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樂路196號的回憶 (三)

(2012-03-29 11:27:34) 下一個
196號裏沒有被切隔過的完整住房也就隻有這造反派的王家,和有軍警背景的賈家居住著。他們可以有條件選擇與其他房客溝通,或者不溝通。當然還有建造這幢房子的原主人,周家母女。雖然她們隻是窩在一小間,但煤氣衛生設備俱全,也可選擇保持一份清靜。 其他居民則是抬頭不見低頭見,每天照披間必碰麵,共用幾個水龍頭,幾個衛生間;共用著水表,電表 … 雖然居民們基本不探討這房子之所以會這樣分配的緣由,人們都會理所當然地接受這麽一種假設,也就是造反派和人民解放軍把資產階級趕一邊去了。 許多年後改革開放,不少“地,富,反,壞,右”得到了平反,而一批曾經的革命者又倒了下去。所以有時候會想,賈家與王家是否有受到影響:倒下去了嗎?還是走更高了?我不知道。有一次聽說那女孩芝蘭去了一歐洲小國,不知是真是假。 寫到這裏,禁不住聯想起在大學裏遇到的一些人與事。84年 我們入住位於王府井的醫大。學校小,學生又少,突然一下子與教授領導的接觸頗為頻繁,密切。這些人都有個了不起的頭銜,又都個個苦大愁深的樣子。他們中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告訴你一段可歌可泣,被鬥被整的故事,而且是互相整!老陸會告訴你說老萬不是個東西,老萬會告訴你說不要太靠近老陸 … 總的來講,他們在過去的那些個風風雨雨的年頭都有過“上”的時候,也有過“下”的時候,但總的來講都倒下了。唯獨一人,我們當時的校長,風風火火一女士,樸實無華,但很有風度。那張臉永遠帶著微笑,哪怕她要拿你開刀,也會關切地笑著跟你說“別想不開”。從不在任何一場運動中倒下,隻會越走越高。能成為這麽個名副其實的不倒翁,那是絕對需要真本事的!不僅在政治上從不失手,在專業上是掌握著國際領先技術的心髒外科大夫。近來我想,她平時行政工作這麽忙,是每周的星期幾她做手術呢?唉!隻歎方舟子那會兒還年輕,這個迷恐怕是解不開了。 扯遠了,還是回歸主題,言歸正傳吧。之所以想起我大學時的校長,是希望王家與賈家的人能與我那位校長一樣,隨著時局的變化隻會越走越高,而不會淪落到跟人去感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類的話。不管怎麽樣,他們在我小的時候讓我見識了充滿自信的人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其實他們真正的長像,我一點都記不得了。隻有“英俊,高大,帥氣”那種印象。很有可能他們的長相其實很普通,是那豐滿的自信帶出來的漂亮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