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薇原創,All rights reserved。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1991:劉卓妍求學斯坦福,打開信仰新世界 (1)

(2019-02-19 17:13:21) 下一個

 

       斯坦福大學, 星期五下午, 劉卓妍上完這一周最後一堂生物課,從棕櫚大道騎自行車回宿舍。從入學那天起,劉卓妍每天都騎車從這條路回宿舍其實還有其他近路可走,可她偏偏喜歡走這條遠路,因為她實在是太喜歡棕櫚大道了。

 

       劉卓妍永遠都記得第一次走進斯坦福校園的情景:進校門後迎接自己的是一條長長的筆直的大道,高聳入雲的棕櫚樹矗立大道兩旁,大道盡頭隱約可見一大片紅瓦棕磚的建築。雖然遠遠地看不清究竟是什麽,但這氣勢磅礴的棕櫚大道,已經向她預示,前方就是校園中心最矚目的聖地,必有卓越不凡之物在等著她。

      待她走到大道盡頭,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修剪得整整齊齊甚至顯得奢華的青草地,包圍著中央醒目的斯坦福校徽花壇,加州陽光,藍天白雲,箐箐綠地,繁花怒放,美輪美奐。走過這一大片青草地,前方就是剛才隱約所見的長廊,穿過長廊中央的拱門拾階而上,答案揭曉——這所舉世聞名的大學裏,地位最耀眼、顯赫如皇冠明珠般的建築——竟然是一座教堂!

 

      

      教堂尖頂的十字架下 鑲嵌著一幅琉璃畫,畫中人物栩栩如生,後來劉卓妍才知道,這幅畫描述的是耶穌複活後升天的情景,畫中生命樹代表著愛、信仰、希望和慈善。步入教堂,環顧四周,隻見琉璃窗上和牆麵,畫滿她從未見過的宗教人物圖像和故事。正發愣時,管弦風琴奏響,雄渾莊嚴的聖樂瞬間浸潤教堂的每個角落,回音繞梁,久久不散。劉卓妍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第一次感到一種說不清道不明,仿佛來自靈魂深處的觸動。

 

      這是劉卓妍第一次見到教堂,在此之前她所過的書中關於宗教信仰的描述,也都是 “西方國家資產階級統治人民的精神鴉片” ,而此刻她發現,自己最崇仰的頂級大學殿堂裏,擺在最重要位置的,不是科學樓、圖書館或者實驗室,而竟然是一座教堂!

 

       為什麽是這樣?這無疑是劉卓妍留學美國感受到的第一波最震撼的文化衝擊,很久很久她腦子裏那一萬個問號都揮之不去:“ 宗教到底是什麽?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都信教嗎?為什麽宗教對這個國家那麽重要?”

 

       帶著強烈的好奇,很快她便如饑似渴地閱讀每一本有關宗教的書,這無疑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她不能理解所有的東西,可能她永遠也理解不了。但是這並不重要,她隻是越來越相信,這個世界並不是偶然存在的,一種更高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這個世界,與這種智慧和力量的親近,讓自己的生命有依靠。

      

       劉卓妍主修生物科學,導師讓她觀察小白鼠出生的情形。母老鼠將剛出生的小白鼠一個個舔得幹幹淨淨,自行咬斷臍帶,動作利索,一氣嗬成,沒有一隻小白鼠受傷。第一次生產的母老鼠,自行接生的動作竟比人類最厲害的婦產科大夫還要嫻熟,劉卓妍不得不大為驚歎,這些生來就有的動物的 “本能”,來自哪裏?

 

       天文係的同學曾給她講過一個牛頓的故事。牛頓是基督徒,但他的一位朋友卻總不相信神的存在。一次朋友到牛頓家做客,看到一個設計精巧的太陽係的模型,隻需輕輕轉動手柄,各大行星就在各自軌道上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朋友愛不釋手地把玩這模型,連聲讚歎,忍不住問牛頓:“ 這模型是哪位能工巧家設計的?” 牛頓答:“沒有人。” 朋友驚愕:“怎麽會呢?” 牛頓說:“如果一具模型,你都覺得是需要有人設計、製作的話,那麽像這具模型一樣實際運轉的太陽係,怎麽會是偶然生成的,卻沒有一位設計者和創造者呢?” 朋友幡然醒悟,從此開始相信神的存在。

 

       那些劃過腦海卻不曾深究的問題,此時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現在劉卓妍的腦海裏,讓她忍不住問自己:難道僅憑一句 “ 本能” 和 “自然規律”, 就能解釋這大千世界所有奇妙的花開花落,日落星辰?如果不是有一種更高的智慧設計了這一切,那又是什麽?

 

      斯坦福大學的求學生活,是很辛苦的,堆得像山一樣高的閱讀材料,寫不完的論文,做不盡的實驗,即便聰明勤奮學生之如劉卓妍,也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她經常擔心,自己的成績在強手如林的同學中不夠突出,害怕不能拿到下一學年的獎學金。她也會左思右想,卻拿不準自己研究生畢業以後,是該繼續深造還是要出去工作?事關重大前途,如何才能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初來乍到這完全陌生的環境,從衣食住行到人際關係,一切要從頭適應。遠離家人和朋友,沒人可以幫上忙,一切都要靠自己。這一重重壓力向她襲來,孤獨,焦慮,迷茫,憂鬱,總是如影相隨,讓她透不過氣。

 

       她變得喜歡去教堂。教堂裏寧靜祥和的聖樂,悠揚的管弦演奏,像甘泉潤過心田,抹去她的焦躁不安。聖經的話語,總撫慰她的靈,或讓她從繁重的學業中放鬆:“勞苦重擔的人啊,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或讓她放下焦慮: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或直接教導她要喜樂:“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內向的她甚至開始認識教會的朋友,大家一起讀經、禱告,她不再那麽孤獨苦悶。

 

      轉眼一年過去了,劉卓妍已經去過無數次教堂,也讀過好幾遍聖經,可她還是沒有最終跨出那一步,受洗成為基督徒。說真的,要徹底洗淨過去二十幾年無神論的教育,和那個舊的自己說再見,始終還是很困難。

 

       可是,那個看起來和往常沒什麽不同的星期五,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她又往前邁出了這關鍵的一大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