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蘩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 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 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
注 釋 於以:問詞。一說語助。 蘩(音繁):白蒿。生陂澤中,葉似嫩艾,莖或赤或白,根莖可食。 沼:沼澤。沚(音止):水中小洲。 澗:山夾水也。 被(音幣):首飾,亦用於編發(假發)。 僮僮(音同):首飾盛貌,一說高而蓬鬆。 祁祁(音其):形容首飾盛,一說舒遲貌。 |
至此,我們不難理解作者反複強調采蘩地點的用意:去那艱險偏遠的地方采摘最鮮美的蘩,盡最大可能向先祖神靈表達誠意和敬意。連這麽微不足道的蘩都考慮的這麽細心周到,更遑論其他重要的祭祀品了,其心之誠,其意之敬,可謂盡矣。 明白了前兩章作者的意圖後,最後一章是說什麽就昭昭然了。簡而言之就是在祭祀時穿著祭祀專用的盛裝,裝扮的肅穆莊嚴,從大清早到晚夕都在祭廟裏恭敬地祭祀先祖神靈。直到夜很深了,要回家了還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緩緩地換上回家的衣服,依依不舍地離去。 毫無疑問,這首詩成功地描述了祭祀人的恭敬和虔誠。更為難得是這首詩純用白描的手法記述了祭祀的過程,沒有添加個人的任何情感色彩,是一首標準的原生態敘事詩。 正因為這種原生態的記述,讓後人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頌揚者,看到祭祀者的恭敬和虔誠。階級論者看到剝削和壓迫,宮女/女仆們不但被逼著去那些危險的地方采摘白蒿,還得在廟裏沒日沒夜地敬奉神靈。就原詩的本意來說,我傾向於作者是為了讚揚祭祀者的恭敬。因為,在那個遠古的時代,作者不太可能具備現代人的階級分析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