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四十一課:十架神學(10:34-43)

(2017-03-10 20:36:43)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0:34-43:“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36 神借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 40 第三日神叫他複活,顯現出來, 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裏複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感謝神的話語。

這是使徒彼得第三場講道。一方麵,神是借著祂的話語開天辟地、介入曆史和建立教會的;另一方麵,神教會證道的中心就是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使徒行傳記載了彼得三次“正式講道”,或采取較寬的標準,則共有四次:五旬節講道(2:14-36)、所羅門廊下講道(3:11-26)、猶太公會中講道(4:8-12)、哥尼流家中講道(10:34-43)。這四場講道的重點不同,依次是:這是基督拯救的時候、拯救就是醫治、隻有基督是救主、祂的救恩臨到普天下的人。而這一切的真理,都圍繞基督釘十字架展開:你們釘死耶穌,神要祂複活,反過來救贖你們。彼得證道的主旨與“保羅神學”是完全一致的:“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2)。我們借著今天的證道經文,來進一步認識這個十字架神學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基督釘十字架和我們的關係。使徒行傳10:34-43也呈現出一個清楚的交叉結構:34-37與42-43首尾呼應,告訴我們福音的對象,人。基督的救恩賜給普天下的人(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其中42-43也可以從“使徒”和“先知”的兩個角度分別加以領受,使徒和先知指向以傳講聖經為中心的教會。38-41講福音的中心內容,神,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道成肉身、十架受死、死而複活)。這個交叉結構本身也告訴我們,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曆史和國度的中心,讓一切相信的人與神和好,向神複活。阿門。

一、人類:外邦人和以色列人(34-37

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36 神借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1、各國的人(34-35)

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首先我們來研討“傳道神學”。首先是傳道人,彼得,這個蒙恩的罪人我們已經討論很多了,傳道的人就是這樣的彼得,“我也是人”。但彼得不能仗著蒙恩、或罪人胡作非為。傳道有三個基本的要求。第一、“開口”(?νο?γω,馬太福音5:2,13:36;路加福音1:68;使徒行傳8:32,18:14)這個動作強調,這是一場非常正式的講道,受聖靈差遣,有準備地傳講基督或天國的道理。在之後證道之前,神對彼得的預備和差遣我們是知道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個傳道人當你站在講道台上講道的時候,要真正而深刻地經曆你所傳講的,講道必須是有準備之戰。又懶惰而詭詐的傳道人亂引這樣的經文:馬太福音 10:19,“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麽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路加福音 12:12,“因為正在那時候,聖靈要指教你們當說的話”。然後他們理直氣壯地輕率上台,借著聖靈的即時感動,現場直播地信口開河。然而主的這些教導有特定的語境,在被逼迫和審判的時候不要怕,因為有主的同在。這些經文根本不是指向講道的。所以彼得才說:“隻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5)。

其次,我真。傳道人講道要講真話,要講真理;你要講你自己真的相信的真理。這個介詞短語?π ?ληθε?ας,Of a truth,在路加福音中出現過三次:4:25,耶穌在會堂中對猶太人說:“我對你們說實話”;20:21,猶太人承認耶穌是“誠誠實實傳神的道”;22:59,有人指控彼得“實在是同那人一夥的”。這個詞組在使徒行傳中還出現在4:27,譯為“果然”。無論如何,講道要追求在神麵前和人麵前的誠實。求主憐憫。

第三、看出。你所宣講的,一定是你自己領受的,而不是抄襲的;並且更應該是你自己研究明白的。動詞καταλαμβ?νω的基本含義就是領受、接受、抓住、看出等(馬可福音9:18;約翰福音1:5,8:3-4,12:35等;使徒行傳4:13,25:25彼得用這個動詞很可能是強調他現在完全領受了那個空中飛布的異象。這個異象連同眼前的場麵,在於顯示:神不偏待人。神不僅是人的神,而且是不偏待人的神,並是唯一以公義對待人的。如果你研究聖經,什麽也看不出來,或許已經證明,神已經不在你身上工作了,你成了掃羅。

現在我們來看彼得講道的內容:神愛世人。首先是重建神與人的關係。彼得所闡述的神與人的關係包括兩個方麵。第一、神不偏待人,這是否定人與人之間的偏待關係。這是一種全新的關係。因為這個緣故,救恩不僅是賜給以色列人的,而且也是賜給普天下的人的(歌羅西書1:23;約翰一書2:2)。προσωπολ?μπτης(偏待)這個字。這是一個合成名詞,由πρ?σωπον (the face)和 λαμβ?νω(to take)構成。這個字在新約聖經隻出現這一次。不過雅各書2:1有類似的用法:“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所以這個字的基本含義就是以貌取人,看人看臉,看人表麵,看人的麵子……這個真理在舊約中有諸多闡述。如申命記10:17,“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利未記19:15,“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隻要按著公義審判你的鄰舍”;瑪拉基書2:9,“所以我使你們被眾人藐視,看為下賤,因你們不守我的道,竟在律法上瞻徇情麵”。另外也可以參考馬太福音22:16,馬可福音12:14,路加福音20:21,加拉太書2:6等。正因為神不偏待人,所以教會必須接納任何人;正因為神不偏待人,所以凡以神偏待自己為訴求的禱告,神不會垂聽。彼得這個信息也是在告訴哥尼流所代表的外邦人,信仰基督不要追求世界裏的特權,這是一個信仰啟蒙的功課。但遺憾的是,恰恰是在吃奶的階段,成功神學將狼奶取代了靈奶——很多人是為了追求偏愛,追求不當得利甚至不勞而獲進入教會的。脫離偏待迷信,是信仰的第一步。

第二、主悅納敬畏主行義的人;神接待人,這是肯定的關係。普遍救恩論並不是普救論——所有人都得救,不是的。罪人得救乃是因著信。因信稱義是全人類通往天國的唯一道路。“35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λλ?是一個表示強烈轉折的連詞,可惜和合本沒有翻出來——雖然神不偏待人,不以外貌取人,但神看人內心,看人的信心——隻有信主的人才能得救,這是基督教的“宇宙真理”或“普世價值”。?ν παντ? ?θνει,in every nation。沒有哪一個民族或國家可以例外。聖經在原罪和救恩上根本不承認什麽“特殊國情”。這裏表示信心的是一個詞組:? φοβο?μενος α?τ?ν κα? ?ργαζ?μενος δικαιοσ?νην,that feareth him, and worketh righteousness,即“敬畏且行義的人”。值得強調的是,動詞敬畏和行(義)用的都是現在持續式。所以一方麵,我們要放棄那種普救論——曆史上所有不認識基督的“好人”都可以得救;另一方麵,隻有從現在開始、持續敬畏上帝並順服聖道的人,才能得救。這個“從現在開始”的思想,保羅也多次加以闡述,如羅馬書3:21-26中連續的“如今”、“好在今時”;以及使徒行傳14:15-17中的“從前”等。教會不要回頭看,而是應該忘記過去,努力前麵的,正如主說,讓死人埋藏死人,我們跟隨主;我們不要在死人中找活人,而是在世人麵前見證基督的複活。彼得這裏說的敬畏和行義顯然是指哥尼流說的,而哥尼流是已經間接聽基督信福音的人;他看見了穿著光明的衣服的人子。

都為主所悅納,δεκτ?ς α?τ? ?στιν,is accepted with him。神在基督裏接受罪人,這應該指向人靠基督與神和好,以至於得救。δεκτ?ς是形容詞,accepted, acceptable(路加福音4:19,4:24;哥林多後書6:2;腓立比書4:18)。這個悅納的真理至少有兩個方麵的偉大祝福。第一、無人接納的我們被神接納了。人類發明了無數形容詞用來諂媚或踩踏人,目的是追求人的接受。因為罪人是不能接納罪人的,所以我們在地上無家可歸,四處移民。我們所經過的一切地方,相繼成為不接納我們的傷心之地;我們唯有以不接納反擊這個世界。罪人不被罪人接納,也不接納罪人。信仰的目的可以用這一個詞加以形容:一個曾經被神棄絕的人,在基督裏成為神可以接受的人。人接受不接受都沒有關係,至少神接受了,你的一切都被更新了(哥林多後書6:2)。不僅如此,如今接納我們的神,乃是我們不接納並釘死的神(約翰福音1:11;路加福音4:24)。因此如今在基督裏,我們應該接納一切祂接納的人。第二、神接納我們不再根據我們的外貌(財富、地位、肉體、智慧、能力),而是根據我們的信心——隻要我們聽道信道,我們就被祂接納了。這歇了我們一切靠成為人上人而求接納的勞苦重擔。這是保羅的見證:“26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27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28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29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麵前一個也不能自誇。30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31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2、以色列人(36-37)

36神借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那麽神怎樣完成他不偏待人又帶領人與祂和好呢?就是傳福音給普天下的人。神的話語或聖道這是基督教存在的方式。我們所信的救世主拯救世人的方式,不是靠著武力和詭計,而是靠著公開而明白的話語。請注意這兩節經文提到“福音”、“這道”和“這話”。在原文中,這兩節經文是按平行結構的方式,分別由τ?ν λ?γον(the Word,這道)和τ? ??μα(the word,這話)引導的。我個人領受的是,前者可以主要用來指向聖經的啟示,後者主要表示傳道人個人領受和傳講的信息。

我們先看第一個方麵,“這道”。36節重點可以放在“道”的內容上。一方麵,這道確實是先賜給以色列人的。但傳福音是在空間和時間裏麵陸續展開的,因為所有的人都在時空之內。所以,福音隻能從一個地方啟程,這個出發地點就是以色列人。所以彼得這裏從外邦人向回追溯,告訴哥尼流等人,福音是怎樣從“迦南美地”(從加利利到猶太)啟程的。那以色列人是什麽人呢?是高人一等的優秀種族嗎?το?ς υ?ο?ς ?σρα?λ,the children of Israel。以色列人的兒女,雅各的後裔——雅各並非什麽世俗道德標準的義人,他們先領受福音,完全不是因為他們的義,而是出於恩典。但是,另一方麵,彼得強調的是福音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第一、耶穌是誰。他是萬有的主。ο?τ?ς ?στιν π?ντων κ?ριος,He is Lord of all;耶穌是所有人的主,是萬主之主。這個啟示也是排他的,普天之下,除了耶穌,沒有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如果說向外邦人進行福音啟蒙的第一步是帶領他們從偏待的迷信中認罪悔改,第二步就是返回第一條誡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這個工作,就是帶領人以排他的方式唯獨認耶穌是主。第二,耶穌何為,他是和平的君,這主要指向耶穌的工作,也在於解釋“基督教為什麽這樣霸道”。ε?αγγελιζ?μενος ε?ρ?νην δι? ?ησο? Χριστο?,preaching peace by Jesus Christ,神借著耶穌基督傳和平的福音。動詞分詞ε?αγγελιζ?μενος(preaching ,傳福音)應該是用來修飾上文的主動詞“賜給”的。一方麵,唯獨耶穌。上帝借著並隻借著耶穌基督賜給以色列人和全人類和平的福音。路德說過這樣的話:“真正基督教的神學不探索上帝的本性,乃是要探索上帝在基督裡的目的和旨意”。唯獨基督,卸去了紛紜複雜的神學重擔和好奇心領導的瞎耽誤工夫。另一方麵,耶穌賜給人類的是和平。和平或平安即與神和好,這隻有靠(δι?)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福音的目的不是在地上進行戰爭與和平,而是建立罪人與上帝的和平。

信仰就是為了追求屬天的和平或上好的福分。這一點,也將基督教和異教區別出來。先知以賽亞說耶穌是和平的君,目的也在這裏。對基督教的顛覆在於,用世界的好處取代耶穌的平安。所以我們值得反反複複強調ε?ρ?νη這個字的原初含義(馬太福音10:34)。peace by Jesus Christ,而不是借著任何人成就的和平。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字路加和保羅使用的最多。

37節重點可以放在“話”的傳講上。借著耶穌得平安,這偉大的福音是賜給全人類的,這個福音傳向地極的過程是從約旦河啟程的。“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這都是你們知道的”。在原文中,和合本38節的“這都是你們知道的”在37節。?με?ς ο?δατε τ? γεν?μενον ??μα,直譯:你們已經知道這話都成就了。這個短句也告訴我們,彼得並不是第一個傳福音給哥尼流的人,而他們的信道也是從聽道來的。

福音在巴勒斯坦地區,在耶穌地上工作期間,經曆了三個階段。首先是約旦河階段,即耶穌的先鋒施洗約翰時期。彼得這裏向外邦人提到了施洗約翰。我想也不排除這樣的隱喻:新人類的誕生是從洗禮池開始的。雖然約翰的洗禮不等於耶穌的洗禮。τ? β?πτισμα ? ?κ?ρυξεν ?ω?ννης,約翰所傳的洗禮。約翰的洗禮首先關乎認罪悔改。這是福音的“預工”。而約翰自己為世人作了一個悔改的經典樣式:“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30)。我不再是神,讓神成為我神。向人成為什麽人,特別是成為別人的神,是魔鬼利用人性的狂妄或愚蠢完成統治的法寶。但從施洗約翰開始,人在基督裏解放了。我不再那麽重要了,讓基督作我的主,這也是走向天國自由的第一步。對一些罪人而言“我是誰”,實際上是人最大的重擔,這也是十字架神學和榮耀神學的區別。後者為了 “向人作人”苦不堪言;而保羅說,那個“我”已經和基督一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同時審判和捆綁我的世界也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羅馬書6:6;加拉太書2:20,5:24,6:14;馬太福音27:38)。在這個意義上,基督徒應該和世人相忘於江湖,或揮手於約旦。再見,法老!第二個階段,在加利利,這是耶穌在地上的故鄉。耶穌首先在加利利傳福音,首先被家鄉人棄絕。第三個階段,在南方猶大,在那裏是猶太教的堡壘,耶穌和律法主義的人類精英發生尖銳衝突,並在那裏被釘在十字架上。就這樣,從加利利到猶大,耶穌成了人民和領袖的公敵,從故鄉到遠方,從親人到異域。但這不是全部,神同時在這個敵基督的世界裏,擄掠了仇敵,帶出了第一批基督的門徒,成為天國的種子。

二、救主: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 40 第三日神叫他複活,顯現出來。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裏複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1、道成肉身(38)

38 神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更正版)。

使徒行傳10:38-41這4節經文,極為精深的概述了主耶穌一生的工作,我們因此也能看見聖靈充滿的彼得,擁有了怎樣的見證能力。38節重點是十字架之前的耶穌;39節講祂釘十字架,40-41節講祂的死而複活。我們先看第一階段的耶穌。38節經文可以視為一個交叉結構:“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與“因為神與他同在”,前後呼應。這兩句話實際上在闡述三位一體上帝的真理:父神、聖子和聖靈;前麵重點是三位,後麵重點是一體。實際上這也包括兩個名字,耶穌和以馬內利(馬太福音1:20-23)。“聖靈”一詞同時指向童女懷孕和耶穌洗禮、受試探、傳道等重要事件。而三位一體上帝啟示和工作的中心,是“以聖靈膏拿撒勒人耶穌”。?ησο?ν τ?ν ?π? Ναζαρ?τ ?ς ?χρισεν α?τ?ν ? θε?ς πνε?ματι ?γ??,這個句子直譯:拿撒勒耶穌是神借著聖靈所膏立的;意義就是,拿撒勒的耶穌就是神借著聖靈所立的基督。“基督”是希臘詞,出自希伯來字“膏立”(χρ?ω)一詞。所以彼得證道的中心信息首先就是返回他最早的認信(馬太福音16:18):耶穌是基督!
諸位可能注意到了,我把“聖靈”歸入這個句子中,而將“能力”放到下文:κα? δυν?μει ?ς δι?λθεν ε?εργετ?ν κα? ??μενος π?ντας το?ς καταδυναστευομ?νους ?π? το? διαβ?λου,with power He went about doing good, and healing all that were oppressed of the devil。這個句子直譯應該是:他靠著能力出去行義,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δι?ρχομαι的基本含義是行走到各處去;耶穌第一階段的工作,是從拿撒勒到巴勒斯坦四方,道成肉身進入世界。動詞分詞ε?εργετ?ω(行善事)是修飾δι?ρχομαι的。這詞在新約聖經中也隻出現這一次,應該是從名詞ε?εργ?της變化而來。而名詞ε?εργ?της在聖經中是這樣使用的:“25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26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馬太福音22:25-26)。所以彼得用這個詞不是指世俗意義上的善人,而是在講,耶穌在地上的一切工作,證明祂是人類的恩主和救主;而這位救主的特點是,祂謙卑自己,反作了眾人的奴仆。而接下來這句話在於進一步解釋,為什麽說耶穌是救世主,因為“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這句話可以和馬太福音1:21b互相解釋:“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裏至少有兩個真理是特別重要的。第一、聖經中一切醫治(??ομαι)的神跡,都應該在這個原則下解釋;我們因此也明白為什麽耶穌將“罪人”和“病人”相提並論。作為救恩的對象——罪人就是病人,醫治就是救贖。第二、病人真正的問題是被魔鬼壓製(καταδυναστε?ω,雅各書2:6)。而魔鬼的壓製手段充分體現在創世記第四章和馬太福音第四章的“蛇說”和“鬼說”之中。換言之,凡落入魔鬼三大試探中的人(以食為天、以人為神、以地為家),就是被魔鬼壓製的人,就是瞎眼的、癱瘓的人,甚至就是死人。也許這類概念對猶太人來說是常識,但麵對哥尼流等希臘羅馬的人,彼得直接了當地向外邦人闡明了“醫治神跡”的基本真理。而正因為也許要將普遍淪陷於魔鬼或世界之王之下的人解放出來,祂才可能被稱為救世主。如果耶穌僅僅醫治生理上殘疾或絕症之人,那麽他隻能是極少數人的救主,而這種恩主的名稱,李時珍可能比拿撒勒人更配得。

不僅如此,靠權勢壓製別人,這就是魔鬼的道理,與十字架的道理針鋒相對。一方麵是力求壓製,一方麵是甘心受難。壓製的核心詞是δ?ναμαι,即作別人的王——凡以此為理想的人,都是需要醫治的病人,都是被魔鬼附著的人。魔鬼往往使用人或它的差役對我們的壓製,把我們訓練成它的孩子——反抗壓迫,翻身做主。十字架一方麵顯示了魔鬼的道理:人類用權勢殺害他們討厭的人,他們的父本是魔鬼;另一方麵,十字架顯示上帝的道理:在被壓製中順服至死,反而勝過魔鬼,拯救魔鬼權勢下的罪人。

2、釘十字架(39)

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

最後的問題是,這位恩主怎樣拯救我們:祂死在十字架上。彼得等使徒見證耶穌在地上特別是耶路撒冷的工作,就是釘十字架。耶穌完成在北方加利利的傳道工作之後,轉向南方,開始了十字架之旅。耶穌的十字架道路是從路加福音9:51開始的,目的地是“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十字架事件是四福音書共同的重點敘事。39節開篇處首先談到“有我們作見證”,κα? ?με?ς ?σμεν μ?ρτυρες π?ντων ?ν ?πο?ησεν,And we are witnesses of all things which he did……。這句話也有這樣的含義:使徒寫了相關的書卷,就是福音書,其中心就是耶穌在猶太和耶路撒冷的受死與複活。這節經文的重點在“唯獨聖經”和“唯獨基督”和“唯獨十字架”。不僅如此,彼得特別談到他們是耶穌在猶太地和耶路撒冷工作的見證,乃是因為這段時間,使徒和耶穌一直在一起,因此,這個見證必然是真實可信的。實際上,十字架事件既然是我們信仰的中心,也必然成為世界和魔鬼攻擊的中心。“非基”的基本戰略不僅是否認童女懷孕,更是否認死而複活。所以彼得這裏向外邦人宣布:耶穌釘十字架並且複活,乃是他和其他使徒的切身經曆。彼得這裏用的主語是?με?ς,we;這不是一個人的見證,而多人的見證才具有合法性。

耶穌在猶太之地和耶路撒冷到底經曆了什麽呢?重點或中心事件是“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這個定語從句由代詞?ς引導,用以說明,這一切事的總結就是十字架。?ν ?νε?λον κρεμ?σαντες ?π? ξ?λου。KJV的這個譯法看來不夠準確:whom they slew and hanged on a tree。兩個動詞並不是並列關係,若按KJV的譯法,就變成了:他們殺了祂,再把祂掛在木頭上。然而第二個動詞κρεμ?ννυμι(掛)在這裏用作動詞分詞,是用來修飾主動詞?ναιρ?ω(殺)的——他們通過釘祂十字架將祂殺了。?ναιρ?ω這個動詞本意是在地上豎起來,在使徒行傳中出現了18次,都轉意為“殺死”。κρεμ?ννυμι在新約聖經中共出現七次(馬太福音18:6,22:40;路加福音23:39;使徒行傳5:30,28:4;加拉太書3:13)。“掛”這個動詞的輕佻與“殺死”的嚴肅形成一種神學張力——人類殘害了上帝的兒子,如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同一場惡作劇。我們看見彼得已經是第二次用“掛在木頭上”來談論耶穌釘十字架了(使徒行傳5:30)。無獨有偶,另外一位使徒保羅也用同樣的方式談過同一件事:“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受原文作成)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加拉太書3:13)。這是一個猶太人的說法,舊約背景是申命記21:22-23,“22人若犯該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將他掛在木頭上,23他的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必要當日將他葬埋,免得玷汙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之地。因為被掛的人是在神麵前受咒詛的”。也可以上溯到創世記2:17,“隻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以及創世記3:17-19——人因罪被咒詛,從此死就作了王(創世記5;羅馬書5:14;哥林多前書15:22)。所以彼得是以這些信息為背景,簡要地向外邦人宣講十字架的真理:一方麵,耶穌為我們的罪受了咒詛,替我們死了;另一方麵,祂複活是讓一切相信的稱義。

3、死裏複活(40-42)

40 第三日神叫他複活,顯現出來。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裏複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我們”見證的內容不僅指向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難,更指向耶穌的複活。彼得在40節重點講耶穌的複活。彼得的複活信息可以包括 兩個基本方麵。

第一、第三日神叫他複活

το?τον ? θε?ς ?γειρεν,Him God raised up。首先,複活的主體是神。這是我們理解複活真理的關鍵。凡質疑複活信仰的人,實際上都假設是“人”複活了耶穌,因此有無窮無盡的無聊紛爭和自以為是。但彼得這裏非常清楚地告訴世人,是上帝自己複活了耶穌;而上帝的方式,一定不是人的方式。在這個問題上任何小聰明隻能是胡說八道和自取其辱。起初複活真理傳到希臘羅馬世界的時候,常常引起嘲笑。原因之一就是,希臘羅馬文明要求一個理性主義的重複或演示。但聖經的啟示正相反,如此重大的事件,僅僅用非常簡潔明白的字句表達了。這種間接和理性如同創世紀第一章——神說有,就有。凡理解何為神的人,就完全能理解“複活在神”的真正含義。神就是個靈,神複活了耶穌,乃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動詞?γε?ρω的本意是舉起來,複活是意譯。不過我們也看見神的“幽默”;人類將祂兒子舉起在十字架上,作為對神極端的淩辱和巴別的圖騰;但神“順勢”高舉了耶穌,在萬有之上;反而叫一切仇敵成了基督的腳蹬。此外,彼得強調第三天,也是耶穌自己和其他使徒反複強調的。一方麵,這告訴我們複活是一個曆史事實;另一方麵,這告訴我們耶穌的死而複活,完全在上帝的計劃和掌控之內(哥林多前書15:4)。路加福音中,有6次強調第三日複活。耶穌說的一切話,以及神借著眾先知之口的一切預言,都要應驗,沒有任何勢力和陰謀可以阻擋。

第二、向門徒公開顯現

如果第一個問題的解釋讓人有“靈意”或“幻影”的疑慮的話,那麽這句說明,則將耶穌的複活帶進了現實世界,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並且當時已經有很多人肉眼看見的事實。“同吃同喝”一方麵告訴我們“身體複活”的真理;另一方麵,進一步論證使徒見證的真實性。這可以參考保羅的見證:“3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4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複活了。 5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6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7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8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哥林多前書15:3-8)。當然,同吃同喝也預表天國的筵席或羔羊的筵席,這是複活的最終目的。

?μφαν? γεν?σθαι這個句子的用法還可以參考羅馬書10:20,“我向他們顯現”;神自己向人啟示他的存在和救恩。?δωκεν α?τ?ν ?μφαν? γεν?σθαι,直譯:gave him disclosed becoming。這個句子的中譯也許可以這樣:(神)賜給他公開的(複活)顯現。在彼得的這篇十字架證道中,我們看見他一直在高揚神的主權。在這篇講道中,彼得用了一個七重奏的方式排比如次:神膏立耶穌、神與他同在、神叫他複活、神賜他顯現、神揀選見證人、神吩咐我們、神所立定的……不是我們要證明神的存在,而是神向我們證明祂的存在。證道隻是重複神的證明,而不是再發明新的、科學理性的證明方法。這個顯現不僅否定了希臘的邏輯學,而且, 否定了希臘的悲劇。對外邦人來說,十字架事件最容易被解讀為一場經典的希臘悲劇。希臘悲劇的中心是展示人與命運之間沒有最終結局的衝突,特別是,人往往以失敗和死亡的方式抗議這樣的宿命。這種希臘姿態導致感傷主義、顧影自憐以及逼人仰望自己的悲劇。在某種意義上,希臘悲劇是人性變態或人有病(有罪)的生動見證。一方麵悲劇得淚流滿麵;一方麵精神勝利。希臘人願以劇炫耀於人:我們有悲劇,你們有麽?希臘悲劇的觀眾可能崇拜悲劇英雄,但沒有一個人樂意真的像悲劇英雄那樣生活——悲劇的的確確顯示了悲劇的無意義;除非你像流氓一樣說:無意義就是意義。實際上十字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教會和世界處理成希臘悲劇了,耶穌之死被類比為蘇格拉底之死。《耶穌蒙難記》就帶著這種希臘情緒。但耶穌之死和蘇格拉底之死實在有天壤之別。一方麵,耶穌上十字架是一場悲劇,需要我們感恩。但另一方麵,整個悲劇的實質是喜劇——上帝從始至終在各各他掌權,複活是受死最終的目的。這是福音和悲劇真正的區別,福音因此稱為福音。這一點耶穌自己先對猶太人說得清清楚楚(約翰福音10:17-18);後對外邦大使彼拉多說得清清楚楚(19:10-11)。

三、教會:使徒和先知的見證(42-43

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1、使徒的見證

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使徒行傳10:42-43首先談到了複活的福音怎樣臨到以色列人,即以色列人中的使徒;然後又借著這些使徒,即複活的第一目擊者和見證人,將救主複活的信息臨到外邦人或“眾人”(42)。然後借著眾先知的口,說明這福音也是給全人類的,,叫一切相信的人都能得救(43;參考羅馬書3:22)。在交叉結構中,我們也能看見“信心”或“因信稱義”這個主題的前後呼應。不過我們也可以將這兩節經文分成這樣兩部分。第一、42講使徒關於複活的見證;而43節講先知關於基督和祂複活的見證。而使徒和先知的並置,常常傳遞兩個基本信息。首先是教會,建造在使徒與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書2:10-22);其次是聖經,使徒和先知的教訓都是神所默示的,這就是聖經(以弗所書3:5)。我們先看使徒的見證。

首先,耶穌複活向使徒顯現。目的是揀選他們作傳道人;而這些見證耶穌死而複活的人,承擔了將基督和祂複活的福音從耶路撒冷傳遍天下的大使命(路加福音24:46-49;使徒行傳1:8)。“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這裏的他當然是指死而複活的耶穌。四福音書的結尾和使徒行傳第一章,都相應記述了死而複活的耶穌怎樣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太福音28:18-20,“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可福音17:15-18,“15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作凡受造的) 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17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18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麽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路加福音24:45-49,“45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46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裏複活。47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48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49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使徒行傳1:7-8,“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而約翰福音19:15-23是耶穌三次堅固彼得牧養教會。也可以這樣說,馬太福音強調拯救罪人和洗禮;馬可福音強調勝過魔鬼;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強調聖靈和聖道;而約翰福音著眼於牧者和教會。

那麽教會證道信息的中心,就是“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彼得的基督中心論在這裏呈現出末世論的特點,這是需要強調的。當然,這在這篇講道中也存在內部的邏輯關聯:講完了道成肉身和死而複活,就該講耶穌的再來和末世審判。需要強調的是,彼得向哥尼流等外邦人傳講基督,或者講信基督的兩個基本必要性。第一,耶穌是神所立定的——耶穌是救世主。換句話說,耶穌是基督,是救世主,祂為我們的罪而死,為我們的義而複活。第二、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耶穌是審判主。這是從否定的意義上,講信耶穌的必要性。一方麵,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另一方麵,在耶穌裏麵的人就不被定罪了,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裏的幾個動詞需要特別強調。διαμαρτ?ρομαι(證明)在路加福音中就有了這種末世論的含義。路加福音16:28,“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ρ?ζω,to ordain,立定。這個字不僅回應耶穌是受膏者或基督,也指向祂是受難的義仆。這個動詞在路加福音22 :22是這樣使用的:“人子固然要照所預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神“立定”耶穌作救主,卻是以受難的方式(以賽亞書53:10)。

審判是針對全人類的。κριτ?ς ζ?ντων κα? νεκρ?ν,the Judge of quick and dead.,活人和死人的審判官。κριτ?ς,審判官(馬太福音5:25等)。這個名詞的動詞形式是κρ?νω,基本含義是分開(馬太福音5:40;7:1-2;19:28等)。神的審判在於將罪與義、生與死分別出來。有趣的是,這裏表示活人的詞是動詞分詞ζ?ντων,基本含義是有生命的;而表示死人的詞是形容詞νεκρ?ν,基本含義是沒有氣息的——氣息和聖靈有時候通用。一個已經討論過的問題可以再嘮叨一次,很多人宣稱他們不怕死,所以不需要基督。根本原因是,他們不明白死亡是什麽意思。一方麵,他們按無神論、印度教或進化論的方式理解死亡;他們有理由不怕。另一方麵,他們不知道聖經說的死人也要麵臨審判。這個偉大的真理實在是天國的真理,因為如沒有這樣的啟示,人間早就成了地獄。

2、先知的見證

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最後彼得又返回聖經。像耶穌一樣,彼得和保羅都用眾先知來代表整卷舊約,而整卷舊約的讀法,基督教和猶太教如此不同——整卷聖經都是在為耶穌作證,都在講耶穌的道成肉身、死而複活、再來審判(約翰福音5:39等);以及——這是彼得在這裏所強調的——整卷舊約都在講“因信稱義”,這裏的說法是因信得赦。這種舊約神學一直為人所忽視,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遺憾。這種忽視最大的悲劇是造成了閱讀舊約普遍的障礙:那些悲劇和災難怎麽辦?舊約的曆史就是人、特別是選民想靠自己行律法而不得的曆史。按著彼得的說法,眾先知所講的一切道理,無非在提醒我們:所有靠行為討神喜悅的人,最終都是被咒詛的人。這一點正如保羅說的:“6 正如,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7 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8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可見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10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11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麵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加拉太書3:6-11)。請大家在遭遇舊約閱讀任何難題的時候,回到彼得:整卷舊約都在講因信稱義;而人類總體上誤入邪教,靠行為稱義者,都倒斃在曠野之中了。“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馬書10:3)。隻有因信稱義才能穿越“基路伯和四麵轉動發火焰的劍”,才是通往生命樹的平安之路(創世記3:25;羅馬書3:17)。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必因他的名”。彼得具體引用的是哪一位先知的話,或者說是他自己對眾先知信息的總結,我們先不做討論。需要關注的問題是,“他的名”(?ν?ματος α?το?)是什麽意思。舊約中的眾先知多次多方地這樣談到了神的名:耶和華是我的名。這名首先是雅各即以色列的祝福(創世記32:29,參考創世記 48:16)。神向摩西顯現,告訴他“耶和華是我的名”,而以色列人要將這名傳遍天下(出埃及記 3:15,9:16,33:19)。於是眾先知不斷重複這個真理,特別是當以色列人忘記這名的時候(以賽亞書 42:8,51:15,52:6;耶利米書16:21;撒迦利亞10:12,13:9;瑪拉基書1:11等)。我們可以這樣來領受:所謂因信稱義,因信得赦,就是否定自己的是,順服神的是:不要讓自己作神,而讓神成為我的神。這就是信心得救的基本含義了。自己扮演上帝必然犯罪,至於失去救恩;而讓上帝成為我的主,必然蒙福,而且永生。“名人”可以和大洪水之前的“偉人”、大洪水之後的“英雄”並列為第三大人類愚妄,可以將“名教”稱為巴別塔現象(創世記11:4)。每一個名人或人名就是一座巴別塔,不過要拿磚當石頭拿石漆當灰泥(應該是用土坯作磚石用爛泥作水泥)建造自己,結果紛紛倒塌。我用了四十年的時間才開始擺脫名教邪教,才靈魂蘇醒於福音書作者不屬靈的屬天智慧。我的名,還是他的名,這是一個問題。

應用:十字架神學

我們再一次看見使徒和先知的見證,是以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為中心的。十字架神學被稱為真正的神學,一般認為,這條路線就是從保羅到路德的路線。路德特別提出了十字架神學(theologia crucis)這個概念,這是在1518年《海德堡辯論》中開始的。路德的十字架神學主要是為了駁斥羅馬天主教的榮耀神學(theologia gloriae)。漢語神學對路德十字架神學有一些零星的介紹,不過相當一部分文字或譯評出於改革宗教會。這裏麵有兩個缺陷。第一、改革宗的限定救恩論或“雙重我定論”從始至終“限定”了十字架的智慧和大能。路德從始至終的觀點是,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贖罪,不僅是為信徒,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但改革宗在解釋十字架神學的時候,完全將這個道理放置一邊,使十字架神學成為鬱金香的一部分;又拖入到名實思辨的哲學泥沼之中(阿奎那與奧卡姆)。第二、過度吹捧路德十字架神學的博大精深和鑿空突破。事實上,路德的十字架神學隻是畫了一張草圖,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作品。不僅如此,任何一種神學見證都不是聖經本身,一定帶著人的局限。路德十字架神學最大的局限是,他建立這個神學概念所引證的經文過於偏僻(如出埃及記33:18和羅馬書1:20);包括他隻是重視保羅的十字架神學,而對彼得的十字架神學幾乎完全回避了。新約聖經還有更充分的相關信息沒有解讀,而這些信息可以突破路德的十字架神學。我們今天應該進一步返回聖經,借著新約聖經所有十字架的經文,來學習十字架到底是什麽意思。當然,我們的看見也是有局限的,求神憐憫。十字架神學應該包括兩個基本的論題:基督的十字架和基督徒的十字架;神是十字架上的神,人是十字架下的人。

一、基督的十字架

我們先從福音書談起。福音書中基督的十字架信息可以分為三大類:預言、事件、反思。

1、前瞻十字架——苦難與平安

一方麵,耶穌釘十字架之前所傳的道和所行的神跡, 都指向祂的十字架。我們在談登山寶訓與十字架的關係的時候,以及談四福音書的十字架敘事的重心的時候,都分享過這個看見。另一方麵,耶穌多次多方地預告自己要被釘上十字架,並且三日後複活。這些預言是漸進的,存在邏輯上內部關聯。

馬太福音20:19,“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複活”;這節經文強調釘死基督的是整個人類,就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親密合作。十字架顯示人與上帝處於戰爭狀態。馬太福音26:2,“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這裏強調十字架的救贖和解放意義,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借著祂的獻祭,有一場新出埃及的天路運動。與流行的看法可能相反,十字架雖然是一場極端的苦難,而且是一切苦難的高峰和總結;但十字架從來不是突如其來的災變。耶穌的十字架預言本身顯示了上帝在十字架事件上的絕對主權,可能再沒有這個預言本身更能賜給我們平安的了——無論十字架怎樣總結了生命的悲劇,但我們的天父上帝始終掌權。這也是亞伯拉罕獻以撒所預表的信心:可能過程極度痛苦,但結局是出人意料的平安。神的平安乃是經過苦難的平安。

2、經曆十字架——罪與愛

這個過程與其說強調的是耶穌的受苦,不如說同時強調的更是耶穌的受辱:作為罪犯、赤身裸體、各種嘲笑。如果說十字架的預言彰顯了神的主權;那麽借著耶穌的受難和受辱,彰顯了神對罪人的愛——上帝在基督的苦難和屈辱中,告訴我們何為神的愛,就是忍耐和饒恕正在殘害和殺戮祂的人;同時,更借著耶穌的死,救贖和赦免人一切的罪。神的愛就是忍耐和赦罪的愛。

首先,人類的本質——我殺故我在,而且是殺神。十字架前彼拉多和猶太人的對話與人的罪性。馬太福音27:22-23,“22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麽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23 巡撫說,為什麽呢?他作了什麽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人的罪一方麵表現在彼拉多的無知,沒有人認識十字架的真理;約翰福音在彼拉多和耶穌的對話中特別告訴我們人對真理的無知(約翰福音 19:10)。另一方麵表現為猶太人的邪惡。路加福音 23:23,“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

其次,人類的自由。 耶穌和巴拉巴之間的“自由選擇”,如同伊甸園裏兩棵樹的選擇,非此即彼。自由選擇的本質順服擇劣機製,見證人性的完全敗壞。馬太福音27:26,“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不過馬可福音15:15又讓我們看見人的精明與偽善:“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將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猶太人同樣很精明。約翰福音 19:15,“他們喊著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祭司長回答說,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 自由選擇是很聰明的選擇,趨利避害,但與“義”無關。

第三, 人類的幸福。人追求遊戲,這場遊戲人生的本質是以惡為善——我們非常欣賞自己的犯罪。人不僅自由選擇作惡,而且以作惡為樂。這特別表現在對耶穌的戲弄上。這就是髑髏地、墳場、鞭打、譏誚、袍子、荊棘的冠冕、醋、抓鬮瓜分衣服和掛牌遊街、槍紮肋骨並打斷腿等鞭屍事件(馬太福音27:3,27:35,27:40,27:42;約翰福音19:19-20;約翰福音19:41)。人類的幸福總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且人追求這種幸福。一方麵極端到鞭屍或身後潑汙,連死人都不放過;另一方麵,殘忍擴大化,殃及慈母。人對耶穌的淩辱特別殘忍地表現在約翰福音19:25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吧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你至親的人麵前羞辱和殺害你,將傷害深入你的骨髓的同時,殃及你所愛的人,在縱橫兩個方向上加強殺傷力。

第四,人類的公義。僅僅戲樂尚不能給人平安,於是“道德”起來用以善為惡的策略為罪惡辯護。十字架將義人定義為罪犯,好讓人類心安理得。必須把受害者妖魔化,這是罪人的內髒反應。一方麵,讓祂與古利奈人西門同負十字架,而古利奈人屬於被咒詛的迦南後裔。馬太福音27:32,“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這顯然是精心選擇的。馬可福音 15:21的敘述更充分:“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路加福音告訴我們,這個勉強乃是“抓捕”:路加福音23:26,“帶耶穌去的時候,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從鄉下來。他們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擱在他身上,叫他背著跟隨耶穌”。另一方麵,讓祂和兩個強盜同列。馬太福音 27:38,“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路加福音23:33,“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裏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第五、人類的內戰。猶太人羞辱耶穌,彼拉多羞辱猶太人。即使在十字架下,在人類聯合起來侮辱上帝的時候,人類也沒有忘記互相踩踏——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十字架,倒過來卻追求釘別人的十字架;除了耶穌,沒有人願意自己上十字架。所有人都願意淩辱別人,並對遭遇的淩辱不共戴天。約翰福音19:22,“19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  20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21猶太人的祭司長,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22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這場內戰再現了馬槽的意義,牲口食槽,這就是人類世界。

第六、人類的同情。人類以同情心、良心殘留著被造的形象;而聖經也教導基督徒,與哀哭的一起哀哭。但這些道理不適合十字架。耶穌在各各他山上並沒有哀哭,沒有為自己哀哭。他在地上曾經為耶路撒冷哀哭,為拉撒路之死哀哭。不僅如此,在十字架之路上,耶穌也阻止別人為祂哀哭。“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路加福音23:28)。人類的同情使人不認識十字架上的上帝,也不認識自己的罪。同情和真理往往是對立的,因為人在同情心中會自以為神。神不要你可憐祂,因為祂是因為我們太可憐才上的十字架。一個罪犯沒有權利像無關的人那樣表演自己對替身的憐憫;一個蒙恩的罪人更沒有資格表演像神一樣為別人的罪哭泣以至於忘記了自己是誰。十字架拒絕“忘我和無關的同情”,這實在是愚昧中的愚昧,殘忍中的殘忍。十字架不是悲劇文學,而是在基督的受難中顯示我們自身的福音或悲劇,你自己選擇。信耶穌為我死,我們就脫離最後的審判。不信的,罪已經定了,直到最後在神的審判台前哀哭切齒。

3、回望十字架——死與生

這包括兩個方麵。首先是福音書中的複活事件。馬太福音 28:5,“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馬太福音在複活節的黎明強調天使的見證。馬可福音16:6 ,“那少年人對她們說,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複活了,不在這裏。請看安放他的地方”。馬可福音強調(少年)人的見證。死是為了活,不死就不能活。人進入永生,乃是在基督的複活中勝過死亡,分享基督的複活。複活是基督十字架的總結,與十字架的預言前後呼應——神掌權,直到最終複活的結局。路加福音 24:7 特別回應了起初的預言:“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裏,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複活”。複活和人類(婦女、你們)有關,複活使我們的信仰成為真正的福音,複活是福音的真正意義。

其次,是十字架之後使徒們的反思。這可以分為彼得的十字架神學和保羅的十字架神學。彼得的十字架神學首先表現在使徒行傳的四場講道中,主題是基督的十字架;然後表現在彼得兩封書信中,主題是基督徒的十字架。彼得這四次證道講論基督釘十字架,主要有四個重要的主題:神的預定、人的罪惡、基督複活和人的更新。第一、十字架預言:神借著眾先知預言了耶穌之死和複活,這與主自己的講論是一致的。第二、人是殺神者。“你們就借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你們借刀殺人),“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你們殺的是上帝的兒子),“你們所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你們用最殘忍的方式殺害了上帝的兒子)。第三、神讓耶穌複活,作人類的救主和審判主。第四、所以你們要悔改信耶穌,從洗禮開始全新的生活,順服聖靈——神在耶穌身上計劃了一場十字架苦難,為成就一場複活;所有在基督裏的人,也將這樣死而複活。

保羅的十字架神學主要包括四個主題,啟示、赦罪(代罪羔羊)、稱義(複活叫我們稱義)、成聖(基督徒的十字架)。路德重點闡述的是保羅的十字架神學,特別是啟示那一部分,在與榮耀神學的對立中,諸多洞見別開生麵,振聾發聵。這是迄今為止最優秀的啟示。保羅的十字架的啟示信息主要記在哥林多前書1:17-2:16,這一點路德的領受無疑是對的——神借著十字架上的基督啟示了祂自己,顛覆了人類關於榮耀、能力和智慧的流俗定見:“在榮耀與威嚴中認識上帝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夠的,也沒什麽益處,除非他在十字架的謙卑和羞辱中去認識上帝”(參考以賽亞書45:15,約翰福音14:7-8)。十字架是一切普世價值的仇敵,因為人是十字架的仇敵。十字架上的上帝首先否定了人的強吻,結束了人道德同伴的妄想和糾纏,如同耶穌逃離人的糾纏,直至逃到十字架上,那個人和人都厭棄的地方。但隻有十字架上的上帝才是上帝。哥林多後書13:4,“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我們也是這樣同他軟弱,但因神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他同活”。這個軟弱變剛強的大翻轉可以參考腓立比書2:6-11。這是真上帝和假上帝、非上帝的區別。其次,十字架的上帝肯定了自己。不是至高無上的上帝,而是軟如無助的上帝;但軟弱無助的上帝才是至高無上的上帝。不是大能榮耀智慧的上帝,而是無能屈辱愚拙的上帝,而無能屈辱愚拙的上帝,才是大能榮耀智慧的上帝。十字架上的上帝讓一切人震驚並指控為謊言,因此十字架的上帝才是勝過魔鬼和世界的上帝。十字架成功躲開了撒旦和人,反過來將信徒保守在翅膀之下,展翅上騰。

不過十字架不僅啟示了上帝是誰,不僅是上帝的自我啟示;也是對世界的啟示。十字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釘死基督的世界,一方麵被救贖,一方麵等候審判。因此保羅的十字架神學更是赦罪稱義的神學:基督釘十字架不僅是上帝的自我啟示,更是對人的啟示——神是活人的神,上帝的兒子受死是為了讓人分享祂 的死和複活。羅馬書4:25可以說是十字架神學的精髓:“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複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稱義的另外一個角度稱為“和好”。十字架神學因此也是和平的福音,目的在神與人之間重建和平。以弗所書2:16,“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歌羅西書1:20,“既然借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稱義強調的是上帝單方麵的赦罪和施恩;“和好”才是強調上帝主動帶領人與自己“化敵為友”。

二、門徒的十字架

實際上,馬太福音首先談到的不是耶穌的十字架,而是門徒的十字架。馬太福音10:38,“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 16:24,“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23加強了這個信息:“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天天”背十字架,這指向了我們日常的生活。十字架不僅在壯烈的殉道現場,更在我們的春夏和晨昏。那麽,什麽是基督徒的十字架呢?

首先,基督徒是蒙恩的罪人,我們因罪繼續被聖靈責備、被神管教、肉體和聖靈相爭,這不配稱為我們的十字架。正如基督的十字架和罪犯的十字架不同,基督徒的十字架和外邦人的十字架也不同。這世界因我自己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甚至因為自己的異教信仰在刑場“英勇就義”的人很多。但基督的十字架是獨一無二的,基督徒的十字架也是。不過我們的十字架乃是指我們為主殉道。耶穌說“我走過的路,你們也要走”;彼得為主倒釘十字架,這就是基督徒的十字架。基督徒的十字架和基督的十字架至少有兩大區別:我的十字架隻有見證意義,沒有救贖意義;耶穌是無罪被釘,我們是因信被釘。十字架是一種刑具,而且是殘忍和羞辱的懲罰,包含著魔鬼和世人的控告、定罪和孽殺。我們的十字架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第一、魔鬼指著我們被赦免的罪控告殺害我們,讓基督的十字架徒然無功,奪去我們的救恩,使我們重新成為它的奴仆和產業。這是縱向的那根木頭。第二,用百般的刑罰和羞辱,逼迫我們在眾人麵前否認我們的信仰,否認基督,並放棄傳道的見證。這是彼得火堆邊的選擇:否認基督可以向人活著;在人麵前認基督並傳講基督,隻能一同被處死,但卻向神活著。為罪受苦不是我們的十字架,為義受苦才是我們的十字架。那麽,我們應該怎樣麵對十字架?

1、持定基督十字架的救恩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2:2宣告:“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這個釘十字架用的是σταυρ?ω的動詞分詞,完成時態、被動語態:他已經被釘了十字架。更可以說,他已經為我和你被釘了十字架。一切的罪,已經因此被赦免了。從此我們不在律法的控告之下,隻在恩典之下((約翰福音1:17,8:11b;羅馬書6:6,8:32-39;加拉太書3:1,20-21,5:24)。因這十字架,魔鬼控告無效(羅西書2:13-15)。一方麵,世界一定要釘我們的十字架,世界恨我們,想方設法將我們掛在木頭上,他們稱之為恥辱柱(馬太福音 23:34)。另一方麵,麵對控告的氣急敗壞根源於還貪愛世界,但十字架已經徹底解除了我們和世界的陳腐關係。加拉太書6:14,“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隻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已經互相釘死的雙方沒有道理再互相捆綁。你這個釘死基督的世界,對我這個已經和基督同釘的人,有什麽相幹呢?世界如何“看”我,毫無意義。

2、不要釘任何人的十字架

釘人還是被釘,基督徒還是邪教徒,假師傅還是真仆人,假先知還是傳道人,魔鬼的兒子還是神的兒女,十字架一案涇渭分明。有人說,讀過約翰福音第八章那個被人捉拿又被主釋放的行淫婦人的故事之後,再不敢拿石頭打擊任何肉身的人。但我們今天更可以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我們就不要再釘任何人的十字架。十字架讓我們看見我們行刑者的醜惡麵目,為的是讓我們避免這些罪惡和醜行。這世界上最撒旦的形象,就是罪人釘罪人的十字架,所謂“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哥林多後書11:14)。十字架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你不要裝作光明的天使。

3、背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

彼得的兩封書信是真正的十架書信,重點在討論基督徒的十字架——那時候,彼得即將為主倒釘在十字架上。基督徒十字架的內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教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實際上,彼得前書存在一個交叉結構:教會(彼得前書1-2)-家庭(彼得前書3)-教會(彼得前書4-5);而教會更是屬靈的天家。這種為主聚會才是我們的火窯。魔鬼和世界痛恨我們不僅僅是我們個人和上帝縱向的關係與愛情,還有就是我們為主的緣故彼此相愛,這尤其表現在聚會生活和主日崇拜中。我們都知道,他們並不恨我們個人信仰基督,他們恨我們以“組織”(教會)的方式公開地信仰基督。他們不會拆毀你,但會拆毀教堂。而人性、魔鬼和世界就用十字架拆毀我們的聚會生活。而彼得書信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在大逼迫、大患難麵前,你是否還能用“主日崇拜”等公開的方式,堅守和見證你的信仰。不要教會和家庭的隱修神學,本質就是恐懼、精明而不要十字架。用教會和家庭中的苦難奪去我們的信仰,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十字架。使徒書信中的十字架信息,無一不指向教會生活的十字架,特別指向堅持聚會(加拉太書5:11,6:12;腓立比書3:18;希伯來書6:6)。沒有教會生活的人根本不配談十字架,因為你根本就沒有經曆過聖經所說的十字架,而且這些人將十字架扔在路上,逃亡山林和舞台,或竄堂成癮,丟十字架成癖。結果也必然是,他們從未經曆過十字架的複活。這一點正如主說的:“凡在人麵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麵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麵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麵前,也必不認他”(馬太福音10:32)。除了教會崇拜和聚會,還有什麽外在形式能經常而明顯地證明我們在人前認基督呢?使徒書信所處理的一切紛爭和患難,不都是教會內部和世界加給教會的嗎?我們的神學對話係列,主旨之一是勸勉離開教會十字架的人,而這是一切敬虔主義神學和自由主義神學的本質。基督徒的十字架不僅僅是“舍己”(不靠自己,不為自己;更重要的是不看自己——保羅算什麽呢);更在於“跟隨”——如妻子跟隨丈夫。哪一種異教不教導“舍己”呢?但隻有耶穌教導我們跟隨祂。然而除了教會,怎樣跟隨呢?若沒有舍己怎樣堅持教會生活呢?

新娘要誓死忠心。隻有兩個十字架,新郎的十字架,和新娘的十字架,基督和祂的教會。那麽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怎樣才能持守教會的十字架。沒有別的道路,隻有靠教會生活,靠聖道和聖禮。我們再以彼得為例。首先,聖靈借著聖道本身賜給彼得勝過十字架的信心。彼得的結局,主早就預言給他了(約翰福音21:18-19)。主也對所有門徒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3b)。主預言了十字架的苦難,也預言了十字架的得勝。我們的十字架苦難在主的掌握之中,為成就更大的美意:“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汙,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得前書1:4);“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得前書1:7);“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得前書4:13)。其次,彼得用聖道在教會反複教導門徒,預備經曆十字架。彼得後書的一個基本主題就是,靠聖靈借著主的道(“經上所有的預言”、“真道”、“義道”、“聖命”、“聖先知預先所說的話和主救主的命令”,“他一切的信”),堅固我們走十字架道路的信心。而一切聖道的中心,聖靈帶領我們仰望的中心,乃是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門徒隻有仰望主的十字架,才能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希伯來書12:2)。最後,不要停止聚會,乃是因為要天天麵對十字架。十字架事件被預告為沒完沒了反複發生,因此,我們的信心隻能在不斷應戰中被建立。借著教會中傳講的聖道和聚會生活本身我們經曆“百般的試煉” (彼得前書1:6)和“火煉的試驗”(彼得前書4:12);借著施恩之具所造就的信心,我們在十字架路上展翅上騰。不要被十字架特別是天天十字架嚇倒,反要因信得勝。“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約翰一書 5:5)阿門!

任不寐,2014年8月1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