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四十八課:一個女人(12:24-13:3)

(2017-03-10 20:43:02)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2:24-13:3,“24 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25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1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麵,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2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3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感謝神的話語。

使徒行傳到了第13章,教會曆史掀開了全新的一頁——聖靈要借著掃羅和他的同工,將福音送入地極。事實上,從這一刻起,歐洲曆史和整個人類曆史都將掀開全新的一頁。在這之前,聖經進一步帶領我們認識福音的組織前提:教會建構。整個福音工作都是借著教會完成的,教會是神的發明創造,教會本身就是一場神跡,是創造和救贖的目的。感謝主,我們有幸成為這神跡的一部分。但這個神跡正遭遇敗壞,而教會自己參與甚至領導了這場反叛。這場教會自殺悲劇成功毀掉了西方教會,又成為東方教會的旌旗。求神拯救我們脫離這種大罪,借著教會改革返回聖經。使徒行傳這段經文特別告訴我們教會是怎樣組織起來的。這5節經文可以如上視為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是“聖道”(24)和“聖禮”(3),參考羅馬書10:13-17,這兩部分信息告訴我們,福音是借著傳道人傳遍天下的。其次對應的是“傳道人”(25;2);兩節經文重複了巴拿馬和保羅的名字。中間是差傳的主體——教會(1),或羔羊的新婦。

我們知道,從始至終,教會被比喻為耶穌的妻子或基督的新娘。除了以弗所書和啟示錄的相關經文以外,最早預表這種關係的是創世記2:22,“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這裏的“造”原文的意思就是建造(??????,built)。亞當預表基督,基督是用自己的身體和血以及道,將教會建造成祂的新婦。在這種意義上,教會是“一個女人”,而信仰是一場愛情。保羅曾經說:“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神的愛的的確確是一個奧秘,一個神跡,不是理性能預設的,但他確實存在。“古時(或作從遠方)耶和華向以色列(原文作我)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 31:3)。今天,願我們“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以弗所書 3:18),阿門!

一、聖道

24 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先知曾經預言:“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作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以賽亞書40:3)。“神的道”是教會存在的基礎, 也是教會侍奉的唯一目標。? λ?γος το? θεο?,the word of God。神曾借著道創造天地,如今,又借著道帶領人類進入新約時代。“神的道”是新人類存在的根基。這裏有兩個並列的imperfect動詞來描述新世紀怎樣緩緩地拉開帷幕的,春天來了,萬物複蘇,生機勃勃。“一切都欣欣然張開了眼”。η?ξανεν κα? ?πληθ?νετο,grew and multiplied。第一個動詞是主動語態,神的道自己就是生命成長的主體(馬太福音6:28;使徒行傳6:7)。第二動詞是被動語態,兩個動詞是同義詞,但這裏更強調神的道也是借著人或教會來廣傳的。聖靈借著施恩之具或聖道和聖禮工作;根據這節經文,聖道至少有如下特征。

1、外在性

神的道的外在性(Externum Verbum,AC V)——聖靈借著外在的道,賜給我們道路、真理和生命。神的道高於人的道理(馬太福音22:16;馬可福音12:14;路加福音20:21;哥林多後書2:17;馬可福音 7:13; 帖撒羅尼迦前書2:13)。因此奧斯堡信條第五章第二款說:They condemn the Anabaptists and others who think that the Holy Ghost comes to men without the external Word, through their own preparations and works(他們譴責再洗禮和其他人,這些人認為聖靈不是借著外在的道,而是借著人自己的預備和工作臨到)。這一點對中國人來說尤其重要,中國人是“and others”俱樂部中特別重要的成員。因為我們一直相信,我心即真理。所以中國人比任何人都更容易接受希臘哲學和啟蒙精神:人是萬物的尺度,要勇敢地運用自己的理性。這一切本是“基督教文明”中邊緣的思想,但是中國文明的主流。我們若有一點點的誠實,都知道我們的裏麵不過都是糞土。我或人根本不是真理,更不配稱為真理的尺度。除了神的道,沒有真理。這一點正如彼得前書1:25所說:“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因為神的道具有外在性,人順服神的道就是被動的。一個人成為基督徒最大的轉變是,靠自己的內在來建立生命方向的人,開始依靠外在的聖道。這個領受和順服聖道的過程,一定是紮心的。會眾非常容易形成“我也不同意牧師一些觀點”之共識(這常常是“革命”的前奏或準備)。但是,神的道不以你是否同意為前提。很多教會,特別是中國教會基本上彎曲甚至否定了神的道與人的心之間的鴻溝和張力,虛構一種“感動”作為聚會聽道的前提。他們實際上將真理建立在人的感動的基礎上。但總的來說,神的道不考慮你是否感動。換句話說,你感動不感動,真理仍然是真理。而實際上,神的道大部分讓你不感動,反而覺得厭煩和反感。以十誡為例,你感動什麽呢?神的道讓你不舒服,首先就是否定你和要你去死(向罪死)。除非你虛構一種感動,好自以為敬虔;或勾引人入教,以便在他們身上得榮耀。最近有同工將主宰教會文化的感動證道和感動見證稱之為“感動神學”,非常形象。“感動神學”可以參考提摩太前書4:1-2,“1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2 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需要提醒這些信徒:如果他講的是神的道,不感動也要順服;如果他講的不是神的道,再感動也要逃離。

提摩太後書4:2更說明,傳道人所傳講的神的道,總體上說與你是否感動無關:“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保羅這裏說的有哪一樣讓你特別感動呢?教訓?責備?警戒?勸勉?我看見你已經大大發怒,變了臉色。我看見你左手掏槍,右手舉起了石頭。聖經也確實提到聖靈的感動(哥林多後書13:14;帖撒羅尼迦前書5:19),隻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聖靈的感動恰恰是要勝過我們肉身的感動。正如保羅說的,聖靈與肉體相爭,最後帶領我們順服聖靈,認耶穌是主。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在很多教會聚會中,人的感動常常恰恰出於肉體和情欲,而非聖靈。當有假師傅和假先知說:聖經也是有錯誤的,重點是要有生命,這些愚妄的人總是特別感動。當人性被恭維和諂媚的時候,當放縱以合群假裝加倍放大互相鼓噪的時候,當傳道人play God的時候,那些假基督徒們炫耀說:“今天我們特別感動”。這些感動成基督徒的人,大多是三分鍾熱血的人,他們根本不會堅持正常的教會生活,其中一些人四處流竄,像尋找鴉片一樣尋找“失去的感動”。如同可憐的浪子,一生在追逐一去不複返的鄉愁。舞台和歌廳生產感動,教會與此無關。遺憾的是,在“我要感動”的壓力下,傳道人開始不務正業,瘋狂剽竊世俗小學的東西,以便可以製造“感動效應”。

2、生命性

神的道就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生命的源泉和興旺的動力與方向。世人因信道得救,被稱義,並且成聖(使徒行傳13:48,18:11;提摩太前書4:5;提多書2:5,2:10;約翰一書3:9);神的道是有能力的,是基督徒生命成長的動力和武裝(以弗所書6:17;希伯來書4:12)。實際上,神的道是我們日用的飲食,是我們生存的必須,是我們存在的常識。最近有人問我們的弟兄:你們信基督有什麽意思呢?就是天天讀聖經,星期日去教會聽道?那實在很無聊。不瞞各位,這個問題還真讓我一時語塞。我從未思想過這個問題,但這實在是一個好問題,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一方麵,代表中國實用理性:信仰有什麽用?我們中國人理解的用就是不花錢就吃魚:巫醫式的治病,機會主義的成功以及可以悅人眼目的修行。另一方,這個問題恰恰展示了我們對基督信仰的根本性無知。信仰確實非常有用,但不是我們理解的那個“用”。聽信福音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有關救命(羅馬書1:16;哥林多後書4:4;以弗所書3:6;彼得前書 4:6,4:17;帖撒羅尼迦後書1:8;提摩太後書1:10,希伯來書4:6;約翰福音3:16-17,20:31)。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福音,你根本就沒命了。正因為如此,耶穌說:我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聖經也說,神的道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沒有神的話語,你根本就沒有靈魂,沒有生命,隻是一個活死人。神的話語不僅賜給我們新生命,而且不斷領帶我們從地上走向天國。神的道對於人猶如一日三餐和道路指南。吃飯有什麽意思呢?每天都吃;喘氣很無聊,但你還是要呼吸。指南針和地圖有什麽可以感動你的呢?這一切隻是生活必需品。這就是神的道和教會生活和我們的關係。隻是我們離神太遠了,我們已經不知道“當守安息日為聖日”這個神的道和我們有什麽關係。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一直中斷了和神的聯係,就是中斷了和生命之源的聯係。我們於是隻是動物,隻是機器。但神和我們連接的唯一方式就是道,一方麵是道成肉身的基督,另一方麵是聖靈借著道帶領我們歸向基督。沒有福音,生命毫無意義,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再是神按祂的形象所造的生命。如果沒有神的話語(福音臨到),沒有和神的交通(聚會與禱告),那樣的活著才實在沒有意思,你才真的在無聊地重複吃喝拉撒和那一點可憐的喜怒哀樂,並在這種動物一樣的重複中一天一天走向死亡。福音是根治無聊的良藥。另一方麵,神的道幫助人戰勝孤獨。人不能不說話和交流,但與人交流隻有彼此敗壞,所以我們需要與神交流。神借著道和我們交流,將我們重造成祂的一部分。

3、中介性

外在的道,怎樣進入我們裏麵成為我們的生命,這需要一個中介程序,就是教會,才能“廣傳”。複活升天的耶穌不可能“全息全影”地自己給每一位基督徒傳道,所以祂在受難之前建立教會,在升天之前按立傳道人,讓他們將道傳給萬人。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理解神的道所具有的中介性。第一、道在教會中。傳道和聽道是信徒聚集的唯一目的(路加福音5:1;使徒行傳4:31,6:2)。沒有神的道,就沒有神的教會。如果一個所謂的教會不傳講神的道,無論他怎樣興旺,都與我們無關。第二、需要傳道人。彼得後書 2:5,“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這是教會的預表。傳道需要裝備,確保純正和完備(哥林多後書4:2;歌羅西書1:25;啟示錄1:2);傳道需要同工搭配和剛強壯膽(使徒行傳 13:46,18:26;哥林多前書14:36;腓立比書1:14;約翰一書2:14)。第三、必有殉道者。神的道在人心和世界中成長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一定會遭遇攔阻、攪擾和逼迫;傳道人一定為福音受苦甚至殉道(路加福音8:11; 使徒行傳17:13;提摩太後書2:9;啟示錄1:9,6:9)。但神的道一定勝過攔阻,興旺而且廣傳(使徒行傳6:7,8:14,11:1,12:24,13:5,13:7,13:44)。正是由於神的道具有教會性,所以,我們現在看見了從耶路撒冷返回教會的兩位傳道人:巴拿巴和掃羅。

二、傳道

25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1、返回教會

正因為道是外在的話語,所以需要傳道人從外麵開始向我們傳講。但是傳道人不是根據自己的意思 決定他的侍奉——傳道人必須以教會呼召、按立和差遣為前提。傳道人必須從教會出發,又帶人返回教會。這裏提到了三個人,巴拿巴、掃羅和馬可,其中巴拿巴和掃羅是同工,是傳道人。而馬可是下一代人,代表教會的未來。一個成熟的教會,應該由這兩部分關係構成。我們先來說說傳道人。Βαρναβ?ς δ? κα? Σα?λος ?π?στρεψαν ?ξ ?ερουσαλ?μ,And Barnabas and Saul returned from Jerusalem,巴拿巴和掃羅從耶路撒冷歸來。從現在開始,使徒行傳的敘事轉向掃羅。但巴拿巴在先,“掃羅登上曆史舞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此時他仍然需要帶領。“歸來”(?ποστρ?φω)很重要——保羅和巴拿巴一定也必須返回教會。這個返回教會的真理至少包括三個方麵的信息。

第一、教會才是救贖和重造的目的。宗教改革以來,個人重生取代教會建造,成為基督教信仰一個嚴重的彎曲。教會很重要,不僅是因為一個基督徒的更新、成長必須在教會中完成,也不僅僅因為一個傳道人的呼召、按立和差遣必須通過教會程序;更重要的是,教會本身才是耶穌借著聖靈最終要建造的新娘。這個教會神學是普世宣教運動常常偏離的。很多人以為帶人歸主受洗信耶穌就完成了福音的使命,這隻是半途而廢。聖靈帶領人信主,最後是要將這人帶進教會,並用他或她建造成教會,成為耶穌為頭的身體的肢體;成為所謂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和屬神的子民。當然,我這裏所說的教會是真教會;而所謂真教會,就是由神的仆人正確講道和實施聖禮的聚會。神藉著教會與信徒同在。你們是否想過約翰福音最後一章中“不要摸我”(約翰福音20:17)與“摸我的手”(約翰福音20:27)之間的張力——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耶穌在聖道和聖禮中宣告:這是我的身體;耶穌在門徒聚會的時候真實地在他們中間,觸手可及。

第二、教會才是愛心和重生的見證。巴拿巴和保羅為什麽要返回安提阿,因為主說不可停止聚會?為什麽主說不可停止聚會。也不僅因為主借著教會與我們同在,更因為隻有借著不可彎曲的教會生活,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新造的人。新造的人是什麽意思?就是有愛心的人,愛是耶穌給基督徒唯一和全部的新命令。那麽到底什麽是愛?聖經說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恒久忍耐。那麽何為恒久忍耐?就是長期堅持,彼此共存。借著這樣的相愛神要造就對別人有責任的人,愛不僅僅是別人有難處你出手相助,愛更表現為,我為了別人的愛心、信心和教會生活,為了不跌倒別人也堅持聚會。愛是尊重別人對教會的尊重。通過這種責任感,神借著教會使我們恢複或“返回”創造中神的形象和樣式。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姐妹那樣勞苦地給大家準備點心,又為每一個孩子準備禮物;但那一次來參加教會聚會的人很少。你跟我談什麽愛心,你不滿基督徒在世界裏的見證,你就是那人。有人說信主後我的生命有很多的改變,就是更謙卑了,這當然不錯。但真正的改變,也是謙卑的見證,就是你可以勝過所謂的個人自由和自以為是,不停止聚會。

個人自由和自以為是是老我的兩個基本特征,是新生命的宿敵。舊人“自由”慣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有人跟我說,他離開教會的原因就是不能忍受教會總是找他主日聚會,他覺得這妨礙了他的自由。也許給他帶來壓力的人沒有跟他講清楚。主日聚會不是律法,沒有人勉強你,信仰不是勉強更不是人情。但真理應該講清楚:聚會就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特征,我們因此與眾不同。聚會不是我們的重擔,乃是我們的榮耀。人的偉大不是自由,而是責任。這是人和動物的區別,這是基督徒和外邦人的區別。然後我們需要讓這些自由主義者反省一下自己的自由到底是什麽?我很忙,我比別人更忙。你的忙什麽?玩和賺錢。一方麵,我們所忙碌去侍奉的不過就是各種情欲;另一方麵,我們以為神會因為這兩個小時的主日聚會讓我們變得貧窮。然而神跟你要的是什麽呢?一周168個小時,神跟你要的不過就是2個小時。你為什麽就不能當著外邦人的麵將這兩個小時喜樂、平安、不慌不忙、理直氣壯地分別出來呢?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神給了你足夠的自由;隻是園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隻有一棵樹的“束縛”——而這個束縛更是為了你像神或像個人,像個神所造的人,脫離魔鬼的權勢。

第三、教會,她的名字是女人新婦。女人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軟弱(彼得前書3:7);而且是魔鬼願意試探和拆毀的對象(創世記1:3)。她需要愛,而神就是愛。教會是脆弱和敏感的,是所有罪人恃強淩弱的對象;因此教會更是基督所愛的,至於舍命相愛(約翰福音15:13;約翰一書3:16)。建立教會很難,拆毀卻一念之間。聖經從始至終把教會比成女人,也是為了讓每一個基督徒起來“修理看守”(創世記2:15)。文明人教導我們要尊重女人,但文明人都不尊重教會,而教會是“耶穌的女人”。更可悲的是,不尊重教會不僅是外邦人,更有所謂的基督徒。甚至名牧。這種不尊重的真正原因乃是因為淫亂。正如奸夫淫婦不尊重自己的配偶,不過是因為“外麵有人了”。所以遇到任何假神的試探,他們都可以“不回家”了,教會首先被犧牲掉。而這些所謂的基督徒偶爾光臨一下教會,還要屈尊指教一下教會的不足和牧師教導的缺陷。我能認出這是一種變形的內疚。在某種意義上,這位新娘是世界上最不幸的——誰都可以傷害她,不尊重她。任何人都可以隨己意來去自由,任性拋棄。任何流氓阿飛蒼蠅蚊蟲小屁孩兒都可以借著批評教會冒充天使反敗為勝。那你的責任呢?目送保羅和巴拿馬從耶路撒冷返回安提阿教會,那一刻誰在淚流滿麵。按人的個人自由和自以為是,他們可以借口聖靈感動直接廣闊天地。但他們走在回家的路上。這就是傳說中的愛情,勝過私奔的愛情。

你是男人嗎?“22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 23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世記2:22-23)。你是基督徒嗎? “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以弗所書 1:23);“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以弗所書 5:29);“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以弗所書 5:25); “32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33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隻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哥林多前書10:32-33)。……“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 3:15)……“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啟示錄2:7);“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啟示錄 19:7)。

2、少年馬可

經過四年的教會生活,我們的教會變得越來越好。我為你們感謝主。我看見了主日聚會和每周返回教會的巴拿巴和保羅越來越多。但我們中間還是有馬可,因“少年人的私欲”,仍在成長中。主必與我們同在。我們已經知道, 馬可是一位有著各種人性缺陷的年輕人,膽怯虛榮而且不負責任。彼得三次否認主,馬可至少兩次逃跑——我是自由的,我不想玩就不玩了。特別是遇到難處的時候,特別是麵對十字架和高山峻嶺,馬可都可以放棄,一走了之。但少年人不會以為這是缺點,他願意將自己的隨心所欲美化為自由。這是年輕人的狡詐;這世界仍然在幼兒園,所以一致舉手同意將馬可的自由偽飾成普世價值。有一位受洗多年的“老基督徒”,跟我炫耀她何等熱愛自由,恨惡別人的約束——“我不屬於任何教會,任何牧者都別想約束我”。她的理由和腔調,就是一位馬可,一個好像從未嚐過天恩滋味的夏娃,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那麽,我們怎樣麵對少年馬可呢?

第一、神的忍耐和愛。συμπαραλαμβ?νω的基本含義就是接納並帶領某人成為我的同工(加拉太書2:1)。應該接納、幫助和使用年輕人。他們和我們一樣,靠著神的道一定能夠更新成長。馬可是這樣的見證,提摩太和提多也是。保羅也曾經是少年人(使徒行傳7:58)。誰都有年輕的時候,感謝神給年輕的人更多成長和更新的機會,並可以圖謀教會的將來。基督徒不過是人,跌倒又站起來。人的狹隘令人絕望,一方麵每個人都是馬可;另一方麵,所有的馬可不願意給另外一個馬可新的機會。不僅如此,作為有錢人家或大戶人家的孩子,甚至作為寡婦的兒子,馬可的遠行機會成本更高。我特別為馬可的母親感謝神;我也因為馬可母親的緣故,能對馬可的第二次逃跑多一些理解。馬可會長大的。他後來成了保羅和彼得的重要同工,神更藉著馬可福音祝福了全教會。然後,也應該將真理教導他們(提摩太前書 5:1;提多書 2:6;約翰一書 2:13-14)。

第二,要教導少年人。不要恭維和討好少年人,而是要他們靠著神的話語認識自己是誰。不僅形式上帶領,也應該是真理上的帶領。這些“孩子”是誰呢?他們不是什麽八九點鍾的太陽,隻是年輕的罪人。“她貪戀鄰邦的亞述人,就是穿極華美的衣服,騎著馬的省長,副省長,都是可愛的少年人”(以西結書23:12)。如果不悔改和長大,他們的結局是什麽呢?“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道書11:9)。 那怎樣教導他們呢?“少年人用什麽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詩篇 119:9);“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摩太後書2:22)。我們對神話語的能力要有信心:“我從你們子弟中興起先知,又從你們少年人中興起拿細耳人。以色列人哪,不是這樣嗎?這是耶和華說的”(阿摩司書 2:11)。這是耶穌基督在所有少年人身上的心腸:“於是進前按著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路加福音7:14)。

第三、要培養少年人。每一代傳道人對教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有一種培養年輕人的責任。教會需要年輕人進來,承續傳道的事工。因為我們不知道耶穌何時返回,福音的大使命絕對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完成的。另一方麵,保羅和巴拿巴應該都做好了隨時可能殉道的準備,真正的傳道人應該在自己倒下的地方預備一些隨時可以起來講道的人。即使不是希律的屠刀和猶太人的石頭,總有一天,我們這些傳道的人會累倒的,如今兩鬢斑白,逐年頭昏眼花:“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 ”(列王記上2:2)。教會需要馬可。約翰是猶太名字,馬可是羅馬名字。馬可(意思是“防禦”)應該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建造少年人就是教會的自衛。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論證孩子洗禮的問題時,談到過魔鬼和我們爭奪兒女的問題。今天我們重新呼籲普天下作父母的,你們有責任把你們的孩子帶入教會。在這一點上,應該把路德勸德意誌貴族送子女入學的倡議更改修正——勸勉世人送兒女進入教會。

三、教會

1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麵,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

1、教會職分

安提阿教會是基督教會的樣板。真正純正的基督教教義和完全的實踐,應該是從安提阿開始;而耶路撒冷教會在某種程度上深受猶太教的影響。教會曆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裏有兩個係動詞,第一個是?σαν(?ν,有;第三人稱複數),用作imperfect;指向下文提到的教會領袖——這個動詞顯示安提阿教會開始並持續在牧者領導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第二個係動詞是ο?σαν(?ν),用法是動詞分詞,present(第三人稱單數,陰性);指向安提阿教會,用來修飾?σαν——牧者是在教會存續期間產生的,並侍奉教會。無論如何,現在的安提阿已經不再是使徒行傳11:21-26時期的安提阿了。那時候隻有“耶路撒冷教會”,還沒有安提阿教會(隻有安提阿的基督徒或“團契”);但現在,有了“安提阿教會”。ο?σαν也常常引出一些新的重要事件(使徒行傳5:17,14:13,28:17),一些大事要發生。

安替阿教會是由牧者和會眾組成的——牧者同時也是會眾的一部分。人不能演上帝,但必須警惕另外一個極端:不要傳道人。上帝畢竟還是藉著人工作,雖然他所借著的人仍然是蒙恩的罪人。因為愛,道成肉身,又差遣使者進入世界,為尋找和拯救人。神用人來找人,正如上帝的兒子取了人的形象,為能夠找到人,並帶領人找到祂。“教會”(?κκλησ?α)一詞在這裏是被強調的。我們已經知道在福音書中,“教會”一詞最早出現在馬太福音16:18,;我們也知道 ,教皇、路德(以及所有新教)和任不寐對“彼得”和“磐石”的解釋是不同的——羅馬認為彼得就是磐石;新教認為彼得的認信是磐石;而我認為,磐石是指彼得,但磐石不過是石頭——耶穌基督自己就是要用彼得這樣的爛石頭(罪人),建造祂的教會,誠如起初用泥土和肋骨造亞當和夏娃。石頭也有功用,所以有聖職;石頭不過是石頭,所以神職人員不過是被使用的蒙恩的罪人。而教會,正是由蒙恩的罪人組成的。起初以色列人過約旦河的時候,上帝吩咐以色列人搬起河中的石頭——重點不在石頭如何,重點在神的吩咐使普普通通的石頭具有了屬靈的意義。

安提阿教會的領袖稱為“先知”(προφ?της)和“教師”(διδ?σκαλος)。一般來說,先知這個主要是指傳講神道的人,強調的是牧者與神的關係,他們是神差遣的人,為向世人傳講福音真理(馬太福音23:34;使徒行傳11:27,15:32)。而教師指教導會眾的人,強調的是牧者與人的關係,一方麵他是神按立的人,有權柄;另一方麵,他的“正業”就是教導。兩者合起來,形成牧者的職分,缺一不可。牧者既是先知,也是教師。哥林多後書3:6-9進一步強調, “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聖職是“稱義的職事”,是大有“榮光”的。哥林多後書5:18-20則強調,聖職的“一切都是出於神”;而神所設立的這些聖職的目的是“他借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神“將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們”,“ 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

新約聖經往往用更多的職分來稱教會領袖,但基本含義是一樣的。哥林多前書12:27-28,“27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28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一方麵,這裏明確說,教會職分乃是神自己設立的;另一方麵,這些職分包括使徒、先知、教師、行異能的、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這裏有8種職分。其中前三項是教會的牧者職分,後5者是教會的其他職分。而以弗所書4:11則強調:“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這裏主要則是討論教會領袖。需要說明的是,有關教會領袖的“職稱”,不是非常嚴謹的定義,而是通過列舉的方式,叫牧者各個方麵的職事都說清楚。與此相關,還有長老、監督、執事這些概念,在新約聖經中常常也是通用的。我們需要領受的真理是:聖職是神所設立的,是教會成為教會的基本條件之一(約翰福音20:19-23,馬太福音28:16-20)。根據這樣的看見,我們可以重新思想使徒行傳2:42的重要意義:“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

普世宣教運動和靈恩運動以及中國的聚會所否認牧職的必要性,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值得一提的是,和合本本身就是普世宣教運動的產物,所以有一些翻譯問題,特別是涉及聖職問題的時候,必須注意。不過這種風潮從宗教改革時期就開始了。廢棄教皇製很有可能矯枉過正,這就是人性的局限。所以路德教會當時不得不兩線作戰。一方麵,用《論教皇權》反對教皇製對牧職的濫用;另一方麵,用《奧斯堡信條》為牧職辯護。Article XIV: Of Ecclesiastical Order,Of Ecclesiastical Order they teach that no one should publicly teach in the Church or administer the Sacraments unless he be regularly called(第十四條,論教會的職分:論到教會的職分,我們教會教導人:若不按理受召,無論何人不能在教會對大眾宣講或施行聖禮”。這是一個非常堅決而明確的教導,即在再洗禮派(不要聖職)和教皇製(教皇壟斷聖職)兩大極端中間,確立了聖職教義(the Office of the Holy Ministry)。

路德和路德教會的神學家一直在攔阻敬虔主義、再洗禮派和普世宣教運動對彼得前書2:9的濫用,(他們同時誤讀的經文還包括以弗所書4:7-16;羅馬書12:1-8;哥林多前書12:12-20和詩篇68:18;以及路加福音24:46–47、使徒行傳8:1, 4和11:19–21.5等)。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他們從這節經文推出“信徒皆祭司”的信條,並進一步翻成“每個基督徒都是傳道人”。路德神學的立場可以簡述為兩個方麵。一方麵,這裏的祭司是指基督徒,是我們的大祭司耶穌基督所救贖的信徒;另一方麵,每一位基督徒有責任宣揚或見證基督的美德,包括傳福音;但不能在公共崇拜中正式講道、教導和實施聖禮。事實上,從使徒時代到Apostolic Tradition和Didache以及中世紀,聖職教義乃是教會常識,從未受到挑戰。1800年來,神聖政體既不是專製的,也不是民主的,而是中道的。Hierarchy here, democracy there! The holy office is the mid-point of all polity.(Lohe)取消聖職乃是魔鬼漢學平民主義和人的驕傲對教會致命的拆毀。

2、基督身體

傳道人同時也是聽道者,也是會眾一部分。這五位“教會領袖”可以視為教會會眾的基本代表——借著他們,我們來進一步認識基督教會的建構方式和基本成分。不過在具體分析安提阿教會的成員構成之前,我們需要複習一下“基督徒”這個名稱在聖經中的基本啟示。Wilhelm Lohe貢獻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在使徒行傳看見了基督徒名稱存在這樣一個變遷的順序:門徒(使徒行傳1:12)、弟兄(1:16)、聖徒(9:13)和基督徒(11:26),我們可以自己思想這其中也許確實包含著神學上的邏輯關聯。現在我們重點來認識一下安提阿的基督徒。首先,巴拿巴和保羅首尾呼應,這是教會即將要差遣出去的傳道人;其他三位繼續留守教會——絕大部分人仍然要堅持聚會,維護和建造這個福音基地。不是平信徒都出去廣傳福音,這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這五個人擁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巴拿巴是居比路人,可能出身富商家庭。保羅是大數人,羅馬公民,猶太教學者。稱呼尼結的西麵同樣令人感動。西麵是猶太名字(意思是傾聽)。有人認為他就是馬太福音27:32那位為主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門。這是完全可能的。尼結是拉丁名字,這個名字也有可能是為了將這位西門和27:32的西門區別出來。Ν?γερ這個字的意思是“黑色的”;所以很有可能他是黑人——耶穌不僅是女人的救主,也是黑奴的救主。有趣的是,古利奈人路求緊隨其後(使徒行傳11:20),似乎有意和尼結對照;因為Λο?κιος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黑人和白人同為弟兄。不僅如此,黑人被放在白人的前麵。他很有可能是保羅的親戚,羅馬書16:21:“與我同工的提摩太,和我的親屬路求,耶孫,所西巴德,問你們安”。親戚關係在耶穌裏也更新為兄弟關係,而且和其他弟兄平等。基督教會沒有血親特權和桃園結義。馬念的身份更為特別:“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這裏的希律是希律安提帕(馬太福音14:1;路加福音3:1,3:19,9:7)。基督的教會不僅有資本家和思想家,有白人和黑人,有女人和奴隸,也有皇親國戚和達官貴胄。Μανα?ν的意思是安慰者。他本是主席身邊的人,深受宮廷和政治的熏陶。“同養”,基本含義是一同被撫養或一起長大的。

教會是一個神跡。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組成的神聖家庭。但神能夠讓這些人節製自我,彼此相愛,共同侍奉主。教會是“精英的聚會”,這些精英的聚集也見證: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都被攻破了,人所有的心意已經被奪回,都順服了基督(哥林多後書10:5)。這五個人都舍棄了珍珠般的糞土,為求上好的福分和至寶,巴拿馬變賣了所有的財產。保羅告別了飽學精深的猶太學術。尼結被宣告自由,脫離人的奴役;路求漂洋過海,遠離故土家園。馬念舍棄了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政治資源……金錢、文化、地位、故鄉和權力,這是捆綁靈魂的五大偶像,就這樣在安提阿破碎了,和希律王一起被交給了天使和蟲子。再見,假神!

第三、這五個代表人物也告訴我們,所謂教會是有社會邊緣人組成的,這個流言根本沒有聖經根據;盡管我們從不排斥反而接納社會邊緣人。在這裏我們重申我們反對反智主義的智識分子,也從未同意外邦人的文化優越感。正相反,我常常為他們的無知無畏和滿街偶像感到絕望。但是,教會自己首先應該在各樣知識上長進,而這更是傳道人應該有的自信。所以保羅通過羅馬向全世界宣告:“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借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14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15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馬書15:13-16)。

3、生命之冊

這是一份聖徒名錄。聖經中的家譜和名單總是令人常閱常新,感動不已。比如創世紀第五章亞當的家譜。你首先可以看見亞當之後死就作了王。這實際上是人類一份陣亡名單。前不久中國有一部電視劇叫《暗黑》,貫穿始終的是“死亡通知”。其實在上帝的死亡通知書中,每個人都在上麵,按罪當死。但是,上帝在基督裏要用生命冊取代死亡名單,因為基督的死和複活,一次性地處死了殺害人類的死亡。不僅如此,亞當族譜也顯示,人類的曆史乃是祂的故事——上帝在曆史中的旨意就是: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有人將這份名單上的名字連起來,得出了這個結論:上帝要將人從死亡的權勢下解救出來,進入永遠的安息。這或許牽強,但不無啟發——遠古時代,人的名字幾乎都和神有關,或體現出普遍的“終極關懷”。

在馬太福音的耶穌家譜中,我們不僅可以讀出三個十四代中上帝不可抗拒的救贖計劃——彌賽亞一定從猶太支派出來;而且,我們還可以從那四個女性身上認識基督救恩的基本含義。一方麵,罪人的罪在本質上是背叛上帝或屬靈淫亂,這是最刻骨銘心不能饒恕的罪。另一方麵,神要救贖的就是這樣不能饒恕的罪人。這四位女性是他瑪、喇合、路得、烏利亞的妻子。在某種意義上,他瑪是“棄婦”——首先她丈夫珥死了,她成了寡婦,然後猶大不願意她作自己的兒媳;而猶大兒子們也不願意娶她。當然這背後有魔鬼的工作——從更早的時候消滅彌賽亞誕生的可能性。喇合是妓女,路得是寡婦和外邦人(摩押人),拔示巴是淫婦和外邦人(赫人)。神要將救恩臨到罪人和外邦人。她們也和馬利亞形成對比——沒有一位是潔淨的婦女或童女。一方麵,她們所生的孩子隻是耶穌的預表,但不是基督;另一方麵,她們都是救恩的對象。等候寶血的潔淨——不潔的人,住在不潔的民中(以賽亞書6:5)。

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四大淫婦或以四大美人粉飾的四大淫婦,就永遠被人類定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了。但耶穌讓一切悔改歸信祂的罪人,列在天上的光榮榜上。如果沒有耶穌基督,所有人都是亞當家譜上的死人,所有人都是女人家譜上的淫婦。但耶穌來了,一方麵將淫婦拯救出來,計入生命冊;另一方麵,差遣他們出去,將我們從死亡和淫亂中拯救出來。他們是蒙恩的罪人,也是基督的使者。他們進入我們的生活,借著教會將我們徹底更新了。舊約中,神吩咐何西阿娶淫婦為妻;新約中,耶穌饒恕了行淫的婦人,又吩咐她開始全新的生活。這是真正的愛,這不是愛白雪公主的愛,不是青蛙要吃天鵝肉的愛;這是神的愛子對罪人的愛,這是把淫婦變成白雪公主的愛。

四、傳道

2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1、教會生活

聖靈要從安替阿教會開始,呼召和差遣使者,將福音送入全球。而聖靈所要呼召和差遣的人,前提是堅持教會生活的人。我們先來看看教會生活的兩個基本方麵,就是“事奉主”和“禁食”。

第一、侍奉。λειτουργο?ντων δ? α?τ?ν τ? κυρ?? κα? νηστευ?ντων,As they ministered to the Lord, and fasted。首先,侍奉主。一方麵,無論是什麽樣的人,教會之所以能合為一體,乃是因為共同認信一位主。所以以弗所書4:1-6說:“1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4身體隻有一個,聖靈隻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5一主,一信,一洗,6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值得強調的是,存在對聖經的一個非常幼稚的誤讀:隻有福音書是講論耶穌的。所有聖經都在講耶穌,都是認識耶穌的通道和見證,盡管側重點不同。另一方麵,教會生活的主要內容是侍奉。λειτουργ?ω,to serve the state at one's own cost。首先,這個事奉特別指向“聖所”(希伯來書8:2,10:11;撒母耳記上2:18;3:1)。其次,不是消費,而是侍奉,甚至是奉獻和供給。羅馬書15:26-27用的就是這個字:“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27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參考列王記上1:4,1:15)。最後,是每個人按自己的恩賜和職分有秩序按規矩地進行侍奉。不要管別人的閑事(帖撒羅尼迦後書3:11;提摩太前書5:13;彼得前書4:15),反要盡職盡責(曆代誌下17:19)。無論根據聖經語境,還是初代教會傳承,λειτουργο?ντων主要指向正式崇拜。

第二、禁食。禁食(νηστε?ω)的基本含義就是節製肉身和欲望,避免老亞當因為貪食縱欲而墮落。而在聖經的語境中,禁食從起初就指向認罪悔改。如士師記20:26,“以色列眾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華麵前哭號,當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華麵前獻燔祭和平安祭”;撒母耳記上7:6,“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麵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於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審判以色列人”;但以理書9:3,“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這三節經文都將禁食(????)定義為“教會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對上帝話語的一種反應。Didaché vii., 4則談到,在洗禮之前,教會常常有禁食,特別是受洗者。禁食主要不是個人靈修,而是一種教會公共崇拜方式。無論如何,基督徒教會生活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借著侍奉,特別是借著聖道和聖禮,認罪更新。而隻有通過教會生活,經過真理的長進和生命的更新,這兩個方麵的預備才構成呼召、按立和差遣的前提。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這裏的認罪主要是指認自己的罪,而不是認別人的罪,進而論斷人控告人。魔鬼願意基督徒互相論斷,相咬相吞,彼此消滅(加拉太書5:15)。因為隻有借著一個罪人論斷另外一個罪人,魔鬼才能將基督徒敗壞成撒旦的兒子。

這次路德教區年會有一個現象讓我非常震動:沒有言辭爭辯。沒有一個人,沒有一次麵紅耳赤,甚至拂袖而去。沒有嘩眾取寵和獨樹一幟。我們知道,安提阿教會這些偉大領袖,或牧者聚會是最容易爭辯的,都以為自己最有真理,最有生命,都以為自己是中國(世界中心)。安提阿精英雲集。都身懷絕技,都玉樹臨風。從耶路撒冷到安提阿,教會正從邊緣到中心,從漁夫到精英。挑戰也來了,安提阿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把主日崇拜和聖職問題放在中心。顯而易見,教會一直在耶路撒冷轉向安提阿的路上(中國教會因此醞釀著一場安提阿風暴)。不僅如此,中國人聚會,無論教內教外,一個共同醜行是假冒偽善地批評別人的罪; 然後共享“他壞我好”的義薄雲天,每一隻罪魁都舉起森林般的鐵拳,舌頭揚起北朝鮮播音員的京腔京韻。或者,這些因得不償失而放大苦大仇深的人,真的在一起抱頭痛哭,傾倒苦水。於是,秦香蓮和陳世美一色,大希律和小馬可起飛。於是,“今天聚會我真的好感動”,“我很有得著哦”……

所以讓我們思想,耶穌怎樣在安提阿平靜風和海,是什麽消滅了教會裏麵的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以及言語爭辯、世俗的虛談、愚拙無學問的辯論(加拉太書5:18-26;提摩太後書2:14-26)?就是借著侍奉主和禁食。今天的特別認罪赦罪程序讓我們看見,聖靈借著聖禮帶領每一個人勝過了“情欲的事”和“肉體的邪情私欲”以及“話如同毒瘡”、“少年的私欲”。如果一個人在侍奉主,又真的知道自己在神麵前是一個罪人,他就根本不會表演自己對別人的罪的“高度責任感”。需要指出的是,以西結書3:16-19被很多魔鬼之子盜用了,正如撒旦怎樣盜用聖經試探耶穌。一方麵,他們不明白先知是預表耶穌的,“人子”就是耶穌。他們繞開耶穌自己冒充以西結。不僅如此,他們正是謊言之子——他們起來指控別人的罪,或為別人的罪哭泣,根本不是為了神,隻是為了自義和報複——但這些黑暗之子完全跟隨乃父的腳蹤,從起初就說謊,謊稱自己是為了神,為了教會,為了聖經。一個不報複和論斷私仇的人 ,一個饒恕別人的人,才證明你真的被神饒恕了(馬太福音6:14-15)。

2、聖靈分派

借著教會生活擁有了侍奉和禁食生命的人,才可能被聖靈差遣,出去傳道。ε?πεν τ? πνε?μα τ? ?γιον ?φορ?σατε δ? μοι τ?ν τε Βαρναβ?ν κα? τ?ν Σα?λον ε?ς τ? ?ργον ? προσκ?κλημαι α?το?ς,the Holy Ghost said, Separate me Barnabas and Saul for the work whereunto I have called them. 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這裏麵有個問題與大家討論。第一、聖靈的工作乃是在教會中的工作,並且是藉著“道” 工作。“聖靈說”,這個說本身取消了我們對聖靈恍兮惚兮的印象。主形容聖靈的工作是“風隨著自己意思吹”,這乃是強調聖靈的主權。但是,聖靈乃是真理的聖靈,而且是帶領我們認識一切真理的聖靈。所以,聖靈傳講真理,並用人能明白的方式傳講真理。換一句話說,聖靈向基督徒講聖經的道理。不僅如此,聖靈作為話語的主體,明確顯示祂就是三位一體上帝中的一位。第二、聖靈在教會中的工作就是完成耶穌基督的工作——耶穌怎樣呼召和差遣門徒,聖靈也怎樣做。προσκαλ?ω這裏用完成時,已經呼召。這顯然是耶穌自己的工作(馬太福音10:1,20:25;馬可福音6:7)。換一句話說,聖靈的工作從耶穌出發,又返回耶穌。這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聖靈或者神自己是聖職的按立者,教會職分不是出於任何人,不是出於會眾的“選舉”,而是出於神的召選(Wilhelm Lohe)。第三、聖靈完成耶穌的工作,這工作的重點就是傳福音。

我們需要重點說說動詞分派。?φορ?ζω,這個字在福音書中用的比較負麵,是指將惡人從義人中分別出來(馬太福音13:49,25:32;路加福音6:22)。不過分派傳道人,也有相關的目的——借著傳講福音,那些不信的人就被分別出去了(利未記20:26)。這一點與約翰福音20:21-23可以平行:“21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使徒行傳19:9也在這個意義上使用了這個字:“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麵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和一些外邦朋友分開了,因為我的工作完成了(哥林多後書6:17)。神所分派出去的傳道人,不是要他們和世界糾纏到底——傳福音當隻問對錯,不問結果。羅馬書1:1也用了這個字,“耶穌基督的仆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因此,“分派”這個字的含義也鎖定了傳道人的工作重點,乃在傳福音,不在別處。神給我們的使命和責任,不在搞政治,不在學雷鋒,不在分家業(路加福音12:14)。不僅如此,這份托付早就預定給傳道人了;這是恩典,傳道人傳道不需要和人商量和許可,或看人褒貶。所以保羅說,“15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 16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加拉太書1:15-16)。差派的對象是巴拿巴和保羅。為什麽不是另外三個人而是這兩個人,無人有權質疑。你更不能指著巴拿巴和保羅過去的罪來控告和否定他們現在的職分。

五、聖禮

3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1、按立程序

這裏所說的聖禮是廣義的,特別指按立之禮。雖然呼召和差遣傳道人是神的主權,但神在教會中通過按立程序來完成這個召選和差傳的工作。巴拿巴和保羅的按立,應該是普世教會差傳和牧會事工的真理根據。首先是時間。τ?τε,那時候。這是按立儀式開始的時間,也就是聖靈認為保羅和巴拿巴已經具備了承擔牧職能力的時間。這個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長。耶穌在升天前差遣使徒往普天下去,使徒至少有三年半時間的真理裝備,而他們都是猶太人,從小熟讀舊約。天主教傳教士最多需要裝備15年才可以來華傳教。而保羅此時應該是已經受洗14年了(主後34-主後47或48年)。其次,禁食(νηστε?ω)、禱告(προσε?χομαι)和按手(?πιτ?θημι)。這是三個動詞分詞,用來修飾下文的主要動詞“打發”。安提阿教會也必須成熟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按立和差遣傳道人。這裏的主語是“他們”,就是上文提到的五個人,當然也可以代表整個教會。這一幕構成按立儀式的背景。一方麵,保羅和巴拿巴需要進一步認罪悔改,死去活來;也就是避免因呼召按立而可能有的試探,如驕傲,或恐懼。另一方麵,會眾需要借著禁食製死自己裏麵的嫉妒,並從神那裏支取支持傳道人的愛心和能力。其次是禱告——這事要交給神。然後就是按手。關於按手的意義,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教會的按牧程序,授予權柄、恩賜和祝福(使徒行傳6:6,13:3,14:23;提摩太前書4:14,5:22;提摩太後書1:6;民數記8:10)。天主教稱之為“聖秩”(Ordination,晉鐸) ,這是路德教會繼承的聖事之一,盡管賦予了不同的含義。Ordination的目的在於奠定教會的神聖秩序(使徒行傳20:28 )。這個神聖秩序幾乎被基督徒自己徹底顛覆了,現在正是“禁食禱告”的日子。

2、神的仆人

動詞?πολ?ω,中譯“打發”,基本含義就是差派出去。這個詞在新約聖經出現頻率很高,多有一種負麵的含義:將不願意離開的人趕走。所以這個動詞傳遞了一個我們想象不到的信心,就是向摩西、撒母耳、以利亞和約拿等先知一樣,使徒和牧者被呼召也是不情願而勉強的,這實在是一個被動過程。傳道是一種重擔,不僅麵對世界的十字架,也麵對神的審判;而且你沒有權利決定向自己喜歡的人傳自己喜歡的信息。傳道人是地地道道的奴仆。所以按人自己的意思,沒有人願意作牧者。和今天很多爭先恐後想出人頭地的名牧以及女牧者們不同,聖經中的傳道人沒有一個是自告奮勇的。以賽亞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以賽亞書 6:8)。但我們 不要忘記,一方麵,以賽亞是被聖靈感動了,看見了自己按罪當死,也看見了天國的榮耀;而且他也是預表耶穌的——耶穌也是神所差遣的(約翰福音5:24等)。另一方麵,這位自告奮勇的先知仍然不敢自我差遣,他要等候神按神所設立的程序的正式差遣。表示打發和差遣的字是??????,常英譯為sent。創世記3:23用的就是這個字:“耶和華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創世記8:7-8用的也是這個字,“7放出一隻烏鴉去。那烏鴉飛來飛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幹了。8他又放出一隻鴿子去,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有”。你可以自己想象烏鴉鴿子和牧者之間的關聯。釋經家們更願意引用的是出埃及記3:10,用以解釋何為神的差遣:“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我們都記得摩西語錄:“摩西說,主阿,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埃及記4:13)。

不過新約希臘文中,有另外一個同義詞表示差遣,?ποστ?λλω。這是一個合成詞,基本含義是經過正式授權派遣出去。上文引證的約翰福音20:21–22特別強調這種差遣關係。一方麵,差遣者授予了被差遣者部分權利(馬太福音28:16-25;約翰福音13:12);另一方麵,受差遣者不能越權,隻能在受遣權限內活動;而且你從神那裏領受的,你必須傳(哥林多前書11:23–29; 15:1–5)。在這個意義上,傳道人是基督的使徒和奴仆(提多書1:1)。設立牧職的目的是為了傳福音,這是差遣的中心內容:“因為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約翰福音17:8;參考馬太福音28:16-25;使徒行傳1:8;提摩太前書4:16)。正因為如此,在這個交叉結構中,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認識:外在的“神的道”怎樣靠著“奉差遣”興旺和廣傳的。這一點正如羅馬書10:13-17所說的:“13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14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15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16 隻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阿,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 17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18但我說,人沒有聽見嗎?誠然聽見了。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他們的言語傳到地極”。

應用:教會的改革

今天的證道經文的核心信息是,教會的傳道職分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聖職成為福音擴張的“組織基礎”。教會和教會職分非常重要,這都出於神。但正因為如此,牧職必然成為魔鬼敗壞的中心。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倡導的宗教改革以返回教會和聖壇為歸旨。但重返教會的運動中,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就是聖職問題。羅馬教皇製是教會曆史上對聖職最殘酷的敗壞,而新教的袪牧職運動是另一場最殘酷的敗壞——平民主義不過是魔鬼拆毀和欺辱新婦的卷土重來和故伎重演而已。但是接著敗壞聖職拆毀教會,撒旦還有第三個方麵軍,這隻勁旅往往是牧者自己組建的。一方麵,牧者為了迎合世界或自義自比基督,這是一場Play God的運動,結果不僅讓牧者難負其重,而且將基督邊緣化了。新教隻是沒有教皇的教皇時代——獨裁者教會變成牧者和平信徒的碎片,在各自領域中扮演上帝。另一方麵,假基督徒和外邦人總可以用“你們還是不像基督”為由大舉進攻教會。假先知和外邦人就這樣形成了人本主義的邪惡軸心,他們實際上是西方教會500年連續衰落的主要原因,並且正在成為中國教會中途夭折的主要原因。教會衰敗的曆史,就是“矚目牧者”取代“矚目基督”的曆史。“牧者戰略”讓撒旦軍隊戰無不勝。今天,講道台應該絕地反擊。“4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5 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約翰一書5:4-5)

1、羅馬之行

這次美國之行對我而言類似路德的羅馬之行,無論是在神學院的一周研討,還是經曆牧師年會。我看見了西方教會衰敗的秘密(即牧者的自我聚焦);也更為新宗教改革的異象所重壓。從使徒行傳13章開始,以後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保羅展開的。這給教會帶來很大的應用上的問題——人們願意聚焦保羅並效法保羅,並渴望從保羅的經驗中找到教會複興的啟示。然而實際上,效仿保羅隻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世俗模仿者,卻 不可能從保羅的經曆中找到人們自己理解的成功神學。實際上,我們跟隨保羅,經曆的隻是苦難,而神跟我們要的,乃是在苦難中仰望基督。這不僅是信仰生活的本質,也是人類生活的本質——人總是在四大苦難中:魔鬼之殤,生養兒女、侍奉肚腹,生離死別(創世記3:15-19),但唯有靠信心快樂生活。你不應該追求一個隻有成功(道德或教會)而沒有苦難的生活;因此,每個人都需要信仰,真正的信仰。

在路德神學傳統中——這也是西方神學的傳統——一直隱約存在Carl Ferdinand Wihelm Walther 與Johann Konrad Wilhelm Löhe之間的分疏。前者更強調堂會主義(會眾擁有更大的權柄);後者強調教會職分(牧者享有更大的權柄)。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無論是會眾和牧者,都不應該成為教會生活的中心——神學將太大的比重放在人身上了,結果一定是罪人對罪人的棄絕,然後教會分崩離析。教皇製換一種方式統治這教會,人是中心,從教皇中心轉向信徒中心,無論是會堂主義還是牧長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教會已經不是基督的教會了,摩西中心和抱怨摩西成為教會的主流。這次教區之行,給我的震撼不亞於路德的羅馬之行。但我絕不敢論斷牧者們和教授們的生命,實際上,路德自己從未“仗著自已以義人藐視別人”地指責羅馬的道德狀況,將道德和生命問題作為改革的理由。這一點正如路德自己強調的,他們攻擊生活,而我隻關注教義。事實上,他們在生命上值得我學習之處很多,而且他們對我都關愛有加。這些愛都根於神的恩典,是我不配的。然而,我關切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希望這裏的主張不被人情世故所捆綁,就像遠誌明弟兄誤解我一樣。

2、效法保羅

這次聚會的主題是哥林多前書11:1,“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一方麵,牧者們要求自己一定要學習保羅好榜樣;另一方麵,為此不惜借用了大量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和方法,討論怎樣牧養教會才能人丁興旺。這是教會對哥林多前書11:1連續濫用的一個例子而已。

哥林多前書10-11章有一個明顯的交叉結構,在聖餐-嚴肅會和嚴肅會=聖餐中間,是11:1。保羅這句話乃是指他在效法主怎樣重視和執行聖餐,但與道德榜樣無關(參考哥林多前書11:23 a)。我告訴一位牧師,這節經文重點不是spiritual life;而是sacramental life。“效法”這個字(μιμητ?ς,an imitator)在新約聖經也有強調信仰生活的。一方麵是效法保羅。哥林多前書 4:16,“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但保羅勸勉我們效法他是要我們不要效法他!哥林多前書4:6,“弟兄們,我為你們的緣故,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換言之,效法保羅的基本含義就是效法他別把自己當回事;效法他這樣的看見:“亞波羅算什麽。保羅算什麽”(哥林多前書3:5);“3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哥林多前書4:3)。所以結論很清楚,你們不要看我,你們去看基督;就連我我也隻看基督,不見一人。因為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使徒行傳14:13-15)。這個思想實際上是聖經一貫的(加拉太書6:14-18)。

隻有兩點,保羅讓世人效法他。第一、為福音受苦,在逼迫、苦難和孤獨中堅持信心(腓立比書1:29;哥林多前書4:10-13)。不是效法保羅在世界裏如何成功,如林書豪怎樣靠基督折桂,或哪間大教會因為牧者偉大而人員茂盛生意興隆。保羅在世界裏實際上失敗的,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榮耀或能壞的冠冕。這個問題還可以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 1:6,“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撒羅尼迦前書2:14,“弟兄們,你們曾效法猶太中,在基督耶穌裏神的各教會。因為你們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們受了猶太人的苦害一樣”;希伯來書6:12,“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第二、保羅隻是因信稱義的榜樣:“15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16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摩太前書15-16)。換言之,保羅讓我們學習他為主受苦,認罪悔改。

至於效法神,隻是強調效法神的聖潔與愛。以弗所書5:1-2,“1 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2 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舍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這裏的“你們”包括保羅和會眾。彼得前書3:13也說,“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這裏的“熱心行善”,原文是作善的效法者。那麽,何為善呢?馬可福音10:18,“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麽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保羅在涉及聖潔和愛心的問題時,不是要你們效法我,而是包括我在內,都應該並隻能都去效法耶穌。因為“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7:18)。我這樣強調,卻非主張牧者和基督徒不應該追求善行,正相反,這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本分。但我確實強調,你們應該效法耶穌,從祂身上得生命;而不是從牧者身上。牧者也根本不需要背負這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美國南方,這是一場關於“人說我是誰”的見證,是對耶穌那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的顛覆。這是普世教會的共同問題。對我是誰和人說我是誰的重視,會導致教會以及傳道人將主要精力放在敬虔主義的表演上,結果一定荒廢傳道的正業。我同意這樣一種判斷:“用漂亮話賣主是中國‘靈饑渴‘們的一大發明,別人誇我漂亮或屬靈是他們的紅豆湯”。在奧蘭多,我被一種“舍生取義”的牧者狀況深感震撼和難過。麵對教會的困境,這些牧者幾乎不惜自殺以謝天下,為讓世人回到教會。隻是如果牧者通過妖魔化自己然後再通過神化自己來取悅於外邦人和會眾,這是另外一種人類中心主義而已。基督教已經淪為異教。任何形式任何內容的看人神學,都一定導致人相咬相吞教會的終結。教會已經到了牧者對自己不能再狠的程度了,但世人繼續挑刺和論斷我們——你們仍然不像神,你們有時候沒有我們做人好。這是屁事對聖事的翻轉。牧者們真是太可憐了——太監一樣地攻克己身,像中國雜技演員那樣通過殘害自身來博取別人的掌聲與賞錢。但觀眾總是具有魔鬼一樣的殘忍,一方麵,他們嗜血和吃人的欲望永不滿足:你們演的還是不像。另一方麵,觀眾總是具有魔鬼一樣的狡猾,精於讓你們互相攀比和彼此嫉妒——你看人家圖圖大主教和某某老牧師或屬靈表演藝術家的演技。

然而保羅怎麽說呢,“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馬書1:16);“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秘事的管家。 2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4:1);“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2)。牧者什麽時候將自己交給人,教會什麽時候將自己交給世界,什麽時候就是自毀城牆。大衛早就看明了這一點:“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裏,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裏”(撒母耳記下24:14)。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應該效法主的地方:“24耶穌卻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25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翰福音2:24)。有人說任不寐牧會很艱難很可憐,但你們錯了——我最大的福分就是不演上帝。誰演上帝誰可憐,隻是我從來不演上帝。不演上帝又仰望上帝的人絕不可憐,因為他不受任何人的捆綁、論斷和控告;反而擁有真正的自由。隻是我的柔情你們永遠不懂。我不可憐,隻是很忙,忙並快樂著。

3、曠野呼告

教會必須改革:返回聖壇,重建秩序;解放牧者,唯獨基督。牧者的自我矚目一定導致會眾和世人的圍觀,圍觀產生革命,神的審判就臨到教會了。這是曠野定律。路德改革的時候,判斷教會被擄於巴比倫。這個判斷我一直心存商榷。猶太人被擄掠於巴比倫和波斯,當然是因為他們的罪;但同時,巴比倫和波斯的興起,也有神的旨意和祝福。教會真正的跌倒不在巴比倫,因為在那裏,無論但以理和他們的朋友們,無論以斯帖和末底改,無論是以斯拉還是尼希米,都有美好的見證。教皇和新教的跌倒乃是在曠野——有人起來不要摩西和亞倫,借此向上帝發怨言。十次(民數記14:22)怨婦行動有兩個預表:不要聖職(摩西和亞倫是神設立的牧者),人演基督(摩西和亞倫預表基督,他們的反對者和造反者要起來像神一樣審判牧者)。所以我的結論是,不是教會被擄掠於巴比倫,而教會飄散在曠野。或者可以這樣想象,由於上述兩種罪惡,耶穌“推遲”了複臨的時間,任憑我們在曠野漂流,罪人死去,新人出來。

我們可以返回出埃及記和民數記,詳細考察以色列人怎樣起來背叛神。其中民數記記載了以色列人的三次“革命行動”,都在西奈山降律法之前,地點是書珥曠野和汛的曠野;而革命的理由是喝水(瑪拉)和吃肉(瑪娜與鵪鶉)以及喝水(瑪撒,米利巴、利菲汀)。攻擊的對象是摩西和亞倫。神解決的方式是律例和以琳,都是預表歸回基督。民數記記載了西奈山降律法之後的以色列人的7次抱怨,奴隸變成軍隊之後,選民仍然是怨民,攻擊的對象仍然是摩西和亞倫。民數記的“革命聖地”是汛的曠野、巴蘭曠野和尋的曠野。在汛的曠野,以色列人在他備拉無緣無故地發怨言,結果是火燒(預表聖靈降臨和人的悔改),然後摩西設立70個長老(建立教會職分)。在基博羅哈他瓦的怨言是因為吃肉問題,聖靈藉著話語來重建教會。在哈希錄有一場教會領袖殘酷的內戰,就是米利暗和亞倫毀謗摩西,摩西隻能為他們禱告。在巴蘭曠野,因為懼敵以色列人報凶信起來革命,先遭遇瘟疫的懲罰,然後藉著獻祭的條例與安息日重建。然後是那場著名的“二百五叛亂”,再度經曆死亡和瘟疫,然後靠“香爐”、杖和祭司條例重建。在尋的曠野,以色列人再一次為喝水起來革命(加低斯巴尼亞,米利巴水),靠磐石存活。在何珥山以遠,以色列人因為路難行及吃喝問題起來革命,遭遇火蛇的懲罰,藉著仰望銅蛇得醫治。

在一定程度上,教會因為革牧者的命而漂流曠野;而隻有仰望銅蛇即唯獨基督(藉著聖道和聖禮)才能醫治和重建。這是放過摩西唯獨基督的宗教改革,這更是基督徒應該從希律之死或假神之死身上學到的寶貴功課。所以神的道或主耶穌兩次這樣呼告曠野中的人類和教會:“13 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14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15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約翰福音3:13-15);“23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30耶穌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31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32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12:23,30-32)。希律已經死了,“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埃及記20:3)。

牧者和教會在第一條誡命上應該率先垂範。演神過分(馬太福音 26:11;傳道書7:16),以至於出賣真理,也會被咒詛。這座城市一個“美好見證”——多年來,華人教會津津樂道著一對“很有生命”的外國夫婦,他們在大學區義務“侍奉中國學生”。這個普世宣教運動的基本神學,就是利用中國學生免費學英語的小市民心態和農民的精明,趁機將福音傳給他們。隻是這個見證是中國人恥辱的見證,我們的罪性被利用了,卻沒有因為責備而悔改。其中有人即使進入教會,一定帶著這種罪性如瘟疫一樣,成為成功神學和靈恩運動的基本群眾。追求免費消費別人的勞動,這種習性不是別的,就是十誡明確咒詛的偷竊(出埃及記20:15)。以前他們偷人,現在他們偷神——我禱告就可以故意犯罪,我禱告就可以不當得利。演神之舉從開始就存在一種張力:“聖徒“不會明確教導中國學生:你們這就是一種罪,應當悔改。如果將真理告訴學生,game 一定over。這種善舉隻能繼續鼓勵中國人以偷為美。耶穌和使徒傳道的起點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2,4:17,10:7;使徒行傳2:38)。但免費午餐神學的基本特征是迎合:天國近了,信基督占便宜,我們就是見證。求主憐憫:“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馬太福音23:15)。

你若一味封神演義著這類的“美好見證“,你就在不知羞恥地傳揚你的罪或民族劣根性。據說中國人現在有錢了,成了全世界奢侈品和不動產的巨鱷,又是野生動物的經典殺手。占盡人間小便宜,三光過後盡開顏。據說中國大城市的崛起可以笑傲世界的江湖,但在所有摩天的巴別塔中,沒有一間教堂。最近中國一座城市發生了一些拆毀教堂的紛爭,我不想贅述我的看法,重說其中曲直。但據說那個地方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而基督徒們要保護的教堂多是百年之前外國傳教士建造的,包括“規模最為宏偉”的城西堂。一些極端情緒不是因為愛主,而是因為小氣、吝嗇和貪婪——若真有奉獻精神,任何地方都可以變成教堂,包括你們的“豪宅”。十字架不是偶像,十字架在心中。占便宜並抱怨著,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罪。一對西島的財主成了基督徒,到處抱怨所流竄的各個教堂的不足:聖餐杯子不幹淨,教堂停車不方便……中國人仍然貧困,如今好像是最窮的時候。無論怎樣有錢,仍是靈魂貧困的災民、乞丐和小偷。蒙特利爾是一座令人感動的城市,這是千聖之城。雖然大教堂不符合聖經,但新世界的每一座教堂不是國家投資或巨商善舉,而是出於千千萬萬個平信徒經年累月奉獻的寡婦的小錢。今天。這些石頭不僅對西方人,也對中國人喊叫。

諸位知道我從來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成為基督徒後更不可能是。不過最近我拒絕了西方教會對我一個計劃的經濟資助。我不會意氣用事,拒絕所有幫助,但我確實越來越堅持:我們應該承擔起教會的責任。西方人可以幾千年“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中國人也可以;台灣人和香港人可以建立教會,大陸人也可以。我們不再是一盤散沙個人任意而行的奴隸,我們不再是以窩裏鬥和互相告狀而揚名中外的災民;我們不再是是到哪裏都專營偷稅漏稅、隻占便宜卻不負責任的蝗蟲;我們不再是隻會麵朝黃土頭叩偶像心懷僭妄的高等動物;我們更不再是連教會也坐享其成卻怨氣衝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吃教者,也不再是即使“信教”也是為了不當得利、占盡人間便宜之後也占盡天上便宜的假信徒……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人到哪裏不再隻懂開餐館更可以建教會的時代;我們同樣在仰望燦爛的星空,守望基督駕雲降臨。但是首先和同時,“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2:22)。我們這樣做當然不是給誰看的,乃是因為我們深信:神不偏待人!我在這裏勸勉每一位骨肉之親,知恥、認罪、“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並且從此進入教會,在“第七天文明”的堅守中,見證神的創造和救贖所賜的重生和尊嚴。主啊,“我要默念你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詩篇145:5)。阿門!

任不寐2014年10月1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