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文H

滌蕩襟懷須是酒,優遊情思莫如詩。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印度旅行筆記(八)阿格拉莫臥爾紅堡

(2021-07-06 06:50:39) 下一個

八 阿格拉莫臥爾紅堡

在印度旅遊,有所謂“金三角”的說法,這是指由德裏—阿格拉—齋普爾三座古城構成的旅遊環線。這三座城市均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兩城市間的距離都在兩百來公裏的範圍,乘車訪遊很是方便。

阿格拉Agra和德裏Delhi曾經分別做過莫臥兒帝國的都城。莫臥爾帝國共有三座皇宮留存於世,它們分別是:位於這兩座都城內的紅堡Red Fort,以及位於阿格拉城西40公裏處的法塔赫普爾西克裏Fatehpur Sikri皇城。由於風格相近,我們參觀了在阿格拉城內的紅堡和城外的法塔赫普爾•西克裏皇城。

蒙古人全盛時期,成吉思汗的兒孫們建立的四大汗國曾橫跨歐亞大陸,不可一世。其在中亞建國定居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兀兒或莫臥兒人。雖然是馬背上的外來強橫,卻在精神上漸漸融入當地文明,皈依於伊斯蘭教。曆史上稱這種現象為蒙古人的突厥化。這和留在原地的蒙古人,即現在的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和內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自治區)的蒙古人,皈依藏傳佛教形成鮮明對比。

十六世紀初,突厥化的蒙古人大汗帖木兒的第五代孫巴布爾(1483–1530),沿興都庫什山脈的山口通道,從中亞草原入侵印度北部的農耕地區,幾經征伐,於1526年結束了德裏蘇丹國在印度320年的統治,建立了莫臥兒Mughal帝國,定都於阿格拉,成為了開國皇帝。Mughal,其名號來自Mongol,意為‘蒙古人’的帝國。這馬上民族,仍以成吉思汗的所謂“黃金家族”血統為正朔,以凝聚人心。

阿格拉先於德裏,成為了莫臥兒帝國的統治中心。草原武士並不專攻殺伐,他們懂得聯姻懷柔,兼收並蓄。傳至第三代的阿克巴大帝時,這位在位五十年的莫臥兒王朝最有作為的統治者(1556–1605在位),不僅打下了大半個印度,建立了從阿富汗到孟加拉灣的廣袤帝國,還注重宗教包容,文化融合,協調了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等原有宗教的關係。

在懷柔融合中,他為了安撫各個拉其普特土邦的王公貴胄,甚至把自己也變成了琥珀堡阿梅爾土邦國的女婿。阿克巴與拉其普特公主喬德哈·巴伊Jodha Bai的這個故事被記錄在印度電影《阿克巴大帝》中,此電影場麵宏大,景色極美,不少鏡頭取自阿格拉紅堡。建議有興趣者,可找來看看。

經過一番苦心經營,阿克巴大帝終於開創了帝國發展的盛世局麵。盛世就要大興土木。從1565年起,阿克巴用了八年時間,在阿格拉原舊城堡處,建成了紅堡皇城。後又經幾代皇帝不斷地新修和改建,始有今日的景象。這座皇都,被後世公認為是伊斯蘭風格和印度傳統融合的典範,既反映了阿克巴倡導的多元文化的融合,也體現了莫臥爾尚武的剛烈個性。現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

阿格拉紅堡,占地約六百畝,周長2.5公裏,形狀像一個半月,坐落在地勢平坦的亞穆納河畔的西岸(圖1,來自Wikimedia,致謝!)。河水逶迤而去,兩公裏外就是舉世聞名的泰姬陵。午後,驕陽似火,遊人如織,我們順著人流,前去參觀這座既是軍事要塞又是皇宮的莫臥爾紅堡。

圖1

紅堡宜近觀。站在橋上,一眼望去,城堡由雙層城牆構成,外低內高,下臨護城河。城牆上,雉堞密布,幾無空隙,且間以圓柱形碉樓,構成一個高低錯落的完整的防衛體係。由於城堡由富含氧化鐵的紅砂石修成,在午後的陽光下,一片粗獷的暗紅色塞滿了眼睛,使得初遊者頓有視覺震撼的感受(圖2、3)。

圖2、3

遊客進入的大門是紅堡的南門,叫阿馬爾•辛格Amar Singh門。而城堡朝西的正門,德裏Delhi門,由於至今為印軍一個傘兵旅占用而關閉。南門最初叫阿克巴門,其孫子沙•賈汗當政後,改為現在的名稱。和雙層城牆相配,南門由外低內高兩道門組成。進入內南門後,迎麵是一片甕城開闊地,從軍事角度看,這是遣將聚兵之處。曆史記載,阿格拉城堡是兵家必爭之地,即使當莫臥爾在印北立國之後,城堡也曾幾度易手。阿克巴的老爹,胡馬雍,1540年在此城堡加冕,十年之後,就曾在這裏被擊敗而倉皇辭廟出逃。可以想象,當年這裏是金戈鐵馬,炮聲轟隆(十六世紀已經有火炮)的地方。

甕城北側,穿過一座更高的城門,即進入到城堡內院。第一進庭院中,坐東向西,有一座平衡對稱的宮殿建築,通體用紅砂石構建,襯托以窄條白色大理石,兼具拉其普特和伊斯蘭風格。宮殿有開闊的正麵牆體,宮牆上規律地排列著紅白相間的蓮花紋飾和鏤空雕刻,極富視覺愉悅之感。這是賈漢吉爾宮Jahangir Palace(圖4)。賈汗吉爾是阿克巴的兒子,莫臥兒王朝第四代國王(1605-1627在位)。這座宮殿是他成為王儲時,阿克巴為他所建。按照中國的習慣,可以稱其為太子東宮。宮殿前麵是寬闊的草坪,草坪一側有一巨大石缸,據說是沐浴用的。印度氣溫高,露天沐浴,估計是他們的習俗。

賈漢吉爾宮南側,有一片空地。這裏曾經是阿克巴宮,即老爹的宮殿,後圮毀無存,隻留遺址(圖5取自網絡,致謝!)。不知是老爸心疼兒子,而薄待自身?還是另有其他緣故?居然帝宮不存而太子宮還在!

圖4、5

在賈漢吉爾宮左側,有第五代國王沙•賈汗(1628-1658在位)給自己修建的宮殿,沙•賈汗宮(圖6,新浪博客,問這裏123原創,致謝!)。此宮位於紅色賈汗吉爾宮和多座白色大理石宮室之間,建築風格體現了兩個時代的過渡。有趣的是,這座沙•賈汗早期的宮殿在建造時,骨架用紅砂石,而外部卻塗上白色膏漿,遮紅出白。在陽光下,牆體閃耀著亮白色,有白色大理石的質感。此公厭紅喜白,背離莫臥爾傳統,由此可見一斑。

這似乎在說明,帝國傳至第五代時,草原武士叱詫風雲的豪氣和金戈鐵馬的剛烈,已經在安樂的農耕地域逐漸消褪。體現在建築上,不僅是建築材料的更替,白色大理石代替了紅砂石;而且有建築風格的轉變,雄壯粗獷的宮室被精雕細刻的宮室所取代。這個轉變在沙•賈汗後來修建的幾座宮室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圖6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坎斯宮Khas Palace(圖7)。此宮完全用白色大理石修建,融合了印度、波斯和伊斯蘭風格,乃是沙•賈汗於1631-40年為自己修建的宮殿。坎斯宮坐東向西,裏麵的寢宮朝東,俯望亞穆納河;外麵向西,為五楹開間的寬闊走廊,麵對安格裏Anguri庭園,亭柱拱飾為典型的印度蓮花曲紋。兩旁據說是他為兩個女兒修建的宮室,但這個位置緊挨他的居所,似乎於皇家製度不合,疑為誤傳,估計應是其嬪妃的居所。

在藍天下,整座宮殿顯得典雅端莊,藝術氣息極濃。宮殿裏麵,牆壁、窗欞、廊柱、天花板,無處不精雕細刻,用寶石和玻璃鑲嵌出各種花卉圖案,帶有十足的豪奢作派和幾分嫵媚之態,已經毫無草原武士的粗獷豪氣。

圖7

坎斯宮所麵對的安格裏庭園(圖8),其布局遵循伊斯蘭天堂花園的“四花園”理念。庭園中央,一個平台水池,朝東西南北四方排出四條通道,將庭院分為四等份。庭院中,並無嘉木奇石,美叢繁花,唯有草坪。令人不解的是,草坪由紫、綠兩色草本植物拚就,鑲上石框,形成圖案,不知有何寓意?

圖8

庭園的另外三方,均整齊排列著雙層居室,白牆紅頂。其實,這些排屋均是用紅砂石構建,外層牆壁則用白色膏漿塗飾,以求和整個後宮庭院色彩協調。如此多的屋舍,不知何用?衛士之屋?或宮女之居?或其他低等級嬪妃之居?我等過客,邊走,邊看,邊議論,邊揣測。

安格裏庭園的東北側,麵向亞穆納河處,有一座茉莉宮Musamman Burj,這是沙•賈汗為他所鍾愛的妃子穆塔茲•瑪哈爾Mumtaz Mahal,即世人所稱“泰姬”者,所建的宮殿(圖9,Trip.com嶗山頑石原創,致謝!)。此宮也是全用白色的大理石建造,內外無處不精雕細琢,鑲嵌以珍貴的彩色寶石,裝飾以阿娜多姿的彩繪。

茉莉宮最東邊的頂處,建有一座八角石亭(圖10,新浪博客,問這裏123原創,致謝!)是為久居深宮的泰姬眺望曠野、覽觀江色而修。酷熱的晚上,此處的涼風,遠處的野景,一定令他的泰姬心曠神怡。

圖9、10

沙·賈汗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地方最終成了他以囚徒身份眺望泰姬的地方。晚年,他被兒子奧朗澤布Aurungzeb搶班奪權而囚禁於此宮,這個八角亭正好能夠遠眺他為穆塔茲•瑪哈爾修造的陵墓,“泰姬陵”(圖11)。可以想象,三百多年前,被圈禁後的老沙·賈汗,默默地坐在此亭中,望著泰姬陵,睹物思人,傷世憐己的情景。八年後他鬱鬱而終,他的大理石棺木終於安放在他的愛妃之旁,日夜相伴,再不分離。

圖11

沿主道徑直往北,通過一道高門(圖12),即進入紅堡中最開闊的庭園。其右,有一座平頂廳堂,依然是坐東向西。這是城堡中的公眾大廳Diwan-i-Am。此廳規模宏大,足有60米長,20米寬。大廳正麵為九開間,每一楹形同一門,其上部為半圓形的曲拱,飾以典型的印度孔雀屏曲紋;下部撐立廊柱、礎石。遠遠看去,氣勢開闊,平和端正,行於其中,空氣流暢,明朗軒敞(圖13、14)。

圖12-14

在廳堂東邊的正中央,退向裏麵,高處有一間三楹小室(圖15)。其中的牆、柱、頂處,均精雕細刻,彩繪密布,這是安放皇帝寶座的地方。當年的莫臥爾皇帝,就是在這裏接見臣民,聆聽諫言,處理政務。據說,此處的皇帝寶座,被第六代皇帝奧朗則布Aurangzeb 移至德裏,隨後流落到了伊朗,如今保存在德黑蘭。

圖15

此廳看起來是白色大理石結構,而查閱旺上大英圖書館的資料獲知,這也是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在1631-40年改造紅堡時的大手筆。實際上,公眾大廳仍是用紅砂石修成,但敷以白色膏漿,做出白色大理石的質感,以巧致勝,既滿足了此公喜愛白色大理石的癖好,又不至於過於靡費。

在公眾廳前麵的庭院裏。麵對第三、四楹之處,安放著一座歐式石棺(圖16),與周圍環境頗為不相協調。查閱資料方得知,埋骨於此墓的是19世紀印度西北區的副總督約翰•羅素•科爾文 John Russell Colvin (1807–1857)。他死於1857年的印度抗英反叛期間。當時,阿格拉成了戰場,城堡被圍困。但此公死於霍亂感染,而非槍彈。由於被圍困,隻能葬於城堡之中,於是,就有了和世界遺產毗鄰而居的命運。

圖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tw97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受教了。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