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 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 注 釋 紽(音駝):絲結,絲鈕。 食(音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委蛇(音尾移):走路象蛇行一樣大搖大擺洋洋自得。 革:裘裏。 緎(音玉):縫也。 縫:皮裘。 總(音宗):紐結。 |
這首詩通過描寫一個常見的情景來表現士大夫們生活的安閑悠然。 羔羊裘暖美又淨,紐結縫線細且精,享罷公餐慢散步,走路搖擺象條蛇。 我不知道別人看了這首詩後的第一感覺是什麽,反正我看了後立刻就意識到這是一首諷刺詩,全詩沒有一個明顯的諷刺字眼,用詞始終很冷靜客觀,但嘲笑、諷刺和不滿的意味早已滿紙彌漫。 其實作者多少還是暴露了自己厭惡那些士大夫的心態,就是那句描寫士大夫走路大搖大擺的“委蛇委蛇”,比喻的實在是太形象了,差不多可以拍案叫絕了。用“委蛇”作比,不但形象,而且暗含了作者的厭惡情緒。可作走路大搖大擺的喻體多了,為什麽偏偏選擇蛇呢?提到蛇,人多會想到陰險、狠毒、恐懼等可怕的負麵字眼。現代人遠離自然,一旦提到蛇尚且毛骨悚然,那遠古的先人整日奔走在野外,對蛇更是躲之惟恐不及了。蛇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雖不敢說是極為惡劣,但肯定不會是個好形象。那個成語“虛與委蛇”,不就是常作貶義詞用的嗎? 我敢肯定這首詩一定是當時社會的下層人物所作,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俗語所說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你再聯想一下當今社會譏刺官吏不正之風的一些俗謠,那些作品是多麽精辟,一針見血。其實,曆朝曆代譏刺朝政的經典歌謠差不多都是來自民間。 有人可能會奇怪了,那代表官方喉舌的《詩經》怎麽會收錄諷刺自家的詩作呢?其實很簡單了,當政者想用這些來自民間的“憤怒和不滿”來警示那些貪得無厭的官吏,希望他們適可而止,一起和諧共處,不要太激化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矛盾,否則早晚會沒羊裘皮穿,沒公飯吃,更別提公車了。 從這篇詩來看,中國吃皇糧的曆史可謂悠久,並且一直為人們所向往和追求,於是看當今考公務員路上,熙熙攘攘,人人爭先,個個奮勇,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是我評《詩經》中的第一首諷刺詩,第一次感性地認識到和確認了傳說中的“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采集民歌,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盡管此詩寫得很客觀冷靜,沒有《碩鼠》那麽明顯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