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麗人

旅行足跡,健康生活,飲食營養
個人資料
白水之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經典西安:乾陵-永泰公主-章懷-懿德太子墓

(2018-07-05 07:50:03) 下一個

距陝西省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裏的乾縣境內,有一座山,名為梁山。共有三峰,呈三角形,北峰較高,南麵兩峰較低,東西對峙。梁山遠望象一留長發的少婦,頭北足南,仰麵躺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就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武周則天大聖皇帝武曌)與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 - 乾陵(以前稱幹陵)。乾陵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數沒有被盜掘或發掘的陵墓之一。

乾陵建於公元684年,陵墓總麵積約230萬平方米,呈不規則正方形。四邊正中置門,東為青龍門,西為白虎門,南為朱雀門,北為玄武門。

乾陵地宮就在北峰下麵。地宮坐北朝南,東西峰(俗稱雙乳峰)的中間有一神道,即司馬道。從底部開始向上走(由南至北),司馬道的兩側依次有左右對稱的華表、飛馬、鴕鳥各1對,仗馬及牽馬人5對,直閣將軍10對;碑1對(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記碑)。

華表

飛馬

寬闊平坦的神道 – 司馬道

鴕鳥

仗馬及牽馬人

直閣將軍

述聖紀碑

述聖紀碑位於南門外(朱雀門)司馬道西側,與無字碑相對,是武則天親撰、其子中宗李顯書丹,為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碑高7.53米,每邊寬1.86米,重約89.6噸。

碑頂,背身和碑座共七節,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故又稱“七節碑”。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

無字碑

無字碑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總重量98.8噸,是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

無字碑上為何無字,民間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

六十一蕃臣像

朱雀門內左右排列當時臣服於唐朝的外國君王石像(又稱蕃臣像)61座,故稱 “六十一蕃臣像”。像的背麵刻有國名和人名。61尊石像中有36位石人的身份得到確認,均為唐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官員以及部落酋長。

這些真人大小的石人,穿著打扮各異,但他們都兩手前拱,姿態謙恭,仿佛在這裏列隊恭迎皇帝的到來。但最為奇怪的是,這些石像都是沒有腦袋的。關於石像沒有腦袋的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

考古學家分析認為可能是自然災害帶的結果。資料證明,在明嘉靖年間(1556年),在陝西華縣一帶發生過強烈地震,震級高達8—11級。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場地震中。而乾陵距華縣隻有100多公裏,同樣屬於震中地帶,因此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專家們推斷,這場地震是造成這61座石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石獅

過了六十一蕃臣像,是兩座威武的石獅。中國的石獅通常都是成雙成對,一雄一雌,立於大門或重要場所的左右,雄獅腳下踩一球,雌獅腳下踩一小獅,用來區分公母。仔細觀察乾陵的這對石獅,看上去一模一樣。

唐高宗乾陵”墓碑

墓碑立於石獅的後麵,高2米,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

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

在“唐高宗乾陵”墓碑右前側(南)有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乾陵-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

自古以來,乾陵在史書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後合葬墓一樣,被視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則天是附葬於其中的皇後。解放後,由於郭沫若對武則天非常推崇,於是帶頭把唐高宗乾陵稱為二帝合葬墓。加之現代為促進旅遊,一些不顧曆史事實的宣傳,把乾陵稱之武則天陵。

過了這兩座墓碑是通往梁山北峰的山道,越往上走,坡度越陡。

乾陵的幾次著名盜掘

由於李治和武則天均在位於盛唐時期,乾陵內藏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據說王羲之的絕世之作《蘭亭集序》也在乾陵之中

據文獻記載,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將士盜挖乾陵(以前稱“幹陵”),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後因官軍追剿,黃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五代時,溫韜為後梁耀州節度使期間,“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 惟幹陵風雨不可發。”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幹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幹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幹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後來,當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數日不歇,軍中一時傳言四起,稱武則天顯靈了雲雲,盜掘不成,孫連仲匆匆率部離開。

永泰公主,懿德,章懷太子墓

除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主墓外,乾陵周圍還有十幾個小型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包括皇子墓:高宗子章懷太子、高宗子澤王李上金、高宗子許王李素節、中宗子懿德太子、李賢子邠王李守禮。公主墓有:高宗女義陽公主、中宗女新都公主、中宗女永泰公主、睿宗女安興公主。

1960-1971年已先後發掘了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中書令薛元超、燕國公李謹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貴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絢爛多彩的墓室壁畫,堪稱中國古代瑰麗奇絕的藝術畫廊,對研究唐代繪畫,建築,服飾,風俗習慣,體育活動,宮廷生活,外事往來等具有重要價值。

永泰公主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名李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年僅17歲。關於永泰公主的死因,有不同的說法。

其夫武延基和其兄李重潤因不滿武則天的男寵張氏兄弟把持朝政,胡作非為,發了幾句怨懟之詞,讓武則天勃然大怒,下令將他們杖殺。

《新唐書》說她是被武則天縊殺的。而《舊唐書》說,武則天將三個孩子交給他們的父親李顯處置。李顯膽戰心驚,咬著牙齒,將兒子、女兒、女婿一起勒死,向母親交差,以保全其餘家人的性命。

後來,唐中宗李顯複位登基,追封李重潤為“懿德太子”,追封李仙蕙為“永泰公主”,並且空前絕後地特許他們的墳墓尊稱為“陵”,規格與帝王等同。

永泰公主墓於1960年至1962年發掘,由墓道、過洞、天井、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 寬約2米的斜坡,兩旁洞牆內有6個小龕,裏麵 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

墓室中放置的石槨

出了墓道,可以直上墓頂,在墓頂上可看到臨近的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等。

章懷太子

章懷太子墓與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同為唐乾陵最重要的三座皇親陪葬墓。

章懷太子李賢,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所生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孫子。係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

章懷太子是中國曆史上一位頗為知名而又身世悲慘的皇太子。他是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個皇帝的兒子,他的同母長兄雖未即位,死後卻被追尊為“孝敬皇帝”,兩個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權傾一時的太平公主。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賢繼立太子。關於章懷太子的死莫衷一是。兩唐書均在言語間暗示太子是被武則天誣陷殺害。調露二年(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外地。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逼令李賢自盡,年二十九歲。

太子墓於1971年發掘,此前已遭盜掘毀壞。墓中壁畫五十多幅基本完好,其中“打馬球圖”、“狩獵出行圖”、“迎賓圖”、“觀鳥捕蟬圖”等十分精彩,顯示了唐代高超的繪畫水平。

懿德太子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1971年發掘。

陵園有石獅一對,石人兩對,石華表一對。地下由斜坡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四對小龕、前後甬道和方形前後室組成。葬具石槨置於後室。

墓道兩壁以樓闕城牆為背景繪太子出行儀仗,過洞繪馴豹、架鷹、宮女、內侍等。第一、二天井繪列戟,甬道及墓室壁麵繪持物宮女、伎樂等宮廷生活畫麵。墓頂繪天象。該墓已遭盜掘。

懿德太子墓藏品-胡人騎馬

乾陵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乾陵東南方的永泰公主墓處。博物館有幾個專題展覽,包括武則天時代展,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等。

部分藏品

仿唐乾陵地宮

為了滿足遊客的好奇心,根據史書記載、考古勘探並參考已開挖的唐代陪葬墓墓室結構,1994年建成了“仿唐乾陵地宮”。

地宮全長200多米,整體呈斜坡狀,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反映唐代文化;第二部分反映唐代墓室結構。整個地宮以講述武則天生平事跡為主,向人們再現了女皇武則天駕馭群臣、一統天下的風采。

仿唐地宮,在永泰公主墓入口的邊上,屬於乾陵套票裏的一個景點。進門後有人推薦導遊(需額外費用)。裏麵盡是些俗不可耐,花裏胡哨的蠟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白水之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kemama' 的評論 :
是啊,這個人造景觀太土。
pokemama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好文、好圖!
唯最後兩圖示,實在大煞風景。現代人不知怎麽想的?文物管理部門竟也通關展示!
白水之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夢想天空' 的評論 :
歡迎訪問留言。
夢想天空 回複 悄悄話 圖一的角度拍的好,早年去那裏的時候聽人說像一對乳房, 當時沒覺得怎麽像。 從圖一看雙乳峰確實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