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詩經

茶話詩經,癡人學佛。
正文

感悟詩經:11---《周南·麟之趾》

(2012-01-04 06:30:26) 下一個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注 釋


 


麟:麒麟,傳說的動物,與龍鳳龜同為四靈。它有蹄不踏,有額不抵,有角不觸,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獸,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謂仁厚、誠實。


趾:足,指麒麟的蹄。


振振(音真):誠實仁厚的樣子。


公子:與公姓、公族皆指貴族子孫。 於(音虛):通籲,歎詞。 定:通顛,額。



這是一首讚美貴族公子的祝詞。

要比較好地理解這首詩,首先要知道麒麟在中國古代人們心目的神聖地位。這一點對於我們新社會的人來說可能是很難理解的,因為新中國的教育告訴我們那些都是迷信,麒麟跟龍鳳一樣都是瞎想亂編的動物,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這從根本上顛覆了現代人對麟的態度和看法,所以會對麟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新社會關於麟的教育,在說明麟是神化動物這一點是沒錯的,實事求是。但效果卻是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全麵抹殺了麟作為一種崇尚對象的積極意義。

麟在過去作為一種靈獸,實際上是給大眾塑造和樹立一個學習的模板,提倡人們努力做到象麟那樣言行有信,仁慈博愛。這些美德標準跟我們二三十年前大力提倡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有什麽差別?我們能接受“五講四美三熱愛”這樣的提法,為什麽卻無法接受過去人們賦予麟的那些美好品質呢?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的新文化運動造成的結果,因此對於新文化運動的爭議始終不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要充分理解麟的神聖和美好,光看前麵的詞語解釋可能還不夠,因為至少我在看了那個注釋後對麟的看法還是跟大多數人一樣的,覺得荒唐可笑。實話說,我最開始看這首詩時,第一感覺就是這是典型的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嘛,太虛偽了!我心裏暗想這是我在《詩經》裏看到的最糟糕的一首。我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看這首詩時會有和我同樣的想法。但是後來看了陸機的注釋後,我的態度一下子改變了。

陸機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說:“麟,麕身,牛尾,馬足,黃色,員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鍾呂,行中規矩,遊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群居,不侶行,不入陷阱,不罹羅網。王者至仁則出。”

“行中規矩,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入陷阱,不罹羅網”,這些都是多麽美好的品質啊!難道不是應該提倡的嗎?因此在一個講究仁義誠信的文明古國,人們自上而下地提倡和尊崇麟也就不足為怪了。民間有很多關於麒麟的美好傳說,它是祥瑞的象征。這從過去很多人的名字裏有“麟”字可以得到印證。現在80之後出生的人,你看到誰的名字裏還有“麟”字?(港台和海外華裔除外)有估計也被人笑死了。這是不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悲哀呢?

深刻理解這首詩的另外一個關鍵點是這首詩是在什麽場合吟誦的。從詩裏看,這個被讚美的男子肯定不是嬰兒,所以說不太可能是“出生”、“抓周”、“滿月”或“百日”之類嬰兒期間的慶祝活動。婚禮儀式上可能嗎?有可能,但婚禮強調的是歡樂喜慶熱鬧等,這篇有些過於肅穆,因此我覺得可能性不大。那麽古代男子在結婚成家之前最重要的禮節儀式是什麽呢?顯然是二十歲時的成人儀式,古人稱之為“弱冠之禮”。

摘錄一段關於弱冠禮儀的文字:

【弱冠(guàn) :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年加冠之禮,因未及壯年,故稱弱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看過這些再回看原詩,應該很清楚了,這是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的祝辭。

連我們現在的新中國都開始恢複舉行男子成年儀式了,可見這個成年儀式的重要性,也就不難理解這個祝辭裏用到了象征完美的麟了。崇尚仁義誠信,追求完美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動力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