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如何回答讀者這些問題?

(2019-07-07 07:07:26) 下一個

讀者問:

過去跟您學習,逐漸理解“我”其實就是經驗。後來又在你近期的博文中讀到“你永遠超越經驗”,所以又感覺有點糊塗了。今天讀了這篇,明白了"在經驗場中,最接近的說法就是:它就是經驗本身"。但在品味經驗時,總還是感覺有一個“東西”在看著這一切,同時可以提醒這都是“我”。用《唯識》的觀點還都是在第六意識打轉(前五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六才是思想意識)。我想很多人都卡在這裏。我們隻能用意識來學習。是不是要做到24/7的品味才有大幫助,才是精進?總想親自品味到這一切都是我,而不是思想告訴我的。其實也知道這些問題都是思想在作怪,可以不理他隻品味他,但今天就讓他冒出來吧,體驗一下冒出來的感覺。感恩!謝謝!

 

 

明亮答:

當我說:“我是經驗“這句話時,其實很不願說“我”這個主語,也不願說“經驗”這個賓語,因為主語和賓語都是邏輯概念,現實並沒有主觀和客觀,因此主觀的“我”和客觀的“經驗”都僅僅是看似在,其實不在的幻覺。但為了交流,我不得不通過語言,一旦通過語言說出來,就完全偏離真實了,變成了思維邏輯概念了。也許隻能說當中的一個字:“是”。這個“是”字和英文的IS-NESS或BEINGNESS是同義的。如何解釋“是”這個字呢?用白話說差不多就是:“是怎樣就是怎樣”的意思,也就是“SUCHNESS” 的意思。你看,我解釋清楚了嗎?沒有,這個“是”是無法通過思維邏輯解釋的。為什麽我常常說:“你就是經驗”這句話?因為如果我不用主語,也不用賓語,光說一個“是”字,雖然相當到位,但失去了交流的可能。

“我”到底在不在?看似在,其實不在。“我”僅僅是《看似》而已。“經驗”到底是什麽?經驗也是看似發生,其實並沒有發生,經驗也僅僅是《看似》而已。不但“你我他”是看似有,其實沒有的。“經驗”也是看似發生,其實沒有發生的。我並沒有否定在經驗中看來,經驗體驗看似是真實的,你我他也看似是真實的。我完全不否認《看似的真實性》,就像我不否認昨晚夢經驗確實被你體驗過,但夢經驗現在在哪裏?你找得到嗎?夢境裏麵的人物和世界現在在哪裏?你還找得到它們嗎?

我們無法確定有任何東西存在,一切僅僅是《看似在》而已。

當我說“你超越經驗”這句話時,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意思就是,沒有“你”,也沒有“經驗”,隻有無法言說的“SUCHNESS”或“IS-NESS”,或‘它’。SUCHNESS或ISNESS當然超越“經驗”了,因為經驗僅僅是看似而已,看似有經驗體驗,其實沒有。但沒有經驗不排斥看似有經驗。注意到了沒有?我說了一句完全不合乎思維邏輯的話,請不要去理解這句話,SUCHNESS是完全超越邏輯的。

是的,你總覺得有一個“東西”在觀察,這個“東西”就是主觀。觀察的對象就是客觀。主觀和客觀僅僅是《看似》而已,看似有,其實不存在。當你明白了主觀和客觀都是看似而已,並不真的在那裏,留下來的是什麽?也許隻能說留下了《觀察》了。如果你可以品嚐到根本沒有主觀在觀察客觀,而僅僅留下《觀察》,那麽你的悟性已經很高了,祝賀你了。讓我們深入(精進)一下,也許你還可以品味到連《觀察》也僅僅是《看似》而已,看似有觀察,其實你無法確定到底什麽是觀察。你不但無法確定有一個主觀在觀察,你也無法確定有被觀察的客觀,最後,你甚至無法確定什麽叫做觀察。也就是說,看上去逼真的“我在觀察世界“這句話,沒有一個字是有實性的。這句話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看似》的概念。

我完全不否定在經驗中,你確確實實地感覺到有一個“我”在觀察“世界”。你無法甩掉感覺上真切的“我”,你也無法甩掉感覺上真切的“觀察”,你也無法甩掉感覺上逼真的“世界”。上帝和上帝自己玩捉迷藏遊戲,就是這樣玩的。

你提到的五識六識,真的有這麽多識嗎?當然,不否認在經驗中確實看似有,其實它們都是《看似》的經驗質地而已。它們通通都是SEEMING,看似有這個識那個識,其實你永遠無法確定它們到底是什麽,隻能說一個字:“是”,或說SUCHNESS或說:是怎樣就是怎樣。你永遠無法確定現實到底是什麽,因為現實無限地超越任何你以為可以確定的結論。

《心經》說的更徹底,讓我們看看《心經》說了些什麽吧: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他說:感受,思想,行為,識,都是《無》的。

他說: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都是《無》的。

他說:色彩,聲音,香味,觸覺,都是《無》的。

他說:眼睛看到的世界,是《無》的。

他說:意識想到的世界,是《無》的。

他說:無“無明”,也無“無明”的盡頭。

他說:無“生老病死”,也無“生老病死”的盡頭。

什麽是苦集滅道為生老病死,為召集的原因,惑業而離生死之為完全解脫實現涅盤境界的正道。

他說:上述苦集滅道通通都是《無》的。

他說,智慧和獲得,也通通都是《無》的。

 

《無》是什麽意思?就是《看似有,其實無》的意思。如果你把所有的“無”字用“看似”來替代,道理是一樣的。《無》不否定《看似》,《看似》不否定《無》,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

 

你看他說的徹底不徹底?一切思想上的概念都是《無》的,一切概念都是《看似》而已。苦集滅道不是真的,是看似有,其實沒有的。如果思想上把苦集滅道當真,就像從無到有地給自己編織出幻覺牢籠,陷入世俗宗教的泥潭。世俗宗教說有什麽“涅槃”,也許確實有涅槃,但它不屬於“你”的,隻要有一個“你”在,你就進不了涅槃。真正的涅槃不是你思想上認為的涅槃,涅槃不是一種可以進入的狀態或境界,也不是一種可以實現的境界,這些狀態或境界或實際都是誤解,涅槃就是《明白》,這個明白就是《心經》裏麵的《無》字,就是我強調的《看似》,就是我說的一“見”,就這一“見”發現一切都是《看似》,一切主觀和客觀都是《看似》,連那個寶貴的“我”也僅僅是《看似》,連那個“實在的世界”也是《看似》,這不就是涅槃了嗎?哪裏需要努力進入某個你沒有的境界呢?哪裏需要實現你不是的狀態呢?

法師們不直接告訴你《心經》到底說了些什麽,也許他們自己也不明白。如果老百姓明白了《心經》說的道理,還有誰會去拜佛進香?還有誰會去走“八大正道”? 所以,不要期望法師們告訴你真相。

別以為我給你炒冷飯,別以為你理解了《心經》。如果你還糾結在各種各樣的概念中,比如糾結在“你我他”,糾結在“這個觀察那個”,糾結在“什麽東西在觀察什麽東西”,糾結在各種各樣的《識》中,就是把表象(看似)當真了,就沒有明白。《心經》不是靠大腦理解的,因為它說的都不符合思想邏輯。明白就是一“見”,見到了無限的無法說。

當你說:“我們隻能靠意識學習,怎麽辦?”,表麵看這個問題沒錯,非常合情合理。但如果你對佛祖說這句話,期望佛祖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你會失望的。佛祖會在問題中的每一個字後麵加一個《無》字。如果你問我這個問題,我不會告訴你一個令你滿意的答案,我會說,你問的問題中每一個概念都是《看似》,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都是沒有的。“我們”是看似,“隻能”是看似,“靠”是看似,“意識”是看似,“學習”是看似,“怎麽辦”是看似。這些邏輯隻在思維夢幻中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都是《無》的。

 

如何解決你的問題?你的問題不需要解決,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思維邏輯幻覺編織出來的幻覺,這些邏輯看似有,其實無。這一“見”,還有什麽問題?

 

明白就像一顆原子彈爆炸,這一刻你會發現一切都僅僅是《看似》。這顆原子彈爆炸後,一切看似照常運轉,你的身體還在那裏,你的故事還在那裏,你的思想還在,你的邏輯還在,但你明白了,一切都是SUCHNESS或IS-NESS,那些看似從有害化為無害,一切看似都是‘它’,自己就是‘它’。什麽都不當真了。

 

 

 

 

============Q&A===============

讀者:

這回明白了就如同不能擺脫“我”概念一樣無法甩掉“觀察”和“感覺上的世界”。他們都是看似存在。

明亮:

整個低級修行都在甩掉,不是希望甩掉缺陷就是希望甩掉幻覺,這就是當真了。《看似》僅僅是看似,是《無》,不需要甩掉。 

品味不是甩掉,而是品味“看似在,其實不在”這個奇跡的美妙。

 

讀者:

我就錯在把感覺當真了。應該隻品味

明亮:

是這樣。 
不要把感覺當真,直接品味經驗,就會品味到基本能量,會嚐到說不出的愉快。 

表麵看隻有五識六識,也許還有七識八識,這些“識”是你能夠感覺到到,但同時還有無限多的,微妙的,你不明顯感覺到的“識”,無限複雜微妙,識中含識,思想根本無法過濾分解,就忽略它們了。比如,在你感覺到”痛“到時刻,”非痛“也同時發生,但思想的注意力放在”痛“上,以為”痛“就是經驗的全部,其實”痛“僅僅是經驗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都不到,思想把其它都忽略了。高級瑜伽就是品味這些微妙性,品味思想無法過濾的微妙性。 

別把任何“識”當真,它們都是無限變化的經驗質地,看似在,其實不是那麽一回事。“痛”不是痛,“甜”不是甜,“苦”不是苦,“視覺”不是視覺,“聲音”不是聲音,“思想”不是思想,“情緒”不是情緒,“味道”不是味道,“物體”不是物體,“時間”不真的是時間,“空間距離”不真的是空間距離,“運動”不真的是運動,“變化”不真的是變化,超越思想給你的一切定義,去直接品味這些似苦非苦,似甜非甜,似X非X,似Y非Y的經驗質地,品味它們無限地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品味它們無限地沒有任何穩定性,轉瞬皆逝,當你感覺到”難受“的時刻,直接去嚐嚐這個感覺,奇怪了,它好像不是“難受”了,好像變化成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了。

 

讀者:

為什麽心經中先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後又否定地說:空中無色? 

明亮答: 

好問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兩句對句沒錯,但一經過聽眾的大腦思想過濾,非常容易產生誤解。聽眾會把“空”和“色”在思想邏輯上分成兩個對立概念,誤解成“空”在一邊,“色”在另一邊,兩者是同一個東西。大部分人以為自己理解了心經,其實他們都誤解了,也怪不得普通人會誤解,連大法師都會誤解。為什麽這麽容易誤解?因為思想邏輯的忽悠力太巨大了。其實,佛根本不想說“空”也不想說“色”,現實沒有“空”也沒有“色”,現實就是無限地無法言說無法確定。但佛祖為了交流的方便,總要說一個邏輯通順的語句,就打了一個比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兩者無二。這就是語言的局限性,沒有辦法。但佛祖知道聽眾們讀了這兩句話後必然要誤解的,他就在《心經》後麵加上一句來否定:空中無色。這句否定句是很重要的,就是不讓聽眾建立一個邏輯教條來,真的以為有一個“空”的境界,真的以為有一個“色”的境界。然後他們就陷入了誤解編織出來的循環裏無法自拔了,不明白的那位會努力地掙脫“色”界,期望升華入“空”界,就這樣落入了無限螺線反複的幻覺循環之中難以自拔了。不是這回事!佛祖在否定句中強調:空中其實無色。佛祖喜歡用《無》字,意思就是,看起來都是色,其實都是《看似》有,其實沒有的。什麽叫做“色”?就是形狀物體,用高級一點的語句,色就是《經驗質地》(英文就是Experiential texture)。看起來有無限多樣的經驗質地,其實它們都是《看似》,不真的在那裏。當你明白了“空中無色”,啥努力都不需要,“色”界是思想編織出來的幻覺概念,“色”界就是《看似》有,其實不在的,哪裏需要擺脫“色”界?哪裏需要升華入“空”界?別上思想概念的當了。 

品味當下即刻就是‘它’的無限的完美。

 

 

讀者問: 

問題來了,當一個個體徹底覺醒了以後,比如佛陀,比如老子,比如耶穌。。。比如您,可不可以與本體能量融合,自己主動來玩這個娑婆世界的遊戲,創造自己想要的實像呢?我看過瑜伽師傳記,裏麵記載了瑜伽大師呈現奇跡異能的大量事跡,感覺他們真的能隨心的操縱實像,也許這是覺醒的副產品? 

明亮答: 

從來沒有“一個一個的個體”,這些都是意識中的幻覺,或說是《看似》,看似有“一個一個的個體”,其實從來沒有,它們都是像你昨晚夢裏麵的“一個一個個體”一樣,看似在,其實根本不在。 

哪裏有什麽“耶穌,佛,老子”?它們都是意識中的概念而已,它們都是《看似》,和夢一樣,看似發生了,其實沒有發生。比如說,昨晚我夢見了在另一個星球裏麵是那個星球裏麵的宗教徒,那個星球的文化中有一個聖人叫做“X”祖,夢裏的社會對於X祖無比敬重,大家都說X祖大徹大悟,大家給他建造了很多寺廟把他的神像供在裏麵。突然夢醒了,哪裏還找得到那個X祖?哪裏還找得到那個星球?哪裏還找得到夢裏麵的“我”?它們不都是《看似》而已嗎?不都是經驗質地嗎?那些分離的一個一個個體真的存在嗎?那位無比偉大的X祖真的發生了嗎? 

都沒有!它們都是你自己的夢故事。 

既然耶穌,佛陀,還有“我”,都是經驗質地(表相),經驗質地都是《看似在其實不在》的像夢一樣的印象,不真的發生,不真的存在。不存在的東西需要融合嗎?不發生的東西需要醒悟嗎?唯一需要的就是“見”到這個奇妙的情況,一“見”見到後,沒有東西需要融合,因為沒有東西分離開來了。沒有東西需要醒悟,因為沒有東西睡著了。你真的以為來了一個娑婆世界?沒有!感覺上看似有娑婆世界,其實那僅僅是《看似》,和夢境一樣的《看似》,不真的在發生,不真的存在。 

沒有任何東西被創造出來。就像你沒有創造昨晚夢境裏麵的“山山水水”。一切都僅僅是經驗而已,並沒有任何實性,創造概念是幻覺。 

看似夢發生了,但夢裏麵的“萬千事物”並沒有被創造出來,它們都是夢印象而已,不是實體的存在。 

也許瑜伽大師會有奇跡,但那些都是經驗顯現,也都是《看似》有,其實沒有的,不要當真了。

 

關於“奇跡”和“功夫”:

關於“奇跡”和“功夫”,不明白的大多數人都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極大的興趣,好像是給自己“修行”的一種獎勵。我不否認瑜伽越做越精進會伴隨產生不少奇跡,我自己就體驗過很多不合邏輯的經驗體驗,比如化解時間,比如啥都沒做,原先想要完成的事情好像自動完成了。但隨著你深入明白,你明白這些所謂的奇跡都是某種經驗質地,都是《看似》是這樣,其實不是這樣的。不會對它們當真。它們來了,娛樂一下,啥都沒有增加,它們去了,啥都沒有減少。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功夫”而去連功夫,這樣就是本末倒置了。“功夫”是可有可無的,不是必須的。有沒有‘功夫’和明白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你問我有什麽特別的”功夫“,我告訴你我不會穿牆走壁,但我可以接觸到基本能量,而不糾結在經驗質地的具體內容上。我會感受到無需理由的BLISS。當你可以深入品味經驗質地後,敏感度會不斷提高,很平凡的經驗就會感受到愉悅。 

不要去追求任何功能,老實告訴你,你是獨一無二的無限終極本身,‘它’的功能,就是你的功能,你是不需要學的,你已經擁有一切無限威力的功能了,不需要練就自動是你的了。但思想告訴你你不是‘它’,思想告訴你你是一個渺小的無能的”人“,過著一個可憐的生活,XX年後就死亡了。別理會思想告訴的謊言。你當下即刻都是無限終極本身,請立刻品味這個事實吧。就算你無法立刻相信這就是事實,你可以暫時利用想象法,想象自己就是唯一的存在,想象整個宇宙都是自己中顯現出來的《看似》表相,想象一切都不超越自己,而自己卻超越一切。如果你可以堅持這樣的想象,某一刻,你有會嚐到味道了,發現真的就是這個情況。 

千萬不要假設自己是一個渺小的個體的”人“,需要萬裏跋涉,需要學習很多智慧,需要練習很多功夫,NO,NO,這些都是幻覺循環,不要落入其中。一旦落入了這些幻覺循環,思想就會做實這個故事,變成了《看似》的真實現實了,上大當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隱身草' 的評論 :

有趣的巧合,這個問題不是我編出來的,確實是某位讀者通過悄悄話問的,我把他的隱私內容刪掉,留下他的主要內容。也許你和他想到一起了。當然了,一切問題都是經驗場中升起的,不是某個人的經驗場,“人”是概念幻覺,不真的有“人”,而是獨一無二的經驗場中升起的,就算看似是MR A提出的問題,那也是看似的情況,並不真的有MR A,你自己(不是說你這個人)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同步顯現,巧合其實就是我以前討論過的SYNCHRONICITY,暗示了一切看似在你的外麵發生,其實就是你自己,外麵或內部都是看似,其實沒有外部內部這些概念。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太不可思議了,又見證了奇跡。那個關於“一個個體醒悟後。。。”的問題就是這兩天我在想要問的。要不是公司的計算機沒有中文,可能早上就問了。當看到那個問題時,我都懷疑是不是我夢中寫的?還有明亮先生的回答也和我expect的一摸一樣。好多同學提到每一篇博文好像都是專門回答他們的問題的,我也有同感。奇跡阿!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關於“奇跡”和“功夫”,不明白的大多數人都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極大的興趣,好像是給自己“修行”的一種獎勵。我不否認瑜伽越做越精進會伴隨產生不少奇跡,我自己就體驗過很多不合邏輯的經驗體驗,比如化解時間,比如啥都沒做,原先想要完成的事情好像自動完成了。但隨著你深入明白,你明白這些所謂的奇跡都是某種經驗質地,都是《看似》是這樣,其實不是這樣的。不會對它們當真。它們來了,娛樂一下,啥都沒有增加,它們去了,啥都沒有減少。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功夫”而去連功夫,這樣就是本末倒置了。“功夫”是可有可無的,不是必須的。有沒有‘功夫’和明白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你問我有什麽特別的”功夫“,我告訴你我不會穿牆走壁,但我可以接觸到基本能量,而不糾結在經驗質地的具體內容上。我會感受到無需理由的BLISS。當你可以深入品味經驗質地後,敏感度會不斷提高,很平凡的經驗就會感受到愉悅。

不要去追求任何功能,老實告訴你,你是獨一無二的無限終極本身,‘它’的功能,就是你的功能,你是不需要學的,你已經擁有一切無限威力的功能了,不需要練就自動是你的了。但思想告訴你你不是‘它’,思想告訴你你是一個渺小的無能的”人“,過著一個可憐的生活,XX年後就死亡了。別理會思想告訴的謊言。你當下即刻都是無限終極本身,請立刻品味這個事實吧。就算你無法立刻相信這就是事實,你可以暫時利用想象法,想象自己就是唯一的存在,想象整個宇宙都是自己中顯現出來的《看似》表相,想象一切都不超越自己,而自己卻超越一切。如果你可以堅持這樣的想象,某一刻,你有會嚐到味道了,發現真的就是這個情況。

千萬不要假設自己是一個渺小的個體的”人“,需要萬裏跋涉,需要學習很多智慧,需要練習很多功夫,NO,NO,這些都是幻覺循環,不要落入其中。一旦落入了這些幻覺循環,思想就會做實這個故事,變成了《看似》的真實現實了,上大當了。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讀者問:

問題來了,當一個個體徹底覺醒了以後,比如佛陀,比如老子,比如耶穌。。。比如您,可不可以與本體能量融合,自己主動來玩這個娑婆世界的遊戲,創造自己想要的實像呢?我看過瑜伽師傳記,裏麵記載了瑜伽大師呈現奇跡異能的大量事跡,感覺他們真的能隨心的操縱實像,也許這是覺醒的副產品?

明亮答:

從來沒有“一個一個的個體”,這些都是意識中的幻覺,或說是《看似》,看似有“一個一個的個體”,其實從來沒有,它們都是像你昨晚夢裏麵的“一個一個個體”一樣,看似在,其實根本不在。

哪裏有什麽“耶穌,佛,老子”?它們都是意識中的概念而已,它們都是《看似》,和夢一樣,看似發生了,其實沒有發生。比如說,昨晚我夢見了在另一個星球裏麵是那個星球裏麵的宗教徒,那個星球的文化中有一個聖人叫做“X”祖,夢裏的社會對於X祖無比敬重,大家都說X祖大徹大悟,大家給他建造了很多寺廟把他的神像供在裏麵。突然夢醒了,哪裏還找得到那個X祖?哪裏還找得到那個星球?哪裏還找得到夢裏麵的“我”?它們不都是《看似》而已嗎?不都是經驗質地嗎?那些分離的一個一個個體真的存在嗎?那位無比偉大的X祖真的發生了嗎?

都沒有!它們都是你自己的夢故事。

既然耶穌,佛陀,還有“我”,都是經驗質地(表相),經驗質地都是《看似在其實不在》的像夢一樣的印象,不真的發生,不真的存在。不存在的東西需要融合嗎?不發生的東西需要醒悟嗎?唯一需要的就是“見”到這個奇妙的情況,一“見”見到後,沒有東西需要融合,因為沒有東西分離開來了。沒有東西需要醒悟,因為沒有東西睡著了。你真的以為來了一個娑婆世界?沒有!感覺上看似有娑婆世界,其實那僅僅是《看似》,和夢境一樣的《看似》,不真的在發生,不真的存在。

沒有任何東西被創造出來。就像你沒有創造昨晚夢境裏麵的“山山水水”。一切都僅僅是經驗而已,並沒有任何實性,創造概念是幻覺。

看似夢發生了,但夢裏麵的“萬千事物”並沒有被創造出來,它們都是夢印象而已,不是實體的存在。

也許瑜伽大師會有奇跡,但那些都是經驗顯現,也都是《看似》有,其實沒有的,不要當真了。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讀者問:

為什麽心經中先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後又否定地說:空中無色?

明亮答:

好問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兩句對句沒錯,但一經過聽眾的大腦思想過濾,非常容易產生誤解。聽眾會把“空”和“色”在思想邏輯上分成兩個對立概念,誤解成“空”在一邊,“色”在另一邊,兩者是同一個東西。大部分人以為自己理解了心經,其實他們都誤解了,也怪不得普通人會誤解,連大法師都會誤解。為什麽這麽容易誤解?因為思想邏輯的忽悠力太巨大了。其實,佛根本不想說“空”也不想說“色”,現實沒有“空”也沒有“色”,現實就是無限地無法言說無法確定。但佛祖為了交流的方便,總要說一個邏輯通順的語句,就打了一個比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兩者無二。這就是語言的局限性,沒有辦法。但佛祖知道聽眾們讀了這兩句話後必然要誤解的,他就在《心經》後麵加上一句來否定:空中無色。這句否定句是很重要的,就是不讓聽眾建立一個邏輯教條來,真的以為有一個“空”的境界,真的以為有一個“色”的境界。然後他們就陷入了誤解編織出來的循環裏無法自拔了,不明白的那位會努力地掙脫“色”界,期望升華入“空”界,就這樣落入了無限螺線反複的幻覺循環之中難以自拔了。不是這回事!佛祖在否定句中強調:空中其實無色。佛祖喜歡用《無》字,意思就是,看起來都是色,其實都是《看似》有,其實沒有的。什麽叫做“色”?就是形狀物體,用高級一點的語句,色就是《經驗質地》(英文就是Experiential texture)。看起來有無限多樣的經驗質地,其實它們都是《看似》,不真的在那裏。當你明白了“空中無色”,啥努力都不需要,“色”界是思想編織出來的幻覺概念,“色”界就是《看似》有,其實不在的,哪裏需要擺脫“色”界?哪裏需要升華入“空”界?別上思想概念的當了。

品味當下即刻就是‘它’的無限的完美。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隱身草' 的評論 :

是這樣。
不要把感覺當真,直接品味經驗,就會品味到基本能量,會嚐到說不出的愉快。

表麵看隻有五識六識,也許還有七識八識,這些“識”是你能夠感覺到到,但同時還有無限多的,微妙的,你不明顯感覺到的“識”,無限複雜微妙,識中含識,思想根本無法過濾分解,就忽略它們了。比如,在你感覺到”痛“到時刻,”非痛“也同時發生,但思想的注意力放在”痛“上,以為”痛“就是經驗的全部,其實”痛“僅僅是經驗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都不到,思想把其它都忽略了。高級瑜伽就是品味這些微妙性,品味思想無法過濾的微妙性。

別把任何“識”當真,它們都是無限變化的經驗質地,看似在,其實不是那麽一回事。“痛”不是痛,“甜”不是甜,“苦”不是苦,“視覺”不是視覺,“聲音”不是聲音,“思想”不是思想,“情緒”不是情緒,“味道”不是味道,“物體”不是物體,“時間”不真的是時間,“空間距離”不真的是空間距離,“運動”不真的是運動,“變化”不真的是變化,超越思想給你的一切定義,去直接品味這些似苦非苦,似甜非甜,似X非X,似Y非Y的經驗質地,品味它們無限地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品味它們無限地沒有任何穩定性,轉瞬皆逝,當你感覺到”難受“的時刻,直接去嚐嚐這個感覺,奇怪了,它好像不是“難受”了,好像變化成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了。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說得對,我就錯在把感覺當真了。應該隻品味。謝謝!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隱身草' 的評論 :

整個低級修行都在甩掉,不是希望甩掉缺陷就是希望甩掉幻覺,這就是當真了。《看似》僅僅是看似,是《無》,不需要甩掉。

品味不是甩掉,而是品味“看似在,其實不在”這個奇跡的美妙。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這回明白了就如同不能擺脫“我”概念一樣無法甩掉“觀察”和“感覺上的世界”。他們都是看似存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