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麗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個人資料
春之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兒子的故事(八)—— 學中文及其它 (上)

(2018-06-25 16:14:06) 下一個

兒子進入五年級後,我那半罐子晃蕩的英文再也教不了他了,就開始教他中文。我找來“北京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製小學試用課本”的語文和數學各十二冊給他。

他一看就說:“這麽多呀?”然後翻了翻課本又說:“一、二、三冊的語文和數學我都學過了。”

“好啊,那我們就從第四冊開始學。”我對他說。

數學不難,一教就會,很快就做完布置的作業。語文就不一樣,他學起來很費勁。好在他有拚音的基礎,發音相當標準,比我的“川普”(四川普通話)強多了。可是對課文的理解,完全不是中文的思路,牛頭不對馬嘴。

第五冊有一課文叫“稱象”,講的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衝的故事。古代人們不知道用什麽秤來稱大象,曹衝從小聰明過人,在他七歲時就想出用石頭裝船的方法來稱大象的重量。

兒子學完這一課後對我說:“古時候的人有點蠢,我知道有一種秤在地下能稱大卡車的重量,肯定可以稱大象。”

“ ... ”我無語。

又一課文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他喜歡讀唐詩,很快就能背誦了。

可他迷惑地問我:“黃河水都流入大海了,怎麽更上一層樓啊?”

“ ... ”我又無語。

中文像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一樣,就是人們用來交流的方式,與人、地域、文化等是分不開的。中文與古老的華夏文明和悠久的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漢文化充分整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要素,是方方麵麵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世界上有十五億人說漢語,是中國、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亦是聯合國六種(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俄語)工作語言之一。漢語分口語和書麵語,古代書麵語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麵語稱為白話文。漢語分標準語和方言,標準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又叫普通話。漢語方言有十三種:官話、晉語、粵語、湘語、吳語、徽語、贛語、客家語、閩北語、閩南語、閩東語、閩中語、莆仙話。

中文太複雜了,隻教他認幾個字、說幾句話肯定連中文的皮毛都學不到。我開始給他講中國悠久的曆史、淵源的文化,五千年流傳下來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如愛國,誠信,自強,勤儉,忠孝等。他把眼睛睜得大大的聽我講“天書”,聽得他雲裏霧裏,居然打起嗑睡來了。

我突然想起母親對我說過:學中文也跟學英文一樣,要提起他的興趣才行。為了使他對中文感興趣,每天晚上學完課文後,我給他講中國有趣的故事。如“哪吒大鬧龍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還有寓言和成語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亡羊補牢”、“完璧歸趙”等,他漸漸地有些好奇,開始問東問西,到後來他很喜歡聽,聽了一個還想聽下一個。趁他要聽故事的興頭上,我就趁機給他講中國的傳統和中國人的道德觀等。

當我講到愛國時,他就問:“我愛美國呢還是愛中國?”

我說:“美國中國都要愛!”

他眨了眨眼睛問我:“我懂我要愛美國,可是,我不懂我為什麽要愛中國?”

“因為你是中國人啊!”我回答道。

“中國人就要愛中國嗎?”他又問。

“當然啊!”我肯定地說。

他突然噘著小嘴爭辯道:“我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

“你是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準確地說是美籍華人,說白了,還是中國人嘛,”我這一通又是美國人又是中國人的解釋,真把他弄糊塗了。

第二天我去中國城買了一碟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唱盤,歌中唱到:“河山隻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我一句一句的教他唱這首歌,給他講解歌詞的意思。

這首歌是由香港的詞曲家黃沾先生寫的,因為是他心中的感受,所以一揮筆即成。再由王福齡先生作曲,張明敏演唱。這首歌最早收錄在張明敏1982年發行的同名專輯裏,在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他深情地用醇厚而又帶金屬質感的聲音了這首歌。此後,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天下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摯愛情結,也唱出了全球華人對祖國的深情讚美和無限向往,令海外遊子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香港被租借給英國,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起就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也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霓虹閃爍、繁華似景,可是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黑頭發黃皮膚,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祖國的思念。在1997年英國對香港的租期已滿,香港回歸祖國,香港人永遠是龍的傳人。

生活在美國的華人,何嚐不是與香港人一樣,永遠是龍的傳人。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 有少量中國人因貿易原因前往美國。在1849年美國西部發現 “金山” 後,有大量的中國人(大多數來自廣東)移居舊金山來淘金。後來美國開發西部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華人成為築路的主力,許多華工在艱險繁重的勞動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那時在美的華人大約有10萬人。在1882年至1965年的83年間, 美國實施排華法案,隻有很少中國人來到美國,即使二戰後獲準移居到美國的人數也極少。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後,美國華人數量大增,至今約300萬華人生活在美國。

早年移民的華人大多數隻說粵語,可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後裔逐漸失去了說粵語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流利的英語,既使從父輩那裏學來的一點粵語,也是隻言片語。他們被稱為 “ABC”,就是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又稱為 “香蕉”,黃皮白心,就是中國人的皮膚美國人的頭腦。他們不懂中文,也不了解中國,既使聽到一些關於中國的事情,也是來自美國電視或廣播多數是歪曲和不實的新聞報道。這些香蕉們在談論中國時,一副不削一顧的樣子,還指指點點。俗話說得好:“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我真不明白,他們既不了解中國的過去,也不知道中國的現在,有什麽資格對自己的祖國信口雌黃!祖國對我們這些身居海外的遊子來說,就是國弱我辱,國強我榮。

兒子出生在北京,七歲來到美國,自然不是ABC,更不能成為香蕉。我要他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去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去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去領悟華夏文明的精華,去熱愛河山壯麗的祖國,做名副其實的華夏兒女。

我耐心地給他講《我的中國心》、香港的滄桑與繁榮、在美華人的苦難與安寧。他開始對中國有點感覺了,對學中文也不像以前那麽被動。每天晚飯後,我還在廚房裏收拾碗筷,他就把中文課本準備好了,等著我去教他呢。他學得很認真,我教他的每一篇課文都能背下來,也能清楚地把課文的內容複述出來。先是用田字格蒙寫中文字的筆劃,後來不用田字格也能臨摹中文的方塊字了。他對中文名詞的掌握比較容易,對動詞、量詞和成語就不太容易,至於歇後語就更弄不清楚了。有時他隨口嘣出一句中文來,把我弄得涕笑皆非。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