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和大學城 ---- 墨西哥城遊記 (5)

(2010-08-08 14:11:59) 下一個

在三天墨西哥城旅遊的最後一天, 我們參觀了墨西哥城內最後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查普爾特佩克公園以及城南大學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內的壁畫。

查普爾特佩克公園位於墨西哥城市中心西部, 很大很大的一個公園。 公園內有十幾個參觀或遊樂點, 我們隻選擇了查普爾特佩克城堡, 國家曆史博物館, 英雄紀念碑和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其實還應該去參觀一下現代藝術博物館,可惜時間太緊了。

一大早乘 1 路地鐵到 Chapultepec 站下車, 就是公園東門。進門後沿一條近 30 米寬的路走不遠, 迎麵就是一幅極美麗壯觀的圖景: 六根潔白色大理石的高大立柱在綠樹叢中擎天而起, 每個柱的頂端是一個黑色的皇冠和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極其莊嚴,美麗而肅穆。六根立柱的中間 是抱著已犧牲兒子的母親的塑像 。這就是墨西哥英雄紀念碑( Monumentoa Los Ninos Heroes ), 見圖 5-1 。這個紀念碑是為了紀念 1847 年美墨戰爭中為保衛墨西哥城而英勇犧牲的六位墨西哥年輕士官生而建立的。

在 1847 年,美國軍隊攻破墨西哥城後,分兵幾路進攻查布爾特佩克小山上的墨西哥城堡,當時的墨西哥士官軍校所在地。駐守在這裏的墨西哥軍校的 200 名士官生,在教官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傷亡慘重。 9 月 13 日,戰鬥到最後一 刻僅剩的六位年僅 13 歲至 17 歲的士官生寧死不屈,決不投降,跳下懸崖,英勇犧牲。 1947 年,墨西哥議會頒布法令,決定在六位小英雄犧牲的地方建立紀念碑,並規定每年 9 月 13 日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從 1953 年起,以總統為首的三權領導人都出席紀念儀式,總統高呼這六位小英雄的姓名,以表示他們永遠活在墨西哥人民心中。

這是我這次墨西哥城旅遊中見到的我最喜歡的建築設計之一。 它莊嚴而不死板, 美麗但不浮華, 簡潔明了,給人以極深的印象。它的環境也是非常令人讚歎的。 座落在半山腰叢林環繞中, 背靠查布爾特佩克小山, 山上是聳立的查布爾特佩克城堡 --- 六位年輕英雄犧牲的地方, 而它的正前方 俯瞰著 筆直寬闊的改革大道和大道兩旁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見我的墨西哥城遊記( 4 )的最後一張照片)。

在英雄紀念碑照相留念之後, 我們就沿山路向山頂的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 ( Castillo de Chapultepec進發從山下有定時的寬敞旅遊車載客上山。 我們去時,清晨氣爽,遊人稀少, 環境安靜,再一看路麵幹淨平整,城堡就在頭頂也不算高,因此決定棄車徒步而上。我們沿著轉了 180 度的盤山大路前行,邊爬山邊觀景, 雖不是閑庭信步,卻也沒氣喘籲籲就到了聳立在山頂的查普爾特佩克城堡。

這座城堡建在山頂上,一字形長條狀二層樓宮殿,底層帶拱門,二樓有陽台,庭園中有噴泉,雕像,巨大的熱帶植物,有回廊,站在回廊上可以看到近處的樹林,綠地和稍遠處的摩天樓群。這座一字形建築, 過去的城堡,現在是墨西哥國家曆史博物館, 西側內部基本上已改建成博物館結構。東半部已由馬克西米連諾皇帝夫婦改建成皇宮布局, 並建有一座美麗的樓頂宮廷式花園。現在基本保持皇宮布局原樣,供遊客觀覽。圖 5-2 是查普爾特佩克城堡的全貌。


圖 5-1 ,墨西哥英雄紀念碑( Monumentoa Los Ninos Heroes )全景。後邊山頂是查普爾特佩克城堡。


圖 5-2 A ,從山腳下仰看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即墨西哥國家曆史博物館) 。


圖 5-2 B ,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全景。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 國家曆史博物館 (Museo Nacional de Histiria) 建於 18 世紀末,是西班牙總督的夏季行宮,原址曾是阿茲台克建築,後來成為西班牙修道院。 1841 年,這裏成為軍事學院,它是 6 年後美墨戰爭中墨西哥軍隊的最後的大本營。

整個國家曆史博物館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美術作品,包括墨西哥幾屆總督,總統或皇帝和他們家庭成員的畫像,以及總督府或宮廷的美術作品收藏。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對壁畫的收藏,這在下麵要專述。第二部分才是真正的墨西哥建國前後的曆史文物。文物中除了有哥倫布前期手稿複製品等,還有大量西班牙征服墨西哥以後的曆史文物,它們包括武器,盔甲,文件,征服期以及此後的地圖和規劃,三個世紀以來的家具,瓷器,服飾,珠寶,錢幣,獨立和革命戰爭中的遺物和紀念品,墨西哥曆史上領袖人物的肖像,國家元首的馬車,包括華雷士總統和馬克西米連諾皇帝用過的。第三部分是東側的皇宮,包括皇帝馬克西米連諾和皇後夏洛特住過的臥室,起居室,書房,會客廳,餐廳,音樂室等等,用新古典主義風格裝修,其中的家具是從歐洲買來的, 現在都基本保持原樣。

國家曆史博物館中收藏的壁畫 一共大約有 20-30 幅(我估計的), 而且一大半是大型壁畫。 這些壁畫的大多數內容都是與墨西哥曆史有關的,特別是關於墨西哥獨立運動和宣傳工農革命的。 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 Juan O’Gorman 畫的《墨西哥的獨立》, 見圖 5-3 和圖 5-4 。 這又是一幅特長橫幅畫卷, 畫出了墨西哥各界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宏大場麵。 畫卷中央身穿深色長衣的老者,就是墨西哥獨立運動領導人伊達爾哥 (1753-1811 年 ) 。 1810 年 9 月 16 日,他敲響了在教堂中的獨立鍾, 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成立自己的獨立自主的國家。 他成了墨西哥獨立運動的精神領袖。


圖 5-3 , Juan O’Gorman 的 壁畫 < 墨西哥獨立 > 左半部。


圖 5-4 , Juan O’Gorman 的 壁畫《墨西哥獨立》右半部。


圖 5-5 , 這也是一幅紀念獨立運動的壁畫, 隻是沒有記下作者。


圖 5-6 , 西蓋羅斯( Siqueiros )的階級鬥爭題材的典型壁畫之一。 壁畫中有馬克思和斯大林的形象。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內的皇宮 :城堡的東半部, 是墨西哥 1864-1867 年的皇帝馬克西米連和皇後夏洛特的皇宮。這位皇帝馬克西米連可是有點兒說道。 凡是了解一些歐洲近代史的人都應該知道統治奧地利幾百年的顯赫的霍布斯堡王朝,而在霍布斯堡王朝的後期, 有一位統治奧地利 68 年之久( 1848-1916 )的皇帝弗蘭茲 - 約瑟夫,他是一位極富有革新精神的皇帝, 修建了維也納高雅的現代化的環城公路,並促使維也納成為世界的音樂之都。 之後, 他又成為奧匈帝國的國王並兼匈牙利國王。 他有一位美麗聰明的妻子,巴伐利亞的公主伊麗莎白,知名的茜茜公主。

而在墨西哥當了三年皇帝的馬克西米連就是奧地利和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茲 - 約瑟夫的親弟弟, 也就是茜茜公主的小叔子。其實這個馬克西米連是個很不錯的人才,小時候非常聰明,對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對科學特別是對植物學也相當感興趣。他後來加入了海軍,由於他對這項事業的熱忱和出色貢獻,他被迅速提升為海軍總司令。他是個有名的自由主義者。 1859 年,墨西哥的君主立憲派想在歐洲的王室中挑選一位王子作為墨西哥的君主,他們找到了馬克西米連。馬克西米連起初沒有接受這個計劃,而是想去巴西探險研究南美洲的熱帶雨林的植物。然而在 1862 年, 法國入侵墨西哥並占領墨西哥城。由於法皇拿破侖三世鼓動和妻子夏洛特(後來的卡洛塔皇後)想做皇後的欲望,及一次沒有法律效果的公民投票,馬克西米連終於同意接受墨西哥皇位。這個決定遭到了哈布斯堡家族大部分成員的反對,使他和他的後代失去了對奧地利皇位的繼承權 。

1864 年 5 月,馬克西米連皇帝開始了他為期三年整的墨西哥皇帝生涯。 這個皇帝真是世界上最莫名其妙的皇帝之一: 國土不是自己的, 人民不是同族同類, 沒有皇親國戚, 連說話寫字都不一樣。 但說實在的, 他的自由主義傾向和對科學和植物學的興趣,決定了他應該不是一個“壞皇帝”。 當了皇帝以後,他繼續保持了胡亞雷斯總統提出的土地改革,宗教寬容、擴大選舉權等自由主義政策。他還曾試圖赦免前總統胡亞雷斯,前提是胡亞雷斯承認他的皇位,但遭到了胡亞雷斯的拒絕。他甚至學習他哥哥奧地利皇帝弗蘭茲 - 約瑟夫在維也納修環城公路的榜樣, 在墨西哥城開辟了一條從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到市中心的馬路 , 並命名為皇帝大道,也就是現在著名的改革大道。每天早晨, 他都愛站在他皇宮的陽台上,眺望這條大道和在大道另一端升起的太陽 ( 圖 4-18) 。

但 19 世紀人類社會民主改革的進程卻決定了這位墨西哥皇帝必定是短命的。 1866 年, 法國拿破侖三世因國內的抵抗和美國的反對開始從墨西哥撤軍。法軍的撤離對墨西哥皇室是個巨大的觸動。 1867 年 2 月,在墨西哥共和軍的軍事壓力下,皇帝退守到克雷塔羅,圍困在此數周後, 5 月 11 日試圖突破封鎖線時被捕。他被墨西哥的軍事法庭以顛覆墨西哥共和國的罪名判處槍決。得知此消息後,歐洲各國君主、美國總統安德魯 - 約翰遜,甚至維克多 - 雨果等都致信墨西哥總統胡亞雷斯,要求其不要槍決皇帝,均遭到胡亞雷斯的拒絕。 1867 年 6 月 19 日死刑被執行。臨刑前,皇帝與行刑隊成員一一握手,然後站到離他們幾米遠的矮牆前。“我願寬恕天下人”,皇帝大聲說道,“但願天下人能寬恕我,為了國家的利益,我甘灑熱血,墨西哥萬歲!獨立萬歲!”行刑隊員舉起了指揮刀。“孩子們瞄準了,瞄準正前方!”皇帝一邊叫喊,一邊指著胸膛。槍聲響起,皇帝應聲倒下, 終年 35 歲。他的屍體被運回奧地利,奧匈帝國為其舉行了國葬, 最終安葬在皇家墓地。

這是墨西哥曆史上很特別,很引人注目的一段史實。而且引起了世界上各界人士的注意。 墨西哥曆史博物館專門仔細的保留了馬克西米連皇帝和皇後的全部皇宮原貌,包括當時他們從歐洲運過來的全套家具, 供給後代和遊人參觀, 而且並沒有“供批判”的意思。法國最著名的初期印象派畫家馬奈畫了一幅著名的作品《槍決馬克西米連皇帝》來記述這一曆史事件。圖 5-10 。


圖 5-7 。 馬克西米連皇帝, 1832-1867. (取自互聯網)


圖 5-8 , 皇宮的餐廳。


圖 5-9 A , 皇宮的屋頂花園。(這是在東側一樓頂上)。


圖 5-9 B ,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皇宮的屋頂花園邊廊一角。


圖 5-10. 馬奈的油畫名作 “ The Execution of the Emperor Maximilian of Mexico. ” 1867-1868. (轉自互聯網)

這個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墨西哥國家曆史博物館,也是皇帝馬克西米連的皇宮)和它豐富的壁畫收藏, 是這次旅遊中我們最喜愛的景點之一, 希望諸位朋友以後去墨西哥城旅遊千萬不要漏掉。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參觀完普爾特佩克城堡,我們沿原路下山, 再向北走, 經過現代藝術博物館(如果有時間,這時應該用 2-3 小時參觀這個博物館), 然後左轉,沿改革大道向西走約 15 分鍾到達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著名的改革大道由東向西穿過市中心後由查普爾特佩克公園東門進入公園。 進入公園的改革大道就不那麽寬闊了, 一共隻有 4 條車道, 但卻是全程被高大的樹蔭覆蓋,並沿路有一連串的現代雕塑陪著你,圖 5-11 。 你在樹蔭下漫步,邊欣賞著風采各異的街邊雕塑, 一會兒就到了人類學博物館。

從任何較大的旅遊網站, 都可以發現以下類似的有關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的介紹, 為簡潔,直接引述一段,我就不重複了:“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 Anthropological Museum )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博物館之一,位於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占地12.5萬平方米,展覽麵積3 . 3萬平方米。該館是在1808年墨西哥大學建立的古特委員會的舊址上於1940改建而成的,1964年,經墨西哥著名建築家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重新設計建成新館。 博物館的建築融印第安傳統風格與現代藝術為一體,充分表現出墨西哥人民深厚的文化內涵。博物館的基本結構類似北京的四合院,東西略長,南北較短。大門口的牆壁以雕有各種圖案及人像巨石砌成。院中立著一個獨具風格的大圖騰銅柱,柱的頂端類似一個巨大的蘑菇,可以蓄水,並向四麵噴灑。院內展出了一尊高8.5米,重167噸的特拉洛克雨神的石雕像。 該博物館集古印第安文物之大成,展室共分上下二層。第一層有12個陳列室,介紹了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印第安人的民族、藝術、宗教和生活,並展出了一些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實物,僅西班牙人入侵前的曆史文物展品就有60多萬件。各種翔實的資料顯示出美洲大陸最早的居民是25000年前由白令海峽跋涉而來的亞洲移民。瑪雅文化館( sala maya )和阿茲特克文化館( sala mexica )則是一層最為重要的兩個展廳,其中收藏的展品是這兩大印第安文明的集中體現,如彩繪人像鍋、彩繪陶鍋、美洲虎翁、玉米神像香爐、笑麵人像、人麵紋香爐、雨神像甕等大量藏品,無一不是瑪雅文明遺留下來的珍品。而重達 24 噸的太陽石,則成為阿茲特克昔日輝煌的留證。第二層的陳列室展出了印第安人的服飾、房屋式樣、生活用具、宗教器皿、樂器、武器等多種文物。 該博物館以其傑出的建築風格和表現古印第安文明的展品而成為墨西哥城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 (引自 amtour.com.cn 網)

其實我覺得這個人類學博物館是這次墨西哥城旅遊中最難參觀的地方。 第一, 它的第一層九個展廳, 分別展覽了墨西哥境內九個區域的古代人類曆史文化發展, 但 各區域之間並沒有任何有機的邏輯關係,好像也沒有太大的特殊性和區別, 至少我們沒有看出來。 這九個區中的每一個都有很多的出土文物, 非常豐富, 但在我這個外行眼中, 它們看起來都一樣, 至少是很類似。 因此, 在你參觀了兩三個展廳之後, 就會感到有些乏味,覺得都差不多,再進下一個展廳也沒什麽新刺激了。第二, 在參觀每一個具體的展廳時, 也很難抓住一條主線, 能引導吸引你深入了解美洲古代印第安的發展, 進化或對現代人類文明的啟示和貢獻。反而感到的是:很多古印第安人的遺跡廢墟和文物被發現開發,它們被擺放在這個博物館,讓我們知道了幾百上千年前他們怎麽生活, 能做什麽, 或被他們的創造力和某些能力驚訝一下, 如此而已。在這次旅遊之前,我有一個問題一直無法解答: 古印第安人製作了很多巨大的石雕, 比如阿茲特克展廳中的巨大的太陽石,那麽在沒有金屬工具(特別是鐵製工具)的時代,古印第安人是怎麽在上麵雕刻出如此細膩的圖案的? 我覺得這是一個對北美印第安人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什麽階段的很重要的判據。我很想通過這次參觀得到解答。 但在這個據稱是世界最好的人類學博物館的展覽中, 好像並沒有任何解答或哪怕是推測。 第三, 博物館各大展廳基本都有視聽設備或文字解說, 但大多以西班牙文為主,使我們這些外國遊客到哪兒都跟傻子似的。當然這個語言問題也導致或加深了我覺得它很難參觀的感覺。

我同意很多遊記中的建議:集中參觀兩個展廳 — 第四廳,阿茲特克展廳和第七廳,瑪雅展廳。 也可以再加上第二展廳特奧蒂華坎廳, 裏麵有很多太陽和月亮金字塔的精彩照片。

雖然我覺得這個博物館很難參觀, 但當我們進入瑪雅和阿茲特克廳時, 的的確確被裏麵的展品收藏震撼了一下。 瑪雅館裏麵的和門外庭院中的巨型石雕建築, 比我們在奇琴伊薩瑪雅遺址看到的要精細的多,又使我們為瑪雅人的創造力和智慧讚歎了一回。圖 5-12 到圖 5-15 是幾張人類學博物館的照片。


圖 5-11 ,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的改革大道及街邊雕塑。


圖 5-12 ,人類學博物館巨大門廳中間的瀑布浮雕立柱。


圖 5-13 ,人類學博物館瑪雅廳庭院中的瑪雅古寺廟或古堡。


圖 5-14 ,人類學博物館阿茲特克廳中的太陽石。 直徑 3.6 米, 重 24 噸。 中心人麵雕刻是太陽神。


圖 5-15 ,人類學博物館大門一側的特拉洛克雨神石雕像。高8.5米,重167噸。

國立自治大學和奧林匹克體育場 是我們這三天墨西哥城自助遊的最後一個項目。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Universidad Nas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 ) 創建於 1551 年,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地區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在墨西哥又稱它的校園為大學城。它位於墨西哥城南郊, 距市中心約 15 公裏。 大多數的旅遊者關心這所大學,原因是在這所大學的校園中有四幅著名的壁畫, 應該說都是必看的。 但是很多遊客卻因為語言和交通的困難有些打怵為難。 為此我在這裏將我們這次去大學城的過程稍微詳細介紹一些, 供有興趣者參考。

在最後一天的下午約 3 點半鍾, 我們從市中心乘 3 號地鐵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這個大學城就位於 3 號地鐵的南端終點站 Universidad , 絕對不會坐錯的。 這裏又有一個小插曲, 當坐到 Universidad 的前一站(記得是 Copilco )地鐵停車時, 我們倆同時發現站內約四,五十米長的站台兩側牆上,全部都是壁畫。於是在車門就要關上的瞬間,我們跳下車去觀賞這些個民間壁畫。 我發現這裏的壁畫政治性比國家宮和博物館裏的低多了, 基本沒有曆史回顧,工農兵生活,貧富分化之類的政治傾向性很強的作品, 更沒有共產主義左翼宣傳畫, 而大多是作者想畫什麽就畫什麽, 我記得的幾幅包括臨摹世界名畫(梵高的), 世界著名航海家,畢加索式的抽象畫, 蒙娜麗莎,東方畫等等。 圖 5-16 是其中的一幅東方風格的作品。 我憑直覺感到,幾十年前墨西哥城滿大街都是壁畫的場麵應該是這樣風格的,而不會是滿大街的馬克思和列寧的頭像。


圖 5-16 , Copilco 站台上的“民間”壁畫之一。 畫的是東方風格, 也可能就是墨籍華人的作品。畫下的幾個人是等車的乘客。(站內光線太弱,照不好。 隻說個意思)

書歸正傳。 在 Copilco 站台上看完“民間”壁畫之後, 我們又繼續乘車到大學城。 到站下車之後, 為了弄清楚狀況, 我們決定問路。 根據在墨西哥城內的問路經驗, 80% 以上的墨西哥市民不會英語, 但這裏是大學區, 應不至如此。 問了兩個像大學生的青年人, 果然第二個會英語, 而且很熱心。 因為他也要乘校車, 就帶著我們去校車起點站, 詳細向我們介紹了大學城校車係統,並告訴我們怎麽到壁畫所在地,怎麽走到第二個壁畫,以及怎麽乘車回到這個地鐵站。 知道了就不難。 圖 5-17 是大學城的校車路線圖,這個圖在校園內每個汽車站的站牌上都有。 我們下地鐵後, 先乘 1 路校車在第三站下車, 然後沿圖 5-17 中的虛線按順序看到了大學城中的四幅著名的壁畫, 順便也參觀了校園。 然後在 Psicologia 站上 5 路校車回到地鐵站,在校園內全程大約曆時兩個半小時。這四幅著名壁畫是(按圖 5-17 中數字順序):

1. 在醫學係大樓端麵外牆上, 由壁畫家 Francisco Eppens Helguera 所作。

2. 中央圖書館大樓東西南北四麵外牆上, 作者是 Juan O’Gorman 。內容是墨西哥曆史。

3. Rectory 大樓側麵是 David Alfaro Siquiros 的壁畫“ Alegoria de la Cultura”.

4. 奧林匹克體育場外壁上,最著名的壁畫家 Diego Rivera (裏維拉)的“家庭, 和平和體育運動”。

在 4 幅壁畫中, 最有名而且最主要的是 奧戈爾曼在 中央圖書館 4 麵外壁上的總麵積 400 平方米的超巨型壁畫。這應該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壁畫了, 它也使得國立自治大學的中央圖書館成為墨西哥城的最主要的文化 瑰寶之一。 1983 年墨西哥發行的 2000 比索紙幣即以這座輝煌的建築作為主畫麵。它的東西南北四麵牆都被壁畫占滿。四麵壁畫的主題是墨西哥這塊土地上千年的曆史。 每一麵有一個主題。

  • 北牆 的壁畫表現殖民前時期瑪雅文化與阿茲特克文化的發展,印第安人如何在特諾奇蒂特蘭(今天的墨西哥城)看到神所喻示的雄鷹叼著蛇站立在仙人掌上的奇異景象而在此定居建國,還有他們如何培育出玉米這種對人類至關重要的農作物等諸多曆史事件、掌故;
  • 南牆 為西班牙殖民時期,述說西班牙武力征服墨西哥的曆史,天主教與印第安文化的衝突。 有文章說畫中央的兩個巨大圓球寓意哥白尼太陽中心說和托勒密地球中心說的鬥爭。 見圖 5-19 。
  • 東牆 描寫的是近代墨西哥民主改革時期,包括 1910 年革命,石油國有化等。 工農的形象占據著畫麵的主要部分,革命時期的口號 “ 革命萬歲! ”“ 土地和自由! ” 分寫於兩邊;
  • 西麵 是樓房的正麵,展示現代墨西哥的風貌,科學、教育和文化的發展,畫麵正中是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校徽。見圖 5-20 。

如此龐大的壁畫群,卻並不是 “ 畫 ” 的,除了藍色使用玻璃粉,其餘全部采用墨西哥盛產的天然彩色小石子鑲嵌而成。此乃壁畫大師迭戈 · 裏維拉親自創造的方法,壁畫一經完成,經年累世永不褪色。有文章說此壁畫是馬賽克鑲嵌而成, 可能是弄錯了。圖 5-19 是中央圖書館的南側正門和南牆上的壁畫。

校園中除了壁畫,還有兩個插曲值得一敘。第一, 在圖 5-19 的最下麵草地上,可見到兩女一男三個大學生躺在草地上,不知是在複習功課還是在享受大自然。 這就是墨西哥大學內的大學文化之一。我們經過校園中央大草坪時, 正是下午 5 點多學生自由活動時間, 隻見眾多大學生三三兩兩坐在草坪上“複習功課”, 仔細一看,其中至少一半是一男一女,而其中又有一半是兩人緊緊相擁躺在草地上。有的兩對男女學生僅相距幾米遠,卻也可以旁若無人。早就聽說在墨西哥的大學中有這樣一種大學文化, 今日親眼看見才真正相信。我沒好意思照下來,自己去看吧。第二,在大學城校園內,以看到外表麵畫滿壁畫的校車,從外麵看連玻璃窗都畫上了,但從裏麵卻可以看到外景,圖 5-18 。這樣的“流動壁畫”在墨西哥城其它地方可沒見到。


圖 5-17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校車路線圖。 右下角“ Universida ”是三路地鐵終點站。


圖 5-18 ,校園一景:畫滿壁畫的校園公共汽車。


圖 5-19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央圖書館 10 層樓外壁四周全部被壁畫蓋滿。 這幅是南側壁畫。


圖 5-20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央圖書館主樓外牆西側壁畫, 正中間是國立自治大學校徽。

我們最後參觀的景點是墨西哥奧林匹克體育場壁畫。這所體育場是 1968 年 第十九屆奧運會的主體育場,是奧運會主要比賽和活動中心。這屆奧運會沒有建造新的主體育場, 而是使用改建的國立自治大學的大學城體育場, 奧運會後體育場回歸給大學繼續使用,仍稱為大學城體育場。 這樣既節約了開支, 又避免了一些專為奧運建造的大型體育場在奧運之後乏人使用頻臨破產的窘況,如鳥巢現狀。

在旅遊手冊上得知在這個體育場外牆上的超長巨型壁畫是大師裏維拉的手筆。 隻是不知是裏維拉何年所作。 因為裏維拉是 1957 年逝世, 而墨西哥城奧運會是 1968 年舉行的, 顯然壁畫是在奧運之前完成的。


圖 5-21 ,裏維拉的壁畫“ 家庭, 和平和體育運動”左半部,在 奧林皮克體育場(大學城體育場)。


圖 5-22 ,裏維拉的壁畫“ 家庭, 和平和體育運動”右半部,在 奧林匹克體育場(大學城體育場)。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達理 回複 悄悄話 祝賀你文章內容翔實,非常非常難得。有幾點補充
1。六根圓柱的紀念碑是少年英雄紀念碑而不是墨西哥英雄紀念碑。
2。人類學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普及人類學知識的博物館。作為中國人重點是通過第一展廳的展覽要了解美洲印第安人的源頭在黑龍江流域(館內講的是阿穆爾河一帶)。
3。瑪雅文化展廳裏要找到石雕的羽神像同中國青銅器的饕餮紋之間的某種聯係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很棒,寫得很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