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裏,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裏,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裏,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裏,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裏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注釋】
芻(chú):割草。
蕘(ráo):砍柴。
雉(zhì):野雞。
囿(yòu):養動物的園子。
麋(mí):中國著名的特產動物,但野生的早已滅絕,現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獵苑的孑遺,特征是尾特別長,眉杈特別發達,形成主杈模樣。
【小議】
這段結合《阿房宮賦》一起讀效果更好,兩篇文章的觀點完全一致,即愛民。杜牧的觀點和警告時至今日,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再重溫一遍吧。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