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王子的糾結

(2019-04-26 12:06:12) 下一個

讀者:

正在重讀先生的文章。先生有一篇博文提到一個印度王子的故事。王子痛苦糾結於是否要為了王位而與兄弟手足相殘,上帝以馬車夫的角色出現來指導他,告訴他必須完成這場戰爭,不要動搖,不要害怕。上帝告訴王子, 戰爭,屠殺,流血,親人,兄弟等等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們僅僅在經驗上的表相,沒有真實的存在,不要當真了。我的問題是,如果一切都是幻覺,那麽進行戰爭的必要性是否也是幻覺呢?為什麽上帝要告訴王子必須完成這場戰爭呢? 其實我真正想問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時候難以取舍,猶豫不決。如果什麽結果都不必當真,那是不是做哪種選擇都行,扔個硬幣就好了? 這種心態會不會導致總是選擇看上去最容易做的那個選擇,比如上麵的故事裏,王子為了避免內心的痛苦,其實也可以選擇不爭王位,不打戰爭?先生還說過一句話,不要把“不當真”當真了。每每我想要偷懶,告訴自己做不做無所謂,沒必要強迫自己時,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把“不當真”當真了?請先生指教。

 

存在:

 

是的,沒有任何事情是有“必要”的,或“沒必要”的。同時,也沒有任何事情有需要“避免”的必要性。THAT超越“必要”和“不必要”對立範疇。上帝告訴王子“必要”去完成這場戰爭的用意並非“戰爭”這件事情是必要的,而是這樣的建議可以讓王子放下當下的“我該不該去殺親人”這樣的糾結,起到對衝作用。上帝讓王子放心,可以放下對開戰的猶豫,讓王子看到不但“該不該開戰”這個猶豫是虛幻的猶豫,“戰爭”本身也是虛幻的故事。當下看似有‘兄弟親人’與自己為敵,但沒有真正的‘兄弟親人’存在,沒有真正的‘敵人’存在,沒有真正的‘戰爭’存在,它們都是表相裏麵思想解釋出來的故事情節。就像夢裏夢見和親人吵架,夢裏的親人是親人嗎,夢裏的吵架是吵架嗎?都不是,僅僅是意識解釋出來的虛幻故事情節。上帝要王子不要當真了,就算去開戰,對方也並非是真的。這就是為什麽上帝要王子知道,現在還沒有開戰,敵人已經死亡了。當然了,如果站在無限整體的位置,隻有自己,沒有分離的“我”,也沒有分離的“敵人”,也沒有任何可以稱為“戰爭”的事件,這些都是思想解釋出來的幻覺故事。上帝對王子說:“打吧,反正對方已經死了”。這句話的意思不僅僅給王子一個安心,也告訴他任何思想上認為存在的“敵人”都是幻覺。幻覺本來就是假的,並不存在,和‘死了’沒有區別。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放心了。確實是任何選擇都沒有關係的,都是沒有錯的,隻要“選擇”完成了,都是無限整體(THAT)的選擇,不屬於任何個體“我”的意誌。此刻當下根本沒有“我”,怎麽可能有屬於“我”的選擇呢?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切都是無限整體(THAT),沒有例外沒有其它,選來選去都是THAT本身。所以“選擇”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幻覺,並不真的成立。也許我們可以超越“選擇”和“作為”概念,走上一個範疇,我們可以說隻有“發生”。但不是某一個“事件”在發生,也不是某個東西發生給另一個東西,而僅僅是純粹的“發生”。這不是最高範疇,我們還可以走上更高範疇,發現“發生”都無法定義為發生概念,發現“發生”概念都無法成立。逐漸地你會體會到一切概念都是幻覺,連最基本的概念比如“發生”或“經驗”或“意識”都是幻覺。但暫時在不太成熟的情況下不必走的太高。

雖然上麵說了一切選擇都不是“我”的選擇而是無限整體(THAT)的選擇,僅僅貌似是“我”的選擇。但不等於說你就“扔一個硬幣”讓硬幣來幫“我”選擇。不是這樣的!這種想法還是把“我”當真了,認為有一個“我”沒有選擇,你看看,幻覺多麽地狡詐啊,“我沒有選擇”就是認為有一個“我”沒有選擇,就不自覺地做實了更隱蔽的“我”幻覺了。

“我沒有選擇,讓硬幣來做選擇吧”思想本身就是錯以為有一個“我”獨立與環境之外,讓硬幣來代替“我”做選擇。就這樣落入了“我”和“環境”分離的幻覺循環。

既然沒有“我”,你還擔心你的選擇嗎?你的選擇即刻就是無限整體的選擇本身!這就是同一無二。你的安排和選擇就是無限整體的安排和選擇,因為你就是THAT本身,無分離概念,並不是“你”在一邊,THAT在另一邊。你*就是*THAT。這是很微妙的,我好像無法用語言說的清楚。請告訴我你能夠聽懂嗎?如果聽不懂請告訴我。

所以,你不要刻意避免做選擇,隻要站在無限整體的位置,你的意誌就是THAT的意誌,是無二的。我建議你不要因為一切都是無限整體的選擇,就放縱自己隨意做選擇。對於一個還沒有根除“我”幻覺的“人”,就還不成熟,還不自覺地把“我”當真了。最好地態度就是照常做符合社會道德準則地選擇,愛家人愛社會,隨緣而行。既“當真”也不當真。當你知道一切都是THAT的選擇之後,雖然照常安排考慮問題,有自由避免明顯的危險,知道一切“安排”和“考慮”和“避免”,甚至連“糾結”的升起都不是錯誤的,一切都是THAT的意誌,你允許這些情緒的自由來去飄過,既看上去“認真”,其實深層不當真。品味這兩種感覺是不矛盾的,是互相重疊的,是非常甜蜜的。不懂的人會指責你說:“你不是學佛的嗎,怎麽還這麽認真?”,哈哈,你懶得解釋,解釋了他們也聽不懂。你自己心裏哈哈大笑。

請讀這篇博文,探討個人意誌和無限整體的意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178/201810/353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