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道可道的道

(2018-12-17 09:06:56) 下一個

一般理解,第一道是名詞,第二道是動詞。動詞的道是什麽意思呢?又是一般理解:“說”的意思。

在此基礎上,各路哲學家與愛智者開始發揮:道是不可說的,可說的不是道。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麽大錯,語法沒問題,意思也說得通,甚至還符合老子玄妙風格。

但且慢,“道”真的是說的意思嗎?通行本《老子》中提到“道”的地方,共37節,近百處,除了開頭這一處之外,沒有一個“道”有“說”的意思,開頭這個“道”為什麽一定是“說”的意思?根據是什麽?

俺猜,根據就是主,觀,理,解------猜的。

事實上,“道”不是“說”,後邊的“名”才略近於“說”。

按通俗理解:可以說的道不是常道,可以定義的不是常的定義。前後兩句幾乎說的是同一件事情,是不是太囉嗦?何況《老子》中有幾十處說到“名”有定義的意思,卻沒有其他的“道”用作“說”的意思。

如果不是“說”,“道可道”中的第二個道,又是什麽意思呢?俺不知道。可以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是引導的“導”。放到原文中就是:(有痕跡)可遵循的道不是真正的(常)道。定義可以用來描述特征,但卻不定能用來限定常。前邊(道可道非常道)說的是實踐方麵,後邊(名可名非常名)說的是理論方麵。老子NB地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麵開講是可能的,因為哲學上沒有新鮮話題。相比之下,老子囉嗦地用兩句話說同一件事就沒有那麽大的可能性,至少上下文不支持。

這個猜想也可以從動機上來證明。如果《老子》的重點是“你別猜了別想了,語言與意識對道沒有幫助”。那麽他真沒有必要再說或者再寫五千言來論證這個道理。

但老子說了這句話之後,確實又搞了五千言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老子》的重點是“給你指條路,但別被語言騙了”。在這個意義上,名實關係就隻是老子要論述的內容的一部分------他還希望用語言啟示(不是論證或者描述)一些東西-----這樣,老子後麵又說了那麽多才有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