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文化是終極生產力:一個都不能少

(2021-12-15 12:10:24) 下一個

科技對物質文明的推動是表層的。

文化對物質文明的推動是深層的。

文化可以推動物質文明?

其實很好理解,比如一條生產線要高效,就要有特定的程序原則。這個原則,就是生產線的文化。

一個產業要高效,也要有供應鏈銷售鏈上下遊的特定組合。這也可以看成是文化。

一個公司也一樣。

一個社會也一樣。

在國家層麵,就發展而言,這個國家的文化的作用分為兩種:一是它是一切組織的土壤,為一切具體的生產活動提供最基本的協同規則。二是國家本身可以看成是一個大公司,需要一個協同規則。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與美國的競爭,經濟隻是表麵現象,根本上,是科技競爭和文化競爭。

在科技方麵,中國不如美國,要向美國學。

在文化方麵,中國則有著天然優勢,這種優勢遠超美國。

隻看組織成本與動員成本兩項,中國文化不知要比美國低多少倍。中國可以非常輕鬆地進行全民協同。這種協同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比如計劃生育;也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比如學英語;也可能是混合的,比如新冠清零。

如果中國和美國看成兩個超級大機器,那麽中國這個機器就是一直處於隨時可以啟動,隨時可以按不同程式來運行的狀態;而美國這個機器,則處於一種隻能運行一種程序的狀態,換個程序,不同的零件就不配合,不服從不執行程序指令的狀態。

換成兩個大公司來比喻就更容易看出來了。

所以,新中國七十年的成就,並不是簡單的社會主義,也不簡單的學西方,也不是簡單的改開。在本質上,更是因為有中國文化這個東西。反證就是有這幾樣的國家不少,但都沒有中國這樣的成就。

當然,隻有這種文化也不行,還需要別的必要條件。

偏巧,需要的幾樣中國都有。

美國跟中國爭,現在還在爭科技。那是因為美國的文化就隻能盯著有形的局部,大局的東西它看不到,看到了也是幹著急。全社會動員,它沒有這個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