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詩經

茶話詩經,癡人學佛。
正文

【我讀過的一本書】重讀《永別了,武器》

(2021-11-21 08:47:03) 下一個

斷斷續續讀地過海明威的一些作品,最喜歡的是《永別了,武器》。

多年前第一次讀的是中文版,記不清是誰翻譯的,行文比較流暢,故事情節也不複雜,所以很快就讀完了。當時讀後的感覺就是鬱悶,天色灰濛,秋雨連綿的景象。

前段時間又看了一遍英文原版,真切地感受到海明威文字的簡潔有力。看多了時下流行的網文,再看那樣簡潔的文字,真如晉人誤入桃花源,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海明威的文字簡潔明快,這已是定論了,沒有什麽好說的。讓我佩服的他不行贅文,直截了當的文風。中國古人講究行文曲折,這固然沒錯,但凡事有個度,若過度的曲折演繹,就會顯得的臃腫和無稽了,更苛刻的說法就是“臭婆娘的裹腳布”了。

《永別了,武器》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一群無辜的人被無端地卷入戰爭,其中一對年輕人墜入愛河。他們厭倦了那場戰爭,曆經艱辛,到達了象征桃花源的彼岸 --- 瑞士。在那裏他們度過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正當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憧憬時,女主角卻因難產跟嬰兒一起離開了人世,留下男主角一個人。

在瑞士的那段幸福時光,作者花了不少的筆墨去描寫。如叢林中的鬆鼠和野禽,冬夜飛舞的雪花,屋裏溫暖的爐火,腳踩積雪的聲響等等,通過文字你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份靜謐祥和與快樂。河對岸的歐洲各國此時還在戰亂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這種美好的生活尤其顯得珍貴。然而這些實實在在的美和幸福,在女主角於雨夜去世之後卻顯的異常的飄渺,讓人不堪回首。

小說的情節比較簡單,結構也不複雜,那麽作者想要說明什麽呢?我想大概是平凡人在大災難前的無奈吧。在波濤洶湧的社會大浪來襲時,一群群平凡的人無能為力,隻能忍受苦難的折磨。

作者特意描寫了這樣一個細節:一群螞蟻想要逃離燃燒的樹枝,然而種種的努力都是徒勞,最終還是掉入了火坑。這一象征手法把主題表達的淋漓盡致。

其實這樣的故事世世代代都在上演,隻是形式在變化而已。古有守戊征戰之苦,今有金融危機之災。這些苦難就象小說中不斷出現的雨一樣,淒冷連綿。躲不過,逃不掉。荒唐的世界,無奈的人生。

說到人物塑造,女主角的形象塑造應該說是很成功,讀者看到是一個善良純潔真摯勇敢的美少女。我感覺男主角的形象刻畫的不夠飽滿,稍有些幹澀蒼白。也許正是這些略有點虛飄的缺陷,強化了那一代人迷惘的形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