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穀過客

從一個過客的角度來理解和詮釋世界。
正文

比特幣及區塊鏈淺說(一)

(2016-06-17 14:54:37) 下一個

老王在門口擺了個燒餅攤,生意異常紅火。一日,老張正好路過老王的燒餅攤,陣陣香味使他頓感饑腸轆轆,於是上前問老王買燒餅吃。

待熱呼呼的燒餅拿上來,老張才想起自己沒帶錢包。正欲離去,老王忽然說,我剛剛開了個比特幣賬戶,你要是有手機付我比特幣也行。

老張說太好了,我也剛從朋友老錢那兒得到了一些比特幣,還不知道能買些什麽貨物呢。既然你收,那我今天就來試上一試。

老王拿出了自己的手機,給老張看了自己的比特幣賬戶地址(其實是一個大家司空見慣的二維碼)。

老張掃描了老王的二維碼後,手機上的比特幣軟件顯示出“即將付費給老王,請輸入付費金額……”等字樣。老張按照提示,在輸入6元之後按了“確認付費”鍵。

幾乎是同時,老王的手機上顯示“有來自老張比特幣……,此交易正在處理中。”此時,老張的錢尚未進入老王的賬戶內。大約十分鍾後,老王的手機上再次顯示“來自老張的比特幣已被核實”等字樣,此時,老張的比特幣已被正式轉入了老王的賬號中。

表麵上,這個過程和我們使用微信支付、蘋果支付等服務差不多。但實際上,比特幣的實現機製與前者完全不同。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革命,這次革命將會猛烈地衝擊我們當今的金融世界,改變人類未來的行為方式。

要說清楚比特幣的原理,還得從錢的基本定義開始。

一、什麽樣的物品能夠作為錢來使用?

人類最早的交易是物和物之間的直接交易。你有一袋米,我有一隻羊。你要羊,我要米,好,米給你,羊給我,兩廂情願,公平合理。這種原始交易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交易人麵對麵直接交易,背後不需要銀行、信用卡公司之類的金融機構從中揩油,也不用擔心賬號中的錢會被人盜走。但其缺點我們在政治經濟學中早就學過了,那就是極其的不方便。比如說,我現在有一隻羊,你有一袋米,可我想要的是一罐泡菜,交易就沒法進行了。或者我想要大米,但現在不要,過一陣才要,亦或我不想要一袋米而隻想要半袋。由於物物交易的局限性太大了,所以人們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一種代用品來進行交易。

最早作為交易代用品的東西有鹽、貝殼、珍稀鳥類的羽毛、沙金、石頭等等。當我想要泡菜而你沒有的時候,我可以用羊來換你的貝殼,再用貝殼去別人那裏換泡菜。這個過程咱們太熟悉不過了,前者稱作“賣”,後者稱作“買”,貝殼便是買賣雙方都必須使用的貨幣。

從貝殼、羽毛這些物體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貨幣所必須具備的幾個主要特征:1)稀缺性2)可分性3)穩定性4)不可複製性5)便攜性。

從古至今,擔當過貨幣職責的東西有很多,包括金銀銅鐵等貴重金屬。這些物品基本上都能滿足貨幣的前四種特征,唯獨在便攜性方麵不夠理想。古人出門購物時得用繩子把銅錢串起來背在身上,我們現代人連錢包裏多了一些散落的硬幣都覺得不方便,更不要說身上背著一串銅錢了。為了實現便攜性,金屬貨幣漸漸地被紙幣所取代。

紙幣可以較好地滿足便攜性和可分性,穩定性也還說得過去,但是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卻是紙幣的硬傷。

人類靠著兩項利器解決了這些問題:其一是技術的進步,其二是權威機構的監管。

技術的進步使得紙張的耐久性提高很多,從而保證了你今天手裏的紙幣再過一百年後也依舊會完好無損。印刷質量的提高則使得偽造紙幣變得極為困難。如今的紙幣上除了水印,還有鍍鋁金屬線,使得偽造的成本變得更高。

但是難歸難,並非完全不可能。為了保證紙幣不被任意複製,政府就必須介入,製定相關的法律,宣布私自印錢為非法,並且將願意鋌而走險之徒鋃鐺入獄。

二、我們在使用電子貨幣嗎

讓我們跑步進入電子大數據時代。在這個時代,很多本來是以分子形態存在的物品都改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了。像聲音、影像、文檔、財產(如股票、債券)等等。自然而然地,人們就會想到用電子的方式來製造貨幣。

也許人們會想,現今我們不是已經在使用電子貨幣了嗎?我的工資直接流入我的銀行賬戶,我買東西時刷的是信用卡,我還信用卡賬單時走的也是網上支付,在這些交易過程中,錢完全是以比特的形態在流動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今的貨幣的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電子化。但是這種電子化並不很徹底,因為它實際上是紙幣的一種替代品,並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大的局限性。

舉個例子來說,你能從美國帶電子貨幣直接去中國使用嗎?不能。要想把美國的錢拿到中國去用,你得在美國有銀行賬戶,到中國後,你得找到和你的美國銀行有業務往來的中國銀行,然後到那家銀行的ATM機上取錢。注意,即使是這樣,你依然會受到諸多限製,比如一天所取的錢不能超過多少,還有,每取一筆錢就得交一定數量的手續費。

電子貨幣本來是為了更高的便攜性而產生的,可從上麵的例子我們看到,這種所謂的電子貨幣的便攜性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低於紙幣:我不能想帶多少就帶多少,不能想在哪兒用就在哪兒用,最讓人窩心的是,無緣無故地還得被銀行克扣掉一筆手續費。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這類電子貨幣其實隻是紙幣的替代品,每一單位的電子貨幣實際上是和相應的紙幣掛鉤的。為了保證貨幣的不可複製性,我們必須依賴於權威機構(銀行和政府)來實現貨幣的流轉,而這種依賴不可避免地會給我們帶來限製,並被光明正大地克扣手續費。

所以,要想實現貨幣的真正電子化,就得想辦法甩掉這些中介機構,實現“我的貨幣我做主”的人類大同夢想。

三、電子貨幣的基本要求

在我們甩掉了銀行及政府這一層中介機構之後,我們會發現,電子貨幣可攜帶性的邊疆會被進一步拓展。

在貨幣被電子化之後,它可以被存儲在一切可以存儲比特的地方,像硬盤、U盤、網盤,也可以像電子文件一樣很方便地用協議傳送到網絡的各個角落。可以說,隻要是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有電子貨幣的存在。

電子貨幣將具有更好的穩定性。紙幣雖然已經有了很高的穩定性,但是意外依舊會時而出現。比如說紙幣有可能不慎被火燒毀,有可能被淘氣的小孩撕掉,還會因頻繁的使用發生破損。電子貨幣則完全沒有這些缺點。可以說,電子貨幣是一種永不折舊的貨幣。

在可分性上,電子貨幣比金屬貨幣或紙幣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對於金屬貨幣來說,人們需要用物理手段將大塊的金屬分割成小塊來使用,而切割是有精度限製的,並且也會帶來損耗。對於紙幣來說,人們采用以小麵額的貨幣兌換大麵額的貨幣來解決可分性問題。但是這樣做也不很理想,一是麻煩,二是有的時候在小麵額紙幣存量不足的情況下交易的正常運行會受到影響。

電子貨幣的可分性怎樣呢?答案是非常優越。把大麵額的電子貨幣分成小麵額的,就是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比如,你手裏有50單位的電子貨幣,你可以隨意選擇一個小於50的數字去購買商品,這個數字可以是5,2,甚至0.5,0.002。在你購買完商品之後,你手裏的貨幣量就變成了50 – 5,50 – 2,50 – 0.5,50 – 0.002,簡單易行。

怎樣解決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呢?這可是電子貨幣的兩項先天不足。在虛擬的電子世界裏,製造比特產品實在是太容易了。一部電影,一個電子圖書館,一個大型軟件的複製都不是什麽難題,更何況一個小小的隻代表財富的數字呢?

為了使電子貨幣具有與它自己的本性相逆反的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人們想出了另外一種辦法:記賬。

記賬有什麽好處呢?它可以給出財富流動和變化的全部曆史。有了這個曆史,任何人都可以從第一筆交易查到最後一筆交易,從而推算出每個人當前所擁有的財富。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老張、老馬、老王每人各從山西煤老板老錢那裏得到了10元錢(為了您讀著順嘴,這裏把比特幣的單位換為大家熟悉的元),他們既不用紙幣也不用硬幣更不想用銀行轉賬,而是采用記賬的方式來進行交易,最後統一結算。下麵就是他們所記的流水賬:

第一筆:老張從老錢那裏得到十元錢

第二筆:老馬從老錢那裏得到十元錢

第三筆:老王從老錢那裏得到十元錢

第四筆:老張花三元錢從老馬那裏買了一把鐮刀

第五筆:老王花一元錢從老張那裏買了一塊肥皂

第六筆:老張花六元錢從老王那裏買了一個肉包子

……

有了這份清單,我們就能推算出這些人現在賬號裏的餘額。比如,老張共參與了四筆交易,最後的餘額為 10 – 3 + 1 – 6 = 2。

現在,如果老張說我想花5元錢從老王那裏買一串鞭炮,我們就可以從上述交易曆史中得出他的餘額不夠的結論。

為什麽要用交易曆史來推算每個人賬號裏的餘額呢?在每筆交易完成後,直接把餘額記錄下來不是更加簡單嗎?

這樣做的原因是:餘額隻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篡改起來相對來說較為容易;而交易曆史是一筆接一筆的記錄,假如所有的交易都是編號的,那麽如果你想篡改過去的某一筆交易,就不得不改變自那以後的所有記錄,實現起來更為困難。

這就像一塊塊磚頭,當它們散落在地上的時候,拿走一塊很難被人察覺。而如果把它們壘成一麵牆,要想抽出其中一塊而不留下任何痕跡就難得多了。

由於餘額被篡改的風險很大,所以我們隻能委托一個權威機構來保存它。很明顯,這些權威機構就是我們天天賴以生存的銀行、理財公司和信用卡公司。

而我們是想甩掉這些中間機構的,以便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不能再以記錄餘額的方式來管理賬號了,那樣做非常危險。

沒有了中介機構,誰來幫我們記錄和核實交易曆史呢?答案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對,任何一個地球人,隻要他/她願意,都可以成為交易曆史的記錄人員。

聽上去好像很玄,一個普通陌生人怎能保證記錄的公正性?

是的,當你在網上隨便對一個人說“請你幫我記錄這筆交易”時,對方能夠公正記錄的可信度是極低的。

然而,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卻是建立在一套設計得非常精美的協議之上的,這套協議的名字叫區塊鏈(blockchain),它保證了即使是成心想在記錄上做手腳的人也很難實現其目的。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