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六十一課:西亞戰記(18:23-20:38)

(2017-03-10 20:51:40)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8:23-20:38。這也是使徒行傳係列課程開講以來最長的一次證道經文,涵蓋了保羅第三次傳道之旅的終始。諸位也可以將之類比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請大家在地圖上找出使徒行傳18:23-20:38提到過的所有地方和城市:加拉太、弗呂家、以弗所、亞力山太、亞該亞、哥林多、亞西亞、馬其頓、耶路撒冷、羅馬、希臘、敘利亞、庇哩亞、帖撒羅尼迦、特庇、特羅亞、腓立比、亞朔、米推利尼、基阿、撒摩、米利都。保羅第三次傳道之旅顯然去了更多的地方。這是保羅最後一次傳道之旅了,他可能盼望在殉道之前,能將福音送到更多的城市和地區。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傳道之旅最後一站在米利都,在那裏,保羅發表了向以弗所眾長老的臨別贈言。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講道”。我建議大家了解一下“米利都學派”【米利都學派是前蘇格拉底哲學的一個學派,被譽為是西方哲學的開創者,由古希臘學者泰勒斯創建。米利都學派的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萬物的本源。泰勒斯的觀點是萬物本源於水,而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是無限者 。阿那克西美尼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氣體】然後讀使徒行傳20:21,“對猶太人,和希利尼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在希臘文明的搖籃,福音正本清源;而教會才是神的智慧,返回本源之路。

保羅第三次傳道之旅真正的中心在以弗所,同時也在特羅亞和米利都:在邪教中心以弗所驅鬼治病;在戰爭中心或古戰場特羅亞用複活勝過死亡;在哲學搖籃米利都建造教會(智慧)。可將使徒行傳18:23-20:38安排在如下交叉結構中:一、洗禮(18:23-19:7);二、趕鬼(19:8-20);三、衝突(19:21-41);四、複活(20:1-16);五、赴死(20:17-38)。首先,洗禮和赴死都涉及死而複活的基本教義;其次,趕鬼和複活強調我們在基督裏勝過魔鬼、罪和死亡的權勢;最後,中間環節是衝突——這是天國和世界的衝突,這是一場屬靈的戰爭。以弗所戰爭對今天教會有特別的幫助:那些一味與世界尋求和諧的“基督教”,已經是異教和邪教。這種邪教行動也包括用世界的道德倫理來控告弟兄,並極力貪愛世界、討好世界的醜行。所以我們今天會相對多花一些時間來了解以弗所的這場衝突。同時,由於經文過長,我們將主要用概論而非精讀的方式來學習今天的經文。我也說過,使徒行傳餘下的課程進度將全麵提速,如果神允許(現在看來主要是保守和的身體,當然還有心靈),我們爭取在今年雪雁歸來之際,完成三年使徒行傳係列課程。“凡在約瑟手下的事,司獄一概不察,因為耶和華與約瑟同在。耶和華使他所作的盡都順利”(創世記39:23)。願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就是那與約瑟同在的神,也與我們同在,阿門!

引言:亞洲第一城

1、西方與東方的苟合

以弗所(?φεσος,permitted)是愛奧尼亞人在主前10世紀興建的。在羅馬時代,以弗所就是亞細亞省省會,是亞洲最大的城市:當時以弗所的人口擁有40萬到50萬居民;與此同時,中國長安人口24.6萬人(主後2年)。以弗所是兩種文明苟合的產物。首先,以弗所是希臘文明與亞洲文明的苟合。如果沒有基督的光照,我們一定要明白,兩種文明的匯合,一定是其中最邪惡、最符合人性、欲望的部分的匯合。這一點正如希律和彼拉多就成了朋友,正如香港、上海、洛杉磯、紐約、加爾各答。我們一直批評霾國教會和港台教會,原因之一是,我們看見了基督教最落後的那部分精神,與中國最邪惡的那部分傳統,開始聯合。以弗所就是希臘人的理性、貪婪與亞洲人的迷信與貪婪之間的完美結合。當然,啟示錄中的七間教會都具有這類性質,所以啟示錄七封教會書信中的第一封教會書信就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的。理性、迷信和貪婪為教會主流文化,其結果一定是“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2、世界與靈界的苟合

這裏也是邪教中心。所謂世界七大奇建築跡之一或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築的亞底米神廟就在這裏,而亞底米教就是以弗所之戰的主要仇敵。亞底米信仰包括兩個基本方麵:多乳女神所代表的情欲、繁殖和複興;經營亞底米教所代表的商業利益和榮耀。實際上今天亞底米教同樣捆綁了基督的教會。有人說亞底米就是阿爾忒彌斯,我的觀點是,以弗所的亞底米更應該是亞洲版的阿爾忒彌斯,柔和了諸多東方式色彩。像所有異教一樣,以弗所的亞底米神廟也興盛於所羅門聖殿倒塌的歲月——上帝在人間的帳幕被毀,小鬼起來演神,一時人鬼狂歡。以弗所另外一位神祗就是勝利女神Nike(Victoria)。我們知道,商標“耐克”就出於這個神話。

3、天國曾在這裏殖民

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首先這裏是保羅的禾場,保羅是在這裏寫了哥林多前書,而以弗所書就是寫給這裏的教會的;提摩太曾是以弗所的主教,因此提摩太書信談論的教會主要是以弗所教會。約翰福音、約翰一二三書應該都是在這裏完成的。天主教的傳統說:“使徒約翰1世紀90年代住在小亞細亞,從以弗所帶領該省的眾教會……100年在以弗所以高齡去世”。今天還坐落著聖約翰教堂。以弗所教會也是啟示錄提到的七個教會之一。“聖母瑪利亞”的故居也在這裏,傳說她因猶太人迫害而逃離巴勒斯坦,而約翰按耶穌的吩咐將馬利亞安置在這裏。據說馬利亞再未回到故鄉。另外,主後431年在以弗所召開以弗所公會議,譴責聶斯脫裏為異端,後者創建景教,直到中國。今天,以弗所已經廢棄了,因為神的國不在這世界上。基督教從來沒有聖地,我們的家在天上,我們的國在新天新地。

一、洗禮(18:23-19:7)

23 住了些日子,又離開那裏,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 24 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力山太,是有學問的,最能講解聖經。(學問或作口才)。25 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隻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26 他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 27 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或作弟兄們就寫信勸門徒接待他)他到了那裏,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28 在眾人麵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19:1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裏遇見幾個門徒。2 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3 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什麽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4 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5 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6 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作又講道)。7 一共約有十二個人。

1、我們是亞波羅

保羅從安提阿啟程,開始第三次傳道之旅,就是經過以前經過的那些地方,目的是“堅固眾門徒”。在介紹保羅的事工之前,這裏“插播”了亞波羅(?πολλ?ς,given by Apollo)在以弗所的事工。關於亞波羅,也可以參考哥林多前書1:12,3:4-6,3:22,4:6,16:12;以及提多書3:13.亞波羅應該是很有名的教會領袖和聖經教師。他在以弗所講道,講舊約聖經,也講耶穌的事。這裏提到亞波羅神學上的一個缺陷,就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πιστ?μενος μ?νον τ? β?πτισμα ?ω?ννου,這句話可以這裏翻譯:他隻在乎約翰的洗禮。換句話說,那是亞波羅從未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人施洗。所以我們也看見初代教會在真理上也是一步一步成熟起來的。於是住在以弗所的百基拉和亞居拉就前來幫助他。這對夫妻確實比較成熟,沒有當麵糾正亞波羅,而是把他接到家中或他們自己那裏,耐心講解“神的道”。更加詳細,?κριβ?στερον,more exactly, more perfectly,更準確,更全麵。

我們從這裏也看見教會中的愛:不要利用別人的軟弱和缺陷,而是要彼此相愛。這份愛心不僅表現在百基拉和亞居拉身上,更表現在各地教會身上——接待遠人,特別是傳道人,乃是基督徒的美好見證。這是神對每一位基督徒、特別是教會領袖的要求:“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隻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製,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提摩太前書3:2);“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提摩太前書5:10);“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提多書1:8);“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而傳道人的愛心則是:“到了那裏,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不過亞波羅的事跡也提醒教會,他顯然不是教會差派出去的,而是自己差派自己的——一個沒有受過完整的神學訓練和合法差遣的使徒,就會進入這樣的困境。在教會中得到進一步的教導之後,亞波羅也進入希臘,,直接到亞該亞。保羅已經在那裏碩果累累,而亞波羅主要的禾場就是哥林多。去亞該亞的亞波羅,是得到了教會的支持的;而他在那裏,主要論敵是猶太人。他在亞該亞的傳道,不僅僅是介紹耶穌的故事,更“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這是完全不同的。對“文化基督徒”來說,耶穌是偉大的傳奇人物;但對真正的基督徒來說,耶穌是救世主。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是亞波羅,就是在真道上一步一步長大的。那一知半解卻火熱征戰的時期,想起來汗顏。而且有時候好像我們在神學上越是半吊子,在爭戰上越是極端。感謝神的忍耐、憐憫和保守。

2、兩種洗禮的不同

那麽,耶穌的洗禮和約翰的洗禮到底有什麽不同呢?聖靈帶領我們重新看保羅的行程:“19:1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保羅在這裏發現了“亞波羅神學”的嚴重問題。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說,可能涉及三位一體的信仰。一方麵,這裏的信徒不知道聖靈;另一方麵這裏的信徒的洗禮隻是約翰的洗禮,而與聖子基督無關。這也說明,猶太人亞波羅的神學仍然是傳統的猶太教框架下的神學。沒有聖靈,沒有聖子,而我們一再強調,聖靈的工作就是帶領我們認信耶穌是主。關於約翰的洗和耶穌的洗有什麽不同,保羅在這裏給出了一個“很權威”的答案:“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保羅又進一步解釋說,“約翰的洗”不包括這個基本的認信,即“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換句話說,亞波羅所傳講的隻是耶穌的故事,並用這些故事來論證猶太人應該認罪悔改。但他並不傳講耶穌是救主,而信基督的人得永生,並接受聖靈,開始獻祭的新生命。不過根據上下文,我們可以將約翰的洗禮和耶穌的洗禮進一步區別如下:

第一、施洗對象上的不同:約翰洗禮的對象主要是猶太人,不包括外邦人。第二、洗禮形式上的不同:即奉誰的名施洗,是約翰這個人,還是耶穌這位上帝的兒子。是信人還是信神。或者,約翰的洗禮隻是奉耶和華的名,卻不把耶穌基督視為神。第三、內容上的不同:約翰的洗禮隻是悔改的洗禮,隻是強調人認罪。這樣的洗禮卻與聖靈的降臨可能無關。人按理性和道德律也能多少認識自己的局限性和罪性,但接受耶穌的救贖隻能是聖靈的工作。耶穌和約翰都講悔改(馬太福音3:2,3:8;3:11,4:17,9:13)。但耶穌強調悔改的目的是信祂,而不是僅僅認罪。“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不僅僅是奉耶穌的名受洗,而且承認耶穌就是“主”,“受洗歸入基督”(羅馬書6:3;加拉太書3:27)。這一點顯然是亞波羅不懂的。他也講“主”,但他的“主”可能隻是“耶和華”。歸入基督包括接受赦罪,並留下侍奉主。第四、兩種洗禮果效上不同:“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作又講道)”。請大家一定注意, 那些隻受約翰的洗的人,往往就會淪為控告者;而所使用的控告資源和邏輯,都是世俗小學的知識和邏輯。事實上,如果一個基督徒僅僅認罪卻不侍奉主,這樣的人隻有一個結果:更驕傲地吃人,因為“屬靈”的人更加百無聊賴。但是,奉主的名受洗又領受聖靈的人,“就說方言,又說預言”。關於方言,我們談過這是一種語言能力,也是示眾傳福音的能力。“又說預言”,其實質是傳講和見證基督。換句話說,受聖靈洗禮的人,話語中心不再是人,而是基督。一個經年累月傳講人或某人那點破事兒的人,最多是亞波羅的學生,絕非基督的門徒。

二、趕鬼(19:11-20)

8 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 9 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麵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 10 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 11 神借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 12 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13 那時,有幾個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向那被惡鬼附的人,擅自稱主耶穌的名,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敕令你們出來。 14 作這事的,有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 15 惡鬼回答他們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 16 惡鬼所附的人,就跳在他們身上,勝了其中二人,製伏他們,叫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17 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知道這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18 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 19 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麵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 20 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

1、聖靈的寶劍

亞波羅的問題隻是人性對福音的捆綁,現在我們來認識魔鬼對福音的阻擋。或者說,屬靈爭戰真正的仇敵不是人,而是那空中掌權者。所謂拯救,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把魔鬼權勢下的人拯救出來,但魔鬼會因此起來瘋狂地報複傳道人和教會。我們需要在這個語境下重讀以弗所書6:10-17,“10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11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12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兩爭戰原文都作摔跤) 13 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14 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15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16 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藤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17 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這段經文至少有兩個基本真理值得強調。第一、福音總是麵對屬靈爭戰,對象是魔鬼。第二、爭戰得勝的方式隻有一條,就是聖道。所謂“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是“真理”與“稱義”(δικαιοσ?νη)、福音與信心(原文就是信心,π?στις)、救恩與神的道。總而言之,教會爭戰的武器就是神的道。

而在這段經文中,按交叉結構,前後講論的就是神的道。起初保羅靠神的道爭戰(6-10),後麵說“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20)。保羅的禾場首先仍然是猶太會堂,他顯然是想得更多的人。保羅在以弗所猶太會堂講道的時間是“一連三個月”。由於猶太人的剛硬(σκληρ?νω,羅馬書9:18,申命記2:30;出埃及記7:3;希伯來書3:8等)、不服(?πειθ?ω,約翰福音3:36等)並且在眾人麵前的毀謗(κακολογ?ω在這裏是動詞分詞,馬太福音15:4,馬可福音9:39),按慣例保羅離開他們。想象一下以色列人淪為過去他們反對的法老(心裏剛硬),實在令人感慨萬端。基督徒若不警醒,若任憑嫉妒泛濫,就會落到這種境況之中。保羅在以弗所第二個禾場是“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在推喇奴的學房:?ν τ? σχολ? Τυρ?ννου τιν?ς,in the school of one Tyrannus。我們對推喇奴知道的很有限,可能是人名,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元首、君主、王子等(在約瑟夫的古代史以及其他人的著述中,推喇奴就是人的名字)。在他前麵是代詞τις,意思是“某一個”。σχολ?可以指學校,也可以指休息之時高談闊論的地方。有一種可能,推喇奴有多家學園,而保羅進入的隻是其中一個。當然,這個句子也可以作寬泛的解讀,因為每一個罪人都是一個推喇奴。不僅如此,很多時候,汙穢的靈常常捆綁高等學府和知識分子,理解這個背景對理解下麵的趕鬼神跡是特別重要的。中西“大學”不僅充滿了鬼魔的道理,而且充滿了根本有病的人,或被鬼附著的人。

2、鬼魔的世界

聖靈的寶劍傷鬼無數,這是神跡奇事:“11 神借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雖然布爾特曼的“解神話”有些極端,但是在應用上也是可以借鑒的。首先,這世界充滿了很多“根本有病”的人,而他們的背後就是魔鬼:“12 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首先這個神跡是事實;但同時,也可以指這種情況:靠近傳道人的人他們的一些“病”真的可以得醫治。“病人”是動詞?σθεν?ω的分詞,這個字的基本含義就是軟弱無力(使徒行傳20:35)。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特別軟弱的地方,或根本有病的地方。而第二個“病”原文是ν?σος,主要指病的外在症狀。所謂惡鬼,就是各種“邪惡的靈”(τ? πνε?ματα τ? πονηρ?,the evil spirits);心不正(使徒行傳19:21)。形容詞πονηρ?ς的基本含義是被重擔壓迫的,引申為邪惡的,壞的。的的確確,人很多邪惡的言行,可以臨床到某處重擔。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的邪惡都來自某種重擔:極端傷害或欲望受挫。魔鬼願意使用人心靈的重擔,然後可以順利而成功地捆綁這些人,使他們作撒旦的奴仆,就是控告、說謊、殺人、阻擋。這裏的邪靈是複數,也說明魔鬼的手段很多,防不勝防。

其次,魔鬼不僅使人“發病”,也慫恿人自以為神,冒充基督,妄稱主的名。撒旦的差役不僅自己犯罪,而且控告別人犯罪;他們不僅控告別人犯罪,而且以神的名義審判別人的罪。“13 那時,有幾個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向那被惡鬼附的人,擅自稱主耶穌的名,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敕令你們出來。 14 作這事的,有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 15 惡鬼回答他們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 16 惡鬼所附的人,就跳在他們身上,勝了其中二人,製伏他們,叫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請大家注意,這裏有兩種撒旦的差役,第一種是“被惡鬼附的人”;第二種以“醫治”第一種罪人而妄稱主名的“猶太人”。而後者,結果更為可憐——他們要趕的鬼,結果進一步附到他們自己的身上。在某種意義上,這一幕就是目前“生命季刊”和“神州傳媒”之間的爭戰的屬靈本質。一方麵,後者至少在神學上已經被鬼附著了,而在傳另外一個福音。另一方麵,前者的調查和審判具有更明顯的魔性特征。他們隻是接受約翰洗禮的人,然後隻是“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他們是“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他們隻是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傳人。他們也是“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或哥林多書信的隻言片語,像神一樣“敕令”(?ρκ?ζω)天下。但他們的報告顯示,“惡鬼所附的人,就跳在他們身上,勝了其中二人,製伏他們,叫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魔鬼實在認識他們是誰:“你們卻是誰呢”。”2015年的春天,“褲襠調查團”以在全世界麵前裸奔的結局收場。這事兒在當年整個以弗所都知道了:“17 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知道這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神的確允許這件事發生了,有祂的美意,一方麵,所有人都懼怕;另一方,基督的尊名被傳開了,帶領更“有問題的基督徒”進一步認罪悔改歸信基督:“18 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風波不會跌倒真正的基督徒,反而會堅固和更新他們。

第三,魔鬼的使者也靠“邪術”騙人賺錢,名利雙收:“19 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麵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顯然,多年來這些人出版了很多福音刊物或福音音像製品。賺了很多錢,也收取了很多奉獻。他們一方麵成功地把禾場變成了市場;另一方麵成功地把信仰變成了文化,或者,的確把教會變成了舞台,而且分門結黨,幫派壟斷。τ? περ?εργα πραξ?ντων,who used curious arts。動詞分詞πρ?σσω的基本含義是“忙碌於”,常指與金錢和商業有關的公共行為(路加福音3:13,19:23);甚至指賣耶穌以賺錢(路加福音22:23),以及與控告和審判有關的行動(路加福音23:15,23:42)。約翰福音則專門用這個動詞指作惡犯罪(約翰福音3:20,5:29)。換句話說,這些人像外邦人一樣忙忙碌碌地作惡賺錢謀取名利;區別是,他們通過律法主義的控告來賺錢得名。你若知道保羅華許和王牧師,就知道我在說什麽了。“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無論是專著、書刊還是影碟,名牧出版的目的就是賺錢。有人談到“工人得工價”是他應該的,但他們忘記了奉獻真理的一個前提:這裏的工人的的確確和奉獻的人有牧養的關係,一方麵,這主要指教會內部;另一方麵,教會外部僅僅限於某種特別的牧養關係,而不是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這裏有個字需要原文釋經,才能別開生麵。這個形容詞構成在這裏當作名詞使用,中譯行邪術的人。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翻譯遮蓋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所以我們必須重來。第一個形容詞是περ?εργος,意思是小題大做的和不務正業的,中文翻譯成“邪術”。但聖經中的“邪術”一詞並不用這個字。顯然,這個字的本意比邪術更貼近生活。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另外一次隻出現在提摩太前書5:13,“並且她們又習慣懶惰,挨家閑遊。不但是懶惰,又說長道短,好管閑事,說些不當說的話”。中文在這裏將這個字翻譯成“愛管閑事”。我曾經用“屬靈寡婦”得罪過這種“基督徒”。按聖經的語境,何為傳道人或基督徒的不務正業呢?他管上帝和別人的事,而且鞠躬盡瘁,日理萬機;卻把大使命忽略了。當然他們很“邪”,因為他們的推波助瀾是有名利目的的。這些“黑馬”當然是有一定恩賜的,能寫一些書(β?βλος)。但我們今天也知道,在基督之外的這些“著作”,基本上就是“罵人方式的文字擺攤”。這些作品隻需一句“書評”就可以了:“愛管閑事”。我對中國作家和基督徒作家的深刻認識,已經足以配稱為他們的首要公敵了。然而聖經還是本著憐憫地堅持勸勉他們,他們的“著名作品”唯一應該去的地方,就是用火焚燒 。本人和本教會也願意為所有作家提供火爐,事實上,幾年來,我們的講道台就是一個火爐。κατακα?ω在這裏是imperfect,這火是不滅的,如聖殿中的燈台(馬太福音3:12)。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者有人應該是推喇奴學房的“著名學者”。

三、衝突(19:21-41)

1、衝突的時間(21-22)

21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裏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裏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22 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

感謝主,使用聖靈的寶劍在以弗所成功消滅了魔鬼的三大使徒:根本有病無藥可救的人,妄稱主名的人,和基督徒作家以及出版商。然而魔鬼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緊接著,爆發了殘酷的衝突。首先我們看魔鬼進攻的時間——在保羅即將踏上新的傳道之旅的時候,魔鬼要借著這場風波成功延緩或阻攔保羅的事工。“保羅心裏定意”,這個“心裏”原文是靈裏(?ν τ? πνε?ματι,in the spirit,)。保羅是靠著聖靈計劃再去歐洲,然後再度返回耶路撒冷去,然後從耶路撒冷“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保羅的計劃的的確確是從聖靈來的,因為這個計劃雖然屢遭攔阻,卻最終完全成就了。實際上21節已經預告了使徒行傳餘下的全部內容。保羅對這次福音之旅作了一些預備:“22 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有時候,你越是精心預備的事工,越可能麵臨魔鬼的破壞。所以在保羅還沒有動身前,他所在的以弗所就“爆發了大規模抗議”。這場抗議如果按魔鬼的計劃,是足以消滅保羅,因此徹底阻攔他的歐洲之行的。

2、控告的方式(23-27)

23 那時,因為這道起的擾亂不小。24 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這樣手藝人生意發達。 25 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眾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 26 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作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27 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銷滅了。

首先,這是一場鬼魔浩大的騷亂(τ?ραχος,使徒行傳12:18),起因不是道德醜聞,而是“因為這道”。其次,控告的原因是為了錢。控告的發起人是一個銀匠,他就是一個小市民或商人。Δημ?τριος的意思是“我屬穀神”(belonging to Ceres);Ceres本是羅馬神話中的農業女神。所以這個名字本身就很有諷刺意味,因為這個曾經宣誓屬於Ceres女神的邪教徒,如今同樣是為了錢財的緣故,“皈依”了亞底米女神。這些隻貪愛錢財的人,總是會為了錢財這個偶像,不斷棄絕他們曾經拜過的任何偶像。保羅所傳的福音,對邪教企業的毀滅是釜底抽薪的;無論是政治偶像還是宗教偶像,福音把他們都還原為謊言。一方麵,異教的合法性被徹底終結;另一方麵,偽造合法性而催生和興旺的市場,被徹底瓦解。不過我個人願意相信這位底米丟應該就是約翰三書1:12中的基督徒“低米丟”。福音實在偉大,魔鬼的兒子可以靠著恩典成為上帝的子民。再次,控告者底米丟不僅僅訴諸人們的商業神經或“事業”損失(μ?ρος,份額,“股份”),也要利用他們的宗教感情和民族傳統。亞底米煽動說,以弗所人以及“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的宇宙真理或核心信仰正在被褻瀆和顛覆。因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亞底米。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魔鬼的謊言包括誇大,因為當時普天下的人基本上沒工夫搭理誰是亞底米;信她的也就那麽幾個“落後國家”。 不僅如此,諸位應該知道,邪教頭目或異教的神,他們的“威榮”是需要依靠政治暴力或群眾運動來捍衛的,這足以證明他們不過是偶像,而與我們的神針鋒相對。我們所信的神,在被毀謗和殺害的時候,囑咐門徒要饒恕。我們的神要我們這樣榮耀祂:傳道,相愛。我們的神保留最後審判權,憎惡罪人代祂行道。

3、騷亂的現場(28-34)

28 眾人聽見,就怒氣填胸,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阿。29 滿城都轟動起來。眾人拿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裏達古,齊心擁進戲園裏去。30 保羅想要進去,到百姓那裏,門徒卻不許他去。31 還有亞西亞幾位首領,是保羅的朋友,打發人來勸他,不要冒險到戲園裏去。32 聚集的人,紛紛亂亂,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大半不知道是為什麽聚集。33 有人把亞力山大從眾人中帶出來,猶太人推他往前,亞力山大就擺手,要向百姓分訴。34 隻因他們認出他是猶太人,就大家同聲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阿。如此約有兩小時。

眾人總是容易被煽動的,商人和烏合之眾是魔鬼常常得心應手的工具。於是眾人就“怒氣填胸”。他們的口號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四個偉大的亞底米啊!我們什麽國的締造者啊!我們以弗所的亞底米是全世界的大救星,是三分之二人類的希望!以利益為驅動的宗教狂熱,是不能輕易平息的。於是這場動亂或轟動(σ?γχυσις,confusion, disturbance)席卷全城。控告者及人民群眾要開批鬥大會,但保羅有幸逃脫(在這裏諸位也可以思想這個問題:為什麽起初聖靈禁止保羅去亞西亞傳道;以弗所是亞西亞的省會)。被抓的是保羅的兩位同工。刑場設在以弗所著名的戲園,因為那裏才能眾目睽睽。在某種意義上,戲劇和戲院(θ?ατρον,a theatre)都是希臘人的發明,隻是娛樂場所如今變成了上帝仆人的審判法庭(哥林多前書4:9;希伯來書10:33)。群眾審判隻是有兩個特點。第一、“紛紛亂亂”。聖靈說教會崇拜應該按秩序進行,因為神願意安靜,不願意混亂。但世界之人的聚集總是混亂不堪。應該想象一下中餐宴會的現場,或中國人的研討會,你就身臨以弗所其境了。魔鬼願意亂中取勝。第二、烏合之眾的騷亂,具有“誰說都不聽”的特點。猶太人亞曆山大本來要起來作意見領袖的,或趁機推薦一下律法主義的教義,但同樣被外邦人民的汪洋大海淹沒了。有時候,人民就是一群憤怒而喪盡理性和天良的豬群。至於這位亞曆山大是否就是保羅的著名仇敵銅匠亞曆山大,尚無定論(提摩太前書1:20;提摩太後書4:14)。不過我個人願意相信他們是同一個人。在以弗所銅匠和銀匠的工作性質差不多,所以他們在反對保羅的問題上應該可以成為朋友。換句話說,這是猶太人的銅匠和希臘人的銀匠之間的合作。

4、風波的平息(35-41)

35 那城裏的書記,安撫了眾人,就說,以弗所人哪,誰不知道以弗所人的城,是看守大亞底米的廟,和從丟斯那裏落下來的像呢?36 這事既是駁不倒的,你們就當安靜,不可造次。37 你們把這些人帶來,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毀謗我們的女神。 38 若是底米丟和他同行的人,有控告人的事,自有放告的日子。(或作自有公堂)也有方伯,可以彼此對告。39 你們若問別的事,就可以照常例聚集斷定。40 今日的擾亂,本是無緣無故,我們難免被查問。論到這樣聚眾,我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41 說了這話,便叫眾人散去。

於是政府出麵了。政府從來不是有理階級,而是有槍階級。不服也得服。不過上帝也使用政府的權威,為福音鋪平道路。站起來的是“有關部門”的發言人或書記。γραμματε?ς就是猶太人的“文士”;在羅馬帝國,大約相當於“政府秘書長”之類。他的使命是讓穩定壓倒一切。“安撫”(καταστ?λλω),即使之沉落,使冷靜、降溫、安靜(使徒行傳19:36)。應該說這是一位很成熟的好幹部,擁有豐富的維穩經驗。他先討好以弗所人民的宗教感情:你們所信的的確是偉大光榮正確的,而且既然偉光正,就是打不到的;這叫執政自信。其次,政府說,基督徒們並沒有觸犯刑律,這當然也是事實。第三、總書記給控告者開了一道法製的渠道,使他們可以繼續在法律框架內繼續控告。最後,書記說這樣的騷亂沒有任何好的結果,這包含著一種威脅:“我們難免被查問”。κα? γ?ρ κινδυνε?ομεν ?γκαλε?σθαι,For we are in danger to be called in question;因為我們身處被審問的危險之中。動詞κινδυνε?ω指生命或信仰陷入滅沒的危險(路加福音8:23;使徒行傳19:27;哥林多前書15:30)。這危險是指政府根據控告而進行的審問:動詞?γκαλ?ω就是這個含義了(使徒行傳19:38,23:28-29,,26:2,7;羅馬書8:33)。政府軟硬兼施,以弗所騷亂最終平息了。不過我們知道,政府背後有神的旨意——讓神的仆人繼續前行。

四、複活(20:1-16)

1 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 2 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或作眾人)然後來到希臘。3 在那裏住了三個月,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4 同他到亞西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裏達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又有亞西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 5 這些人先走在特羅亞等候我們。 6 過了除酵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裏住了七天。 7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掰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8 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燭。9 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人睡熟了,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他來,已經死了。10 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說,你們不要發慌,他的靈魂還在身上。11 保羅又上去,掰餅,吃了,談論許久,直到天亮,這才走了。12 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領來,得的安慰不小。 13 我們先上船開往亞朔去,意思要在那裏接保羅。因為他是這樣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14 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我們就接他上船,來到米推利尼。15 從那裏開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對麵。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來到米利都。 16 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1、天路的同行者

這段經文可以放在交叉結構中。1-6講保羅從歐洲返回亞洲,有眾多同工隨行;與之呼應的13-16告訴我們保羅離開特羅亞,輾轉到了米利都,並那裏邀請以弗所教會的眾位長老前來聚集。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在特羅亞複活的神跡。我們先看保羅風塵仆仆的行程。聖靈用θ?ρυβος來定義這場騷亂,θ?ρυβος的基本含義可以參考馬太福音26:5和27:24以及馬可福音5:38。罪人缺乏自組織能力,這也是一種罪。但這事被平息了,保羅得以按計劃進入歐洲。然後從那裏再返回亞洲和敘利亞。以弗所騷亂沒有激發保羅在以弗所的政治熱情,他繼續前行,走正路。從歐洲回來,保羅即將踏上殉道之旅:“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我們下文會詳細討論這種殉道精神。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明知保羅返回敘利亞麵臨殉道的命運,這次跟隨保羅同行的同工,卻空前地眾多。除了路加醫生和保羅本人,這裏共點名提到了七位基督徒:希臘群島上有所巴特(Σ?πατρος,saviour of his father)、亞裏達古(?ρ?σταρχος,the best ruler;使徒行傳19:29,27:2;歌羅西書4:10;腓利門書1:24)和西公都(Σεκο?νδος,fortunate);西亞的有該猶(Γ??ος,lord;使徒行傳19:29;羅馬書16:23;哥林多前書1:14;約翰三書1:1)、提摩太、推基古(Τυχικ?ς,fateful;以弗所書6:21;歌羅西書4:7;提摩太後書4:12;提多書3:12)和特羅非摩(Τρ?φιμος,nutritious;使徒行傳21:29;提摩太後書4:20)。這些同工基本上都是和保羅同生入死的弟兄,或者一同遭遇逼迫和患難,或者一同入監。

路加說這七位同工先到了亞西亞的“特羅亞等候我們”。而路加和保羅則度過了猶太人的除酵節或逾越節之後,才從腓利比啟程到特羅亞。有釋經者說,保羅過了逾越節之後才從腓利比啟程,表明他仍然忠於猶太人的傳統。這個說法看來有些問題。因為若嚴格按猶太人的傳統,逾越節是應該或必須返回耶路撒冷的。所以說這一次保羅可能沒有按猶太人的傳統返回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這可能也是耶路撒冷猶太人要報複他的理由之一(馬太福音26:17;路加福音22:1;使徒行傳12:3)。所以我的結論正相反,此時保羅似乎更徹底地遠離了猶太主義的傳統,包括對逾越節的看法和對安息日的看法。關於前者,可以參考哥林多前書5:6-8,“6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7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8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或作陰毒),邪惡的酵,隻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而關於安息日,可以參考下文“七日的頭一日”,以及Didache(Διδαχ?,The Tea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這卷書的相關見證。 在這方麵,基督教的極端安息日運動,既不真正了解聖經,更不了解初代教會的傳統。

2、猶推古的複活

在特羅亞發生了一起重要的複活神跡。這個神跡發生的時間是“七日的第一日”。對傳統教會來說,這節經文是初代教會聚會從猶太安息日向主日轉變的重要證據之一。七日的頭一日,就是今天的星期日(路加福音24:1;哥林多前書16:2)。而這一天,特羅亞的教會“聚會掰餅”,這應該是一次正式的主日崇拜。一方麵有聖餐禮,一方麵有保羅的講論(διαλ?γομαι)。聚會持續到深夜,發生了猶推古“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摔死的慘劇。首先我們知道,這次聚會應該是在一個大戶人家,這是一座樓房,“有好些燈燭”,如主的筵席(馬太福音25:1)。燈火通明也可以排除任何人對接下來複活神跡的懷疑。其次,Ε?τυχος的意思是“幸運的”,他應該是特羅亞本地的一個少年人。最後,他的墜樓而亡完全是一個“自然的事件”,不需要作任何解讀。當然這裏免不了一些對基督教的攻擊——上帝在這裏卻有人摔死了。而一些釋經家在這裏做了太多的強解。比如窗台代表險境(猶推古坐在窗台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聚會的人太多了,而這個敘述顯得整個事件更為真實;參考哥林多後書11:33)、困倦代表軟弱等等。我不願意這樣理解。一個孩子在天父麵前應該是他自己;而保羅講了整整一夜,恐怕就是成年人也會昏昏欲睡的。不僅如此,這些靈意解經把我們的上帝塑造成一個睚眥必報的偶像,完全忘記了耶穌說的話: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所以猶推古的困倦太人性、太正常了。

當然我們知道,這事發生也是神允許的——上帝要借著保羅的手將複活的信仰見證給特羅亞和全世界。保羅複活猶推古的方式首先讓我們想到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但這更是主耶穌的行動(馬可福音5:39,)。先知的相關事跡還不僅僅限於他們怎樣複活寡婦的孩子和書念婦人的孩子(列王記上17:21;列王紀下4:34),諸位應該詳細閱讀列王紀下 1:1-18。根據這些經文,猶推古的複活傳遞了三個基本真理。第一、以色列人的神,或我們所信的神,就在這裏。第二、我們的神就在我們的聚會當中。第三、我們的神是複活的神;不僅他自己複活了,而且要讓所有信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風波並沒有影響在場的人信心,聚會繼續進行,直到天亮。因為“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借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列王記上17:24)。這起複活事件前後都有說了“掰餅”的事,應該是強調罪人的複活根基是耶穌的舍命和複活。

最後我們在返回交叉結構,看風雨兼程的保羅。“1 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 2 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或作眾人)然後來到希臘”;“13 我們先上船開往亞朔去,意思要在那裏接保羅。因為他是這樣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14 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我們就接他上船,來到米推利尼。15 從那裏開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對麵。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來到米利都。” 親愛的弟兄姐妹,“走遍了那一帶地方”,“他自己打算要步行”,這是什麽意思呢?保羅即將踏上殉道之路,在死前,這位神的仆人渴望將有限的生命全部放在傳道上。盡快能讓更多的人聽到福音,盡快能在更多的地方建立教會。這一幕實在令人感動。很多世俗小學的作者們這樣文學:假如我的的生命還有一天,我應該如何?他們常常設計和試探我們:把尚未有機會犯的罪趕緊完成。沒有吃的東西吃一口,沒有玩的東西玩一下,沒有去的地方去一次,或者,絮絮叨叨著世界裏沒有完成的人情世故、蘇格拉底死前說要還錢,言必稱希臘的人以為顯學。其實這有什麽高風亮節呢?你早就該還錢了。然而基督徒不是這樣度過餘生的。保羅的見證幫助我們,怎樣更有意義地“走遍”我們生命剩下的地方。我們應該“步行”,充滿愛心地向經過的每一位鄰居傳講福音,直到這樣死去。昨天我給國內一位學員寫信:我剩下的血就灑在那裏吧。另外,與“步行”對應的是“越過”——避免陷入政治騷亂,也不想幹擾以弗所教會的事工。

五、赴死(20:17-38)

17 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  18 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19 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曆試煉。20 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麵前,或在各人家裏,我都教導你們。21 又對猶太人,和希利尼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22 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作心被捆綁)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什麽事。23 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24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隻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25 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神國的道,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麵了。26 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作我於眾人的血是潔淨的)。27 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28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29 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30 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31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32 如今我把你們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33 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34 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35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36 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37 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38 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麵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1、教會根基

可以把米利都這場聚會看成一場“同工特會”,與會者是使徒保羅和以弗所教會的眾位長老。保羅的這篇講論可以分成兩部分。首先是回顧過去(18-28);其次是展望未來(29-35)。而這兩者的內容存在平行關係:牧者(18-24)-聖道(25-27)-教會(28);豺狼(29-30)-聖道(31-32)-教會(牧者,33-35)。我們先講第一部分內容。首先,是傳道人本人的生命見證(18-19);這個個人生命見證包括兩個方麵:用謙卑和流淚侍奉主;遭遇謀害的試煉。更重要的是,無論在任何處境下,傳道人必須傳道,即傳揚全備的福音,並且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麵對任何人都以傳道為本,而傳道的中心是勸人信靠“我主耶穌基督”(20-21)。即使將在耶路撒冷遭遇迫害(22-24),仍是為了福音:“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其次,中間部分,重申多年來傳講的聖道,這是信仰的根基,而且有關永生和永死(25-27)。第三、對教會的強調(28)。保羅勸勉這些牧者記住自己的聖職,承擔牧會的責任:“28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這裏對教會的定義令人敬畏:“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因此任何人不能藐視和敗壞教會。哪怕你對牧者或教會中的弟兄姐妹有意見,你仍然沒有權利拆毀和攪擾教會。值得強調的是,“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的動詞“立”,在這裏用的是“過去式”,這些長老或牧者已經被按立了,以弗所教會擁有了自己的牧者;因此保羅這次沒有去以弗所也是有道理的。

2、麵對群狼

然後我們看保羅對以弗所教會未來的預言與教導。首先,會有狼來踐踏教會:“29 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這“凶暴的豺狼”(λ?κος這裏用複數)顯然是撒旦的使者。耶穌用凶暴這個字來形容法利賽人加給別人的律法主義重擔(馬太福音23:4;23:23)。而耶穌在馬太福音7:15這樣談論過狼:“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麵披著羊皮,裏麵卻是殘暴的狼”。而耶穌也預言祂的仆人的處境就是羊入狼群(馬太福音10:16;路加福音10:3)。而狼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不愛惜羊群”——他們掀起任何風暴,完全不顧及羊群本身的利益。約翰福音10:11-14所談論的狼:“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舍命。12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13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14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狼奔一定豕突——狼的侵入會引起教會的豬群起來起哄,將風波擴大:“30 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常見的情況是,狼來了,然後豬狗都起來,加入對教會的敗壞。其次、保羅教導在這種狼奔豕突的風暴中,教會應該怎樣靠主的聖道站立得穩:“31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32 如今我把你們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靠主的道還有這樣的意義:即使在風暴中仍然堅持傳道,神會為你爭戰。最後,保羅指著自己教導牧者怎樣牧養教會;特別是,當風波來臨,牧者怎樣平靜風海。重要的是勝過貪婪、律法和錢財的試探(33-35)教會風暴的人性根源是:貪愛世界和貪圖名利的人,特別是因此失敗的人,會在風暴中大肆報複,並用律法來報複(針對“軟弱的人”,?σθεν?ω。19:12)。而錢財和軟弱常常是攻擊的入口。扶助軟弱,還是利用軟弱,正邪立判。值得一提的是,保羅引用的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在福音書中並沒有,這也證明,耶穌確實向保羅親自顯現,並親自教導過他。

應用:以弗所書的基本教導

保羅約在主後60-61被羈押在羅馬監獄,從那裏他委托推基古和阿尼西母一起送給亞西亞兩間教會兩封書信,這就是兩封獄中書信:歌羅西書和以弗所書。當然,這不是以弗所教會從使徒那裏接受的第一封重要書信;啟示錄七封書信中的第一封,也是給以弗所教會的。在那裏,耶穌借著約翰的筆,這樣責備以弗所教會:“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示錄2:4)。這一切都告訴我們,以弗所教會一直是屬靈爭戰的重要戰場,聖靈要從那裏向普世教會喊話,讓他們都能從以弗所的書信中學習我們信仰最基本的道理。以弗所書的基本教導可以通過對這卷書基本結構的分析加以把握。這卷書可以分成這樣兩大部分:1-3章講稱義和上帝在基督裏的救恩;4-6章講基督徒在基督裏成聖的生活。在此基礎上,以弗所書可以進一步結構如下:

前言:1:1-2

1-3:上帝與我們的垂直關係:稱義。

1、神的預定(3-14);教會是基督的身體(15-23);

 2、神賜信心(1-18);教會是神的國和家(19-22);

3、神的差遣(1-13);教會是愛心的團契(14-21);

4-6:我們在基督裏的橫向關係:成聖。

教會的合一(4:1-16);

個人的更新(4:1:17-6:22)

結語:6:23-24

從上麵的結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對兒女的兩大心意:個人得救與教會建造。這是基督教信仰的兩個基本關切。一方麵,這個關切排除了基督徒的社會關懷文化關懷;另一方麵,這個關切排除了各種形式的反教會的異教傳統。麵對以弗所這個繁華的大都市,基督徒進入世界中的每一座城市,唯一的正業就是靠著聖靈借著福音的事工將罪人拯救出來,然後靠著聖靈將他們建造成基督的教會。特別能體現這個核心真理的,是以弗所書整卷書的中心經節,即以弗所書3:20-21,“20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21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請大家注意,世世代代,基督徒要榮耀神,或神被榮耀,神所悅納的方式是藉著教會!一些基督徒從來不重視教會;另外一些基督徒進入教會有自己的所求所想,但神借著教會要行兩大神跡。第一、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福分賜給我們;這是什麽意思呢?以弗所書餘下的內容就是答案,你會不知不覺開始新生活,並且是神所悅納的生活。第二、神借著教會被榮耀,讓整個世界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這也包括教會遭遇風暴之時的見證。任何社團都有內戰,但教會遇到這些騷動的時候,你們怎樣反應,涉及神的榮耀。那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出反應呢?3:21有一句話就是答案:By Christ,靠著基督。每一次遇到挑戰和選擇,我們首先應該返回聖經,並思想這個問題:如果耶穌遇到這個問題,祂會怎樣?祂愛什麽,祂恨什麽,祂逃避什麽,祂堅持什麽……

事實上,親愛的弟兄姐妹,耶穌在場;祂就在我們中間,就在船上,就在祂的教會中。主啊,求你憐憫。阿門。

任不寐,2015年3月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