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係語

真正的理不是冰冷的,是有生命的,如同和風徐徐吹入心。。。
正文

自私和利己。

(2014-11-02 17:46:05) 下一個

自私和利己從聽上去的感受來說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前者貶義,後者中性。但是從行為的內容特點上看是相同,都表現為自己謀利。所以事實上並不好區分。

觀察了下堅持自私和利己不同的理由是利己是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而自私就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很顯然,自私讓人的感覺是一種越了界的行為。讓人感到破壞的公平的規則所以受到排斥。

問題是這個決定公平感的界是什麽?

法律嗎?顯然不是,因為沒聽說過因為自私被判犯法的。

道德規範嗎?比較像,道德規範有人群中占主導的價值觀決定。越過了大眾默認的道德規範的利己行為往往就被認為自私行為了。這時利己的行為在道德的作用下有了不好的名聲,所以變相的失去了部分利益,這個由道德造成的利益就把它稱為道德利益。在道德利益的作用下,不公平有機會重新找回公平。

但是我們常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人的利益相衝突時,往往互相指責對方自私,道德的規範不能表現為解決問題的利器。甚至要求公平,平衡都可以被道德判定為自私的行為。因為運用道德規範者的立場不同,絕對的公平沒法找尋。道德利益又成了新的利益爭奪焦點。

所以自私和利己的實際差異就是道德利益。當利己的行為被判定為自私時就被奪去了道德利益,而指責對方自私時,就意味這從試圖從對方手中奪取道德利益。說到底是一種話語權之爭。雖然這樣的鬥爭可能會照成雙方其他額外的付出,但是人還是往往樂此不疲,因為占領道德高地,獲得自己正確的感覺是一個重大的安全感來源。

人可能認為如果自己有足夠的良心就會排除自己的自私行為,使自己做到合理的利己而不傷害他人。但是這個所謂的良心還是受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左右。自己的良心發現和自我的覺醒程度有很大的關聯,很少有人會自覺自己自私。相反對自私的羞恥感越強,卻越有為道德利益而戰的動力。越有攻擊性,在利益對手的眼裏越是表現出自私。

自私和利己之間差異的存在和無法消除正是有限的人無法找到真正安全感的明證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禾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rib' 的評論 : 我也傾向人性本惡的說法。
作為人哪怕是初生的嬰兒,就有欲望存在了。這個欲望不是不道德的結果,而是支持人體生命的基礎。有了欲望,才保障人體生命的生存。這個欲望正是日後發展成各種惡的根基。而欲望是和有限的世界聯係在一起的,打個比方,饑餓必定和食物短缺聯係。各種欲望就是是為有限的生命準備的,或者說是為了抗擊有限的生命。所以欲望自然會趨於無限大,來獲得安全感。這自然是水中撈月。
隻有以愛為本質的真正永恒的生命的存在,才能解決人的糾結。隻有走在愛是真理的道路,人才獲得拯救。邏輯上非常順暢,但超過了有限的人的體驗,信還是不信?
xiaorib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禾口' 的評論 :

謝謝禾口 :-).

我覺得人性應該是本惡的,當然自私就是惡的之一。但由於人的理性和對情感的需要,人會慢慢的對自己抑惡揚善,把惡控製到一定的範圍內。把善盡可能的發揚光大,這才是人類的發展。這和你說的愛就是理很接近。

但是人的心中缺乏安全感,恐懼未來可能缺乏食物,房子,和性的時候,心中的惡就會占上風。表現出來就是貪婪,就會侵犯別人的利益。這個時候也隻有愛和慈悲才能改變那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和社會。
禾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rib' 的評論 :
這樣說胡適的利己中的己和他人是有很大的共生概念了。
去看了你的博文了。謝謝介紹,你的英文真好。例子生動,寫得也邏輯分明。
很有意思,你也喜歡用標簽(label)這個詞,我也常用,已經引起人反感了。嗬嗬。我覺得標簽和教條關係很大,當把理隻作為教條來作為判斷依據時,很容易的就貼上了標簽。
我看到你在文章中用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老實說我是想批判馬斯洛的理論的。以前在論壇寫過一篇了,但不是很滿意,所以還沒貼到博客上,一直打算重寫,需要再想想,怎麽下筆。
我查過馬斯洛理論在實驗中被真實就很大缺陷,幾乎就是不符合實際情況。但是卻被人廣泛接受。因為這理論的金字塔結構正暗合人等級製的願望。
xiaorib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禾口' 的評論 :

我覺得胡適的“利己就是利人”是說,第一層:照顧好自己就是不麻煩別人,第二層:須使個人有自由意誌,第三層:須使個人擔幹係,負責任。這時候的個人出於自由意誌而去形成集體,改造世界,從而利人。

跟你討論讓人充滿思考,很讓人享受 :-). 關於抱怨的問題,想和你分享我的一個博文:
http://thoughtsandjokesaboutengineer.blogspot.com/2014/10/why-do-we-label-other-people.html
禾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rib' 的評論 : 謝謝小排骨。
你比我好,我現在還是時有抱怨的,不過也在改善中。
你覺得“利人就是利己”和“利己就是利人”有區別嗎?
從道德的角度,這兩個體現完全相反的意見。前者高尚,後者無恥。
從宗教角度看,(我不太了解其他,僅以我知道的基督教角度)兩個說法中隔了個神。當聖靈(神)進入人的內心時,己就和神合一了,因為神就是有利於所有人的,所以利人就是利己,利己就是利人,沒有區分。有個概念就是神的兒女互為肢體,就是因為神而一體了。當不確定聖靈進入內心,隻是服從神愛他人的教誨,利人就通過為神犧牲,神終會獎勵的概念,來間接的利己,這時利己就是利人和道德角度一樣,不好被接受。
理想主義雖沒有明確的神的概念。但追求內心的真理,所以和宗教類似,有實現自我和自我犧牲兩個意念在裏麵。
我不知道胡適說的“利己就是利人”表達什麽意境,照顧好自己就是不麻煩別人?因為人是理性的,都會自律的表達利己,所以最後表現出利人?
禾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eetbug' 的評論 : 我說的利益包括所有的利益,物質利益,精神利益等等的。。。其實本質上指向生命的利益。因為人的有限,生命有限,意識有限,能力有限。。。決定了靠肉體感知的人是生活在一個有限的體係中。但是有限人又本能的想擴展有限了獲得安全感,必定要同他人通過比較來證明自己占有的更多,所以處於更安全的境地。如果你能再重讀一下我的那篇等級製和權勢了--成功的秘密。你可能會有新的理解。那篇文章我後來有重寫過,不知你看過重寫後的版本沒有?
sweetbu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禾口' 的評論 : 你指出,利益的疆界和尊重的疆界是不一樣的。我以前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現在也還不是很明白。你說有限的利益,這裏更多的是指資源嗎?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去想一般不會去接觸的話題。
xiaorib 回複 悄悄話 很高興看到禾口又有更新哎。

我從前常常心裏抱怨別人自私,包括自己父母。後來有一天我發現我不再抱怨了,我想我隻是接納了人都是利己的事實。這時候別人流露出不利己的善意和溫暖突然間格外感人。

最近讀到胡適說的一句話,“利己就是利人”。我的理解是利己到了一個高度,心就自由了,不再受道德等級的限製。這時候利人就是利己了,因為從利人裏獲得的喜悅和愛也滿足了利己的需要。

而人的自私,就是心不自由而利己,然後侵犯了別人的疆界?

我不知道 “利己就是利人” 是宗教情懷還是理想主義。你覺得呢?
禾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eetbug' 的評論 : 謝謝甜蟲,看到你很高興。
自私,利己產生的邊界要比尊重的邊界要模糊和複雜的多。
尊重的邊界雖然也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基本上局限於天賦人權這個範圍內,大家比較容易感受到那個邊界。尊重和不尊重往往是自己內心的對方的態度決定的。所以就是簡單的願不願意尊重的問題。
自私利己的邊界雖然可以明確是由利益決定的,但是這個利益涉及的範圍很廣,不光是實際的物質利益,還有情感利益,及文中說的道德利益。利己如果是表達一種自己的動機和欲望,自私就是表達對他人的動機和欲望的抵製。利己如果被描述為自己埋頭苦幹的畫麵,自私就是一部爭鬥的畫麵。如何埋頭苦幹,而又避免和他人爭鬥?隻有自己和他人通力合作力圖雙贏的狀態下才能實現。但是在利益有限的世界中,這個狀態是暫時的,不斷擴大自己利益的欲望,或者說追求成功的欲望,使人必定依賴等級製生存。用來判斷是非的道德就是用來製造等級的上好工具,自私這個概念是由道德等級製造出來的。包含了道德權柄產生的道德利益。
所以對有限的人來說,如果無法把無限的愛作為自身安全的支撐,純粹的不侵犯他人的利己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那個意念中人覺得確實存在的,可以不越過的界是道德虛構出來,不真實存在。
sweetbug 回複 悄悄話 但我們有時候並不清楚別人的疆界,所以也無從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自私。從這個角度看,自私和利己確實很難區分。也許本意是利己,但由於不清楚別人的疆界,而觸犯了別人的疆界,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自私。所以溝通很重要。我又扯遠了。

你說的道德利益,我想現實生活中,確實有想獲得道德利益的。但疆界觸犯也可能是客觀存在的。人與人相差太大。
sweetbug 回複 悄悄話 自私之所以為自私是不是因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時候觸犯了別人的疆界,不尊重別人?而利己是在尊重別人的疆界的基礎上的對 自己的利益的追求?

很高興看到你的更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