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正文

內觀一生活的藝術(一)

(2014-04-15 08:17:56) 下一個
生活的藝術(序言)
威廉·哈特
在今日世界種類繁多的禪修方法中,葛印卡老師所教導的內觀法是與眾不同的,這種方法簡單、合乎邏輯,可以讓我們得到內心真正的安詳,過著快樂、有益的生活。雖然內觀法長久以來保存於緬甸的佛教團體中,但這本身不含絲毫的宗教色彩,任何背景的人都可以接受它、運用它。
葛印卡老師是退休的企業家,曾經是緬甸的印度僑領。他出生於傳統的印度教家庭,自年輕即患有嚴重的偏頭痛。在遍尋良方的因緣下,於一九五五年遇到薩亞吉·烏巴慶老師。烏巴慶老師是眾所皆知的資深政府要員,私底下則是教導內觀的老師。葛印卡先生跟隨烏巴慶老師學習內觀時,他發現這個方法,不僅超越了肉體上的疾病,並且還超越了文化與宗教的藩籬。接下來的歲月裏,他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研究,內觀逐漸轉化了他的生活。
一九六九年,葛印卡先生由烏巴慶老師授權,成為內觀法的指導老師。同年,他回到印度,開始教導內觀,將這個方法重新引入其發源地。在印度這個種姓製度及各個宗派強烈對立的國家,葛印卡老師的課程吸引了數以千計、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也有許多的西方人,被這個實用的方法所吸引,而參加了內觀課程。
葛印卡老師本人,就是內觀特質的最佳例證。他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能機智敏銳地處理日常事務,又能在任何情況之下,保持超凡的平靜心。平靜之外,並對眾生深具慈悲,對任何人都能悲憫其情。他絕不是不苟言笑的嚴肅長者。他的幽默感,展現在他的教導當中。參加過課程的學生都難心忘懷他的微笑、爽朗的笑聲、以及他常掛在嘴邊的話:“要快樂!”很顯然地,內觀為他帶來了快樂,他殷切地希望,籍著教導大家這個方法,來與大家分享他的快樂,因為內觀使他受益良多。
盡管葛印卡老師極具吸引力,但他並不希望弟子對他惟命是從。相反地,他教導學生要對自己負責。他說內觀真正的考驗,是在生活中。他鼓勵修習內觀的人,不要隻是一味靜坐,而應該走出去、快快樂樂地過活。他避免所有對他的個人崇拜,要學生專心致力於這個方法,發掘內在的實相。
在緬甸,傳統上教導禪修一直是出家人的職責。然而,就如同他的老師一樣,葛印卡老師是一位出家人,而是一個大家族的一家之長。不過,他清晰的教導,以及方法本身的效果,已經贏得緬甸、印度、斯裏蘭卡的資深法師的認同,有些法師並曾在他的指導之下,參加了內觀課程。
為了保持方法的純淨,葛印卡老師堅持,禪修絕不可變成做生意。他所指導的課程以及內觀中心,都是完全非營利性的。他本人對所做的工作無論直接或間接都不收取任何報酬;他所授權、代表他指導內觀課程的助理老師也是義務服務。他弘揚內觀法,純然是對眾生的服務,是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葛印卡老師是少數在印度與西方都極受尊崇的印度精神領袖之一。然而,他從不自我宣傳,寧願靠口耳相傳來傳播內觀的好處。而且他一再強調,實際練習內觀,比著述立說來得重要。也就因此,他雖然指導那麽多人,但並不那麽廣為人知。這本書是第一本在他的指導與認可之下,有關內觀的完整研究。
本書的主要資料來源,是葛印卡老師在十日內觀課程中的開示;其它則是參考他的英文文章。我很自由地運用這些資料,不僅借用他的說法及架構,同時也用了開示中所舉的例子,而且通常是同樣的用字,甚至引用整個名子。對於參加過葛印卡老師內觀課程的人而言,一定對會本書的大部分覺得熟悉,他們甚至可以認出,書中某個部分是出自哪一場開示或哪一篇文章。
在課程當中,老師的開示是一步一步地隨著學員的體驗而講的。但為了有益於那些隻閱讀,但不一定學習過的人,本書內容已重新安排。對於這樣的讀者,我嚐試將內容像是親身體驗一樣的呈現現出來:合乎邏輯而不間斷地從第一個步驟到最終的目標。這種有組織的整體性,對內觀者而言是明顯易見的,但本書試著讓沒有學過的人看,也能一窺內觀的堂奧。
某些段落刻意保留了說話的語氣,目的是要生動地傳達葛印卡老師授課方式的印象。這些段落包括各章之間的故事,每章結尾的問答,以及取自於課程當中或與學生實際討論的個別談話。有些故事是來自佛陀生平的事跡;有些則是印度的民間傳說;還有一些是葛印卡老師個人的經曆。這些故事,全都是用他自己的方式講述,未加修飾,保留原貌,強調出它們與內觀練習的關聯性。這些故事緩和了內觀課程的肅穆氣氛,並且將教導中的重點用容易記得的形式來說明,以鼓舞學生。選錄在此的隻是在十日課程裏所說的許多故事中的一小部分。
書中所引用的經言語,是取自最古老、眾所公認的記錄佛語的經藏,這些經藏在南傳佛教國家,以古老的巴利文保留下來。為了維持全書一致的語氣,我嚐試將所有在此上用的經文重新翻譯,在翻譯時,我參考當代首屈一指翻譯名家的作品。然而,因為這不是一部學術著作,所以當我在翻譯巴利文時,並沒有殫精竭慮地去尋求逐字逐句的準確性。相反地,我企圖以內觀者的經驗及對經文的了解,用直截了當的文字,來傳達每一段經文的意義。也許某些經文或章句的翻譯似乎異於傳統,但是我希望實質上,以英文譯文忠實地表示原經文的意義。
雖然對西方讀者來說,某些名詞用梵文可能較為人知。但為求一致性以及準確性,文章中所用的佛學名詞都是用巴利用職權文,例如,巴利文dhamma(法)用來取代梵文的dharma;kamma(業)取代karma;nibbana(涅槃)取代nir-vana;sankhara(習性反應)取代samskara。為了讓文章易於了解,巴利文也參照英文的語法使用複數,加上-s。總而言之,文中的巴利文名詞已減至最少,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有些名詞的概念很難用英文單字加以表達,因此,有些地方似乎使用巴利原文,比用上長長的英文片語要適合。書中印出來的巴利文,在書後的術語部分,附有定義。
所有練習內觀的人,都能得到相同的利益,並不會因種族、階級或性別而有所不同。基於這個原則,我盡量避免在文章中使用具特定性別的字眼。但是有時我使用代名詞“他”,來代表一般的內觀者。請讀者將這些用字,看做與性別無關,因為這樣的分別心,與內觀的基本教導以及其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我深深感激許多幫助我完成此書的人。我尤其要對葛印卡老師表達我由衷的感恩,感謝他在百忙中,抽空審閱本書;更感謝他引領我踏上書中所述的正道。
就深一層而言,本書的真正作者是葛印卡老師,因為我的目的,隻是呈現他所傳承的佛陀的教導。本書的功德歸於他;若有任何瑕疵,則是我個人的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mw 回複 悄悄話 原文地址:了然修行記錄——前言作者:米米
看了在下的日記,您不必大驚小怪,一切都很正常,因為宇宙間、人世間有很多事情,我們做不到,甚至連想象都難以想象得出……
這本書是修行回憶錄,都是以往之事,可能有些地方會出現時間差異,而我也不在意這些,能想起多少就寫多少。此書以前在網上曾經發過,但是因為當初匆忙,又因為是回憶錄,所以記錄也就斷斷續續,有很多缺失,現在經過過濾糾正,並詳細補充了很多修行過程中出現的走火入魔以及身體各種逆行岔道的真實情況,由原來的五萬餘字,詳細到十六接近萬字。當中就修行中出現的一些奇異現象,以及為什麽會出現這些現象,都做了詳細的解釋。從修命功到修性,尤其是入禪時出現的一些夢幻,做了詳細的解說。
希望大家能相互流傳,發心助印,利益大眾。


一首名偈語:“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ca38a01015a1k.html

人活著,世間萬物,林林總總,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眼前,我們難以知道其真實意,就算是一個禪境,一個夢,我們都不知道其為什麽來的。那麽誰說自己開悟了?誰知道這來到眼前的一切事物的真實意義呢?這本書從開始到最後,講的就是如何解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真實義。
你看了此書,另外,千萬別以你認為的經典來卡我寫的東西,你看的是佛經,我說的是我的經,你認知的是你自己的修行體會,我隻說我自己的修行經曆…… 也別當真,就當做是茶後飯餘的消遣,一笑了之。畢竟是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嘛!如是觀,你就不會有什麽計較了,或許看到可笑之處,你一開懷,忘了生氣。看到會心之處,你拍案高興。就這樣,真假虛實,都是過往煙雲……勿計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