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腳蹤

ardmore:座右銘--純正的教義,敬虔的生活,無偽的信心
正文

難忘美好的一天

(2015-08-08 09:57:32) 下一個

難忘美好的一天

2015年8月6日,難忘的一天。公司一行7人,包括總裁,副總裁和我們部門的同事,另外還有合作谘詢公司的副總裁等2人。驅車前往參加同事Robby的丈夫Randy的追思禮拜。追思禮拜與中國的追掉會不同,是火化以後另外一天的特別Service.

路途較遠,Robby家在美麗的阿帕拉契山脈,要三個多小時才能開到。一路上,大家談笑風生,談起了前日的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的 debate和其政治觀點,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美國的 非法移民問題的確非常嚴重,南方德州的border根本封不住,是該下決心解決的時候了。中途休息時,副總裁Alan找到一個decent飯店吃了一頓lunch,說是好飯店,其實比中國的請客吃飯相比,還是簡單但是實用,吃飽就行。總裁慷慨解囊請客,謝謝了,老板!

終於到了目的地,這是一個local的小教堂。Robby夫婦在這裏呆了20多年,參加Service的有親朋好友及朋友等。人不算多,但很溫馨。台上擺了兩朵鮮花,還有一些照片,以表回憶。

在牧師禱告後,會場放了首基督教的著名聖歌。《耶穌恩友》。

耶穌是我親愛朋友,背負我罪擔我憂,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皆因我們未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

有否煩惱壓著心頭?有否遇試煉,引誘?我們切莫灰心失望,仍到主恩座前求!何處得此忠心朋友,分擔一切苦與憂,我們弱點主都知透,放心到主座前求。

勞苦多愁軟弱不堪,掛慮重擔壓肩頭,主是你我避難處所,快到主恩座前求!你若遭遇友叛親離,來到主恩座前求,在主懷中必蒙護佑,與主同在永無憂。

這首家喻戶曉的聖詩,不知安慰了多少人!這首詩在1865年被編入英國的聖詩集中。1875年,孫基(Ira D. Sankey)將它編入美國的「福音聖詩集」中。雖然史克文祇寫了一首聖詩,但百餘年來一直是基督徒的至愛。

Randy生於8月5日,正好也是同日死亡。牧師說,這是巧合,也是一種祝福。基督徒的追思禮拜與中國的追悼會有什麽不同,這就是不同!追悼會悲慘無比,而基督徒的追思會有悲傷,但也有慶祝。因為這是一種暫時的分離,以後在天上大家還要再相聚。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牧師引用的經文是聖經林後第五章: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 候就不至於赤身了...

聚會大概不到一個小時,散會後,我們到當地的一個商店裏買了4罐冰紅茶,兩個大果盤還有麵包,美國人的禮節比較簡單,熱情但又不浪費,主張實用。當然是老板出賬,再次謝謝。我們帶著東西,在山裏迷了一小段路 終於到了Robby家,家很漂亮,是自己設計的自己建造的,美國人的動手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中國的教育主要是應付考試,我們都是受害者,嘿嘿。到Robby家坐了兩個小時,說實話,那裏一點沒有悲傷的感覺,倒成了一個社交的場合,大家喝酒吃肉,大笑和互相交流信息。這讓我想起了英國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上,傳出一陣陣笑聲。為什麽這裏的氣氛不是沉痛是輕鬆、不是哀傷是喜樂?有人說,這是英國人的幽默;有人說,這是來賓們的默契。其實,卡梅隆首相遵照逝者遺願朗讀的聖經約翰福音14章1-6節,回答了這個中國人難以理解的問題。耶穌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哪裏。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

參加過基督徒葬禮的人都會知道基督徒離世時的那種平安,雖然也是生死離別,但是卻還期待再次相見,所以離別中依然有著不一樣的盼望,這是非基督徒很難體會到的。

這是一個難忘的但是確實是美好的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