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文H

滌蕩襟懷須是酒,優遊情思莫如詩。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安達盧西亞的早春之行(十二)科爾多瓦(3)非典型的主教座堂

(2023-07-12 06:35:44) 下一個

科爾多瓦(3)非典型的主教座堂

科爾多瓦主教座堂位於老城南側,與羅馬橋隔街相望,是一座十分龐大的長方形建築(圖1-3)。此教堂的全稱是“科爾多瓦聖母升天主教座堂”,教堂和科爾多瓦老城的多個古跡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凡遊科爾多瓦者,十有八九,必遊此地。

圖1-3

由於較為單調的四立麵造型,又由於較多的穆斯林痕跡,還因為四周窄街的遮蔽,科爾多瓦主教座堂很難給人一個完整的視覺形象。一個補救的辦法是走到羅馬橋上去,從羅馬橋上遠望,可以整體感覺這座龐大的教堂。在初春午後的斜陽照射下,大教堂的建築染上金黃的色彩,古樸而壯觀(圖4)。但在欣賞之餘,總會覺得這座大教堂缺乏基督教教堂的典型形象。作為一個初來的旅遊者,你自然會嘀咕:為什麽會是這樣?

圖4

這其中的緣由,值得細探。在當地的旅遊介紹中,這座天主教堂有一個奇怪的名字:Mezquita-Catedral de Cordoba, 可直譯為“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旅遊者一看就有點發懵:到底是清真寺?還是大教堂?二者怎能並稱!兩教豈可混淆!

待我們揣著疑問步入殿堂,放眼張望,方才發現:在這裏,在這座教堂裏,這二者還真能並稱,的確可以混淆。

明明是科爾多瓦主教大人的駐地,明明是科爾多瓦萬眾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但首先迎入眼簾的卻是穆斯林清真寺的廳堂。紅白相間的雙層曲拱,配上精致的石柱,間以垂吊的燈盤,布滿寬闊的周邊大廳,空曠而美觀,絢麗而聖潔(圖5-8)。地麵光潤,色彩協調,平鋪開去,一塵不染。你仿佛看到,在這個大廳裏,密集排列的穆斯林信徒們,穿著或白或青的素色衣袍,向著麥加的方向,整齊地匍伏在地,念誦著可蘭經,沐浴在真主的光芒之中。

圖5-8

當然,這隻是一瞬間的想象和幻覺。待你多走幾步,進入到另一空間,抬頭一望,紅白相間的雙層曲拱之上,明白無誤地展示著哥特式的拱頂和肋條,仿佛天國的高穹(圖9、10)。而在中央廳堂,文藝複興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的立壁上,供奉著聖母瑪利亞,莊嚴而神聖(圖10-12)。

圖9-12

在另一側,金碧輝煌的壁龕雕塑,述說著耶穌的受難和後來的複活,栩栩如生(圖13)。周邊的一些小廳,不改變原有的建築結構,卻依照聖經故事,按照基督教的風格裝飾一新(圖14、15)。這一切,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裏是天主教的神聖教堂。

圖13-15

在科爾瓦多,之所以有這樣的並稱和混淆,是多變的曆史造成的,是各種宗教文明在這裏交匯的結果,留下了各自的印跡。

最初,兩千多年前,這裏矗立著的是一座小小的古羅馬神廟;後來,西哥特人占領科爾多瓦後, 將其改建為一座西哥特式的基督教教堂。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入侵,占領科爾多瓦後,裂其一半建清真寺,另一半仍允許拜上帝。七十多年後,公元786年,占領者的寬容走到了盡頭。當時的君主,阿卜杜拉赫曼一世,掏錢買下了基督徒使用的另外一半,然後把一切推倒,在此處重新修建大清真寺。後來,曆代的穆斯林國王又不斷擴建,添修,裝飾,終於就有了我們現在看見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基本輪廓和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伊斯蘭建築技術,是在古希臘和羅馬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繼承的基礎上,方出現伊斯蘭獨特的創新和改造。科爾多瓦清真寺在建造時,就吸取了不少羅馬和希臘的建築元素,如對門拱的繼承和改變,以及我們在圖5-8所見的廣泛使用的科林斯柱。據說,這些用珍貴石材製作的柱子和柱頭,其中有不少屬於舊物新用,收羅於羅馬和西哥特時代的廟堂。

公元1236年,風水又轉了回來,基督教的軍隊收複了科爾多瓦。一開始,君主們也顯示了大度,在這裏,也就再一次上演了“兩教共用一堂”的奇異局麵。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在稍作改造的清真寺裏舉行,這種在穆斯林建築內行天主教禮儀,當年曾在安達盧西亞的多地發生過。

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裏,改建工程逐步啟動。也許是麵對這座美輪美奐的異教之堂時的內心猶豫,也可能還有財力的掣肘,畢竟科爾多瓦遠離大海,比不上塞維利亞那樣財大氣粗。改建不是重建,囿於清真寺的大格局,隻好從中心入手,且向高處發展。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所見的奇異景觀:天主教的教堂寄生在清真寺的外殼之中。從教堂周邊看,伊斯蘭的氣氛濃鬱,而核心部分,則是典型的天主教特色。

改建是一處一處緩慢開展的。也正因為如此,由於數百年的時間跨度,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同一教堂不同的建築風格,使參觀者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在這座大教堂中,最初所增加的基督教建築,有著明顯的哥特風格,如十五世紀末修建的中殿穹頂,肋柱壁立,樸素簡潔(圖16)。

圖16

進入十六世紀後,改建規模明顯增大。跟隨著歐洲內地教堂風格的演變,中央大廳的橢圓穹頂呈現典型的文藝複興風格(圖17),這種橢圓穹頂,也曾在塞維利亞主教座堂中出現。唱詩班區域的文藝複興穹頂則是采用規整的幾何構圖,平衡對稱,協調穩重(圖18)。再後來,巴洛克風格的雕塑出現在大教堂的不同區域,雕飾繁複,色彩華麗(圖19、20)。

圖17-20

大教堂裏有一座聖器室,類似於宗教聖物展覽室,規模比塞維利亞的展覽室小些,但也一樣富麗堂皇。室內展出宗教珍品,包括雕塑、器物、油畫、金銀製品等,琳琅滿目,栩栩如生(圖21-23)。

圖21-23

改建也會導致毀棄。由於對原有穆斯林建築的破壞過多,終於引起了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 V,1500-1558 AD)的不滿,他批評主持改建的建築師:“你們所建,各處皆有;你們所毀,世間已無。”由於國王陛下的明智製止,這座大清真寺得以部分保留下來,並因此成為一座世間少有的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兩種文化並存的宗教建築物。這樣一來,這座教堂就有了前麵所提的特殊名稱,並成為了西班牙最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

在這座兩種文化兼容的清真寺-大教堂裏,吸引各國的旅遊者注目的建築單元或細節極多。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純天主教的,前麵已經細述。還有一類是特意保留下來的純伊斯蘭教的建築單元,如麵向麥加方向的祈禱壁龕(圖24、25)和此廳頂上的中心穹頂(圖26)。此處是原清真寺最神聖的地方,壁龕門上的馬蹄形拱造型莊重,色彩絢麗,其上有形體秀麗的虛窗,並裝飾有赤金寫就的可蘭經和精美的花草圖案,鑲有拜占庭運來的馬賽克。

圖24-26

在教堂外麵,穆斯林風格的門也被保留了下來,有的至今仍在使用(圖27、28)。

圖27、28

第三類建築細節最有意思,在同一空間裏兩教並存,二者皆備。圖29是祈禱壁龕前麵的一個廳堂,布滿穆斯林特色的花型曲拱,而十字架上的耶穌,直接就掛在廳內的牆壁上。圖30顯示的是,從伊斯蘭風格的門框看裏麵的哥特式穹頂,這樣的並存景象在這座教堂裏比比皆是,令人印象深刻。

圖29、30

此教堂有一座大型的庭園,是原清真寺的園林。園中遍植橙樹、鬆和棕櫚,規整而清秀。遊人參觀完清真寺-大教堂後,多在此處休息。參觀內容如此豐富的殿堂,畢竟是一件耗費力氣的行動。庭園的東、西、北三方圍著寬闊的走廊,據說是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所建。從庭園處可以更清楚地觀看鍾塔,這是一種文藝複興格調的鍾塔,建於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圖31、32)。此鍾塔,和安達盧西亞其他地方的教堂塔樓一樣,也是從清真寺的宣禮塔改建而來。

圖31、3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