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詩經

茶話詩經,癡人學佛。
正文

感悟詩經:1---《周南·關雎》

(2011-12-25 10:32:53) 下一個

-----------------------------------------------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

這是《詩經》的首篇,大概也是最廣為傳頌的國風之一。耳熟能詳讓此詩變得淺顯易懂了,幾乎不需要什麽解釋,讀者就能明白詩中所描述的場景和要表達的主題,一幅美圖美景躍然眼前。

遠處的沙洲構成圖畫的遠景,雎鳩的關關之鳴是畫外之音,清澈的流水和翠綠的荇菜是圖畫的背景,主景是體形姣好的采荇少女,采荇時肢體的左右擺動與河水的流動、荇菜的搖曳交相輝映,那是怎樣的一種美啊?讓人陶醉!於是你就不難理解圖中作為副景的那個青年男子為何會一見鍾情,傾慕不已了。

現代電影的特寫鏡頭和蒙太奇手法可能會把上麵提到的那些景物人物一一聚焦真切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效果應該也不錯。但我以為那樣的處理方式是以客觀者的身份和眼光來觀察的,是不符合原作者真實的創作情境。在我想象中應該是在一個春天的清晨,一青年男子睡醒後聽到雎鳩的關關之鳴(這有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味道),隨後信步遊走,原來關關之音來自河中的沙洲,隻聞其聲,不見其形。突然一個美麗的身形躍入眼簾,窈窕淑女,此為未聞其聲,但見其形。然後他靜靜地觀察那美麗的少女,藍綠純淨的河水,嫩綠柔軟的荇菜,都成了一種陪襯,烘托出少女不加任何修飾的的自然之美,讓男子怦然心動!

澎湃的愛慕之情激勵著青年男子勇敢或者說莽撞地去求偶,結果初次遇挫,這明裏是寫男子,其實暗裏是頌揚少女的“淑”,試想一個少女如果隨隨便便就答應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男子的求愛,你會怎麽看待這樣的少女呢?

求偶不成的男子不但夜裏輾轉難眠,白天還常常看到采荇少女美麗的身影,這對他來說是怎樣的苦悶和煎熬?哀而不傷,是此詩的一個優點,那男子不是一味地消極退縮,而是用一種更積極的方式更樂觀的心態去追求自己愛慕的少女,“琴瑟友之”,“鍾鼓樂之”。 愛情需要時間,心靈需要磨合。故事的結果怎麽樣,作者沒有寫,我們也無從猜測,但詩中男子那種積極健康陽光的心態和追求方式給讀者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想象與期望。相信有情人終成眷屬。讀這樣純、美的詩真有一種心靈在空中飛翔,肢體在清流裏沐浴的感覺。

《詩經》的簡單、質樸和純美在這首詩裏表現的很充分。語言的簡單和質樸一方麵可能是我們的祖先在那遠古的時代還沒有創造出複雜的語言,處於語言的嬰兒或少兒時期。另一方麵,也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時我們先祖的心靈象赤子一樣淳樸。

當然,這樣的簡單、質樸和純美在經過對比後你會有更加明顯的體會。河流、花草和蟲鳥一般是描繪春天的主導性元素,像我們熟知的“鶯飛草長,雜花生樹”,“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江花紅勝火”等。此詩提到了河流,荇菜和雎鳩,基本是白描,其中的美景和妙處需要讀者去想象和體會。美女如水,作者將故事的場景設在河邊,而不是設在山裏或者是采桑采茶的田陌裏,我想這不是一種偶然。

對周圍的景色作者純用白描的手法,對於人物也同樣簡單,隻言其身形窈窕,而對其身體的具體部位,如五官、肩、腰等沒有任何的描寫。後來的曹植在《洛神賦》中對美女的形神和服飾做了詳盡描述,極盡敷華掞藻之能事,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我看來,自古以來,對美女描繪之繁複,沒有能超過《洛神賦》的。有了這些對比,相信你會對《詩經》的簡約之美有了更深的體會。 

《關雎》一詩描寫了人類最自然的情感之一,作為中國詩歌的源頭,在後世的詩詞歌賦能夠隱隱約約地看到它的痕跡和影響。比如,《登徒子好色賦》中後半段秦章華大夫描述的采桑之女,基本就是《關雎》的翻版。有興趣的可以找來對照一下,不難發現其中雎鳩換作了鶬鶊,河邊換作了桑園,采荇換作了采桑,琴瑟鍾鼓換作了吟詩,當然,其對采桑之女的形神描繪更豐滿了。但其表現出來的思想和情感遠不如《關雎》來的單純自然和陽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飄塵永魂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精彩感悟分享,欣賞!新年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