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心語

憑著心靈與誠實,深刻反省自己;因為感動而寫作, 隻發本人原創; 分享人生體會,交流思想心得!
正文

經曆夢想環境的落差

(2013-08-10 13:34:43) 下一個

“中國夢”這個詞,因是從領導人的政治口號裏來,而開始在華語環境裏流行。人們都說,領導人在造“中國夢”這詞時, “美國夢” 是參考詞。然而,在華人所能營造的夢想環境與美國人所營造的夢想環境之間,相差還是很大。幾個筆者本人親曆的生活小故事,也許能說明一點那個差距。

玲是一位來自中國的姑娘,國內名牌大學本科畢業,再到中科院讀研究生,畢業後到美國西岸的這所大學讀病理學博士。艾麗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姑娘,美國名校畢業後,到外麵世界闖蕩了幾年,也來這所大學讀心理學博士。玲和艾麗年齡差不多。

我剛到美國,還沒有買車。玲經常和我一起坐別人的車。艾麗經常讓我坐她的車。

後來,我買了車了。我第一次開車去接玲,玲見我坐在駕駛座上要開車,就說:“福蘭克,你會不會開車啊?不會,我就下車啦!”。 我愣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想了一下,才說:“我也坐在車上,安全對我對你一樣重要。” 玲才不好意思下車。其實,我在國內已有了駕駛經驗。

隔天,我開車去接艾麗,她自然地坐在副駕駛座上,好像全然不知我是在美國開車的新手。車開了一會後,她說:“福蘭克,開車上高速路對你是問題嗎?” 我說:“我想不會有問題的。” 她說:“那好,我們就走高速吧。” 我的車在高速路上飛馳,前後左右都是時速100公裏以上的車。艾麗在副駕駛座上,談笑風聲。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國的高速路上開車。

對一個在國內已有了駕駛經驗的男人來說,在美國開個車不算是個夢想,但可以說是美國夢的開端。中美兩位姑娘,玲與艾麗,給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給了我全然不同的環境。玲讓我緊張,拿方向盤時,手心發汗,內心不時自問,是否要多練練再上路。艾麗讓我自然放鬆,無形中給予鼓勵,給予我擴展的勇氣。如果沒有她的支持理解,我可能需要等一段時間才會開車上高速路。

寧,長我十五歲,比我早二十年到美國。寧是七八級的大學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八十年初期被公派出國了。在美國拿了博士學位,留在美國工作。我到美國的頭一年,與寧在同個樓層上班。常去找他請教各種問題。有一天,我對寧說,等五年八年之後,我的英語就和美國人差不了,可能還有點口音吧。寧聽後,十分不高興,脾氣一貫很好的他居然生氣了。他說,怎麽可能?不知天高地厚.

在同個時間段,我對一位美國朋友說,要是有一天,我的英語和你們的一樣就好了。那位美國人說, 福蘭克,你可以講得比我們更好。

後來,我的英語真的很好了。例如,我打贏警察指控我開車超速的官司,這種官司可不好贏的;在上班的地方與領導就工作問題辯論兩個小時,而且占了上風;用英語和一位寧也認識的教授一起研究《道德經》,並且得到那教授的好評等等。我費不小的勁,才讓寧相信,我的英語能力真的在美國人的平均水平以上了。

在美國生活工作十年八年之後,英語水平達到美國人的平均水平,雖然有些難,但並非不可能。對一位剛到美國不久的人而言,這算是個夢想。當我講出這個想法時,中美兩國人的反應如此的不一樣。寧博士在我有夢想的頭上,淋上了幾瓢冰冷冰冷的冰水。那夢想本來就很弱,在冰冷的水中奄奄一息。那位美國人卻讓一個僅有奄奄一息的夢想,被注入生機。

讓我提筆寫這篇文字的是,前天在上班時的一段經曆。這經曆讓我進一步體會到美國人對夢想的包容,支持,理解,相信的能力之強大,非目前我國人能比。

前天,我的兩位同事迪瑞和奧倫多在聊天。迪瑞說,他在很小的時候,祖輩帶他去到高爾夫球,他天分不錯,玩得很好。在讀書時,都得到學校高爾夫球教練的喜愛和特別的指導。迪瑞一直想往職業高爾夫球手的方向發展,畢業後,他選擇到高爾夫球場去工作,這樣就有機會多接觸高爾夫球,利用球場的設施多練球。在迪瑞離他的目標越來越近時,金融危機發生後,高爾夫球行業受到衝擊,迪瑞失去他在高爾夫球場的工作,也不得不暫時放下自己進軍高爾夫球的理想。迪瑞接著說,他現在的工作,使他既沒有時間,又沒有金錢追求自己的高爾夫夢。現在,美國經濟日見好轉,迪瑞希望自己早日重返高爾夫球場,早日進軍高爾夫職業比賽。

我在旁邊一直都在聽迪瑞的訴說,能體會得到,那是發自他內心的聲音。他的語氣中帶著希望,帶著等待。

不知為什麽,我就這樣說,迪瑞,等我有錢了,我一定專門為你買個高爾夫球場。迪瑞回應說,那就太好了!我接著說,我還要讓你管理那高爾夫球場和它的附屬的商業。迪瑞回應說,那我一定幫你賺錢。我說,我知道你會。因為有事,我們各自忙開了,話題就停住了。

大概,半天後,本來背對著我的奧倫多,上午與迪瑞一起談論高爾夫的那個奧倫多,突然轉身很認真地對我說,福蘭克,你會讓我在你的高爾夫場免費玩嗎?我說,那是當然啦!奧倫多就滿意了,很快就轉回身去作他的事。但他的那種表情卻印在我的心裏,那種好象在最後的時刻,突然記起有重要的事情要完成的表情。也許,要到高爾夫場免費玩的許諾,對他很重要吧。

望著奧倫多的背影,我心中感慨萬千。我的天啊!奧倫多比我自己更加相信我的那翻話,那翻說我自己將來會超級富有的話,眨眼的功夫就買下整個高爾夫場的超級富有的設想。一個高爾夫場,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美金。

想變成超級富有的想法,對我自己來說,都不是強烈的,隻是一種隱隱的內在想法而已。當時對迪瑞說的那翻話,更多的是為了表示對他的理解和支持罷了。沒想到,我的兩位同事迪瑞和奧倫多卻那麽認真地對待我那夢一般的話。反過來,讓我吃驚。

也許,美國人見慣了夢想成真的例子。也許,他們從小就受這樣的教育。也許,... ...。不論如何,要相信那些夢一般的話,要認真地對待那些夢一般的話,都是不容易的,甚至,不太可能。

在中國人當中,我常常被認為是夢話連篇的人。在美國人當中,我卻常常因為夢話連篇而受歡迎。中美兩國人之間,對待夢想的態度有天壤之別。

我想這種區別在於信仰。美國人相信萬能的上帝才是世界的真正主宰,在上帝的旨意之下沒有不可能的事。而我們人是摸不透上帝的旨意的。若上帝要讓我們安全,那誰開車都一樣!若上帝要讓福蘭克的英語變成與美國本地人一樣好,那還不容易!若上帝要讓福蘭克變成超級富有,那有什麽難的!

隻有相信上帝的人,相信上帝的萬能的人,常常體會到上帝的大能的人,才能象我認識的這些美國人那樣對待,包容,支持,理解,相信別人的夢想和自己的夢想--夢幻般的想法,夢幻般的說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本人心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amhereforfun2' 的評論 : 我們在這裏談的是環境。已經可以在環境之上行走自如的人不受環境的約束。如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不受大氣層情況的影響。但飛機起降經過大氣層時,那裏的風暴和雷電是致命的。並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時候,都能在環境之上行走自如。
本人心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ach1960' 的評論 :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Best wishes of Good Luck for you too!
iamhereforfun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ghtrose的評論:
I agree with you. Don't take Americans' compliment too seriously. In most cases it is just polite manner. Don't take Chinese comment too personally, they are just telling you their real feeling.
mapesbe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ghtrose的評論:

我覺得美國人之間也是互相鼓勵的多。這是一種禮貌和思維習慣。

貶低別人是很mean的做法。我也見過這樣的美國人,都是跟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出來的。被他們的父母打壓,也養成了習慣打壓別人。
mapesbel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環境跟美國不一樣。在中國,不夾著尾巴做人,要吃虧的。而在美國,夾著尾巴做人要挨欺負、被踩的。所以,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不一樣。我們的習慣也不一樣。我們的思維已經成了習慣,看到別人翹尾巴、胡思亂想,就有拍醒他的衝動。
coach1960 回複 悄悄話 "後來,我的英語真的很好了。例如,我打贏警察指控我開車超速的官司,這種官司可不好贏的;在上班的地方與領導就工作問題辯論兩個小時,而且占了上風;用英語和一位寧也認識的教授一起研究《道德經》,並且得到那教授的好評等等。我費不小的勁,才讓寧相信,我的英語能力真的在美國人的平均水平以上了"
Frank, you rock ! This is America, you really could be what you want to be ! Good luck.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Regarding the English level, I think most Americans' comments towards foreigners are encouraging because they did not really hold foreigners at the native speaker level. Besides, they hav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with you, so why being so strict?
Making your self understood or even win professional arguments are not the same as having perfect English. I have won many such professional arguments because people I talk to are knowledgeable and professional people. They care a lot more about the content of my speech than my accent. However when I teach undergrad students, they complain a lot about my accent, of course anonymously in evaluations. For them, as long as I look like a foreigner and talk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accent, that is good enough reason for them to dismiss the class and blame all their bad grades on me.
What Americans tell you in your face can be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they really think. Of course our fellow Chinese sometimes don't even have the superficial courtes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