一頻率訴說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一切思想概念都是幻覺,沒有例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想知道2 回複 悄悄話 那句話好像又落入了之前的錯誤。不過,博士之後又補充了,沒有 inner guru。不斷在兩個層麵跳,他也說自己在推翻自己。
想知道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好的,謝謝您的提醒,非常棒,要提醒自己不要落入二元對立了,落入了也放過,每個瞬間都是新的。博士的很多詞確實讓人困惑,不過,他也反複抱歉,自己的中文太不好了,隻能用土話交流。關於回家,博士說,回家就是最終發現,自己一直就在家中,不可能不在家的。一切都是無事生非,神聖的遊戲。博士說,他這次出來,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讓我們的大腦迷惑,最終送到 inner guru 的門戶。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勤而行之' 的評論 :

寫了一篇新博文,回複了你的問題。
勤而行之 回複 悄悄話 先生,每天的經驗融合開始感覺生活很迷人。但很好奇,你對於博士的說法的評論,是否也是你的思想告訴你的幻覺?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博士的下麵這些說法是完全對的:

“他也強調,這隻是一個比喻,因為“有”是不實在的,隻有“空”。沒有道路的道路,徹底的擁抱未知,走到後麵,所有的概念都要丟掉,“空”的概念也要丟掉,“空”和“有”也是平等,而平等的概念也是多餘,一切都隻是完美。”

我隻想補充一句:最好不要說“有”是不實在的。而應該說“空”就是“有”,“有”不異“空”。真正的明白完全不以“空”排斥“有”,也不以“有”抹殺“空”。而是體驗一種和能量融合的無法言說的愉悅,一切都是它,一切都是它,管它稱為“空”還是稱為“有”,去它的!不管是有,還是無,都是它,都是同一個它,不會為這些“空或有”和“真或不真”對立概念糾結了。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隱身草' 的評論 :

是的,品味就是“觀察”或“觀”或“見”。我選擇用“品味”這個白話詞匯比較容易理解。如果用一個“觀”,是一個古文表達方式。就顯得隱晦不清了。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想知道2' 的評論 :

博士這些說法都不錯。但我受不了他的其它說法,比如什麽吞沒什麽,什麽擊碎什麽,比如“回家”之說,我不會這樣說的,這樣說法是加強了兩元對立邏輯,有些說的太隨便了,會讓聽眾誤解。

別看我文章寫的囉嗦,但我用詞是相當謹慎的,盡量不給聽眾有誤解的機會。

我是絕對不順從聽眾的思維邏輯。如果我順從聽眾的思維邏輯,不就是加強了他們的幻覺嗎?
我直接告訴他們,他們的思維邏輯是徹頭徹尾的幻覺。當然,有些聽眾會被我的犀利冒犯了,那麽說明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悟性,還沒有交流的緣分,離開是好事,我沒有覺得是問題。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想知道2' 的評論 :

也許是吧。博士擔心別人聽不懂不來聽了。我沒有這個擔心。對於我來說,根本沒有“別人”需要“醒悟”,我也不是老師。一切都是“它”,就是我自己。如果在我的眼中有一大群“別人”需要聽懂,那麽我有幻覺。我沒有任何欲望,我不想拯救世界,因為一切都是我自己(它),已經是大完美了,為什麽要拯救啊?哪裏有什麽“世界”和“眾生”需要教育啊,哪裏有“人”需要拯救啊?一切都是我自己(它),不但沒有“我這個人", 當然就沒有“別人”了,當然沒有“世界”了。

隻有它,SELF!

我直接告訴你實話,不加粉飾,不擔心“有人聽不懂”。聽不懂就聽不懂,他們就離開了,對於還不夠悟性聽懂我說的道理的那位,確實不應該來我的博客,對於我來說啥問題都不是,擔心什麽?
想知道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不過您的表達更清晰一些,而且很徹底。看您的文章真是一種享受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ew^new' 的評論 :

太好了!就是這麽品味的。對於我來說,乏味的排隊不是乏味,而是品嚐奇跡,聲音,視覺,思想,腿站在地上的觸覺,手摸著扶手的感覺,它們都是同一個“它”!“它”不停的對我呼叫:“我在這裏!”,“我在這裏!”。最最終極神聖的“它”偽裝成經驗中的聲音,視線,人物,事件,嗅覺,觸覺,對你呼喊:我和你同在。可是你像睜眼瞎子看不見最最親密的“它”。它就是你自己,你卻認不出你自己來。你錯以為你是一個裝在肉體裏麵的“人”,在“世界”裏麵過著不自由的可憐的“生活”,這是徹頭徹尾的看錯了。

繞過思想告訴你的情況,直接去品嚐經驗的點點滴滴,就是和神聖的“它”親密融合融化。什麽叫做“愛”?不是那種世俗理解的“我愛你,我愛她”那種個體給與個體的“愛”,而是和親密的“它”融合。當你直接品味經驗,就是直接和“它”同在了,超越任何“個體”概念,這就是真正的BODHICITTA(菩提心)。可惜世俗佛教把這個BODHICITTA給膚淺地誤解了,成為佛祖愛人這種膚淺的理解。

要堅持這樣的簡單品味經驗,繼續下去。不要太認真,做做放放,想起來就品味,想不起來就放過。每一次品味都不會浪費的,會在“它”的深處積累。別以為是“你”在品嚐,其實是“它”在品嚐它自己。“它”最愛的就是它自己。“它”中顯現出來的經驗中的“你”來品味經驗,就是它品味它自己。

對,先不要去品味思想,因為思想對於你來說太有利益關係了,比較困難。首先對和你無關緊要的經驗形式品嚐開始,慢慢習慣去品嚐,然後再品嚐思想和情緒,會事半功倍的。
想知道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博士一直在強調,醒覺和做不做沒有關係,和時間空間沒有關係,比較貼近的說法是“在”。在、覺、樂,站在不同角度,表達同一個,“在”的同時會有“覺”,會有“樂”。“樂”本來就是本質,或者換一種說法,“愛”“慈悲”也都是在說本質,都是代表合一。
想知道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博士說,關於醒覺,隻有兩種狀態,醒覺和不知道自己是醒覺的。甚至醒覺的概念都是不存在的,因為隻有醒覺。我感覺博士是為了照顧很多不同層次的人,或者說照顧被過往靈性知識所束縛的人的境界,而退了好幾步,順著他們的理解說了很多話。他一直有提到,希望帶大家慢慢從“有”擺蕩到“空”,因為過往束縛太嚴重,一開始就提到“空”,可能會讓大家聽不懂,同時小我會馬上排斥,另外,他也強調,這隻是一個比喻,因為“有”是不實在的,隻有“空”。沒有道路的道路,徹底的擁抱未知,走到後麵,所有的概念都要丟掉,“空”的概念也要丟掉,“空”和“有”也是平等,而平等的概念也是多餘,一切都隻是完美。

感覺和您說的很像。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ew^new' 的評論 : 多年前跟著前博主學習觀察思想,也是有你一樣的感覺。不過我是一直保持觀,不光觀思想,還觀情緒,身體的各種感受等等。這樣煩惱就越來越少了。我總覺得“品味”和“觀”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思想試圖告訴你的放一邊,直接回到最基本的覺。
new^new 回複 悄悄話 早上正在靜坐,老墨來打掃院子、割草,吹風機割草機轟鳴著。若在以前,肯定煩躁不安。但現在就會直接品味這個轟鳴聲,繞過思想上的老墨、吹風機、割草機等概念。直接體驗這個聲音,好像變得跟它共振了,這樣不但沒有一絲的煩躁,反而感覺跟這個聲音融為一體。很奇妙的感覺。
還有品味思想,有時想直接品味那個不爽的思想情緒,但一要品味它,它就溜掉了,很難抓到它。但同時那個不爽的情緒也煙消雲散。所以品味思想好像比較不容易做到。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川曄' 的評論 :

博士說的沒錯,但就是說的不究竟。他好像是照RAMANA的說法照本宣科,我不清楚他是否真的品嚐到‘它’。怎麽需要去“擊碎”我呢?這樣的說法就是不太明白的那位會說。“我”僅僅是一個思想,不去理會就行了,當你直接品味經驗,會嚐到那種無法說的甘甜,當你嚐到甘甜,有沒有“我”就完全不重要了,放一邊了。

博士說“絕對把相對吞沒”這個說法完全是誤解,說明他還沒有真明白。絕對不吞沒相對。相對就是絕對的顯現模式,絕對以相對的模式顯現出來,但不抹殺它是絕對的。比如,絕對沒有時空,卻顯現出“時空”來。絕對是不需要吞沒時空的。

絕對隻要知道,時空是我自己做的夢,這一個“見”,就是明白,那麽“相對的時空”就不是問題了,為什麽要去吞沒或消滅相對呢?

我聽過一些博士的視頻,聽聽就聽不下去了,雖然大多類似我的說法,但仔細聽就聽到太多不究竟的說法。悟性還不高的大多數人是聽不出來的。

我要告訴你,你當下就是絕對本身,你就是它,就是THAT,當下即刻就是!但你不需要吞沒了任何相對的經驗內容才變成它(THAT)。吞沒或消滅之說是誤解,用這種說法就是陷入了思想的“有為”邏輯陷阱。你作為終極絕對的它(THAT),不妨礙你顯現成為一個“人”的經驗表相,或顯現出“宇宙世界”的經驗表相。顯現出相對的經驗表相並非等於你偏離了你自己(絕對或THAT)。因為這個偏離是假的。

不究竟的那位告訴你要“回家”。我不會這樣說,因為“回家”是誤導,為什麽??因為你早已經是家了,你從來沒有偏離絕對的THAT(它 == 家)。你隻是忘了你已經是家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說什麽“回家”是假設你遠離了家而需要回去。無論誰跟你說這個邏輯,要小心了,這是思想邏輯幻覺。

”回家“是一種希望,希望就是阻擋明白的一帖毒藥。大圓滿就在當下即刻,你哪裏都不需要去,已經在最完美的家了。如果有誰要你回家,那就是誤導你說你離開了家,這樣的邏輯怎麽能讓你滿意呢?這樣的邏輯就是希望你去努力”回家“,又把你拉回思想編織出來的幻覺循環中去了。

不是這樣的!你沒有家,因為你*就是*家。你不擁有大圓滿,因為你*就是*大圓滿。你不擁有愛,因為你*就是*愛。你不擁有光明,因為你*就是*光明本身。你不需要自由,因為你*就是*終極的自由,那個“不自由”的感覺是自由的你跟自己玩的遊戲。你不需要回到’它‘,因為你從來沒有偏離’它‘。耶穌不是一直提醒我們:你和上帝是同在的,這個《同在》說的非常恰當。

如果你想象有一個美好的”家“要回,怎麽可能品嚐到它和你是一體同在呢?

當你還希望達到某種“美好的狀態”,這個希望立刻阻擋了你直接品味已經是你自己的美味了。當你沉浸在“希望”之中,當下即刻的完美就看不到了,忽視了。

所以,任何“大師”告訴你這個希望,那個回家,都是隱形誤導。我隻跟你坦白地說:完美就是當下即刻,你就是完美本身,品嚐經驗就是品嚐你自己本身。注意,我沒有說你自己是“身體”裏麵的“你”。我說的你本身就是你當下即刻的經驗場。

估計博士不會跟你說這些,我無法確定他是否真的明白了。如果你讀了我的所有文章,你就會明白為什麽我不用“吞沒”或“消滅”或”回家“這些詞匯,因為這些詞匯非常誤導,把一個無二的大圓滿,描述成為了兩元對立的幻覺了。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好的謝謝,我再去認真拜讀。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品嚐(讓自己完全融入當下的每一刻),然後放開,就是全部了對嗎?

我看到楊定一說的方法是:完全臣服,臣服於什麽無所謂,就是不執著於任何事情,放過一切心念,最後隻剩下產生那個心念的“我”是,問一句“我是誰”,就把最後那個還有心念的“我”擊碎。然後,絕對才能把相對吞沒。

楊定一說的這個絕對是指That,相對是“我”,他說絕對把相對吞沒之後,就是“我”回到“真我”,他把那叫做回家。

我一直追看就是想知道他說的這個回到“絕對”,還有J.Krishnamurti說的進入Natual state,還有大家說的That的狀態到底是怎麽回事。它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狀態?是不是某種我可能永遠無法明白或者進入的狀態呢?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建議你讀這篇去年寫的文章,針對的就是今天我們遇到的“困難”。也就是說你認為我說的意思不是我想要表達給你的意思:

《正確的觀察方法和不正確的觀察方法》
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63/201904/28411.html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川曄' 的評論 :

就在當下此刻,如果沒有了思想告訴“你”:“我存在”,就沒有“你”存在。

“你”是因為思想告訴有一個”你“在身體裏麵住著。

假設你現在打盹兒,思想沒有了,就沒有什麽”我“了。一會兒後,打盹完畢,思想再次湧動起來,立刻出現了“我”的感覺。

同樣道理,晚上陷入沉睡,就沒有了思想,哪裏還有白天經驗中的“你”?不但沒有白天經驗中的“你”,連白天經驗中的“世界宇宙”都消散無蹤,好像沒有發生過。

然後出現了夢,夢中呈現出另一個“我”,和另一個“我的世界”。雖然夢裏呈現出來的“我”和“我的世界”與白天經驗中的“我”和“我的世界”完全沒有關係,但看似很類似。

夢境好像是一段接一段的飄過,每個夢境都和前一個夢境沒有任何關係,每個夢境都有一個不同的”我“和”我的世界“,哪一個”我“才是真正的我?白天的”我“是我嗎?晚上夢裏的諸多”我“是我嗎?

都不是!它們都像放映機中放出來的”角色“,都不是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就像那個看不見的放映機不斷地放映出一個接一個的”我“經驗,那些”我“經驗就是純粹的經驗能量流。看似在,其實不在。看似發生,其實沒有發生。

如果你繞過思想告訴你的故事內容,直接去品嚐一段一段的經驗能量,那麽它就會告訴你它的秘密來了。

誰在直接品嚐經驗能量?一開始好像是經驗中的“我”在品嚐經驗,但慢慢品嚐下去,那個“經驗中的我“就越來越不確定了,變成了經驗品嚐經驗了,最後你都無法描述到底是“誰”在品嚐經驗了,這就是品嚐的不斷微妙深化過程。非常有趣,你自己去感受吧。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沒有了思,我就不在。聽起來有些嚇人!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川曄' 的評論 :

沙子這個表相形狀當然和沙灘不是一樣的。但沙子和沙灘都是同一個經驗中不可分割,就是這個《經驗》的全部。你不可能把《經驗》中的沙子抽掉,還有沙灘在那裏。你不可能把《經驗》中的”我“抽掉,還有”別人“在那裏。同樣地,你不可能把經驗中的”主觀“抽掉,還有”客觀“在那裏。

經驗中的看似有萬事萬物,但你無法抽掉任何一個”事物“而其它還在那裏。因此經驗場是一個完全但整體,其中任何”部分“是無法抽掉而整體還在的。

回想一下昨天晚上的夢,夢裏麵的任何一樣事物,都是夢本身。你不可能抽出其中一樣東西說它不是夢,這是荒謬的。

當下即刻的經驗和晚上的夢幻沒有差別。 因為”我“在,所以”我的世界“就在了。如果沒有”我“怎麽可能有”我的世界“呢?

迪卡說過”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但他沒有說,沒有了思,我還在嗎?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人生沒大事' 的評論 :

太讚了!你看來開始熟了,說的句句到位。我也不必多說什麽了。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我不理解這一句:“它沒有“部分”。經驗中每一個細小的“呈現”都是它的全部。” 當That呈現成沙子時,還呈現成沙灘,同時呈現成沙灘旁的海洋,怎麽可以把一粒沙子看成它的全部呢?
人生沒大事 回複 悄悄話 嗬嗬, 尼大師說的把一切看成是意識和博主說把一切看成是”純經驗“毫不費力,這些話和文字是毫不費力被感知,但是一個意識能量馬上升起,說“我”“聽到了”,”我“”看到這些文字了“,“我”“理解”或“我”“不理解”,”這個練習太難了“”太虛無飄渺了”。 然後就stuck到上述打引號的概念裏了。 關鍵點是這些念頭也是毫不費力的被感知到了,和剛才看文字聽聲音一模一樣,種種念頭的起落也是可以毫不費力的感知, 無需做功。 所以博主說的“見”字非常妙, 這個見可以理解為即刻顯現(immediately appearing/presenting), 一眼瞥過去,大樹藍天白雲草地小鳥。。。等各種顏色形狀即刻顯現,present在眼前,不是需要做功”看“,也可以說”看“是一個空動作,當然要說”我要睜開眼皮這個需要物理做功“也可以,其實這個做功也沒法細推敲,因為睜開眼皮這個是動作是自發完成,可以毫不費力的感知, 而”我睜開眼皮“這個也是一個當下立即呈現的念頭,也可以毫不費力感知。我的經驗是當有些所謂的“負麵”情緒念頭出來時, 可以馬上開玩笑的說“誒,我怎麽毫不費力的就有了這個“好難過,好討厭的念頭,真好玩,哈哈哈。”馬上繞過思想概念的trick。這個“好討厭好難過”的念頭貌似是對貌似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回放加評論,其實是當下fresh 的一個“能量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