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踏上修行路,一些佛法修行者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出發的目的。他們深入頭腦,廣泛的探索宇宙、世界,而不探索自己;他們糾結於弄明佛教的知識、概念,而忘了這一切最終的目的,隻是為了除苦,隻是為了能夠快樂生活,活在當下而已!
實踐解脫之路,警覺不要走上研究佛學的道路。走上研究佛學的道路,那無異於將佛法變成了世間學問;若是如此,則失去了佛法的真正價值及其目的。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學佛的目的是為了除諸苦惱,學佛的目標是為了歸於當下。若忘了這個目的、目標,則有走入頭腦,進入虛妄的危險。當自警覺。
有些人糾纏於什麽是“如來藏”、“佛性”、“阿賴耶識”等這樣的概念,找不到認識它們的入口,好像被置於茫茫的沙漠或虛無的幻城一般,讓人感到困頓和發狂。為什麽有人會這樣呢?多半是因為這類人,沒有經過“小乘”訓練,而直接切入“大乘”的緣故。從某種意義上說,從小乘上升為大乘,是認識境界的提升,但同時也有可能是,在往虛妄的頭腦的幻境裏去!
在我看,每一個學佛者,最初都應學習小乘,都必須經過小乘佛法的訓練。不可直接進入大乘,直接進入大乘,隻會如孫悟空一般騰雲駕霧,腳踩幻雲體會空夢,而不是如來佛那般的安詳自在。沒經過小乘訓練,大乘的境界隻是頭腦的想象,那是幻國,是雲山霧海,在那兒待得越久你感到空、虛幻,你越進入頭腦遠離實際,空生幹慧不起作用,不能解決人生的實際問題。
二
凡在大乘,對“如來藏”、“佛性”、“阿賴耶識”等這樣的概念迷惑,對“明心見性”、“開悟”、“見本來”等不知如何下手而煩惱者,我說,回到小乘去。回到小乘找一方法老老實實的修。別嫌那些方法小,別嫌那些方法沒有用,它們恰是對治你現在的這種習氣的,恰是治療你現在頭腦的。回到小乘,老實修行,這種返修之路,對這類人便是前進之路。
如果你不知道到小乘裏該找什麽法修,那麽去研讀《四念處經》,依照它老老實實的做。把四念處經修好了,決定大乘修行者的境界,你都會一覽無餘。學習佛法,要往小處來,要往實處來,要往當下來。不可往大處去、往理想處去、往遠處去,因為那正是順應了頭腦的習氣,上了頭腦的當。
什麽時候你開始熱愛那最微小的、平凡的,不再想解脫,不再想成佛,不再追究什麽是如來藏、佛性,不再想如何明心見性,隻是安詳地享有你現有的世界,就差不多到家了。任何覺得境界在遠方,美好在未來,還感覺有什麽沒現實、有什麽沒完成的人,都還在途中;任何想拯救他人、改變世界、改變自我者,都還落在妄想裏。其所作為,都是自心逐自心,非幻成幻法的表現。
我們不能因大忘小。小是大的基礎,大乘是由小乘奠基起來的。沒有小乘的基礎,你不可能建立大乘的境界。對於那些感覺佛法的道理全明白了,但還是很苦,還是沒能心解脫的人,回到小乘去,去補小乘的課。補小乘的課,就是你這階段的修行。生命中缺什麽,什麽的缺乏所引起的症狀,就會引導你去找到它並補上它。一些大乘者所暴露的問題,就出現在小乘上。補小乘的課,圓大乘的行。
三
過去的時代,老師們一般引導學生都是從小乘往大乘裏去;但這個時代則應相反,應該引導更多的人從大乘往小乘來。為什麽呢?因為現在浮在上麵、虛假的大乘之士太多了。他們連小乘人所覺悟和具備的基礎都沒有,還妄談大乘妄修大乘。正如一位沒上過小學或連小學基礎都沒打好的人,怎麽可能談論或應用大學課程呢。
所以,對現代部分學佛者而言,應回到小乘裏去。擇一方法,或安那般那,或白骨觀,或覺察感受,或觀心,或擇眼前一物觀,總之於四念處中任擇一法,依之從最基礎的學起行起,必能自然來到大乘者的世界觀、人生觀。任何時候我們都應重視基礎,因為基礎好比家門前的路石,你來回進出都得用它,都得踩它。基礎是根本,是生命,是固化為你存在的一部分,怎能沒有基礎呢?
不能輕視小乘。不管大乘人小乘人,都得修小乘,小乘不可少。回到小乘,觀身、觀受、觀心、觀法,把這四塊大的內容一一觀好、修好,決定沒有什麽問題。修行像世間的任何一種事一樣,如果你前麵基礎沒打好,根基沒紮穩,到後麵就會困惑、不明白、困難重重;相反,如果你前麵做好了,順理成章,後麵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說到底,大乘小乘隻是個概念。對於那些迷失和困頓在大乘佛法概念裏的人,返回小乘,從頭再來,是條活路。回大向小,老實修行,是對治那些浮躁、混亂、困惑、理論化、虛無感和學習佛法不能受用者的藥方。對那些困拘在小乘思維裏的人,用大乘之藥;對那些停留在大乘幻境裏的人,用小乘之藥。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幹慧再多沒有用,迷時無目亂投生,是現今一些大乘人的病。服用小乘藥,必能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