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詩經

茶話詩經,癡人學佛。
正文

感悟詩經:24---《召南·小星》

(2012-09-14 08:12:11) 下一個












     小 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


肅肅宵征,抱衾與裯。


寔命不猶!



注 釋


 


嘒(音慧):微光閃爍。


三五:指天上星的數。


肅肅:疾行貌。宵:夜。征:行。


寔:實的異體字。是,此。


參(音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音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一說當讀拋。拋棄。衾(音欽):被子。


裯(音綢):被單。 猶:若,如,同。



白 話 翻 譯


 


星光微閃,三五顆在東邊。


整天披星戴月急趕公,沒日沒夜窮忙碌。


好命爛命不一樣!


 


星光微閃,參昴二星掛西邊。


每天披星戴月匆返家,被衾冰冷難入眠。


好命苦命大不同!


 



 


這首詩是一個小吏對自己日夜奔忙的命運發出不平的悲歎。


 


讀者可能也注意到了《詩經》裏多數的詩是三章,這首詩隻有兩章,這個差別正體現了《詩經》的靈活自然和真實。觸景生情的真情實感才能感人,小吏每天早起晚歸地公幹,也隻有在上班路上看天邊殘星時,在返家途中望滿天繁星時,才有空閑想到自己悲慘的生活,才會發出不平的感歎。他上班時忙得要死要活那有工夫感慨?要是他上班時能發悲歎,那就是太悠閑了,堪比後人的“一杯茶水一張報”了。因此,此詩兩章,一朝一夕,非常合理自然,且能準確地表達小吏的心理感受。隻寫兩章而不像做八股文一樣硬湊成三章,這不正體現詩人的真實和自然嗎?


 


在寫這篇感悟前,我先把詩翻譯成白話給朋友看,朋友針對我的那句總結“這首詩是一個小吏對自己日夜奔忙的命運發出不平的悲歎。”說:“你會不會沒有控製的借題發揮的寫呢?”本來我真打算長篇大論“命”什麽的,以及該順天承命還是奮起抗爭什麽的。這個提醒很好很及時,讓我放棄去寫那些長篇累牘無用的感慨。


 


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都有過詩中小吏的經曆,對他的無奈和心酸會有不同程度的共鳴。自己沒日沒夜像騾子一樣地幹活,卻看到高層領導整日“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看到這種巨大的反差,你要內心不憤不怨才怪了。既然原詩作者都知道適可而止地寫兩章,那我又何必畫蛇添足地亂發一通感慨呢?況且,當麵對不公平的“命”時,到底是該抗命還是該順天?我若能舉出一千個應該抗“命”的例子,就一定有人能列出一千零一個應該順“命”的實例。反之亦然,我若舉能出一萬個該安天知命的事例,就有人能列出一萬零一個該抗天革命的實例。


 


也就是說這世間沒有定法定說,具體的情況要具體分析,需審時度勢,相時而動,否則就成刻舟求劍了。抗命抑或安命,隻是一例,萬事皆然,同為一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