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五十八課:雙城記(17:1-15)

(2017-03-10 20:50:10)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7:1-15,“1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裏,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 2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3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複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 4 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 5 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裏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裏。6 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裏,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裏來了。7 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8 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9 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就釋放了他們。 10 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二人到了,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11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12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 13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知道保羅又在庇哩亞傳神的道,也就往那裏去,聳動攪擾眾人。 14 當時弟兄們便打發保羅往海邊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 15 送保羅的人帶他到了雅典。既領了保羅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這裏來,就回去了”。感謝神的話語。

引言:邪教的誕生

我們今天跟隨保羅一行繼續向前,將先後到達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我們可以將這段遭遇類比“雙城記”,而兩座城市的經曆非常類似;盡管兩地居民對福音的態度有很大不同。這兩座城市發生的暴風驟雨,為教會貢獻了獨特的屬靈經驗。

如果說保羅在腓利比遭遇的福音仇敵是希臘的宗教文化和商業文明,在雅典遭遇的是希臘哲學和文化知識分子;在哥林多遭遇的是希臘羅馬的民俗;那麽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遭遇的則是“希臘-猶太邪教”。我們有一個基本理論,邪教誕生在中間地帶:猶太教和希臘化、羅馬法的結合必然產生邪教。邪教徒就是希臘化土地上的猶太教徒,他們本是罪人,但這些罪人卻高舉上帝律法,在希臘正義女人和羅馬軍法勢力的支持下,去審判罪人,直至殘害基督的使徒和教會。雅典和耶路撒冷的苟合,向上可追溯到神的兒子與人的女兒的婚配,以及以色列人娶迦南的女子;向下延伸到當代的律法主義運動直到2015年年初的華人教會醜聞。保羅幾次傳道行程中遭遇的最凶惡的敵人,不是外邦人和掌權者,而是這種雜交而生出來的“屬靈偉人”或廣大邪徒。今天更是如此,教會真正的仇敵,同樣是希臘正義女神和法利賽人文士們苟合生出的後現代私生子。

同一撥邪教徒或同一撥猶太人,將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連接起來——邪教徒無所不在地逼迫保羅。記述兩座城市的經文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平行關係。首先是道成肉身進入世界,這表現為傳道人帶著福音使命進入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並在那裏傳道(1,10)。這部分內容可以對應創世記1:1-3。其次,召回上帝的子民,方式是本著聖經傳道,帶領人因聽道而信道(2-4,11-12)。於是我們看見在兩座城市都有人信主。第三、魔鬼和世界的抵擋以及逼迫(5-7,13),在這兩座城市,像在第一次傳道之旅中一樣,撒旦的差役是猶太教中的狂熱分子。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內容,可以對應創世記1:4-5——上帝的道將世界裏的光和暗分開了,而且這是個人曆史和城市曆史的第一天,或者開端。第四、傳道人從一個城市逃亡另外一個城市,繼續傳道(8-9,14-15),在地上沒有定居生活,也沒有抱怨,而是一直在為福音受苦,並快樂著。

另外,我們會一直將使徒行傳和使徒書信連接起來討論,今天借著帖撒羅尼迦的經曆,我們來進一步學習帖撒羅尼迦前後書。這兩封書信帶領仰望星空和本體的希臘文明去掉眼睛上的鱗片,矚目在空中降臨的耶穌基督。因這末世論的真理,萬裏無雲不再是我永恒的悲傷,阿門!

一、傳道:兩座城市(1,10)

1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裏,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 ……10 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二人到了,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

1、帖撒羅妮迦

保羅一行從腓利比起行。原文中不是保羅和西拉,而是“他們”——提摩太應該也在其中(14)。動詞διοδε?ω指穿越而行(路加福音8:1),在LXX中也出現在創世記13:17,“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上帝藉著祂的仆人在希臘世界進一步開疆拓土。值得注意的是,1和10節主要有五個地點:暗妃波裏、亞波羅尼亞、帖撒羅尼迦、庇哩亞,以及傳道的中心,猶太人的會堂。你可以把這五個地名勾畫出一個向馬槽或牲口槽那樣的空間,聖靈要在其中為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從腓利比到帖撒羅尼迦中間經過兩座城市,即暗妃波裏和亞波羅尼亞。暗妃波裏坐落在羅馬大道上,在腓利比西南方向32-33英裏處。?μφ?πολις的意思是“眾水環繞之城”——這的確讓人聯想到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再往前行30英裏或一天的路程到達亞波羅尼亞,這是一個軍事重鎮。?πολλων?α的意思是“屬於阿波羅的”(belonging to Apollo)——阿波羅是希臘特別重要的神祗,一般來說他是太陽神或光明之神;神說要有光,阿波羅說我就是光(又名Φο?βος,即閃耀者)。現在我們將看見真光照耀在希臘文明中。阿波羅也是最高神祇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Leto)的兒子,他站在那裏阻擋的是上帝的獨生愛子。

從亞波羅尼亞到帖撒羅尼迦是37英裏,帖撒羅尼迦出於帖撒羅妮迦——認識這座城市之前,認識一下這位“尊貴的婦人”很有必要。主前315年,馬其頓將軍卡桑德(卡山德,Cassander)建立此城,以其妻子、腓力二世的女兒、以亞曆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之名命名此城。Θεσσαλον?κη的基本含義是“勝利”,主要紀念人類軍事性的征服,基本含義可以返回拉麥詩篇。帖撒羅妮加(Θεσσαλον?κη,約前352年或前345年-前295年)出生的那一天,馬其頓王國和色薩利同盟聯軍在一場戰役中得勝,腓力二世為慶祝這場勝利和女兒誕生,把小公主命名為帖撒羅妮迦,即“色薩利人的勝利”(Thessaly即貼城周邊地區)。另意“靠神得勝”。帖撒羅妮迦幼年之時母親就去世了,被另外一位王後撫養長大。在馬其頓內亂中,她被卡桑德擄掠,成了卡桑德的妻子。卡桑德以她命名這座城市,炫耀一種雙重的勝利。卡桑德後來成了馬其頓的新國王,在他死後,帖撒羅妮迦行使垂簾之權,但在宮廷政治鬥爭中,帖撒羅妮迦被她的兒子安提帕特一世殺死。這個女人的一生是不斷被男人征服和殺害的一生,她的命運有某種象征性。另外,帖撒羅妮迦和愛琴海的人魚傳說有關。帖撒羅妮迦深愛哥哥亞曆山大,亞曆山大突然去世的消息讓她悲痛欲絕,以至於跳海自殺,變成了人魚。數百年來,她在海中用同一個問題審問航海者:“國王亞曆山大還活著嗎”(Ζει ο βασιλι?ς Αλ?ξανδρος)——實際上帖撒羅妮迦代表整個人類在苦苦守候著一個千古理想:複活和永生。帖撒羅妮迦的問題,正是馬其頓的呼聲。也正因為如此,帖撒羅妮迦的問題,正是帖撒羅尼迦書信的主題。

千百年來,沒有人能回答帖撒羅妮迦的問題,在最新的航海者保羅和西拉漂洋過海之前。先是猶太人來了,“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但猶太教無法解決複活和永生的問題。然後羅馬人來了。主前168年,羅馬帝國將所征服的地土分為四區,此城為第二區的首府。主前146年羅馬總督府設於帖撒羅尼迦,成為馬其頓省的省會。主前49年,該撒與將軍龐培(POMPEY)發生內戰,戰爭停止後,此地獲享自由,成為“自由市”(今天帖撒羅尼迦人口超過100萬,是希臘第二大城市)。然而帖撒羅妮迦從未獲得真正的自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使徒行傳提到這座城市至少貢獻了兩位傳教士,他們都是保羅的同工。使徒行傳27:2,“有一隻亞大米田的船,要沿著亞西亞一帶地方的海邊走,我們就上了那船開行,有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亞裏達古,和我們同去”;使徒行傳20:4,“同他到亞西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裏達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又有亞西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這位尊貴的婦人解放之後,她也成了賢德的婦人,開始建造主的教會。

2、庇哩亞

今天有一些教會和基督徒團契以庇哩亞命名,特別是那些重視聖經和聖道的基督徒,願意用這個名字來表明他們對真理的基本立場:唯獨聖經,我們是福音派。Β?ροια的原意是“被水徹底淹沒”(well watered);轉意“被宰殺之地”;這座城市似乎在告訴帖撒羅妮迦:人不死就不能生——通往複活的道路要經過一場水的洗禮:向罪死,向基督複活。

庇哩亞位於Mount Bermius山腳之下;而Mount Bermius就是奧利匹斯山的“北山”。奧利匹斯是希臘人的眾神之山,大意是“光明頂”;在奧林匹亞的宗教活動中,女祭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實際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意,就是出於女祭司。女祭司成功地在世界將屬靈的爭戰轉變為肉體的競技。所以我們看見希臘神祗基本上都是秀肌肉的“高富帥”,在某種意義上,希臘人有理由藐視耶穌和他的門徒——“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以賽亞書53:2);“及至見麵,卻是氣貌不揚”(哥林多後書10:10)。所以我們看見,從腓利比一直到庇哩亞,保羅一行穿越的是希臘宗教和神話的腹地,他們要挑戰的是一個肉體的宗教和文明;必然將遭遇極其強烈的反彈,這個反彈的極致,就是要對傳道人進行肉體的消滅。我知道言必稱希臘的人願意對希臘女祭司的偉大創舉恭維有加,因為她畢竟將男人從戰場和鬥獸場帶出來,送到了體育場和跑道。這種恭維一方麵是真實的,體育競技畢竟比逐鹿中原更趨向和平主義。但另一方麵,麵對基督教和屬天的和平,奧利匹克精神仍然不過是一場肉身的革命。資本主義和儒家倫理比起來,隻是和平地犯罪和搶劫式犯罪之間的區別。猶太人會堂或猶太教進入希臘,他們追求的目標不過是借著律法來管理肉身,然而,這種管理注定是無效的,而且從未解決複活和永生的難題。無疑,他們使希臘文明擁有了道德感和羞恥之心,但是,也讓希臘人更絕望。不過聖靈將使用猶太教的會堂作為講道台,將罪人從律法主義的絕境中歸入基督。

庇哩亞位於馬其頓省的另外一個行政區Emathia,距離帖撒羅尼迦大約50英裏。值得強調的是,保羅和西拉是連夜從帖撒羅尼迦逃亡到庇哩亞,他們因福音的緣故也成了被宰殺的羔羊(帖撒羅尼迦前書2:17-18)。我們很難想象這夜間50英裏路程的艱難,隻有為福音不顧性命的人才能如此星夜兼程。夜逃庇哩亞也是為一場愛情作證:“6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7 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 ……14我的良人哪,求你快來。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雅歌8:6-7,14)。

二、信道:基督門徒(2-4,11-12)

2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3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複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4 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11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12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

1、聖經

傳道人到底應該怎樣按神的旨意和使命,從猶太會堂,將救恩真理臨到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請注意在兩座城市中,使徒宣講福音的共同方法。首先就是“本著聖經”和“考查聖經”——聖經是傳福音唯一的根據和主要內容。離開聖經這個根基,基督教就不再是基督教了。也請注意2和11節的時間狀語。在第2節中,有“素常”和“一連三個安息日”;在11節中,有“天天”——傳福音以聖經為中心,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所有聚會唯一的中心。根據這些清清楚楚的經文,我們必須進一步警告教會的兩種偏離。第一就是以字句叫人死為借口,蔑視聖經;第二就是用個人見證取代傳講聖經。其次,聖經的中心信息是基督,特別是祂的死而複活。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說的聖經就是猶太人的聖經,即舊約。

我們先看帖撒羅尼迦的狀況。κατ? δ? τ? ε?ωθ?ς,as his manner was;像他慣常所行的。?θω在這是用作動詞分詞,可以考查這個動詞在聖經中的一般用法(馬太福音27:10;馬可福音10:1;路加福音4:16)。其次,在帖撒羅尼迦,保羅至少停留了三周,而帖撒羅尼迦教會,就是從這三周的事工中誕生的。不過根據帖撒羅尼迦前書2:9和帖撒羅尼迦後書3:8,保羅反複強調他在帖撒羅尼迦是“晝夜作工”,不僅是福音事工,也包括養生,這說明這三周是非常繁忙的三周,是為福音不顧性命的三周。所謂“本著聖經”,?π? τ?ν γραφ?ν,out of the scriptures;大意是從聖經出發,以聖經為根據。“辯論”一詞是διαλ?γομαι,基本用法:Tense: Imperfec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Indicative。這個字的基本含義並非是激烈爭辯,而是耐心勸說,如同父親勸說孩子(希伯來書12:5)。這個動詞在使徒行傳共出現10次,在RSV中有7次譯作reasoned,中譯相當於“借著推理去勸說”。所以我們知道,傳道不是即興演說,而是包含著邏輯和理性,同時也需要認真的準備。不過這個詞也提醒教會,講道台之外的“對話”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在庇哩亞,學習聖經的熱情更為高漲。需要強調的是,這種聖經熱情是以保羅在那裏傳講聖經或“這道”為前提的;顯然,保羅在庇哩亞的講道比帖撒羅尼迦更為“成功”。傳道人是需要不斷從經驗中學習的。考查聖經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歸正到猶太教中的外邦人,和猶太人一起,“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賢”,ε?γεν?ς,出身高貴的,精神可嘉的(路加福音19:12;哥林多前書1:26)。我們發現,聖經對“尊貴”的理解主要指你是否“隻喜歡真理”(哥林多前書13:6)。按常理說,帖撒羅尼迦是省會,那裏的人想必自以為比小城市的人更高貴,但這不是上帝的看法。而且這裏說這裏的人甘心領受這道。這道,τ?ν λ?γον,the word。μετ? π?σης προθυμ?ας ,with all readiness of mind;不僅樂意而且非常饑渴慕義地查考聖經。

聖經或聖道的中心隻有一個,就是基督的死而複活。 動詞“查考”(?νακρ?νω,examine or judge)與約翰福音5:39中的?ραυν?ω是同義詞,一些英文版本都翻譯成search或examine:“你們查考聖經。(或作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從聖經歸向基督的目的是什麽呢?“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裏來得生命”(約翰福音5:40),是從基督那裏得生命。最後的問題是,保羅說的是不是真的。?νακρ?νοντες τ?ς γραφ?ς,searched the scriptures。最後一句的翻譯有些問題,ε? ?χοι τα?τα ο?τως,直譯應該是whether those things have so,是否真有這些事兒。根據語境,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應該是:是否整卷聖經真的都在講“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複活”,正如保羅所傳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這裏不是強調他們要考察聖經是不是,而是要從猶太教的立場出發,看保羅對舊約聖經的解讀,及“基督中心論”是否是事實。而這個信息,已經在帖撒羅尼迦表達過了:“3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複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可以將2-3-11節經文視為一個交叉結構。如果不以基督、特別是祂的死而複活為中心來傳講聖經,我們仍然是不明白聖經。一方麵,死而複活證明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另一方麵,你們要信這位基督,也必要複活得生命。

這裏有兩個動詞分詞可以視為釋經學的基本原則,也表明了傳道人的重要性:διανο?γων κα? παρατιθ?μενος,講解與陳明。διανο?γων意思是打開(Opening),解開聖經。一方麵是打開聖經(路加福音24:32),另一方麵是打開人們的眼睛和耳朵以及心靈(馬可福音7:34-35,路加福音24:31,24:45;使徒行傳16:14);目的是帶領他們稱聖歸主(路加福音2:23)。παρατιθ?μενος,有條有理而且生動形象地放在你的麵前,如同擺放食物供人領取,即把飯做好了放在朋友的眼前(馬太福音13:24,13:31;馬可福音6:41,8:6;路加福音9:16,10:8,11:6;哥林多前書10:27);而這一切都是從神白白領受的恩賜和特別的使命(路加福音12:48,23:46;提摩太前書1:18;參考哥林多前書4:7;提摩太後書2:2)。最後,這樣的“擺上”可能遭遇苦難(彼得前書4:19)。值得強調的是,僅僅看見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力將所領受的擺在眾人麵前,當然,那些連看見都看不見的傳道人,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蒙召可是真的。對這些假傳道來說,他在聖經中什麽也看不見,於是隻能連篇累牘去批評別人,人身攻擊了。

2、聖徒

傳道的目的是為了救人,救所有的人,男人和女人。本著聖經的傳道和聽道,目的是帶領人歸信聖經所見證的耶穌基督。現在我們來認識歸信基督的人。4節和12節幾乎以完全重複的方式在告訴我們兩座城市有哪些人成了基督的門徒:“4 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12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我們首先看他們是怎樣信的,然後看他們到底是哪些人。先看4節的兩個動詞:聽勸與附從。πε?θω(說服,聽了勸)這裏是被動語態,清楚告訴我們信仰的過程不是一個個人決誌的過程,而是被聖靈感動和說服的過程。即使他們“附從”了保羅和西拉,那個動詞προσκληρ?ω(附從)仍然是被動語態,仍然不是他們自己決定成為基督徒,自己決定跟從保羅和西拉。他們是在一種自己也不明白的力量驅動之下成了神的子民和保羅的弟兄姐妹。動詞προσκληρ?ω在新約聖經中隻出現這一次,這個合成詞的核心動詞是κληρ?ω,基本含義是通過抽簽參與分配,以便在產業中有份(以弗所書1:11)。所謂他們附從保羅和西拉,暗示他們願意在保羅和西拉的國度中有份。這也間接指向他們開始了教會生活。然後我們看12節中的動詞πιστε?ω,即他們相信了。這是一個主動語態的動詞,但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的信一定是以“神所賜的”為前提(以弗所書2:8)。

其次我們來認識兩座城市中第一批基督徒,他們將成為該地教會的種子。第一、猶太會堂中的人,主要是猶太人,然後是外邦人(希臘人)——救主是全人類的救主。4節說他們當中(猶太會堂當中)“有些人”信了。τινες ?ξ α?τ?ν,some of them believed。12節說“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πολλο? μ?ν ?ξ α?τ?ν,truly many of them believed。我們從中至少可以看出兩個問題。其一、庇哩亞猶太會堂歸信的人遠遠多於帖撒羅尼迦;其二、他們的信仰狀態也好於帖撒羅尼迦。這裏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見證。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瘋狂殘害傳道人而且直追到庇哩亞;他們以為這樣一來聽從保羅他們的人一定會減少。但恰恰相反,殉道者的血總是教會成長的種子。這種“適得其反”神跡在現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同時,傳道人會在過去的經曆中不斷長進。第二、有男人,有女人,這主要是指外邦人中的希臘男人和女人。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外邦男女歸主的情況則基本相同:“很多”、“不少”。而這兩方麵的信息,讓我們回到加拉太書3:28,“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福音在希臘開始人類合一和相愛的工作。人的偉大不是肉體競爭,而是靈魂相愛。

這裏麵重複提到“尊貴的婦女”,但實際上用詞略有不同。第4節,γυναικ?ν τ?ν πρ?των,the chief women;大意是上層社會的婦人。第12節,τ?ν γυναικ?ν τ?ν ε?σχημ?νων,the honourable women,大意是令人尊重的婦人。使徒行傳13:50用的是同一個詞組。那時 “尊貴的婦女”曾經在安提阿參與了對使徒的逼迫(使徒行傳 13:50);然而情況開始改變了;所以我們看見天國在人間一步一步向所有地極穩步推進。不僅如此,女人歸入神的國,甚至先歸入神的國,幾乎是聖經一貫的信息:在美索不達米亞和拿鶴的城,首先歸入亞伯拉罕家族的是利百加和拉結,而不是那裏的男人;回到伯利恒的是路得,而不是其他摩押人;迦南第一個被解放的婦女是妓女喇合;舊約中兩大複活的神跡都是“為女人”作的(列王記上17:17-24;列王記下4:18-37);耶穌醫治的第一個希臘人是那個屬敘利非尼基族的婦女和她的女兒;耶穌複活首先向婦女顯現;保羅第一個歸正的歐洲人是呂底亞……女人首先受試探,夏娃先被咒詛,婦女先得解放。這是神學的Lady First。不過,這裏加了一個“尊貴”,有什麽特別的含義嗎?

第一、舊約的應驗。諸位可以仔細閱讀列王紀下4章詩篇45章和箴言31章。其中詩篇45:9提到“尊貴婦人”(?????,honourable),而箴言31:30提到才德婦人(“才德”一詞?????)也可以譯為尊貴),列王紀下4:8提到“大戶的婦人”(新譯本翻作貴婦)。聖靈是指著這些尊貴的婦女的歸主,讚美神的得勝,並宣告神的使者像舊約先知一樣在人間工作。第二、聖職的堅固。這些尊貴婦人進入教會這一事實,是對自由派神學或現代神學以及女性神學的有力駁斥——一方麵,並非初代教會婦女地位低下和教育水平不夠,所以才反對女牧師。事實上,這些尊貴的婦人無論在社會地位上還是在教育水平上,都高於很多男子,但是,她們在教會中仍然是幫手的角色。大衛鮑森在解釋提摩太書信的時候,至少在這些問題上,是講得很好的:“拜托,耶穌幾時迎合過文化潮流了呢?!”感謝主,這些尊貴的婦女沒有成為女祭司,她們的謙卑順服為基督教會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第三、對希臘的呼告,或對希臘男人的審判,對“提阿菲羅大人”的勸勉。這些尊貴的婦女信了,但他們的丈夫,那些希臘羅馬主流社會的精英們,顯然還沒有信。一方麵我們看見福音走向地極不可阻擋的力量和愛心;另一方麵,我們看見“文明社會”的柱石們,是怎樣剛硬的罪人。一些無知的外邦人用“你們教會女人多”來嘲笑基督教和傳道人,他們不明白,上帝正用這個可悲的事實來嘲笑和審判世界(哥林多前書1:27-29)。神拯救希臘貴婦,為要廢掉希臘貴族。和中國這個災民社會不同,西方有著非常強大的貴族傳統,這個傳統也可能成為福音的攔阻。詩篇49章,極為生動地談這事,可仔細閱讀。詩人反複說:“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詩篇49:12);“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篇49:20)。

三、不信:撒旦之子(5-7,13)

5 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裏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裏。6 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裏,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裏來了。7 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13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知道保羅又在庇哩亞傳神的道,也就往那裏去,聳動攪擾眾人。

1、嫉妒與毀謗

天國的門在希臘世界打開了,我們看見神的使者在那裏上上下下。不過同時,陰間的門也將大開——魔鬼興起嫉妒徒,要吞吃婦人和她的孩子(啟示錄12:1-4,7-12)。傳道和信道一定遭遇逼迫。若非如此,教會就該警醒了——你可能傳錯了,或者你根本就不是在傳福音。如果你相信主沒有說謊,即“世界恨你們”(約翰福音15:19)、“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使徒行傳9:16),那麽,神的仆人和教會,必須預備為福音受苦,時刻等候每一場勝利都會遭致凶狠的報複——你如果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法老一定陳兵追殺。這就是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的戰況。隻是這次魔鬼興兵在猶太人。猶太人、特別是希臘化的猶太人,或猶太化的希臘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嫉妒徒。因為他自以為兩邊通吃,什麽都明白,就更不能容忍基督的使徒將兩者都視為需要認罪悔改的罪人,而且將他們的聽眾和讀者都搶奪而去。“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約翰福音12:19);“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馬可福音15:2)。這一刻,希臘人和猶太人都氣得發瘋,嫉妒得要死,當夜兩希倉促成婚——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這是希臘羅馬嫉妒徒和以色列以東嫉妒徒的政治結合,這一夜情生出邪教徒和霾國教會。

魔鬼的主要裝備或航母是嫉妒。ζηλ?ω,to burn with zeal,這是火湖中的一種狀態;其字根ζ?ω就是熱水沸騰。舊約聖經動詞嫉妒(?????)最早出現在創世記26:14,這個故事和帖撒羅尼迦的事態幾乎是一樣的:“12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13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14 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15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親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滿了土。 16亞比米勒對以撒說,你離開我們去吧。因為你比我們強盛得多”。不僅如此,諸位一定要把雅歌 8:6與馬太福音16:18對照閱讀,才能明白猶太人的嫉妒的靈界背景及其莫大的殺生能力:“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雅歌 8:6);“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馬太福音16:18)。首先,兩節經文都把嫉妒視為一種陰間的力量或陰間的權柄。其次,最殘忍的嫉妒是情敵之間的嫉妒,諸位從人性的常識經驗中,本著基本的誠實就知道這是什麽意思的。撒旦和基督在地上搶奪人的靈魂,這場屬靈戰爭如同一場婚姻大戰:基督要把教會變成新娘,魔鬼要把城市變成淫婦。但魔鬼目睹“尊貴的婦人”歸向基督的時候,陰間般的殘忍從該隱的門口就怒發衝冠了。

陰間的力量首先是仰天長嘯,瀟瀟雨歇。即首先訴諸語言的暴力。這就是魔鬼式的控告,極為狡猾的謊言,目的是在神和人麵前毀謗傳道人和教會。“6 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裏,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裏來了。7 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魔鬼式控告或撒旦的謊言的基本特點。首先,控告的對象是傳道人及其同工,這裏的“他們”即保羅和西拉。誰傳道控告誰,這是鐵律。其次,投訴的對象是罪人,這裏表現為“地方官那裏”。這些罪人或外邦人既沒有事實也沒有真理更沒有意願主持公義,但他們卻成為撒旦差役的審判權威。第三、控告的方式是喊叫——竭盡全力地擴大事端,以便讓更多的人都卷入進來,在最大的範圍內搞臭傳道人和教會。第四、誇張式謊言,對傳道人作本質主義的道德審判和人身定性:“那攪亂天下的”,這隻是保羅一生榮膺的眾多惡名之一。魔鬼有兩方麵誇張:好像保羅一生專以攪擾為己任,就像你要毀滅一個傳道人,就暗示或巧妙控告他除了強奸女人什麽都沒幹一樣;然後將這攪擾的受害人誇大到全世界。這讓我想起世俗小學中的一個笑談:顛覆GJ太扯淡了,我連顛覆一個街道辦事處都不行。當然,魔鬼控告的不僅僅是保羅,而是基督。第五、在罪人世界,最有效的控告是性醜聞和政治罪。兩者都最能引起更廣泛的嫉妒——未得性福之人和既得權力之人,必像瘋狗一樣報複已得性福之人和想得權力之人。說保羅反對凱撒,傳道就是反對ZY,甚至要另立君王,這個控告在官場非常有效。第六、故意說謊。猶太人明明知道基督徒沒有政治訴求,他們隻是為了嫉妒而要起來害人,故意捏造和渲染他們的政治罪行。這種故意說謊的人是不能說服也沒有必要辯論的。對一個就是要趁機弄死你卻裝作光明天使的撒旦之子,你隻有一句也不答。

2、召聚與追殺

欣賞嫉妒徒的語言特征之後,我們再來分析嫉妒徒的行為。這個行為主要是兩個方麵。第一、召聚罪人。προσλαμβ?νω,基本含義是把別人召聚到自己這邊來。控告者第一個召聚的對象是上帝,這恰恰是這個動詞在福音書中的用法(馬太福音16:22,馬可福音8:22)。你若想控告一個人,你一定要虛張聲勢地把自己感動到這種境界:先把上帝召到自己這邊來——我這樣做出於神,是為了神;神始終必與我同在。這樣你就開始理直氣壯地進入邪教狀態,毫無人性和憐憫地毀滅別人,以至於殺人不眨眼,挫骨還可以揚灰。

其次要在人間招募走卒,流氓誕生了——以上帝的名義,利用流氓控告,這是猶太人或嫉妒徒的行動的基本模式。永遠記得,這個世界任何資源都趨向稀缺,但流氓總是層出不窮——網絡流氓像小草一樣蔓延,他們是流氓世界的後現代產品。和合本這裏的翻譯不可說不精彩,“市井匪類”。τ?ν ?γορα?ων τιν?ς ?νδρας πονηρο?ς,certain lewd fellows of the baser sort。這裏有兩個形容詞來形容“男人”(?ν?ρ)。第一個是“市場的”,in, of or belonging to the market place。這個字也出現了使徒行傳19:38,“若是底米丟和他同行的人,有控告人的事,自有放告的日子。(或作自有公堂)也有方伯,可以彼此對告”。綜合這兩方麵的信息,這類人大體上是公共場所閑逛的無聊之徒,但卻以控告人為業;“有控告人的事”,必有他們“勾搭成群”,興風作浪,踴躍當先。他們讓我想起“協警”或“市場管理人員”這個形象。第二個形容詞是πονηρ?ς,這個字有兩個基本含義:不辭勞苦艱苦卓絕地;極其敗壞和卑鄙無恥的——他們會排除萬難、不擇手段地開始辱罵和誹謗,他們實際上就是魔鬼的差役(馬太福音5:11,5:37等)。這些人有一種“信仰”:任何女人和任何男人上床都是對我切身利益的傷害;別人的犯罪和幸福都是我的不幸。所以他們極具動員能力,這是一堆中華牌幹柴烈火,地獄產的純淨燃料。

流氓行動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點。第一是“勾搭成群”。流氓成群,而且要組織起來,以增強行動的有效性。?χλοποι?ω,to collect a crowd——流氓行動總是集體行動,以便形成多數暴力和多數合法性,又可以在烏合之眾的犯罪中隱藏和逃避個體責任。在網絡時代,匿名流氓在群毆事件中更是東方不敗。第二是闖入私宅。入侵別人家的院牆,侵犯別人的陰私,暴露和審判別人的隱秘,這是流氓的節日慶典,也是流氓行動的主要項目。他們的祖宗應該是含。那時候迦南的父親闖進了他父親的帳篷,然後到處張貼挪亞的肉身。今天,這些流氓“闖進耶孫的家”,?πιστ?ντες τε τ? ο?κ?? ??σονος,assaulted the house of Jason。路加福音2:9曾用?φ?στημι指天使向牧羊人顯現;現在,一個流氓或惡婦突然像天使一樣站在你床前,而你們家的門或窗戶大敞四開。可憐的耶孫唯一的罪過就是接待過保羅和西拉,或者是保羅的親戚(羅馬書16:21)。第三、製造公共事件的轟動效果和新聞效應。流氓追求示眾效果,一方麵為自己成名,另一方麵為搞臭當事人。示眾習慣還可能出於這種心理:一直在不同範圍被公共批評的流氓,渴望有一天將自己的屈辱報複到別人身上。這裏有三個句子表明了流氓的示眾習慣:“聳動合城的人”;“帶到百姓那裏”,“聳動攪擾眾人”。第四、訴諸政治權力或報官,以便借刀殺人:“拉到地方官那裏”。這也是對官場文化的精明的利用。如果沒有現成的或合適的政治權力,臨時政府或暫時虛構一種權力也行,包括虛構一種教會權力,跨教會權力組織。換句話說,沒有權力,創造權力也要上。這種政治癮深刻揭示了霾人像神一樣分別善惡的魔鬼性,積年不改,愈演愈烈。

今天我們需要了解一種新聞真相:大部分控告者或控告者的支持者都是“貼城流氓”。流氓在控告別人的時候,刹那間進入忘我狀態,他們忘記了自己本來是流氓,因為控告的行為藝術讓任何人都覺得自己是天使,有權力在受害者身上替天行道,為受屈的伸冤。也許恰恰是因為控告具有忘我和臭美的功能,深受廣大流氓的喜愛。記得當年大衛也要起來耍流氓,上帝借著先知之口及時喝阻了他:“你就是那人!”

嫉妒徒另外一個行動就是追殺——追殺的邏輯是,你去哪兒,它們去哪兒。召聚罪人是為了追殺傳道人,從這城到那城,直到趕出地球,直到趕盡殺絕。從帖撒羅尼迦直追到庇哩亞,這種“跨城執法”,這種狂奔50英裏也要害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嫉妒的力量。傳道人不僅要認識到上帝一直與你同在,還要記得,你的仇敵一直與你同在。這是一種特別的愛情,難舍難分。這些年我遭遇一些特別“愛”我的人,他們以雞蛋挑骨頭的熱忱和智慧,熱戀著我每一個文字和表情,包括標點符號和博客的插圖,以及背景音樂。這種“愛”是無法拒絕也難以回報的。

四、傳道:兩座城市(8-9,14-15)

8 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9 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就釋放了他們。……14 當時弟兄們便打發保羅往海邊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 15 送保羅的人帶他到了雅典。既領了保羅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這裏來,就回去了。

傳道人繼續傳道,從庇哩亞到雅典。整卷聖經我們看見一個特別的現象:包括耶穌在內,神的選民、先知和使徒,一直不斷地從這城移動到那城,而除了耶穌以外,這些“移民行動”大部分是被動的——傳道人被仇敵和危險催逼著不斷逃亡,而上帝使用這些逃亡者將福音從這城帶到那城。驅趕保羅的是眾人、地方官和猶太人,而護送他的是弟兄們。這段經文首先讓我們看見政治是可以利用的或政治的小市民化。ταρ?σσω這個字的基本含義不是驚慌,而是覺得麻煩,因穩定局麵被破壞而煩不勝煩;當然,也是一種莫名的政治恐懼或不安(馬太福音2:3)。絕對不敢承擔任何責任的政府,隻能任憑冤假錯案降臨到上帝的仆人身上。教會必須清楚,大部分時間,當局隻是教會的旁觀者,極少的時間會為你主持公道。但相當一部分時間,他們會參與甚至發動教難。帖撒羅尼迦當局不過是這個世界所有政權的代表。他們並不邪惡,隻是冷血和精明。

另一方麵,保羅繼續逃亡,從庇哩亞逃往雅典。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乃是因為和保羅比起來,他們在“教外的名聲”相對好多了。對帖撒羅尼迦人民和流氓以及當局來說,保羅罪大惡極,“這人是不當活著的”。這個對比說明了一個基本事實:你越是為基督不顧性命,世界越想要你的命,而且“首惡必懲”,特別是在“首善之區”。當然,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亞,也可以繼續那裏的福音事工。保羅這次逃得很遠,讓猶太人暫時無法繼續追擊了。為了福音,有時候你需要逃得遠一點,離他們遠一點兒。和一些地圖所表示的不同,保羅逃亡雅典走的應該是海路,這也令人感慨:地上已經沒有傳道人的地方了,他們隻能“下海走幹地”。我們目送保羅的又一次狼狽逃竄,這是大馬士革之後的經典動作了(使徒行傳9:25)。中國前些年有一個網絡名人叫範跑跑,保羅也可以成為保羅跑跑。不過保羅逃跑的方向不同——從一個危險的地方逃亡另外一個危險的地方。目的當然更不相同。在逃亡和開赴新的禾場的路上,保羅應該想起了主的話:“有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馬太福音10:23);“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裏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裏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馬太福音23:34)。“以色列的城邑”就是基督的教會。想到主的話語,我深信保羅大有平安。有一種從天上而來的力量,讓保羅在馬其頓到亞該亞蒼茫的大海上,看見耶和華坐著為王。那一刻,保羅是世界上最幸福和喜樂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2:19-20)。

不僅如此,保羅從這城逃亡那城,穿越一次比一次更殘酷的人性的黑暗,也經曆一次比一次更信實的恩典——實際上他們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的“收成”比腓利比更豐盛。所以這位繼續前行的使徒給我們每一位基督徒的人生指明了一些基本的方向。第一、我們的一生注定要曆經很多苦難和人的罪惡,但一定有恩典一路伴隨。保羅走向雅典,如同亞伯拉罕走向迦南——你隻是靠著信仰去自己也不非常清楚的地方,但你相信神的意思是好的。這絕對是信仰之旅。第二、有很多時候,你在這座城市呆不下去了,甚至被趕出去,也可能出於神的旨意——他使用罪人拆毀你的安樂窩,攪擾你的地盤,要將你帶到你不願意去的地方。第三、無論經曆任何難以想象的人和事,無論好壞,你都要繼續前行,將起初從神那裏領受的使命堅守到底。你的一生隻能把當跑的路跑盡了,沒有選擇,隻有拚命向前。第四、在你的天路上,無論如何,主都與你同在,即使在最孤獨最黑暗最艱難的時候,祂也與你同在,加倍與你同在。祂同在的方式,常常超過你所求所想的。其中有一種方式,就是在你的路上不斷興起你的同工。第五、下一站是什麽呢?雖然日光下麵沒有新事,但一定有更希奇的人和事在那裏等候你。保羅下一站到雅典,西方文明真正的搖籃。在任何意義上那裏都是文化大城,而此前你經曆的一切,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下一站屬靈戰爭的預備。保羅在腓利比和帖撒羅尼迦以及庇哩亞的經曆不是徒然的,這一切也在造就他和裝備他,隻有傷痕累累、經驗豐富的人,才可能被差遣到雅典。所以弟兄姐妹,無論你過去經曆過什麽,今天你要看見,這是為了等候下一個傷口,並且在那裏為主打更美好的仗。雅典,我來了!

應用:帖撒羅尼迦書與末世論真理

1、新約第一封書信

望著保羅從腓利比逃亡帖撒羅尼迦,從帖撒羅尼迦逃亡庇哩亞,又從庇哩亞逃亡雅典……人類存在很多疑問:我為什麽成不了基督徒。這疑問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第一、在這樣沒完沒了的逼迫和苦難當中,義人或基督徒的生活有什麽意義呢?第二、那些用最流氓的手段殘害教會的惡人,為什麽沒有報應臨到他們,他們反而活得比義人更好?從這兩個問題出發,希臘文明和歐洲文明相應地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這兩個方案構成了“普世價值”的兩個支柱。第一就是無神論或虛無主義,根本沒有神。這在文學上表現為悲觀主義,在哲學上表現為功利主義和犬儒主義。柏拉圖說過這樣的話:哲學家除了準備死亡和死亡以外,什麽也不追求。第二就是政治學——人類要靠自己起來,無論是革命還是改革,無論暴力還是理性,來重建世俗正義。但很快人類發現:任何社會改革都無法從生活中趕走悲劇。然而,耶穌對門徒有一個應許,將教會從這兩個試探中挽救回來,走在信、望、愛、聖潔、聚會、自由、工作的天路上去。這個應許就是祂要再來,祂要自己親自解決這兩個問題:“有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馬太福音10:23)。而耶穌複臨,恰恰是兩封帖撒羅尼迦書信的共同主題,而前書主要針對第一個問題: 義人將在空中與主相遇;後書主要針對第二個問題:惡人將遭遇最後審判。

遺憾的是,“貼書”是大衛鮑森聖經概論中混亂不堪和無中生有的書卷之一,這一點是需要向教會說明的。一方麵,他完全沒有抓住兩卷書的主題和基本結構;另一方麵,所謂保羅遭遇9重控告基本上是一種想象,缺乏有力的聖經支持——很有可能大衛鮑森自己遭遇了這些控告,因此他在春秋筆法、借古諷今。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這兩卷書,不僅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基督複臨這個主題貫穿始終和每一章,而且更從耶穌基督再來的真理中,學習到基督徒因此之故,應該擁有的美麗人生。我們先看第一卷的主題思想和基本結構。首先,貼前的基本內容是:因耶穌再來和我們要與主重逢並被主高舉,所以我們要活在信、望、愛和聖潔之中,而這樣的生活具體表現為教會生活。然後我們分析該書結構:一、問候與總論(1:1-3):父神和基督裏的教會,活在信望愛之中;二、信心(1:4-10)與耶穌再來(1:10);三、愛心(2:1-)與耶穌再來(2:19);四、盼望(3:1-13)與耶穌再來(3:13);五、聖潔(4:1-12)與耶穌再來(4:13-5:11);六、教會(5:12-28)與耶穌再來(5:23)。貼後的主題思想是:耶穌再來要審判罪人和義人,也要審判大罪人;因此我們要靠著公義的真理活在自由之中,這自由的生活也具體表現為教會生活。貼後的基本結構如下:一、問候與總論(1:1-4):父神和基督裏的教會,活在信望愛之中;二、耶穌再來與審判萬人(1:3-12);三、耶穌再來與審判大罪人(2:1-12);四、耶穌再來與教會生活(2:13-3:18):信道(2:13-17)、傳道(3:1-5)、行道(3:6-18)。

新約聖經中有四大歐洲書信,分別對應我們信仰的四大主題。第一、帖撒羅尼迦書信的主題是複臨:這就是末世論信仰,基督徒是一個因為擁有未來而活在信望愛、聖潔、自由和工作中的新人。第二、哥林多書信的主題是複活:複活是稱義的根據,以及我們應該開始重生或複活的新生命,與神和好;這包括在聖道和聖禮中的持續的教會生活。第三、羅馬書的主題是稱義:被基督複活稱義的人,就脫離了黑暗的權勢,我不再受魔鬼和人的控告,我因信稱義。第四、腓利比書信的主題是喜樂:基督徒應該快樂生活。從上述順序中我們也能看到,末世論信仰或基督複臨,乃是基督教信仰的邏輯起點——實際上,舊約聖經不僅預言基督第一次來,也預言了耶穌的第二次來。帖撒羅尼迦書信是最早的書信,也是最早的新約聖經;他首先將末世論信仰傳給歐洲和世界,就是要將世界從虛無主義和人吃人的黑暗中帶領出來。然而,今天末世論信仰已經整體上失喪了。很多基督徒實際上不相信耶穌再來,也不指望最後審判。我們貪愛這個世界,同時追求在這個世界上替天行道。末世論信仰的失喪是一切邪教濫觴的根源之一。對加爾文主義來說,他們是通過唯獨榮耀神或在地上榮耀神這個教義,狡猾地廢棄末世論信仰的。改革宗非末世論的教義和實踐,導致罪人起來審判罪人的吃人邪教和政治狂熱,使基督教淪為世界上最狠的宗教。對靈恩派來說,他們真正追求的不是與主在末世相遇或空中相遇,而是與別人相遇,或在市井之上或福音大會天歌盛會上與人相遇,來向世人和教會兜售和表演他們所謂的生命見證和福音產品。這產生假冒偽善的邪教運動,使基督教淪為世界上最假的宗教。這最狠最假的邪教,在2015年年初都生動展示給我們了。

2、最有意義的人生

然而,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從末世信仰和快樂生活之間建立嚴謹的邏輯關聯呢?也許有人注意到了,帖撒羅尼迦後書最後一部分內容似乎和“耶穌再來”這個主題無關。不,正相反——末世論信仰是基督徒自由生活、快樂工作的邏輯基礎。帖撒羅尼迦後書2:13-3:18恰恰是建立在耶穌再來這個真理基礎之上的,這段經文告訴我們,隻有在末世論信仰的 背景之下,基督徒才能過一個最有意義的人生。帖撒羅尼迦後書罕見地談到了“工作”問題:“10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 11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什麽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閑事。 12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12)。那麽,好好工作和耶穌再來有什麽關係呢?有意義的人生就是有工作的人生:找一份正經工作,並且不受幹擾地專心完成;而失業即痛苦。現在的問題是,到底是什麽阻攔和幹擾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們不能專心做正經事業,甚至對真正的愛情也望而卻步?實際上我們一直在經曆一種失敗和無意義的人生,就是所有事情,無論工作還是愛情,都在攪擾之下半途而廢。攪擾我們人生的力量和事件主要在兩個方麵。

第一、抱怨和焦慮。人生就是一場苦難和傷害,因此,任何一個人都有“資格”成為怨婦,並且在一生中靠發怨言而虛度。另一方麵,即使我們知道自己投身一項正經事業。也對結果患得患失。然而,耶穌再來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兩方麵的困擾——為義受苦的人在主裏不是徒然的,有“空中筵席”為我們存留;“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是為了承受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所以末世論信仰讓所有正經人踏踏實實地工作,“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誌”(帖撒羅尼迦後書3:13)。這是基督徒的“積極自由”。

第二、審判和恐懼。或者說,審判和被審判。這世界充滿了不公義,因為耶穌說祂的國不在這世界上,而魔鬼才是世界的王。這種現實就給人類和基督徒極大的政治試探,幾乎每一天和每一個慘案都糾集人的良心和理性起來論斷善惡,齊家治國平天下。實際上這才是攪擾我們生命的最大閑事。罪人起來像神一樣論斷善惡和實施審判,耗盡了我們一切的精力,而且一代人一代人就這樣倒斃在曠野中,卻發現曆史又回到了起點。所謂恐懼,則是害怕被別人審判,或者無論作什麽,都追求別人的喜悅和讚美。這樣的人生是最可憐和毫無意義的人生。然而,耶穌再來和最後審判徹底拆毀了人的審判。一方麵,我根本不需要承擔審判別人的重擔,遠離專管閑事的大罪;另一方麵,人怎麽看我有什麽意義呢?我作什麽,我愛誰,為什麽要在乎大鵝怎麽看,小雞怎麽看?為什麽要搭理性命季刊怎麽看,環球屎報怎麽看?對真正的基督徒來說,教內怎麽看我都是極小的事,教外怎麽看我,就更是糞土了。隻要我在神麵前存著無愧的良心,我就是絕對自由的;所以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我靠著基督,凡事都可行”(腓立比書4:13)。這是基督徒的“消極自由”:“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12:19)。

所以,弟兄姐妹,末世論信仰賜給我們一個最有意義的人生,讓我們擺脫一切攪擾,自由而專心致誌地幹正經事,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願我們無意義的人生從今天開始改變,願抱怨、焦慮、審判和恐懼,從今天開始,如煙散盡。我們當中有很多新移民,你麵對擇業的壓力,這些壓力有時候是人外加的——在國內人五人六的,到這裏卻要從事一個讓人看不起的工作。可是弟兄姐妹,你管人怎麽看呢?他們算什麽?隻要你在神麵前有平安,即不工作就不吃飯,安靜工作,吃自己的飯,神就祝福你。我們中間有人從來沒有經曆過“聖潔純愛”,因為他們被掌權者、猶太人和流氓嚇壞了,但你今天解放了;隻要你能跟神交代,你起來,向前走。我們中間有很多人,從來沒有從始至終做完一件事,因為那些攪擾。今天,你麵對基督的再來,無論是提升還是審判,你應該獲得一種勇氣,就是把已經開始和即將開始的教會事工進行到底,並且要凡事忍耐,錦上添花,力上加力,恩上加恩。這是保羅在兩份書信中的問候和祝福,也是對你們的問候和祝福: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5年2月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