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文H

滌蕩襟懷須是酒,優遊情思莫如詩。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印度旅行筆記(四)焦特普爾之梅蘭加爾堡

(2021-07-02 08:24:27) 下一個

四  焦特普爾之梅蘭加爾城堡

從比卡內爾南行約250公裏,即到達拉賈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焦特普爾Jodhpur。焦特普爾大致位於拉賈斯坦邦的中部,是一座有兩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我們在此停留了兩天。

停留的第二天,10月1日,我們一行,冒著卅五度的高溫,踏訪了位於老城外邊的梅蘭加爾Mehrangarh城堡。城堡周圍,車行灰揚,沙礫遍地,灌木雜生,即使偶有樹木,在陽光下,也顯得毫無潤氣(圖1)。

圖1

梅蘭加爾是印度最大的要塞型城堡。城堡位於125米高的山崖之上,與山勢渾然一體,猶如從山岩上直接鑿出一般。遠遠望去,城堡呈褚紅色,顯得古樸厚重(圖2)。陽光直接照射時,又呈金黃色,挺拔雄偉,恢弘壯觀(圖3,取自網絡,致謝!)。

圖2、3

古代的拉賈斯坦出武士,自稱為拉傑普特Rajput人。印度語中put,語源於putra,為兒子之意,Rajput意思是王者之子。他們好勇善戰,尚武立身,以氏族血親聯係族群,建立了不少土邦王國。這些土邦王國,即使在莫臥爾王朝統治印度時期,在名義上臣伏於伊斯蘭朝庭時,也仍然修自已印度教的神廟,仍舊拜自己印度教的神靈。

梅蘭加爾堡就是土邦王公饒•焦特哈Rao Jodha在1459年修築,以安放他的王庭,且在此世代承襲(圖4)。選擇在高處建立王庭,當然是從安全上考慮,但利弊同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供水問題。一旦進攻者阻斷水源,則會潰敗,三國時期“失街亭”的馬謖就是前車之鑒。回來後查閱有關資料,得知焦特普爾因位於半幹旱地區,水源主要靠雨季的雨水,曆代先民發展了地下水的儲存體係,也許城堡內有水井,水坑之類的建築。

圖4

焦特普爾的王室與前述的比卡內爾王室有著血親關係,都屬於拉索爾Rathor 部族。具體說來,在比卡內爾建都的開國王公拉奧•比卡Rao Bika,是焦特普爾王公Rao Jodha的二兒子。由於繼承王位無望,遂率部北伐,於1488年在拉賈斯坦北部的蠻荒之地建立起自己的王國。

梅蘭加爾城堡依山而立,俯瞰著矮伏的老城區。從城堡遠遠看去,下麵的房屋有一些呈蘭色(圖5),故焦德普爾也被旅行者們稱“蘭色之城“。其實,就筆者看來,白色似乎更多一些, 稱為白色之城亦未嚐不可。至於為什麽要塗成蘭色,尚不清楚。有人說是為了‘避暑和驅蟲’,似乎覺得牽強,姑且聽之。

圖5

進入城堡要穿越勝利之門Jai Por,此門為紀念1808年擊敗齋普爾和比卡內爾的入侵而建,是通往城堡的主門。進去後,需要排隊乘坐電梯,直上125米高處的城堡。在高處,則可俯瞰要塞堡壘的堞牆、高壁、敵樓、馳道等防衛係統(圖6),以及遠處的老城民居。

圖6

城堡裏麵的宮室由石頭為主材建成,多用褚紅石材構建,適當間以大理石,顯得凝重而堅固。樓高三層或者四層,頂層為陽台。樓的外部,各層均建有線條優美的窗戶,配以弧拱形的窗簷,精巧的窗柱,窗台,以及穆斯林風格的細密窗欞雕飾(圖7-9)。

圖7-9

有些庭院的圍合之樓,則采用通廊和空窗,以便於開闊視野和通風透涼。而通廊之上,裝飾著一排排印度風格的洋蔥頭小塔(圖10)。洋蔥頭類型的建築在印度隨處可見,我以為,這和印度人的頭巾帽有關(圖11),都是頂上的物事。也不知此洋蔥頭和穆斯林的洋蔥頭建築、以及俄國東正教的洋蔥頭建築孰先孰後?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留待後考。

圖10、11

在中華文化圈內,罕見如此大規模采用石材構建的宮室建築。在我國,石材建築多見於佛塔、陵墓、城牆,以及一些橋梁。從材料選擇說開去,這不由使人開始思索,為什麽中華文明圈的建築多用木材?而西方和印度文明多用石材?這是題外之問,也是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此處不作鋪開探討。

進到樓內,裏麵風景更好。庭院互連,宮室相通,風貌各異。有珍珠宮Moti Mahal、花宮Phool Mahal、鏡宮Sheesha Mahal等多種名號的宮殿,均構建精緻,裝飾燿眼,美倫美奐。其豪華程度,遠非國內各地的土司城可比(圖12-15)。

圖12-15

在城堡之外,與城堡遙遙相對之處,有一座用白色大理石構建的建築(圖16),當地稱為賈斯旺·薩達紀念堂Jaswant Thada Cenotaph。紀念堂由焦特普爾的薩達·辛格王公於1899年修建,以紀念他的父親賈斯旺.辛格二世。此處正是當年賈斯旺.辛格二世火化之地。園地勢相對較低,依傍小湖,芳草鋪地,綠樹成蔭,是砂礫曠野中少有的一風景秀麗處(圖17)。

圖16-18

純正白色大理石構建的紀念堂為典型的印度拉其普特風格。此處又看見孔雀尾屏輪廓的拱門。堂內建築布局謹嚴,高低有序,結構對稱,既給人莊嚴神聖的感覺,又無壓抑沉重的氣氛(圖18),實在是一座建築瑰寶。堂內陳列曆代王公圖像,正堂處,唯陳一龕、一案、一椅而已,空曠簡潔。行走於大理石的空堂中,使人頓感通體涼爽,忘卻掉外麵的酷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ttw97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海邊公園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古人不用石結構主要有兩個原因:1、木結構取材方便,建造速度快。古時王朝更迭頻繁,帝王打下江山就想馬上住進宮殿,哪等得了歐洲那樣的的石頭建築,一修要上百年。2、石建築技術要求高,大跨度的拱頂難度很大,還需要複雜的數學計算。古人沒有掌握這些知識。木頭重量輕,隻要夠長,跨度問題不大。
賣麻翁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屬於歐洲人的分支,所以可能收歐洲人的影響,中國人不喜歡花大力氣做事,事事都找捷徑,所以建築多以磚木結構為主,黑非洲則以泥土和木材為建築材料,所以在非洲基本看不到古建築,阿拉伯人除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