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jing的博客

浮生飄絮, 鄉思如水。
正文

認識環境,認識自己(八)

(2013-07-17 10:20:27) 下一個
   (山靜)           


         馬克思(1818-1883)是近代社會思想史上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誕生影響並改變了近代以來整個世界發展的進程。學生時代的馬克思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1770-1832)發生強烈興趣,並成為青年黑格爾小組的一員。黑格爾從基督教神學出發建立起自己的唯心主義學說。(Giddens, 1971:3)。馬克思受其影響直到1841年,費爾巴哈 (1804-1872)的“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 發表,此書徹底改變了馬克思原來的觀點。費爾巴哈批駁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認為超現實(神的世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人們的思想或理念來源於人們的社會活動,這種社會活動構成社會現實。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或理念。是存在決定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存在。
 
            這種觀點致使馬克思的導師 Bruno Bauer (1809-1882)宣稱聖經隻不過是一部由人撰寫出來的曆史文獻,基督教神學隻不過是一個關於社會和曆史的神話。這樣一種斷言對當時的教廷來說,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Bauer 因此丟了教職,並殃及學生馬克思的學術生涯。在馬克思於1841年從Jena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這位曾被預言將前程無量,有望成為最傑出的教授的年輕學者,卻找不到一份固定教職。他的餘生由於政治流放,顛沛流離, 在貧困中度過 (幾個孩子因饑寒病交迫過早夭折)。他先是從德國到巴黎,又於1849年去了倫敦。在倫敦住了34年,堅持研究,寫作,直到去世。
 
            馬克思早期受黑格爾及後來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並吸取其中合理因素,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曆史唯物主義(或辯證唯物主義)。根據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人們的意識,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等等構成精神世界的元素都是由物質世界的影響造成的。正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樣,不同性別 (如男人與女人),不同種族 (如白人與黑人),和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 (如富人與窮人)對造成社會不平等的原因就有不同的解釋,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也難得一致。這也是為什麽在美國曆史上,少數族裔婦女很少有加入白人中產階級的女權主義運動,以及工運史為什麽主要是白種工人的工運史的原因之一。也正如魯迅打過的比方,紅樓夢裏焦大的幸福觀與林黛玉的幸福觀大概會大相徑庭。
 
            馬克思生活的社會環境正值資本主義殘酷的原始積累和上升階段。基於對生產資料所有製和勞資關係的觀察和分析,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資產階級不但擁有和控製生產資料,剝削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還控製人們的思想和社會意識形態。給公眾灌輸一種欺騙性的錯誤意識 (false consciousness),蒙蔽人們的雙眼,從而使人們相信社會是自由平等公正的,無論什麽人,隻要能幹肯做,就會成功,加入中產階級甚至富人的行列。馬克思認為一旦工人們的階級意識被喚醒,他們就會起來革命,反對剝削,為自己的權益而鬥爭。
 
            在女權主義者看來,這種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意識操縱和蒙蔽,也正是在男權製社會裏男尊女卑,男優女劣被視為天經地義的原因。人們之所以對性別歧視視而不見,是因為長期被灌輸而逐漸潛移默化了女人不如男人,因此應該從屬於男人的觀念。
 
            由於早期自由女權主義(第一波)的階級和種族的局限性,60 年代的一些女權主義者們需要尋找新的思想理論基礎。他們在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找到了依據。恩格斯在該書前言中指出,家庭關係是由經濟生產方式衍生而來的。馬,恩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由經濟決定的階級關係是第一位的,家庭關係是第二位的。也即,家庭結構,家庭關係是隨階級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的。社會樹立的家庭形象是一種理想化了的模式,其下掩飾的是家庭經濟結構的實質。馬,恩還在書中寫道,一夫一妻製是私有製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資產階級家庭,私有財產的積聚需要有繼承者,這種需要由一夫一妻家庭製提供了保障。然而,在女權主義者看來(Anderson, 2006),馬,恩的解釋也有其局限性:他們在書中並沒有回答男權製是如何起源的。對於為什麽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掌有家庭財產控製權,馬,恩在書中並沒有解釋。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由於經濟關係決定婚姻關係;婦女在婚姻與家庭裏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家務勞動和生育子女。隨著資本主義的日益發達,婦女的家務勞動逐漸喪失其原來在社會經濟生活(在農業社會裏,家務勞動是經濟生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具有的地位。婦女從而淪為一種奴隸:在家內為一家之主的丈夫提供私人服務;同時,她的家務勞動為整個社會提供了無償的經濟服務。馬,恩認為,要實現婦女的解放,必須從根本上消滅私有製。一夫一妻製的婚姻關係要建立在兩性相愛,而不是經濟關係的基礎上。不消除階級壓迫,就不可能消除性別壓迫,也就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和家庭關係。
 
            對上世紀70年代湧現出來的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們來說,馬克思和恩格斯隻道出了婦女受壓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資本主義製度,而忽略了性別本身的因素。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裏,階級與性別是兩種相互獨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社會因素,階級關係不能完全解釋人們(男人和女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因此,消除階級不平等並不意味著性別歧視的同時根除(Hartmann, 1976; Jaggar and Rothenberg, 1993; Anderson, 2006)。

2013 7 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