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心語

憑著心靈與誠實,深刻反省自己;因為感動而寫作, 隻發本人原創; 分享人生體會,交流思想心得!
正文

您我離誠實還有多遠?

(2013-10-27 08:17:15) 下一個


--讀瞿秋白《多餘的話》有感
 
(一)

寫於七十八年前的文字,與我在同一個星球上共存四十二年之後,我居然第一次聽說它,第一次讀到它。它是瞿秋白的遺作《多餘的話》,是瞿秋白臨死前寫的一篇自白性散文。

過去我對瞿秋白的了解隻是停留在名字上而已,在國內上學時經常聽到的名字。前幾天,無意中讀到一小點曆史片段,才知道毛澤東因為讀了《多餘的話》,就把瞿秋白說成叛徒。曾與瞿秋白過從甚密的周恩來,為了討好和迎合毛旨意,推波助瀾,也說,瞿秋白是一個叛徒,要他的墳墓從八寶山搬出。這樣,瞿秋白墓被毀、曝骨揚灰,就連瞿秋白父母墳墓也被毀。

這段小曆史激起我對《多餘的話》和瞿秋白的無限好奇。到底是怎麽樣的文章,到底是怎麽樣的人,到底是怎麽樣的原因,讓毛澤東認定瞿秋白就是一個叛徒。因此,我才找《多餘的話》來讀,查找瞿秋白的資料。我的思想穿梭時空,尋找瞿秋白靈魂的影子。

瞿秋白是江蘇常州人,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他曾兩度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是中共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在瞿秋白當中共最高領導人期間,先後爆發了中共領導的以顛覆當時的國家政府為目的的南昌暴動,秋收暴動和廣州暴動。1935年,瞿秋白因被自己人出賣被捕後,被民國政府執行死刑,時年三十六歲。是是非非,誰是誰非,曆史各自有自己的判斷,不是本文要談的。

誠實,我要寫的是誠實的品性。讀完《多餘的話》之後,發現瞿秋白也算是位具有誠實品性的人,至少在寫《多餘的話》時,他的心是誠實的。我能體會到他的那份誠實的心情。

瞿秋白在序言裏說明了他寫《多餘的話》的目的,就是“寫一點最後的最坦白的話”。因為是怕別人不了解真實的自己,而被別人敬佩, 就故意坦白自己的不足,讓別人無需“敬佩”。這是誠實。

瞿秋白知道自己一定會被認為是位傳奇人物。在臨死之前,吐露自己的心聲,暴露自己的懦弱。在文中,他明白無誤地把自己過去十五年所謂的 “傳奇”,定位為“曆史的誤會”;他把自己在中共建黨方麵的貢獻和地位,定位為“我十五年來勉強做的政治工作”;他明白地講自己不是一位真的共產主義戰士,而是把自己定位為一介書生文人。

瞿秋白可以選擇不死,但他選擇了死;他可以選擇不寫《多餘的話》,但他選擇了寫;他可以選擇寫得不誠實,但他選擇了寫得誠實。在死前,他讓自己的心自由選擇,讓自己的心選擇誠實。

說起誠實,在吾國文化裏,大概分為幾個層麵。第一個層麵,所謂的“誠實”,是在一種符合那些特定的環境,能實現己方和其他各方利益最大化,及風險最小化的選擇。這種“誠實”是瞿秋白曾經生活過的共產黨文化裏的主流。這種“誠實” 無關人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就是停留在環境的物質層麵。多年以來,國內一直是以這類“誠實”為主流。沒有這種“誠實”品格的人,在體製內是吃不香的。第二個層麵,所謂的“誠實”,是此時此刻的一個人的頭腦裏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人的頭腦受到的物質層麵的影響還是相當多的,難免有患得患失權衡利弊之類的想法參雜其中。尤其是當前,人人都在追求名利的大道上奔波忙碌,想誠實也誠實不來。第三個層麵,一個真實的人的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這類人已在自己的內心中找到自己,能明白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並順著這種真實想法和感受。這是真正的誠實。

瞿秋白在寫《多餘的話》時的誠實,能算得上真正的誠實,一個臨死的健康人的誠實。一個臨死的人,能放下的都放下了,真誠地麵對自己,這大概是瞿秋白當時是心態吧。

(二)

在瞿秋白的人生中,他還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誠實。他看上了別人的老婆,女的也有意躲著他了。他居然追到女方的家裏去,和女方的老公一起進行三方談判。三人在女方娘家談了兩天沒談成,又到女方的老公家談了兩天還是沒談成,最後又到瞿秋白的老家去接著談,終於談成了。不僅談成了,而且瞿秋白還與女方的老公談成了朋友。然後,三人在當時上海的《民國日報》上同時登三條啟事。一,女方與原老公離婚;二,瞿秋白與女方結婚;三,女方原老公與瞿秋白結交朋友關係。這些啟事連續登三天。

追求別人的老婆,本來就不光彩;上門去找女方的老公說我想要你的老婆,那是件冒風險的事,是要挨打挨罵的,搞不好要出人命;而且,那時瞿秋白的老婆才死三個多月,屍骨未寒。瞿秋白都不管這些,他隻管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他很想娶那個女的。這就是真正的誠實。

毛澤東的“誠實” 是第一個層麵的所謂的“誠實”,毛沒有瞿秋白的那種誠實的心。當毛讀瞿秋白的《多餘的話》時,覺得讀不下去。毛一生大多的時候,用腦不用心;瞿秋白在寫《多餘的話》時,用心不用腦。兩者不能交融。除此之外,毛還是“政治動物”;在人生是最後幾年,瞿秋白已經不太是“政治動物”了。這樣,毛就說瞿秋白是叛徒了,也是為了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已。

瞿秋白的誠實是很難得的。那時共產黨人鬧革命,基本上靠的是理想和激情,和誠實沾不著邊。瞿秋白認為自己進入共產黨,隻是機緣巧合而已,他初上北京時,隻想讀書將來謀個教書的差事。既考不上北大,又沒錢上北大,就去讀不要學費的俄文,因此接觸到共產主義,就開始有些共產主義理想和激情。他的誠實本色被理想和激情掩蓋了。幾年之後,激情就開始消失了。誠實的品性又開始顯露了,這導致他在黨內開始吃不香了。那時多病的他被留在江西繼續打遊擊,他要求跟著走,沒有得到同意,其實他是被黨變相地拋棄了。即使那次瞿秋白不被國民黨殺,也會遲早在共產黨的內部肅反中被殺,因為那個時代的共產黨是容不得瞿秋白那樣誠實的人的。雖然激情少了沒了,但到死前的幾分鍾,共產主義理想依然伴隨著他。

有關瞿秋白的文章很多,大概隻有我寫文章當他是誠實的人來紀念。能發現瞿秋白的誠實本色,大概是因為此刻我本人也是誠實的。

(三)

盡管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在三十六歲之前,我一直沒有領會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在那個文化裏,在那類人際關係之中,我一直都擺不對自己的位置,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常常處在難堪的境地裏。我就象一隻迷途的羊羔,完全沒有找到出路的線索。

一直到有一天,我回歸到自己誠實的本性。那時我近而立之年了,到省城的黨校學習。有空就去找我的大學同學溪玩。溪正在培訓他的員工,談到誠實的問題。他舉例說,在行駛的長途班車上,有一人要求司機停車去方便。車一停,很多人就衝下車,顯得比那叫停車的人還要急忙。其實,大家都有停車方便的需要,但大家都不想說出來。溪說,那叫停車的,就是誠實的人,一個誠實的人就是敢於把自己的需要講出來,敢於麵對自己誠實的結果,不以真實的自己為羞澀。

聽者有意,我就在那時才明白誠實到底是什麽東東的。在那以前,我對誠實的涵義的理解,大概是不撒謊,敢於認錯。因為溪的話,我對誠實的理解得到拓展,敢於承認自己的需要,敢於麵對自己的需要。不僅要對別人誠實,更要對自己誠實。

誠實從此與我結緣。後來,我給自己起英文名字時,就選了一個有誠實涵義的英文名字,它是Frank。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要誠實,底線是要對自己誠實。從此,我的生命因著誠實而大有改變。不再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凡事以誠實為本。做事情也因著誠實而開始順風順水了。

因為要寫誠實,就特地查找誠實的含義。竟無意中發現,對於誠實,古人也早有論述。他們把誠實當成“天之道”,“人之道”。

《禮記·中庸》中有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認為“誠”是天的根本屬性,努力求誠以達到合乎誠的境界,則是為人之道。又說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認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賴於“誠”。

孟子說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又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認為反省自己以達到誠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樂。

此時,我才意識到,原來過去十幾年來,本人因為追求誠實的緣故,已經行在 “天之道” 上,已經做對了 “為人之道”。難怪,自從本人凡事力求以誠實為本以來,就好像生命被改變了,內心有了定力,內心有力量。

誠實並不容易,不是說要誠實就能誠實的。誠實需要勇氣,誠實需要實踐, 誠實需要環境。

(四)

瞿秋白是誠實的,但他還可以誠實得更多,誠實得更早,誠實得更深。

那時的紅軍代總參謀長龔楚,顯然比瞿秋白更誠實。龔楚是紅軍創建者之一,為中共事業曆盡艱辛,幾入生死,左腿致殘,加之身居高位,通緝匪首。龔楚見證了那些令人膽寒的殘酷肅反,見到身邊的共事過的人一個又一個地被肅,令龔楚反省。更是對他自己十一年革命生涯的反思。發現當時的革命手段,毀滅人性了,毀滅人道了,也毀滅人格了,更談不到自由平等。龔楚這樣說,這樣的革命手段,難道是我所應追求的理想嗎?1935年五月二日,龔楚避開身邊的中共政治保衛局的特務員,隻身巧妙逃脫,留下一份聲明,脫離紅軍回廣東老家。後來,龔楚定居香港,脫離政治旋渦,改名龔鬆庵,在港辦實業。1990年,龔楚攜夫人回老家過晚年,五年後,龔楚在老家辭世,享年94歲。龔楚的結局比瞿秋白要好得多了。瞿秋白不僅英年早世,而且死後二十幾年還被定為叛徒,屍骨受辱,連自己的遺孀和女兒都受牽連。

在瞿秋白的個案中,更多更深更早的誠實會給他本人帶來不同的結局。至少,不會有那些悲劇的結局。

(五)

聖經約翰福音四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這與孔孟的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 “思誠者人之道也” , 不謀而和。

在追求名利潮流裏,當前,我們中國人距離誠實還有多遠呢?也許還很遠。您誠實了嗎?

誠然,誠實不是最終的目的地;誠實隻是一段橋梁,一段通道;一段通天的道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凡人自語 回複 悄悄話 文中的溪的評論(2):誠者一也,誠一不二,誠於心信於外。然誠為何物?自認為,誠乃人之本性也,非善非惡,屬中,對自己誠實,即知自己的舉心動念,不加外在所謂觀念的判斷,無是非得失無道德倫理的標識;而要明白自己的舉心動念,則要內觀,要靜心,要建立和自己的聯係,和自己對話,知因知果,知道自己的現狀,無論內外。
凡人自語 回複 悄悄話 文中的溪的評論(1):然人大多無法往內觀,一味往外,以世間的觀念價值認知不加判斷被人用,而迷失自我,也就喪失了自誠的能力,往往隨波逐流不能自己,先自欺,欺人,後被人欺。往往終了也沒明白自己要什麽,一輩子從黑暗到黑暗!當然也有自明者,內心覺悟但無法明於外,無法與外境和諧,往往因內外衝突無法自拔痛苦不堪。
ash888 回複 悄悄話 誠實人在這個世界上是稀有的,人心太詭詐。
本人心語 回複 悄悄話 我們有位朋友喜歡一位異性六七年了,一直沒有正式的表白。有時說,自己不再喜歡那位異性了;有時說,自己不能確定那位異性是否喜歡自己;有時又說,自己不清楚那位異性是否是命運中的那個人。如些反反複複,不知所措,不知所雲。我說,看來,你不知道什麽是誠實,你還沒有找到你的誠實所在。我就一直沒有機會深入地解釋誠實是什麽?讀了瞿秋白《多餘的話》有感,就此寫點有關誠實的文字,與之分享。
本人心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永遠是中國人' 的評論 : 對不起,永遠是中國人。那首歌引起您不好的回憶。

紅歌是很令人反感惡心,歌頌革命,讚美領袖很膚淺,很幼稚,是因為把讚美給了不配得讚美。

我不算是有宗教的人,見我的另一個博文,凡人自語:《我的心路曆程:穿越宗教,走近上帝》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64036/

至今日,我已經與誠實結緣十幾年了。我喜歡這樣的歌,因為我覺得那歌把讚美給了唯一配得讚美的至高者。
永遠是中國人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很好, 誠實很難得. 虛偽很可惡.

但是配的那個宗教歌曲怎麽聽了不協調. 宗教裏的聖歌, 怎麽聽起來跟以前歌頌革命, 讚美領袖的歌曲差不多, 很令人反感惡心.
本人心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endy1015' 的評論 : Wendy,You are right,誠實不容易,誠實有力量,那是實力。

wendy1015 回複 悄悄話 誠實是一個跟我們中國人永遠沒有交集的東西。。。嗬嗬!

當我們誠實了,那我們就真正強大了!
Suti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