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墨西哥城遊記(2)--- 壁畫 2 和瓜德盧佩聖母大教堂

(2010-07-16 18:11:44) 下一個

我們的墨西哥三日遊第一天看的東西太多, 要寫在一篇遊記裏篇幅太長了,所以這一篇裏的內容, 大多數仍是我們第一天看到的。

國家教育部(Secretaria de Educacion Publica) 的壁畫: 接著說墨西哥城的壁畫。上篇結束了在聖伊爾德豐索學院的壁畫介紹, 這一篇繼續我們的壁畫之遊。在大廟遺址和國家大主教堂的北緣,除了聖伊爾德豐索學院之外, 還有另一個豐富的壁畫收藏和觀賞地,那就是墨西哥國家教育部。教育部和聖伊爾德豐索學院是緊鄰,過了聖伊爾德豐索學院西北角的十字路口,就是教育部。由於這個原因,參觀教育部和聖伊爾德豐索學院本應該在一天, 可偏偏教育部星期六,日兩天休息, 而聖伊爾德豐索學院星期一休息。正好我們趕這三天來旅遊。 所以我們隻好分兩天參觀這兩個緊鄰的景點。 我們是第三天參觀的教育部壁畫。為了敘述方便, 我將教育部部分移到這裏介紹。

去教育部參觀壁畫要注意時間, 我們早上八點半去參觀, 結果不讓進,幸好有一個在為教育部維修外牆的工地領班會說英文,經他熱心的幫助翻譯, 我們才知道教育部門衛向我們說的話:壁畫參觀時間是一天三次: 上午10點,中午12點和下午2點。 入口是在教育部麵向阿根廷大街(Republica DE Argentina)的東門。 參觀教育部的遊客不多, 我們星期一下午2:00 去參觀時, 隻有七八個人同時進入參觀。 參觀時也無導遊, 這些人進入教育部後, 就各看各的,各走各的路線,沒人管了。看多長時間都成。
 
教育部的壁畫收藏比聖伊爾德豐索學院的數量還多。 教育部由兩個很大的三層樓的四方庭院組成, 每層走廊牆壁上都畫滿了壁畫, 而且基本都是一個人畫的: 迪亞哥.裏維拉。據說是裏維拉1920年從歐洲學習美術回國後,同另兩位著名壁畫家奧羅斯科和西蓋羅斯一起積極參加了當時的教育部長Jose Vasconcelos發動的由政府出資的全墨西哥壁畫運動。 並受教育部長之邀,1923至1928年間, 他在這個大院中的兩個庭院所有的三層樓走廊牆壁上畫了總共124張壁畫。

第一層的壁畫, 大多數是展現墨西哥人民生活,工作,宗教等等的現狀,如圖2-1的《采礦工人》。 在一層的一個拐角處,是裏維拉的著名壁畫之一《死亡之日》(圖2-2), 不可錯過。 目前教育部內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壁畫修複工作,如圖2-3, 很多壁畫都因此不能觀賞。

第二層多是一些地標徽章圖案之類的小作品, 有的徽章上有一些小風景畫 , 據說是墨西哥全國各個區域的風景和地標。

第三層最有意思, 有一係列的“革命宣傳畫”,看上去與中國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畫象極了, 可是裏維拉畫它們的時間比中國早了20-30年。他那時還沒有去過蘇聯(1927年去的), 所以我想一定是他從什麽地方看到過類似的革命畫作而受的啟發。 當時的墨西哥共產黨並沒有掌權, 也不會在墨西哥推行這些社會主義的改革和運動, 裏維拉畫這些紅色極左壁畫的目的, 應該是抒發和表達他自己當時的理想。當我們從這些紅色極左壁畫前走過, 我在一張一張的拍照的時候,老婆在旁邊就隨口一張一張的給每張畫加標題,用的都是文革或文革前的中國大陸流行的政治宣傳詞匯,如: “全民皆兵”, “全黨一致通過…”, “革命歌曲大家唱”,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憶苦思甜”,“大煉鋼鐵”, “發送紅寶書”等等, 都很確切而有趣, 我就將老婆說的標題加在了我的照片上。圖2-4 到2-8是其中的幾張。
 

圖2-1, 裏維拉教育部壁畫之一,“采礦工人”


圖2-2, 裏維拉的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死亡之日>, (The Day of the Dead), 在一樓的一個拐角附近。 隻可惜這幅畫正在被修複, 畫麵被藝術家的工作架擋住, 隻能勉強拍下這張照片。
 




圖2-3, 藝術家們正在教育部內修複裏維拉的壁畫。




圖2-4, “全民皆兵”。圖中間的正在給市民發槍的紅衣女子是裏維拉的妻子弗裏達。



圖2-5,“全黨一致通過…”




圖2-6, “打翻在地, 再踏上一隻腳”
 



圖2-7, “掩埋好烈士的遺體,擦幹淨身上的血跡, 再繼續前進吧!”


圖2-8, “憶苦思甜”



藝術宮的壁畫: 從教育部和伊爾德豐索學院到藝術宮(Palace de Bellas Artes)不太容易坐地鐵, 地鐵站太遠,我們幹脆走過去,大約20分鍾,順路看看街景。藝術宮是墨西哥城中最美麗壯觀的建築之一。它建成於1905年, 最初是國家劇院, 現在是藝術展覽館,同時也還保留劇場功能。它有一個美麗的金色半圓拱形天頂, 天頂上屹立著一個巨大的墨西哥國徽:一頭巨鷹叼著一條蛇站立在仙人掌上。藝術宮前門外是一個美麗的大廣場, 廣場上有美麗的花園和四個飛馬雕塑。 現在, 廣場上又增加了新的朋友--- 站成半圓形的十幾個不同姿態和表情的可愛的印第安木雕小人, 比真人略高。 遊人都爭先恐後的與他們合影, 圖2-10.

藝術宮內最主要的展覽也是壁畫。一共展出七位墨西哥畫家的16幅大型壁畫。 在藝術宮內, 你可以發現一個簡單的壁畫導遊圖(圖2-11),圖中指出了每張壁畫的作者和作品位置。藝術宮的壁畫展覽幾乎包括了墨西哥全部最傑出壁畫家的作品,所以你可以花多一點時間在這裏比較各位大師作品風格和技法的不同。

藝術宮參觀周日免費, 平時35比索。 照相再加5比索。 不許用閃光燈。


圖2-9, 藝術宮。


圖2-10, 藝術宮前新加入的朋友--- 十幾位神態各異的印第安木雕小人。


圖2-11, 藝術宮中16幅壁畫作品的位置和作者圖。


圖2-12,藝術宮內有一幅裏維拉最著名的壁畫之一: “人類,宇宙的控製者,(Man, Controller of the Universe)”,
關於這幅畫有一段插曲: 1933年,裏維拉受美國人邀請, 到紐約為洛克菲勒中心畫一幅大壁畫,就是這幅畫,但那時裏維拉給該畫取的標題是“處於十字路口的人類,(Man at the Crossroads)”。 但畫好後, 因為作品中畫有列寧的像(圖2-12中大黑圈的右側), 引起了美國社會大多數民眾的不滿和抗議, 再加上宣傳媒體的壓力, 主辦單位最後將裏維拉的這幅畫從洛克菲勒中心移除了。 而因為這個事件, 裏維拉的下一個合同協議 --- 為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畫壁畫 --- 也被取消了。1933年12月,裏維拉從美國回到墨西哥城。 1934年就在藝術宮重畫了這幅畫, 並改名為“人類,宇宙的控製者”。
 

圖2-13,藝術宮內另一幅最著名的壁畫---壁畫三傑之一的西蓋羅斯的作品。 不知壁畫名稱。

裏維拉博物館: 從藝術宮向西走, 穿過Alameda中心公園, 就到了裏維拉博物館。裏維拉博物館是一座兩層小樓房, 裏麵隻有一幅固定展品--- 裏維拉的巨作《阿拉美達公園午後之夢》(Dream of the Sunday afternoon in Alameda Park.)。 據說裏維拉自己認為這是他最得意的輝煌之作。見圖2-14,2-15和2-16.

這幅巨大的作品長約15米, 高4米多。 這幅畫原來是1947-1948年裏維拉畫在Hotel Del Prado中的,1985年地震時Hotel被毀壞,這幅畫被移到這裏。 這幅裏維拉最得意之作可以認為是他在國家宮的著名壁畫《墨西哥的曆史》的姐妹篇。國家宮的“墨西哥的曆史”畫卷是以墨西哥的曆史事件按時間順序展現給我們的,而這幅《阿拉美達公園午後之夢》則向我們展示了西班牙1519年入侵墨西哥以來的墨西哥各階層曆史人物的形象。在裏維拉筆下,一條條死板的曆史編年表變成了一張張活生生的真實人物麵孔。整幅畫共有八十多個人物形象,有國家總統,國王,部長,將軍,州長,政客,思想家,藝術家,民權鬥士。也包括中下層人士:地主,商人,小販,學生,破落的退伍老兵,農民,報童,小偷等等。當然還包括他自己,不過是童年的裏維拉。(見死神右側戴帽小孩),妻子弗裏達,女兒和伯父(將軍兼藝術家)。整個畫麵以阿拉美達公園為背景。阿拉美達公園就是裏維拉博物館和藝術宮之間的Alameda Park。

為了讓前來觀賞這幅壁畫的人們了解畫中每一個人物是誰,博物館專門編繪了一個詳細的說明。先給畫中每個人編號,遊客可以按號碼在人物表上找到人物說明。圖2-17是這個說明的一部分。隻可惜所有的說明都是西班牙文,一點也看不懂。後來發現有些中文網站已經將這個人物說明表譯成中文,感興趣者可以上Gooble 搜索“狄亞哥裏維拉博物館的壁畫”找到詳細說明。近博物館時交5元錢,可照相,但不許用閃光燈。



圖2-14,《阿拉美達公園午後之夢》左部。


圖2-15,《阿拉美達公園午後之夢》中部。


圖2-16,《阿拉美達公園午後之夢》右部。


圖2-17,裏維拉壁畫《阿拉美達公園午後之夢》的人物說明部分內容。在畫中人物編號圖周圍是人物說明。



迪亞哥。裏維拉介紹: 看完裏維拉博物館, 裏維拉最主要的壁畫也就算都看到了。現在, 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些關於裏維拉更多一些東西。 因為裏維拉在墨西哥太有名了,所以我在這次旅遊中,刻意對裏維拉的壁畫和個人經曆了解的多一些。
 
裏維拉是墨西哥近代最出色的藝術家,甚至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經曆坎坷的政治家, 更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共產黨人, 但卻是一名堅定的托洛斯基派共產黨員, 托洛斯基的朋友和保護人。裏維拉本來是有誌並有機會成為一個更出色的藝術家的。 他1886年出生,1907年21歲時到歐洲學習繪畫13年。 主要是在當時世界繪畫藝術最重要和最活躍的中心巴黎學習。 在他的朋友圈中,就包括著名畫家莫迪戈利阿尼和他的妻子。1913-1917年,裏維拉在巴黎主要向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主義發展,之後,又轉向塞尚的後印象派。他在巴黎的後幾年,他的作品已經開始吸引觀眾, 並能夠在一些展覽會中展覽。

但是, 就是在這幾乎同一時期,1910-1917年, 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迅速發展, 特別是1914年卡蘭薩就任總統, 1917年,議會通過了一部激進的資產階級新憲法,規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和工人農民的權益。在這樣的形勢下,以及1917年俄國共產黨十月革命的成功, 使得共產主義左傾思潮在墨西哥迅猛發展起來。這樣的形勢發展, 使年輕的裏維拉也卷入到激進的革命潮流中。 1920年他在墨西哥駐法國大使館的安排下, 去意大利學習壁畫。 1921年,裏維拉回到墨西哥參加教育部長親自發動領導,政府出資的墨西哥壁畫運動。 1922年,裏維拉參加了墨西哥共產黨,並進入了中央委員會。 同時, 開始創作他在教育部內牆上的124幅紅色壁畫, 直至1928年。從他在教育部內留下的壁畫, 可以看出那時裏維拉已經成為一個共產主義的紅色畫家了。他在政治上的最高峰應該說是在1927年10月。 他被蘇聯共產黨邀請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十月革命十周年活動, 之後接著被邀請留在莫斯科為紅軍俱樂部畫一幅壁畫。 但是, 在1928年,他突然被宣布卷入了一個反蘇維埃的政治陰謀而被驅逐出境 。 返回墨西哥後,在 1929年, 他又被墨西哥共產黨開除出黨。後來人們知道, 正是裏維拉在莫斯科停留的這一段時間裏,他變成了托洛斯基的堅定支持者。 而且,也成了托洛斯基的朋友。正因如此,1927年10月, 隨著托洛斯基被開除出黨, 他也在1928年被驅除出境。 這樣, 也才有了托洛斯基最後幾年的在墨西哥城裏維拉家中的政治避難,直至在墨西哥城被蘇聯克格勃特務暗殺的事。

簡單介紹托洛斯基:1917年十月革命時俄國共產黨中僅次於列寧的第二號人物, 是十月革命的實際領導人之一, 紅軍的創始人。十月革命成功之後的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列寧逝世後,成為斯大林黨內獨裁的主要政敵。1927年10月,因為他極力反對斯大林的獨裁政策,主張世界革命而被開除出蘇聯共產黨。 在被流放到阿拉木圖近兩年之後,1929年被斯大林驅逐出境。先後流亡土耳其、法國、挪威。

1935年後, 斯大林利用日益強大的蘇聯國力和共產國際的力量,強迫大多數願意給托洛斯基提供避難的國家放棄了這一意願,這使得托洛斯基及追隨者們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在絕望中,托洛斯基想到了 墨西哥的裏維拉。1936年11月, 裏維拉收到托洛斯基托人轉給他的加急電報,請他幫助申請到墨西哥避難事宜。裏維拉立即和托派另一位領導人一起趕往墨西哥北部秘密求見正在那裏視察的卡德納斯總統。見到總統後, 裏維拉以自己在墨西哥社會各界中的聲望和名譽為托洛斯基的避難請求擔保,終於獲得總統批準, 條件是托洛斯基不幹涉墨西哥內部事務。1937年1月, 托洛斯基到達墨西哥港口塔米克,然後乘卡德納斯總統派來的專列到達墨西哥城。為了托洛斯基夫婦的安全和生活工作方便,裏維拉安排他們居住在在自己家中。為了托洛斯基的安全, 裏維拉做了很多工作。而裏維拉的妻子, 著名女畫家弗裏達就成了托洛斯基的翻譯。

1938年,托洛斯基在墨西哥與支持者創建了第四國際,即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與斯大林的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對抗。裏維拉參加了第四國際的工作。 但後來托洛斯基搬出了裏維拉的家,據傳是因為他和裏維拉的妻子弗裏達有曖昧關係並被裏維拉發現。搬出後, 托洛斯基在附近租了一間房居住。1940年,在家中被他當作朋友的蘇聯情報單位特務拉蒙•麥卡德(Ramón Mercader)用冰鎬殺害。 裏維拉和弗裏達在這前一年已經離婚了。但在之後的1941年, 裏維拉和弗裏達又複婚了。 詳情不在此述。 裏維拉於1957年11月24日71歲時在墨西哥城去世。

縱觀裏維拉的一生, 他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 在墨西哥美術界站穩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成功之作。 但他卻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且不管他站在斯大林一邊還是站在托洛斯基一邊, 單從他1933年為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作畫時非要在畫中畫上列寧像,而被美國人“趕走”一事, 就顯出了他政治上的不成熟。但從他為托洛斯基到墨西哥政治避難所做的努力和幫助, 又看出他不是一個政治投機者, 而是一個有自己堅定政治信念,並堅持到底的人。 他曾這樣評價自己 : “我首先是一個藝術家, 然後才是一個政治家。” 我以為大致不錯。圖2-19是我從網上選擇的他的自畫像之一, 我比較喜歡這張, 放在這裏供大家欣賞。

當年, 裏維拉和妻子弗裏達居住在墨西哥城的南端San Angel 和 Coyoacan 地區, 托洛斯基也是一直住在這個地區直至被暗殺。 這是一個墨西哥城文化界名人集中居住的地區,並以此而出名。 但是當然,現在最使這個地區出名的還是裏維拉, 弗裏達和托洛斯基,以及他們的故事。這兩個相連的地區有許多博物館, 但吸引參觀者最多的還是: 1. 裏維拉故居博物館(Museo Estudio Diego Rivera)包括裏維拉和弗裏達夫婦故居和裏維拉的畫室;2. 著名墨西哥女畫家弗裏達(Museo Frida Kahlo)博物館; 3. 托洛斯基博物館(Casa/Museo Leon Trotsky)。這也是 托洛斯基被克格勃暗殺之處,他的墓地現在還在故居的院內。

看完以上介紹, 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在裏維拉的壁畫中多次出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以及托洛斯基的頭像,卻沒有一個斯大林像的原因了。圖2-18是藝術宮內裏維拉筆下的托洛斯基形象之一。

由於我們時間太緊,實在沒有時間去這三個故居博物館參觀,也算是這次墨西哥城三日遊中的一大遺憾吧。當然, 也是我們在家時功課沒做到家,如果我們在第三天下午,租一個出租車,先參觀這三個博物館,再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看壁畫, 一共五個小時,勉勉強強也可看完。若自己乘地鐵去參觀這三個博物館,可乘3路地鐵, 到Coyoacan或Viveros站下車。 下車後還要走一段長路。從這裏乘3路地鐵繼續向南再坐三站, 就到了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欣賞那裏的壁畫。


圖2-18, 裏維拉壁畫中的托洛斯基。(上排右者為托洛斯基, 左邊是列寧)---攝於藝術宮。


圖2-19, “I’m Diego, and I paint what I see!” 裏維拉的自畫像. (取自網上)

瓜德盧佩聖母大教堂 (Basilica de Guadalupe). 第一天下午我們參觀完裏維拉博物館之後, 看看時間還來得及, 於是趕快乘六路地鐵去瓜德盧佩聖母大教堂。瓜達盧佩大教堂位於墨西哥城北部偏西的位置上,乘坐地鐵6號線在La Villa Basillca 站下車,再經過一段擁擠的小吃大排檔後才能到達通往教堂的大路。約走10分鍾。

山下靠公路的建築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廣場,比墨西哥城中心的憲法廣場略小些,廣場的東側有個很現代的類似凱旋門的建築,上麵有些現代藝術品。廣場的西側是新大主教堂,就是瓜達盧佩聖母大教堂, 圖2-20。這是一座注重功能性、充滿時代美的完全現代化的建築,也是我走過十幾個國家唯一的一個這樣設計的教堂。新教堂建於1976年。它的外觀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座現代化的圓形體育館。當我們一進入教堂大廳的時候, 的確讓我震撼了一下, 圖2-21。 內部空間之大,超過我見過的最大教堂的兩倍, 據說容有兩萬個座位。內部裝潢簡潔, 莊嚴, 肅穆。無怪乎它能被稱之為基督教在世界上歐洲以外最神聖的地方,也無怪乎它每年能吸引幾千萬信徒來此朝拜。它的緊鄰有一座老式教堂,是瓜達盧佩舊教堂,即圖2-22中左側金頂建築。另外山頂上還有一座老教堂(圖2-23), 據說是傳說故事中胡安見到黑聖母之處。

有一種說法:當年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在武力製服人民反抗無效之後, 想出了一個毒計。 他們編造了一個故事:一個冬天,農民胡安在山上突然遇到黑聖母,聖母讓他轉告大主教在此地建造一座教堂。 大主教不信。 於是胡安又跑回原地禱告,於是黑聖母再顯靈,並讓胡安轉交一支玫瑰給大主教。 當胡安在大主教麵前拿出這支冬天不可能有的鮮玫瑰的時候,玫瑰發出金光,黑聖母出現。大主教立刻誠惶誠恐,認定黑聖母就是新大陸的守護神,並宣布,上帝接納了印第安人成為他的子民。並馬上修建瓜德盧佩聖母教堂。 從此以後, 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就找到了新的精神歸宿,放棄了反抗,順從的跟隨了黑聖母,並且每個人一生中都要來瓜德盧佩朝聖至少一次。據說,當今墨西哥所有的天主教堂內都供奉黑聖母。這成了墨西哥天主教的一大特色。

我不怎麽認同這個“毒計”之說。咱們且不說聖母會不會顯靈, 我聽了這個“毒計”的說法,倒有一點想法,不一定對。 本人沒有信教, 包括中國的。 但到美國後, 經過接觸了美國基督教會的一些朋友並被邀請參加了一些他們的活動, 對西方基督教有些新的認識。1.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是與人為善的。教育人們互相幫助和互相愛戴。2. 在美國,除了中小學之外, 沒有什麽機構和單位專管人類的基本社會道德教育, 而散布在各個社區裏的基督教會, 就成了教導人們與人為善,遵紀守法,互相幫助的主要地方。 3. 我不懂宗教學,但我相信, 任何宗教, 若想能夠吸引成千上萬的教徒和民眾, 它的教義一定是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心中的壓力和困解,並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寄托, 並給教徒某種精神支撐和力量。 如果我的這點皮毛認識是對的話, 那末既然“黑聖母的毒計”那麽容易就征服了墨西哥原住民並使他們放棄了對他們原始宗教的信任, 找到了新的精神歸宿, 那麽看來原住民的原始宗教也該換了。 上次在齊琴伊薩和這次在大廟遺址, 我都看到了原住民用祭奠太陽神或雨蛇神被活活自願殺死的幾百個青壯年的骷髏裝飾的祭台(見圖1-15)。 每當看到這些, 我都會有一種恐怖感,並不由自主的想,這樣的宗教現在不存在了也好。


圖2-20,新瓜德盧佩聖母大教堂。 在廣場上照的教堂全景。


圖2-21,新瓜德盧佩聖母大教堂內部高大寬闊的大廳。可容2萬人同時做彌撒。


圖2-22, 從教堂後邊的小山上看新舊教堂, 並遠眺墨西哥全景。 左邊的金頂教堂是舊教堂。


圖2-23, 山上的老教堂。
 

圖2-24, 山腳下的黑聖母及信徒雕像,以及眾多的虔誠教徒。


圖2-25, 在教堂外廣場上,一位虔誠的女教徒正一步一跪的向新教堂“走”去。 不知她從何處開始的, 但是目的地就快到了。 祝她心誠則靈,達到自己的心願。
 
墨西哥城遊記(2)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