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麗人

旅行足跡,健康生活,飲食營養
個人資料
白水之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長知識: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zt

(2016-07-21 09:25:50) 下一個

天主教與基督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以下分七個方麵介紹:

  • 同根分枝
  • 基本信仰
  • 基本敬禮
  • 基本倫理
  • 傳道使命
  • 行政組職
  • 主內合一

一.同根分枝:從信仰根源及教會曆史作簡要分述

1.同根:從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

2.分枝:從教會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東西方教會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達信仰及敬禮上,卻有各自的特色;在教會行政上,各自分治,東正教由其首席教長以象征性領導,羅馬公教會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教(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 ( CATHOLIC中譯:天主教 )。16世紀從羅馬公教會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個教派:

(1)路德教派 (信義宗)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門諾會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運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會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聖公會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長老會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爾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稱為基督教。這四大教派可說是後來400多個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聖公會因延續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聖公會在信仰、聖事禮儀、行政體製,都與羅馬公教會相近。羅馬公教會在16世紀──明朝末年,由羅明堅和利瑪竇,二位傳道士來到中國後,他們在1583年,把羅馬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譯用「天主教」,以別基督教在中國譯用的「基督教」。

以下隻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紀從天主教分枝後的同與異:二至七項

二.基本信仰:兩教信仰淵源、聖經數目、講解聖經、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與異

1.信仰淵源:兩教都根據聖經──舊約和新約:上主對人的啟示,人對上主啟示的回應。天主教信從聖經,也信從聖傳,即宗徒及曆代教會的傳承。基督教隻信聖經不信聖傳。

2.聖經數目:天主教聖經─舊約46卷.新約27卷.合計73卷。

基督教聖經─舊約39卷.新約27卷.合計66卷。

基督教舊約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為這7卷舊約是用希臘文寫成,其中加下12:38-45為亡者獻祭,涉及煉獄的存在,因此,這7卷舊約,不被基督教承認為聖經。

3.講解聖經:天主教強調全球統一的聖統製,由聖職人員依照訓導權核準的聖經注解,講解聖經;基督教強調地方教會及每人直接由聖靈指引,信友可自由講解聖經。

4.基本信仰:兩教根據聖經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愛的上主(2)信傳上主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3)信傳上主一體三位在耶穌身上救贖人類,死亡及複活(4)信傳聖靈(神)恩賜信從聖子耶穌的人,獲得永生、肉身複活,共享天國榮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強調,信望愛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條件;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煉獄、地獄。基督教強調,信耶穌必得永生──因信成義,不靠人的行為;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地獄、無煉獄。

三.基本敬禮:兩教敬拜上主、敬禮聖賢、聖事祈禱、之同與異

1.敬拜上主:兩教在禮儀祈禱時,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體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穌基督。

2.敬禮聖賢:天主教「敬禮」聖賢包括:聖母、天使、聖人、聖女、人類曆史中的聖賢,祖先;並繪製有形象的耶穌,聖賢和祖先的牌位,表達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請求轉禱上主.基督教依照舊約禁拜偶像(申5:6-10),隻以耶穌為天人中保,不敬禮聖賢、祖先。

3.聖事祈禱:天主教有七件聖事禮儀,即聖洗、堅振、聖體、告解、聖職、病老傅油、婚姻.以彌撒感恩祭典為中心,全球有統一的團體祈禱經文,也有地方教會自行編用的祈禱經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聖洗聖事,而無彌撒聖祭、也無其它聖事;聖餐(聖體)也隻是紀念主耶穌的最後晚餐;團體祈禱,注重讀聖經、講道,獻唱聖詩、祈禱。

四.基本倫理:兩教都強調該遵行上主十誡,並以主耶穌所教導的:「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你們一樣」為互愛的準則。

五.傳道使命:天主教較注重普世教會及用天主教教理傳道,推展修會男女會士到世界各地傳道、建立教會;地方教會則由聖職人員負責牧靈工作;而忽略信友的傳道使命。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 ) 重視地方教會,並積極推動信友傳道的意識及傳道工作,並以當地文化傳道建立地方教會。基督教開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注重信徒直接用聖經傳道及擴展地方教會。而較忽視當地文化。

六.行政組織:天主教注重從上治下的聖統製,以教宗治理普世教會。以教區主教治理地方教會。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由信徒選出的「長老團」,集體治理其地方教會。

七.主內合一:自16世紀基督教從天主教分離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在這期間,基督教分枝有數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與基督教各派,可說在主內同根、大同小異。

答合一的宗旨:本著天主是愛,凡是包容凡是相信“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雖異,目標則一。每一種宗教都強調人類的改善、愛心、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在這方麵,各種教的看法和目標都大致相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有了眾多的共同點各宗教都在努力實現同歸一牧同屬一棧的理想,

基督教為了促進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設立了「普世基督教協會」;天主教召開梵二大公會議,除了革新整體教會,並以大公主義法令,從彼此的共同點交談,合作促進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後,也設立基督徒合一秘書處,積極推動與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訪交流、共同祈禱。

在主內合為一體是主耶穌的心願和遺言:「父啊!願眾人都合而為一,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如同你在我內,我在你內,使他們完全合一」( 若17:21-23)

有些基督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遂產生誤解,當人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麽不同時,他們便答複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這種誤解答複,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質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問題,尋求解答。的確,最近廿多年來,本人在堂區從事福傳及牧靈工作,教外成年人前來研究教義者,頗不乏人,幾乎沒每一個人有都提出此問題,要求解答。有些教友也說,他們教外親友,有時也問此問題,但他們不知如何答複。可見此一問題,在福傳工作上的重要性,不容我們忽視。

  為答複此問題,首先敘述基督教的創始和派別,繼則說明天主教與基督教有什麽不同,最後述說天主教雖然恭敬聖母瑪利亞,但並非瑪利亞教,而是名正言順的天主教。

  一、 基督教的創始和派別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創立,是從宗徒們傳下來的教會,遵守基督所教導的一切教義、誡命和淨化聖化人靈的聖事,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基督教是於公元十六世紀初葉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義,主張人隻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絕教會的多次勸導,終於一五一七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發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張,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為路德教派。二是加爾文教派,加爾文是法國人,生活在瑞士日內瓦,與馬丁路德同時,除同意路德所講的“人隻靠行德即可成義得救”的主張外,還提出他個人的主張“人的成義得救早由天主所預定”,結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為加爾文教派。三是英國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開始,他因欲休加達利納皇後、另娶宮女寶蘭為後,未蒙教宗允準,遂於公元一五三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國國教,自立為國教教宗。

  上述三個教派各自成立後,每個教派內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見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漸漸產生了許多新教派,例如從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教、美已美會;從加爾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會、長老會、浸禮會等;從英國國教又分裂出聖公會、高級教會、低級教會、自由教會、牛津教會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過去四百多年內,已分裂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歐美各國,基督教各教派統稱為“誓反教”,乃因當時路德教派在德國得勢後,嚴禁天主教舉行彌撒聖祭。數年後,即於一五二九年,斯倍爾國會又宣布恢複天主教舉行彌撒聖祭之自由,當時國內五個皈依路德教派的王後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教信徒,群起誓死反對,稱自己為誓反教派。自此以後,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稱為誓反教,以示與天主教分離之意。待日後他們來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中國環境與歐美不同,他們覺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爾代之,稱為基督教。

  二、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之處

  基督教個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茲略誌如後: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它各派都主張人隻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工。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麵靠信德,一麵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取生活行善工。

  在天主三位一體的基本教義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唯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派則予以完全否認,他們隻信有一個天主,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父、子和聖神。關於耶穌所離的七件聖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聖公會外,其它教派隻奉行聖洗聖事。對聖體聖事,他們則稱之為聖餐,隻舉行耶穌在晚餐廳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以資紀念,但並不相信餅酒於祝聖後即真變成耶穌的體血。對其它聖事,如堅振、彌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等聖事都予以刪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鄭重聲明,不許離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謹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卻準許離婚。

  關於教義來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傳授,教義的來源有二,即聖經和聖傳,稱為信德寶庫。天主教自宗徒時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寶庫。基督教各教派卻隻承認聖經為教義惟一根源,對聖傳卻拒不接受。

  關於聖經的卷數目錄,天主教的聖經共計七十三卷,其中舊約四十六卷,新約廿七卷。基督教的聖經卻隻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約廿七卷,舊約卻隻有三十九卷,因為他們把舊約中希臘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能篇、德訓篇、瑪加伯上及瑪加伯下七卷予以刪除,不承認這七卷為聖經。聖經是天主的聖言有客觀的正確真意,為此在解釋上有應守的客觀標準,個人不能主觀的自由解釋,以防聖經原意變質,猶如國家的憲法不能由每個國民自由解釋一樣。天主教對此標準,非常尊重謹守;基督教各教派卻拒不接受,主張每個教徒都可自由解釋聖經。倘若兩人的解釋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諧時,他們認為雙方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每人都可按著自己的解釋去了解聖經。就因如此,基督教內才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俾能促進天人感應。為此每主日為教友舉獻彌撒祭祀;每年複活節前舉行聖周特別典禮;為敬拜聖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事及聖體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體認到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即在主日禮拜中也隻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付諸闕如。

  在信仰生活內容及教務行政上,世界各國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典禮,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一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福音,引導他們歸信天主,獲得基督的救贖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則不以為然,在教義及聖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更是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對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他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苦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的痛苦。耶穌基督都很敬愛她,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對她也應該予以尊敬。第二,因為聖母瑪利亞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隻認為她是我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又力量,她能為我們轉求、為我們求得天主的豐富恩寵,加強我們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誠的事奉天主或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麽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蔑說:“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隻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蔑的宣傳的誤導,寧人遺憾。

  關於供奉聖像之事,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聖像,比如耶穌苦像、耶穌聖心像、聖母及其它聖人聖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禮;其目的非為引人尊敬該像本身,乃為助人引發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穌苦像,內心就會想起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之大恩;目睹耶穌聖心像,就會想起耶穌聖心愛人之深;目睹聖母像,就會想起聖母的慈悲為懷。天主教供奉聖像,猶如我們供奉父母的像照一樣,供奉父母像照之目的,乃為睹像思親,天主教供奉聖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對供奉聖像,認為是崇拜偶像,罪惡行為;不過他們卻把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認為是偶像崇拜,這種矛盾作風,令人莫解。

  關於祭祖之事,天主教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祭祖典禮,因為按先哲立禮之本意,祭祖乃為提倡孝道,發揚祖先遺留美德,以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目的。這與天主十誡第四誡相符合,對在中國人中傳揚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對舉行祭祖典禮,認為在祖先碑位前舉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惡罪行為。

  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麵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麵則譯為“聖靈”。

  聖經上有許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譯之故,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頗多,茲略舉數則:地名方麵,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 督教譯為伯利恒。耶穌成長之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教譯為拿撒勒。人名方麵,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穀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者;基督教方麵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其它不同譯名尚多,茲不多贅。

天主教是耶穌基督親自創立的教會,在天主教會史上,教會經曆兩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東正教的分裂,另一次也就是馬丁路德的分裂了。因為馬丁路德創立的新教(在中國被誤稱為基督教)在中國有較快的發展,所以本文就重點介紹之。話說天主教會發展到一五一七年,德國的馬丁路德神父出於對教宗的種種不滿而離開了天主教會,把聖經和教義做了一些改變後另創新教,但兩個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創造、救贖和照顧人類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稱“神”或“耶和華”),並相信天父所打發來的耶穌基督為全人類的救世主,因此人們為區別兩個不同的教會,把天主教稱為基督教舊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馬丁·路德所創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議”)誤譯為“基督教”,在學術界則稱為“抗羅宗”。在國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各教會的通稱。在中國,學術界漸漸用“基督宗教”來概括所有信耶穌基督的教會。

  天主教保留了耶穌立教時創立的教會體製,承認聖伯多祿(彼得)的繼承人羅馬教宗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領袖,並接受他的領導,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是接受教宗領導的,因此天主教會內也就沒有派係之爭,在基督教的圈子內,有各種大小不同的派別與分支,例如浸信會、中華基督教會、聖公會、循道會等等,這些教派在教義、禮儀、傳承方麵亦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難以用“基督教”這個籠統的名詞去代替。相反,天主教由於在組織上和傳承上都是統一的,所以也就比較能符合耶穌基督的意願,因為耶穌曾為他的信徒們能夠合一而向天父獻上懇切的祈禱。現在最理想的情況是在統一的目標下,各自發展多元的信仰觀,讓各人互補不足,就像拚圖遊戲一樣,用不同形狀的拚塊,才能拚出完整的圖畫,但若沒有統一領導,就難有成功的一天。基督教在對聖經的經文注釋、教宗的權威、禮儀的施行、教會有形製度的觀點也不盡相同。然而,正因為這些不同,彼此更有可能互相豐富對方的內涵,這當然要求大家共同抱著開放、包容和誠懇的態度。其實,大部份的基督教徒都對天主教徒十分友善,合一運動在全世界都已紮了根。

  說到兩教的不同,我們還要留意一點。

  在對聖經經文的解釋方麵,基督教受其創立人馬丁·路德的影響,較為強調聖經的絕對性,鼓勵自由解經,因此在釋經學方麵的發展和著作固然較為豐富,但由於沒一個明確的訓導權威,因此也容易有派係之爭和異端邪教的出現,天主教卻鼓勵信徒在教會訓導和傳承中去了解聖經經文的意義,在有關信仰與倫理道德方麵要服從教會的訓導,在其它靈修、心得方麵皆可有個人的感悟。

天主教強調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所打發來的耶穌基督,但教會認為在教會的曆史當中,曾有不少信徒(包括聖母)都以自己的生活榜樣,見證並宣講天主的愛,有些甚至為信仰犧牲而殉道。教會也更相信諸聖相通的道理,於是教會在禮儀中除祈禱上主外,也呼請聖母瑪利亞、眾位聖人聖女為世上的信徒代禱,同時教會也呼籲信徒去默想這些人的行為,讓信徒效法,以達到與天主更加接近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聖人聖女”,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功德”,而是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天主的勝利和光榮,他們是“聖”的,因為他們在天國上所接近的天主是“聖”的。特別在敬禮聖母瑪利亞方麵,天主教會強調不僅她是主耶穌的母親,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母親,因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之前,把他的母親托咐給了他的愛徒,每一個願意爭做基督愛徒的人,也應把主的母親做為自已屬靈上的母親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會團體中。聖母瑪利亞在世上助人為樂,在天國上更不會忘記每一位呼請她的人。而基督教徒則認為,隻向基督祈禱即可,不必通過聖母瑪利亞及聖人聖女的代禱,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降低基督的地位。

天主教相信,天主固然可以直接地給予人恩寵,但天主也有藉著一些人或事給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而事實上,無論在舊約或新約時代,天主常借著一些標記與人來往,主耶穌也建立了七件聖事,為幫助人在人生重要的時刻,例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為生命的方向選擇是否出家修道時體驗上主的恩惠,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透過領受這些聖事,讓生命活得更豐盛。這七件聖事是洗禮、堅振、懺悔、聖體、病人傅油、聖秩、婚姻。基督教強調個人與神的“直接”來往,認為個人的認罪、禱告、靈修、或默想,已能夠直接與神建立關係,無需太多外在的儀式,因此許多基督教派,隻有洗禮和聖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禮儀,其它聖事早已失傳。告解(或稱修和聖事)卻很難被基督教派接納,他們認為主教、神父也是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認為隻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負有傳自宗徒們的神權,他們是靠神權、而非靠自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穌在複活後把赦罪權交給了宗徒們,他說:“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不赦誰的罪,誰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約《若望福音》20章23節)。”不過,天主也是慈悲的大父,一個人在非常的情況下,無法找到教會神長,他隻要向天主懺悔,天主也寬赦。

最後,天主教相信天主借著耶穌基督已白白地寬恕了人的罪惡,但人仍是軟弱的,人與天主恩寵合作的程度也不一樣,這些都影響著我們的成聖,因此一般人死後都要經過一個淨化的階段,也就是“煉獄”,因此天主教就有為亡人祈禱的習慣。而基督教徒都不知道有煉獄,因為所有有關“煉獄”的聖經經文都已被馬丁·路德刪除(如舊約《瑪加伯下》12章38-45節),或另作其它的解釋,所以也就不重視為亡人祈禱。

我們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信奉唯一的主、耶穌的教誨,生命的尊貴、人生的積極意義等等,在這些課題上,兩教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牽手、肩並肩地共同麵對曆史所賦予的使命。在許多地方,雙方信徒也經常舉行共同祈禱,對於社會上不公義和不平等的製度及事件,亦共同表明立場,並一起為受壓迫的人服務。在很多場合,這些行動都證明了兩教信徒是有著同一個根的。根據主耶穌的意願,全球的基督徒總有一天要走向合一的,基督徒的分裂隻是暫時的現象,每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應做一個和平的使者,積極推動基督徒的合一。

當然,我們亦得承認在曆史,特別是西方的曆史,兩教曾經因為對教義不同的觀點而互相攻擊,甚至釀成戰爭,到今天,在西方一些國家,特別是愛爾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基督教徒)手足相殘的事還是存在著。在中國大陸,教派之間互相指責的事亦屢見不鮮。這種情況是所有真正信服真理的基督徒所不願看見的。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事件其實和信仰扯不上關係,往往隻是出於自私和驕傲,相信這也不是天主所願意看見的。這正好提醒每一位基督徒要作真理的仆人,卻不要企圖以自己代替真理,如此,我們才能成為世界的光,讓人認識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以下是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外觀上容易辯認的區別,以幫助你辯認你踏進的是天主教堂或是基督教堂:

天主教教堂尖頂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種各樣,堂頂也都有“天主堂”三個字樣。而基督教堂尖頂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紅的,堂頂有“基督教會”或“基督教堂”字樣,有的還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穌教”、“安息日會”、“以馬內利”、“哈利路亞”等等。

天主教堂中,除中間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外,兩邊有時還會有聖母瑪利亞、大聖若瑟等聖人聖女們的聖像,四壁還有耶穌基督走過的十四處苦路像。而基督教堂裏一般隻有一個紅十字架,內部設施比較簡單。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個祭台,為舉行彌撒禮儀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麵隻一個小小的講道台,從不舉行彌撒。

天主教基督徒進教堂或祈禱前後都在額上、胸上劃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卻沒有這個習慣。

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禱都是念統一的祈禱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調而頌念。基督教徒的祈禱則較為隨便,各說各的。

天主教的聖經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聖經隻有六十六卷,在舊約中有七卷被馬丁路德刪除了,因為這七卷書是用希臘文寫成的,而馬丁路德隻承認用希伯來文寫成的三十九卷舊約聖經。

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被稱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獻度獨身生活的。而新教的神職人員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稱呼,在長老派裏稱為“長老”,在路德派被稱為“牧師”,在其它小教派裏被稱為“神的仆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聖公會派裏也有被稱為“司鐸”及“主教”的,新教的神職人員都是結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裏沒有修士、修女。

天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稱為“天主”或“上主”,一個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聖父、聖子、聖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稱為“神”或“耶和華”,三位一體的上帝就是聖父、聖子、聖靈。

 

來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AzMDYwOQ==&mid=2649053420&idx=1&sn=8ccd184daf2d549d679d48c7d341e913&scene=2&srcid=0721WMlRB8umffO4JQAmmgFH&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白水之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你說的情況,我想每個教會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但那不是基督的旨意。隻有捐的樂意,才會蒙福。這樣的事例,聖經裏很多。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確實漲知識,總算弄清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多謝樓主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天主是老爹基督是兒孫
jizhao美洲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我是基督徒,於2015年5月15日聖靈降臨的日子受洗。之後生命改變,平安喜樂得救於主耶穌基督。但是對於教會內的貪婪和牧師的陰陽兩麵嗤之以鼻,從此遠離教會。您文中忽略了一個每個教徒都會麵臨的關於十一奉獻。按照教會牧師的說法,教徒每個月的各種收入都要拿出10%交予教會,曰:十一奉獻。如果不交就是對主不敬!於是看教徒的臉色也會隨之變化(黑臉)。您怎麽看?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漢口鳥堂,所謂的基督新教,是中國好聽的譯法。英文是Protestant,來源於Protesting, 直接翻就是反對教。基督隻有一個,哪有新舊? 你願意一直把反對掛嘴邊嗎?
you8280 回複 悄悄話 “印象中看到的性侵孌童案是發生在天主教的居多,是否和天主教內部的管理機製有某種聯係呢?”
天主教神父,不許結婚,這也許是戀童案多發生在天主教裏的一個主因。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二胡一刀 發表評論於 2016-09-16 09:13:58
印象中看到的性侵孌童案是發生在天主教的居多,是否和天主教內部的管理機製有某種聯係呢?
**************************************
俺覺得原因就是文中提及的,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不許結婚。人性都是差不多的。
漢口鳥堂 回複 悄悄話 天主教不願意提’基督新教‘,是避免讓人覺得天主教是’舊教‘。事實上就是如此,基督新教是打破了天主教的宗教束縛,把基督信仰交托到每個信徒身上,而不是通過教皇,神父的傳授壟斷。

耶穌住在每個信徒心裏,而不是住在教堂裏。新教‘淨化’了好多宗教儀式,天主教的修道院,脫離人性獨身的神父,在新教裏被擺脫了。

馬丁路德的教改,把教皇的神權抹殺了。導致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追殺。好在德國保護了他。
二胡一刀 回複 悄悄話 印象中看到的性侵孌童案是發生在天主教的居多,是否和天主教內部的管理機製有某種聯係呢?
fiftymonan 回複 悄悄話 長知識了。很好的科普貼。完全是就事論事,看不出樓下說的 “以迂腐的天主教義,批評基督教的離經叛道” 。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天主教的宗教法庭把布魯諾都給燒死了,還害得哥白尼,伽利略啥的害怕的夠嗆,戰戰兢兢的不敢倡導日心說。西方的複興始於文藝複興,其實就是對天主教沉悶黑暗中世紀的反動。
ahniu 回複 悄悄話 天主教徒與上帝交通必須通過教父與教會,也就不能人人平等了。
萬得福 回複 悄悄話 樓下漢口鳥堂總結得很好。
注意到文中這句話嗎?“天主教強調全球統一的聖統製”, 這就是天主教和新教的最根本的區別:天主教是一個封閉的先知權威體係,而新教是一個自由的開放係統。 天主教和儒教一樣,是專職獨裁政權的最愛。天朝在檔的領導下,要末不發展,要發展一定是檔控製的天主教。
俄國在普金大帝的領導下已經確定了天主教的地位,正在迫害新教。韓國天主教的迅速發展,是韓國不能繼續發展的根本原因。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正是宗教改革成就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飛速進步和大發展。“基督教”“天主教”的翻譯其實有很大問題,不如把基督教統稱為“新教”比較好。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Agree with 漢口鳥堂. Good point.
漢口鳥堂 回複 悄悄話 這篇轉帖,標題是說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實際上是以迂腐的天主教義,批評基督教的離經叛道。

天主教義是基於文盲教徒,在中世紀這樣一個封建、農業、靜態的社會裏盛行。

事實上,沒有馬丁路德的’離經叛道‘,就沒有基督信仰的淨化,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變得單純、直接,除去人與上帝之間由宗教造成的各種隔閡。宗教改革是文藝複興的實踐和深化。它集中反對羅馬天主教會,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使宗教自由逐漸盛行,為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大黃魚 回複 悄悄話 天主教賣贖罪劵,貪得無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