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無努力修行的秘訣

(2019-04-26 12:41:00) 下一個

讀者問:先生,請問如何堅定信心,堅信我就是一切的存在?當一碰到問題時,就想以己之力去跟生活抗爭,想用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害怕事情脫離自己的掌控。不敢放手,也不敢全然相信這未知的力量,也不敢讓問題自己去解決它自己。

答:

我可從來沒有建議你去‘以己之力去跟生活抗爭’。這樣的想法是沒有明白我說的道理。現在分享一個秘訣:

秘訣在於,發現一切現象的無差別性。很多人抱怨:“為什麽我懂得理論,但就是容易被經驗現象卷進去,等到發現了已經卷入很深了”。 

卷入很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嗎?不是這樣的。關鍵不在於你避免被幻相卷入,也不在於發現現象的虛幻之後而刻意從幻覺中DETACH出來,不是這樣的。防止ATTACHMENT不是有效的方法。保持DETACHMENT也不是有效的方法。這兩種態度都是當真了。 

秘訣在於不設置阻力,隨著現象走,卷入了,發現了卷入也不真的造成某種缺憾。品味在卷入故事中後,還是同樣的THAT!品味THAT不因為把經驗情節當真了而變成不是THAT了。這就是《品味無差別》秘訣。不要認為幻覺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麻煩。不要認為脫離一個可喜的進步,好像你獲得了什麽。而是隨著經驗情節的無限變化,不要在乎它們是幻覺或者不是幻覺,發現一切經驗形式都是相同的THAT。這個發現,才使得你真正明白萬事沒有什麽好或差,隻要顯現出來就是OK的。不再分辨事物的好中差,不再逃離什麽,然後去擁抱什麽,這才是真明白。 

很多人以為,修行自己獲得”三昧“(SAMADHI)境界才是神聖的。而忽視當下眼前的乏味和平常。允許我用比較極端的例子吧,上衛生間方便這個經驗情節和禪坐中達到美好的”三昧“(SAMADHI)這個經驗情節是完全相同的THAT。THAT不因為呈現出”上衛生間方便“這個形式就變的低級了,也不因為呈現出”三昧“這個經驗形式而變得高尚了。THAT不因經驗形式而增加什麽或減少什麽,所以思想上認為的高尚和低級這些價值體係都是幻覺。 

你獲得了”三昧“,很好,然後品味一下是不是”三昧“和”上超市買菜“是同樣的EXPERIENCING? 
獲得了”三昧“並無意味明白了,而發現一切經驗形式的無差別,才真正明白了。當你發現一切的無差別,你不會再討厭”不愉快“,不會再追求”愉快“。你會在品味”不愉快“和”愉快“的過程中,發現它們背後的BLISS。品味了BLISS後,才發現”不愉快“其實也是完美的,就這樣”不愉快“還在,但對於你來說,不再命名它為”不愉快“了,你不再有”愉快“和”不愉快“之間的糾結了。 

修行不在於獲得某種功夫或境界,而在於發現雖然一切現象在表麵上呈現出無限多的差別,你品味到了它們都是無差別的。這就是佛在《圓覺經》中指出的“無所離”。 

什麽現象都不刻意脫離,才是真正的脫離了幻覺。

讓我們借此機會看看網上搜到的圓覺經原文和道源法師的解釋吧:

http://rufodao.qq.com/a/20140325/010451_all.htm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道源法師解釋:到究竟無所得的境界,沒有可離的了,幻境離了,幻心離了,幻智離了,幻覺也離了,諸幻都離了。到了無所離的功夫,用到無功用行,這功夫太高太深了,怎樣高?怎樣深呢?下麵說個譬喻,你就懂了。

他前麵說的基本是對的,就是到了“究竟”的境界,沒有任何需要離開了,你會發現一切幻相其實就是統一無二的THAT,既然是THAT為什麽要逃離呢?但後麵道源法師強調了“見”到這個情況需要所謂的“太高太深”的功夫,就不太對了。這個發現,或SEEING,怎麽可以說是某個“人”可以練的功夫呢?這個“見”是直接無努力的,可以一下子就看到,立即的,頓時的。這位法師把這個簡單的“見”描寫的那麽高深莫測,他的學生們如果真的相信了,就誤以為他們需要修一輩子了。完全不需要,你隻要看了我上麵的秘訣,有機會就去這樣的“見”,才不是練什麽功夫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