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神秘的靖國神社和皇宮——東京四日順道遊第2篇

(2013-07-06 10:14:29) 下一個
 我們一家在日本東京遊覽的第二天(04/13/2013),由在東京居住的朋友的陪同(又兼導遊)下遊覽了東京市區內的幾處景點。由於僅僅計劃一天時間遊覽市區,就要少而精,有代表性。在去東京之前,東京的朋友讓我們先選,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對什麽感興趣。於是我們就根據網上遊記和旅遊介紹選了五個我們最想看的:

1. 東京最著名的佛教古寺——淺草寺及周邊,(附帶東京塔)
2. 日本天皇皇宮和皇宮附近,
3. 銀座商業區,
4. 靖國神社(這地方被宣傳的太重了,說什麽也要去看看),
5. 新宿商業區。

由於對日本的藝術文化不是太懂,也不是很想去弄懂,(主要是沒興趣,
包括字畫,書法,歌舞,藝伎,茶道,服飾等等)所以對與這些有關的演出,展覽,博物館,藝伎表演等就都免了。在我們順道遊如此緊湊的時間內,實在不想多花時間在這些上了,這就省去了參觀這類博物館等的時間。從地圖上看,市中心有幾個大公園,太大了,走不起。既然沒有櫻花,就基本上也都免了。

我們選了以上這五個遊覽景點,本應該去看看日本櫻花節盛況的,由於今年日本春天來的早,櫻花在4月上旬就開過了,沒有趕上。這五個景點都去看了,從早到晚,整整一天。盡管有些累,但收獲大大的。為了清晰起見,我仍然放一張從Google Map down-load 下來的東京地圖(圖1),並標上我們參觀了的景點和路線,以讓沒去過東京的遊友,看這篇遊記時有一個感性一點的認識。另外有兩點說明:
1東京市區一日遊路線圖。
第一, 這東京都內的值得一遊的地方很多,而我最想看,並認為最值得看的地方是靖國神社和日本天皇皇城和皇宮。靖國神社近些年突然出名是兩件事引起的:1. 1978年,靖國神社宮司(大概類似社長)將日本二戰時的以東條英機為首的14名甲級戰犯的名字列入到靖國神社《祭神簿》內的合祭名單中。 2. 近幾屆日本國首相以首相名義去靖國神社參拜包括有東條英機為首的14名甲級戰犯的死亡軍人。這兩件事使得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情緒大增,特別是助長了本來對二戰戰敗一事比較淡薄的日本年輕一代中的軍國主義情緒。而中國國內對此也大力宣傳,弄得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個靖國神社,卻幾乎無人敢去參觀。據說誰去參觀了靖國神社,回國後是黨員的開除黨籍,不是黨員的深刻檢查。這些事鬧的越大,越使我想去看看這個大名頂頂的靖國神社到底是什麽樣子,有何可怕的。
第二, 按照我寫遊記的習慣,本文中介紹景點的順續完全按我們遊覽的順序去寫,這樣好組織銜接。圖1中的箭頭指示的順序就是我們的遊覽順序。


 (1)東京墨田地區(台東區的河對岸)樓宇和東京晴空塔

東京順道遊的第二天一大早730 出發,第一站先乘地鐵到淺草站鑽出地麵,來到了東京市區的東北角。東京東部的著名河流“偶田川”從正中穿越這一地區(圖1中可找到“偶田川”這條河),河西岸是以淺草寺為中心的旅遊區,稱為“台東區”。河東岸是以世界第一高塔“新東京晴空塔”為中心的樓宇區,行政區稱為東京“墨田區”。東西兩岸形成了東京最重要的幾個旅遊中心之一。聯接兩岸的重要橋梁有一個好記的名字——吾妻橋,見圖-2.

當日清晨我們鑽出地鐵站,
第一眼就看到偶田川河對岸的東京墨田區的一片樓宇之間兩件奇景物:第一件奇景是岸邊的一座上寬下窄的較低黑樓頂上的一個很大的黃顏色的雲狀物,又像一個放倒的葫蘆,圖2。很久我也沒弄清楚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最近才從一篇旅遊介紹中知道, 這座樓和頂上的黃雲狀東西, 是1989年法國設計師Philippe Starck 為Asabi 啤酒公司設計的大樓和招牌廣告。 知道這個背景之後, 才想到這黃雲狀的引人注目的大東西可以想象成一個大啤酒滴。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東西,但它的確給人的印象很深,我想這大概就是設計者的高明之處。第二件奇景是世界第一高人造建築——東京晴空塔。 在圖2的照片左側的兩個樓宇之間,可以見到東京晴空塔的下半截,塔的上部大部分都被低矮的雲層淹沒。這天早晨,和前一天一樣,又是一個陰雨天,所以在地麵僅可見到東京晴空塔下半截四分之一部分。這可不是“高”聳入雲,而是低聳就入雲了。幸好在第三天有機會又路過這裏,而補照了一張完美的晴空塔照,就是3中的晴空塔全景照片。是我們第三天乘旅遊車去北部的日光公園路過這裏時在車裏照的。幸好有路過這裏的機會見到了完整的東京晴空塔,並照到了這張完美的照片。


2——區內有兩個奇景——黃雲彩和東京晴空塔。這條河的名字是“偶田川”,而這座帶紅色欄杆的橋,連接兩岸現代(晴空塔)和古代(淺草寺)之橋,卻有個令人難忘名字——“吾妻橋”。
 

3世界最高塔——東京晴空塔。在旅遊車上照的,所以有點虛。

這個東京晴空塔英文名稱是
Tokyo Sky Tree是一座20122月才峻工的很新的塔型建築,高度為634米。建成後成為吉尼斯最高塔世界記錄。但這個記錄馬上就被迪拜的828米的哈利法高塔超過,而成為世界第二高建築。東京晴空塔的主要作用是電波通訊,但也開放作為遊客登高眺望東京風景的旅遊景點。登頂觀光票價為3002000日(粗略的計算100日元=1美元),依登高高度和遊客年齡而異。由於我們參觀這天,陰雲密布,我們也無法上塔觀光了。

在這個東京晴空塔建立之前,
東京有個“老”東京鐵塔,位於皇宮南幾百米處,高332.6米。比巴黎艾菲爾鐵塔還高8.6米。原來也是一個東京有名的景點,但自從東京新塔(晴空塔)建成後,這個老塔就遭冷落了。圖4是老東京鐵塔的照片,是網上下載的。這個老塔也是個電波通訊塔,現在仍在使用中。看了新塔,老塔就不必去了,特別是時間緊的情況。在這裡說一下,隻是想告訴大家別弄混了,誤以為這個紅的是最高的新東京塔。

圖4 ——皇宮南麵的老東京塔照片。 (取自網上)


(2) 淺草寺

  在這個有名的東京市區東北角,橫跨偶田川河的旅遊區中,參觀的中心項目就是東京第一名寺——淺草寺。 早就知道東京市內最著名的古寺叫淺草寺,是東京城內最重要的必去參觀的第一旅遊景點。 聽過一種說法:到東京沒去過湶菟攏?拖竦攪鬆蝦?]去過城隍廟一樣。 但我覺得湶菟略跂|京的地位, 應該高過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 傳說是在14百年前, 兩兄弟漁夫在這裡打漁時,撈到一座5.5厘米的純金觀音像, 說是觀音顯靈, 於是人們建立了這座觀音廟, 並長期成為東京香火最盛的寺廟。 但是一千四百年來,它也並沒有被括建, 一直保留著它初建時的規模。 陷落在周圍的20世紀建立的現代樓宇群中,很不顯眼, 和它的名氣不相符。 但僅管如此, 淺草寺作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遊名勝,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絡繹不絕,  據說平均每天有10萬國內外遊客來此參觀和朝拜。

淺草寺的中心主路是一條筆直的一百多米長的大道,大道從雷門開始穿過一座雙層門樓,稱為寶藏門( 7),然後到達觀音寺正殿本堂。 是大道兩側現在已經被開辟成上百家小商店的商業街。

 

 

  5 淺草寺的正大門——雷門。

 

 

 

6 東京淺草寺的主建築——觀音寺正殿本堂。注意它的厚而大的屋頂。 

 

 

 

  7 從雷門走到觀音寺正殿本堂, 要經過這個雙層城門結構的保藏門。 兩個日本廟宇門樓的

 

特點它全有:1. 城門洞內懸掛大燈籠。 2. 沉重的大屋頂。

 

 

 

8 淺草寺內的五重塔。 是一座典型的日本式的寶塔。 這種風格的五重塔,應該說也是日本寶塔特有的。 在日本很多名勝寺廟都可見到,可以說是日本的另一國粹。

  

從淺草寺大門雷門開始,一條幾百米長的大道直通保藏門。 現在這條大道已經被開辟成兩側擁有成千上百家小商店的商業街。

 

 

9,淺草寺的商業街上, 每天會有近十萬遊客在閑逛購物,吃喝玩樂。我們也在街上逛了有約一個小時, 買了兩件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小藝術品作記念。

 

 

 

(3) 銀座,

 

 

 

早就知道東京有個地方叫銀座, 是東京的, 又聽說它是與巴黎的“香榭裏舍大道”及紐約的“第五大道”合稱為世界三大最繁華中心, 中國人又稱它為東京的“王府井”或東京的“南京路”。總之是東京甚至是全日本的最繁忙的金融商業中心和購物中心。 這地方曆史很悠久,名稱也有趣。 17世紀初的日本江戶時代初期, 日本的銀幣製造所遷至到這裏, 就取地名為銀座, 意思就是造銀幣的地方——銀座。   

 

我們來的不太是時候。每天銀座最繁華的時間是晚間, 我們卻是在中午,又是星期日中午,來銀座逛大街,所以效果不是太好。 (我們把最好的晚間時間留給了新宿)。 不過也放上兩張照片,就算是到此一遊吧。 一張是在銀座四丁目的十字路口照的, 因為朋友告訴我, 一定要在這裏照一張, 四丁目街區是銀座最熱鬧繁華之處, 

也是銀座的中心地標。

 

10 東京的銀座四丁目路口。

 

11 東京銀座的另一條商業街(不允許汽車通行)。

 

(4) 皇居

 

 參觀完銀座, 我們步行去看日本天皇的皇城—皇居。銀座到皇居很近,大約走不到十個街區, 不用乘地鐵。 

 

日本的皇帝和皇宮有點怪。 中學時學了幾年曆史, 知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就是皇帝最大, 都聽他的。正因為如此, 自認有本事又想當皇帝的人就打仗,爭當皇帝。“皇帝輪流作,明天到我家”, 勝者王侯敗者賊是中國爭帝的法則。

 

 日本卻好像不一樣,在大約公元45世紀, 日本各地方的諸侯王君形成聯盟,聯盟的盟主稱為“大君”, 而在7世紀時,改稱為“天皇”。 自那時開始, 天皇皇室家族就一直是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 天皇除了是日本君主的稱號, 也是日本神道教的最高領袖。 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具有神性。 所以天皇家族被認為不同於普通日本人,故而沒有姓。 就這樣, 日本盡管和中國一樣, 曆經了多個朝代, 皇室卻一直是一個家族保持下來,沒有更換,直至現在。

 

6世紀後的幾百年,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 12世紀以後,日本的政權幾乎都是日本封建社會幕府時期的軍事政權,而天皇的權力被架空了幾百年。 直至19世紀明治天皇掌權後,皇室才又恢復權力,開始明治維新,使日本走向現代資本主義體製,並進入富強國家之列。

 

在東京市中心的這個皇居, 是在天皇皇室家族在1868年從日本舊都京都遷到新首都江戶後建立的新居。 皇室江戶城也隨之改稱為東京。18881948年間皇居稱為“宮城”,後改稱皇居,直至今日。 第二次世界大站中,美國在轟炸東京的時候, 並沒有對這個皇宮進行轟炸,給了日本人一個後退空間。

 

現在這個日本的皇居(或皇宮), 就相當於中國北京的故宮。 唯一的區別是,日本的皇宮是活的,皇帝還在。中國的皇宮是死的,皇宮成為博物院了。當然, 就皇宮的建築規模和氣勢而言,日本皇宮遠比不上中國故宮, 但就居住環境而言, 我更喜歡日本皇宮:全部建在樹陰之中, 整個宮區有山有水,完全就是個大花園。

 

 

 

12 皇宮前廣場的群鬆和綠地。

 

 

 13 皇宮的入口,和著名的通往新皇宮的二重橋。近處的橋和左麵建築, 是皇宮大門。 後麵的黑橋,是著名的“二重橋”。 山坡上的白牆黑蘭頂建築,是天皇的皇宮,又稱“新皇宮”。

 

 

 

14 皇宮大門。

 

 

 

15 日本天皇的新皇宮。

 

 

 

16 皇城的角樓之一。

 

  17 在皇宮附近的地方, 看到了東京建城之前的老江戶城的舊城牆的遺址。 

 

 令人驚奇的是,這江戶舊城牆的石頭造型和石牆拚接磊砌技術和外型,怎麽和去年秋天我們在南美洲秘魯的印加帝國古都庫斯科見到的古代印加人的石牆一模一樣呢?(請見皮皮遊記的博客)

 

 

(5)靖國神社

 

 “神社”(或曰“神道教”)是日本民族自己特有的主要宗教。先簡單說兩句日本的宗教:日本的有兩種主要的宗教, 一種是外來的佛教,5-6世紀時由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由於當時的中國一些先近知識也隨之進入日本,故天皇(當時稱大君)曾大力支持佛教而使其在日本發展很普及。日本的另一個主要宗教是日本的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稱為神道教 神道教崇拜自然神, 認為自然界的所有物質,包括山林,河海,植物甚至動物,都有神靈在其中。 為了表示人類對這些自然神靈敬畏和感激,於是在日本的村社裏建立了祭神的神社, 同時,神社也成為了村社集會,議事,慶典,甚至婚喪嫁娶的場所。 總之,神社在日本並不神奇, 大小神社遍及全國成百上千。

 

 千百年下來, 就像中國有很多有名的佛寺一樣, 日本也形成了很多有名的神社。 神社和佛教相比,有一點是不同的。 日本的佛教寺廟和中國佛寺差不多,供奉的神靈比較一致,大都是如來, 觀音等等。 而日本神道教的神社卻大不一樣, 比如,我們這次日本順道遊第三天去的日光東照宮就是供奉德川家康家族的靈位。 東京市內最大的明治神宮是供奉明治天皇和皇太後的。 而靖國神社也是東京市內的著名神社之一,它是 專門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國家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的靈位的神社。 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忠烈祠,或烈士靈園。

 

 在來東京之前,我們就計劃要參觀一個有名的神社。在選擇要參觀的神社地點時, 曾在明治神宮和靖國神社兩者之間猶豫過。 明治神宮是為悼念日本最優秀的天皇明治而建的,是東京市內規模和建築最好的神社, 參觀者最多,也最有代表性。 但靖國神社近幾年由於有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和日本首相以首相身分參拜這兩件事,引起了亞洲在二戰時受到日本侵略的國家(韓國,東南亞各國,台灣,中國大陸等)強烈抗議, 而也聽說過中國到日本訪談的政府官員到靖國神社參觀(沒有聽說過有參拜的),回國後被撤職處分的。弄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這個靖國神社最後便成了我第一想去看看的神社。

 

 本文是篇旅遊遊記, 不是政治觀點分析文章,作者不想在這裏過多涉及外交問題, 國家戰爭侵略問題以及敏感的中日兩國的民恨家仇情緒(這一點很多是人為煽動起來的)問題。 還是僅僅記一些我的旅遊見聞,給感興趣的同伴朋友多一些旅遊信息和個人的體會。

 

靖國神社地圖:

18-靖國神社示意圖。

靖國神社位於皇居北麵約一站地鐵, 完全可以走過去。 銀座-皇居-靖國神社三個主要遊覽點可以全部步行順路完成,如果沒有特意的別的節目(如到銀座買東西), 半天時間可以完成。

 參觀靖國神社之前後, 重點要知道的事情包括

  • 靖國神社1869年由明治天皇創建,最初始目的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期間在日本內戰中為恢復天皇權力而犧牲的3500名反幕武士而建立。 明治維新後, 供奉對象就逐漸包括對外戰爭中(如日俄戰爭和甲午海戰)死難的軍人和家屬。 靖國神社內總共供有2466532位死者。 246.65萬死者都是在戊辰戰爭以來曆次戰爭中為日本政府或天皇戰死的人,(不包括幕府,西鄉隆盛勢力的戰死者)。
  •  目前在靖國神社供奉的246.65萬位死者中,  232.52萬是1937-1945年的侵華戰爭, 太平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南亞戰爭中死亡的日本軍人。 為此, 1945年日本戰敗後,聯合國佔領軍司令部曾準備廢除靖國神社, 但沒有成功。
  •  有人會問, 18中這樣小的地方,怎麽可容下246.65萬死者的骨灰和牌位?其實在靖國神社內並沒有任何骨灰,也沒有任何牌位, 而隻是將死者的姓名和資料記錄在《祭神簿》內。神社的廟宇隻是存放祭神簿的地方。
  •  1978年, 靖國神社宮司(大概類似社長)將日本二戰時的以東條英機為首的14名甲級戰犯的名字列入到靖國神社《祭神簿》內的合祭名單中。 
  •  1978年以後, 中曾根和小泉純一郎兩位日本首相都曾多次以首相身分參拜包括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引起了二戰時被日本侵略佔領的東南亞諸國,韓國和中國的不滿和抗議。
  •  二戰後,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參拜靖國神社,但自從197814名二戰甲級戰犯被列入進神社名冊後, 裕仁天皇再也沒有去靖國神社參拜過。 這裕仁天皇是個明白人, 懂事理。

這一寫就是7, 8條,都是曆史和政治,挺枯燥的, 可來參觀靖國神社, 這些事兒也要知道。 再寫點與旅遊有關的。 

 我們是從東門進入的。靖國神社的東邊入口是一座巨大的鳥居。 這“鳥居”,就像是個大門, 一般都是由四根巨大的木頭製成, 是日本神道教特殊的標記,一般是放在神社入口或神社中的重要地點, 有點像中國的牌樓。下麵圖19中是靖國神社東門的鳥居,及其巨大。 1943年之前位於這裏的舊鳥居比這座還大, 據說那是日本(恐怕也是世界)最大鳥居,建於1921年,但1943年因風吹雨打損壞了,換成了這座,也是大的出奇。整個靖國神社有三座鳥居,另兩座在圖18的圖中標號為117,都比較小。

 

 

 19,靖國神社東門入口的巨大鳥居。 總的看, 日本沒有什麽高大形象的建築, 這應該算是一個。

 

 從東門大鳥居到靖國神社大門(神門,標號10),是一條100多米長的筆直大道(神道), 大道中部是日本陸軍創始人大村益次郎的銅像。這條大道兩旁是草地和小樹林,這些樹木大多都是參加過二戰的日軍退伍老兵為在戰爭中死在他鄉的戰友栽種的,我認真看了幾個牌位, 居然有一半以上是在侵略中國的戰爭中被中國或蘇聯士兵打死的, 很多是在東北。 很多是以連,排,班的名義種的。 下圖是其中的一棵。

 

 

 20,靖國神社中的紀念樹。

 

 走到第二個鳥居的地方, 就是靖國神社的大門了,被稱為“神門”(標號10)。在這裏, 我們見到了一位裝扮成二戰時的標準日本侵華日軍形象的人, 全副武裝的來到靖國神社參拜。 他一出現, 立即就吸引了幾乎所有的遊客, 也包括日本遊客的注意。 在圖21中的這個形象, 和電影“地道戰” “地雷戰”中的日本鬼子真是一模一樣。 當年的導演一定是親身參加過二戰並親眼見過日本兵的。

 

 

 21. 在靖國神社見到的標準二戰侵華日軍裝扮的參拜者。 

 

 

 

 22,靖國神社的大門,又稱“神門”。(在圖18圖中標號10

 

 

 

 23,進入神門,就到了靖國神社的主建築群。前後共三座殿。

 

靖國神社的主建築群是由三座殿堂組成。 23中最前麵這座稱為“拜殿”,圖18中標號3  所謂的“參拜靖國神社”的參拜儀式都是在這座房屋內舉行。正式參拜時,要點上香爐,燒香鞠躬,有一整套標準程序。參拜之前,要預先登記日期人物和規模等等。  像我們這樣的人一看就是遊客, 是來參觀的,不算在參拜總人數內的。 到靖國神社是參拜還是參觀, 是有本質區別的。以我觀查, 平日到靖國神社的人眾,包括日本人, 百分之95都是參觀的遊客。

 

 23中的這座拜殿, 從建築學或美學的角度看,是一座十分有特色的建築,美觀大方, 也是日本典型的大屋頂建築, 它的多屋脊向四周鋪開的高屋頂,給人印象很深。 

 

 23中, 拜殿後麵有一個露出了一角的建築稱為本殿, 又稱“正殿”(圖18中標號1)。 正殿是祭奠神靈的地方。 我沒弄明白“拜殿”和“正殿”的區別。 

 

 在正殿後邊, 還有一座房屋,叫“靈璽薄奉安殿”。  18中的3號建築。較矮小, 我沒照下來。 記載有2466532位日本戰爭中死亡的軍人名冊(稱為靈璽薄)就收藏在這裏,包括東條英機等18位二戰甲級戰犯的名字在內。光是姓名冊,沒有任何骨灰和靈牌位。

 

 在靖國神社內的北側, 還有個小型展覽廳,稱為遊就館, 內部展覽的是死亡軍人的遺物。遊就館周圍是一些紀念像和紀念碑, 包括戰馬慰靈像和軍犬慰靈像。 我們去看了一圈,遊就館也馬上要閉舘了,不讓進了,隻看了外邊的展覽。

 

 日本的這個靖國神社, 主要是為了紀念在曆次日本對外戰爭中(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國家戰死的軍人而設立的。現在很多人的問題是:該不該設立這個靖國神社?

 

反對意見說: 這裏祭奠的軍人絕大多數是日本侵略別國的非正義戰爭中戰死的, 他們本身就是侵略者, 至少是為日本軍閥的掠奪括張的具體執行者,很多人手上沾滿了殖民地國家人民的鮮血。 不應該建立神社祭奠他們。靖國神社應該被取消。

 

同意設立者認為: 應該把當時參加日本軍隊的一般士兵和下層軍官與侵略戰爭的上層決策者分開。在現代國家中, 為國家服兵役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義務,逃避兵役是違法的,甚至可判為判國罪。 而成為軍人之後,又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當時作為軍人被國家派去成為侵略他國的侵略者的一員,應該說是個人不可抗拒的。或者說就他們個人而言是無罪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 應該建立一個祭奠場所(不管是以民間還是國家),對這些被國家派出作戰而死的亡靈有一個依托的場所,對他們的父母親人也是一個安慰, 也有個寄託哀思的地方。這就和在美國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牆有類似的作用。

 

 當然,二戰結束後被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定為甲級戰犯的東條英機等人是絕對不應該被放入神社名單中被祭拜的。

 

 

 (6 新宿商業區

 

 參觀完靖國神社已經下午五點多了, 一天下來,已經有些精疲力盡了。 還有最後一站——新宿商業區。

 

新宿區位於東京城西側, 目前已經是東京乃至於全日本最著名最繁華的商業區。 它佔有三個“之最”:

 

第一:摩天大廈群之最。 新宿是東京都廳政府所在地, 又集中了許多大型企業總部在這裏, 因此四,五十座百米以上摩天大廈林立, 其壯觀程度比過舊商業區銀座。 24僅是樓群之一角。

 

 第二: 百貨公司和商店雲集林立密集之最。 新宿有兩個商業中心:新宿車站以東是最熱鬧最混亂的舊商業區,車站以西是整潔規化的新商業中心。 

 

 第三: 紅燈區之最。 日本江戶時代,新宿就是最有名的紅燈區,一直保持到現在。 而現在又增加了一條:日本最大的同誌集中區也在這裏。

 

 據東京朋友介紹,還有一件中國人應該知道的, 在新宿,以旅居東京的華人為主的黑社會勢力發展越來越迅速。 據說在新宿夜間的安全問題和黑社會關係很大。

 

 

 

24 東京新宿——新商業區。 

 

 

25 這是晚間大約8點半時的新宿商業區的街頭。 滿街的逛大街的擁擠的人群, 大多數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在新宿, 有一件事對我印象很深。 在晚間78點鍾的新宿,滿街都是人,而百分之九十是年輕人, 就像上圖-25中所示的情景。 在路口過馬路遇到人行道紅燈時, 有時街道上一輛汽車也沒有, 居然沒有一個人搶過馬路,所有的近百個要過馬路的20多歲的年輕人, 個個守規矩的等在白線後邊。 我特別注意觀察了一下, 連一個過線的都沒有, 直到人行道交通燈變綠,才 一齊起動。這鍾情景,在美國首都都不可能見到,而且還有變壞的趨勢。

 

 在新宿,我們逛了一棟有5層樓的大電器商店, 朋友說是很有名氣的店, 他們用的電子產品和照相器械很多都是在這裏買的,可惜我沒記住店名。然後,朋友請客,在新宿一家日本風味飯館宴請我們一家。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從沒愛過 回複 悄悄話 日本的“金粒餐”都做成雕塑了!這樣的民族,實在無語!
囫圇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貼圖,有機會我也要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