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歐四國之旅(9)- 慕尼黑遊記

(2010-02-17 19:27:23) 下一個
一直對去德國旅遊沒有什麽動力,因為不知哪兒來的印象,德國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國家,對其他國家來的訪客禮貌但不熱情。而且聽說德國北部和中部旅遊點不多,隻有南方的巴伐利亞和其首府慕尼黑值得一遊。這次安排選中慕尼黑,一是因為順路,二是有誘惑力極大的天鵝堡的吸引。

其實以慕尼黑為中心的巴伐利亞,與其他德國地區相比,在曆史上是開發較晚的,而且也是相對獨立的。據記載,直到1158年,慕尼黑才開始建城。而從1180年直至1918年,巴伐利亞一直都是在維特爾斯巴赫(Wittelsbach)家族統治下,稱為巴伐利亞公國,而慕尼黑一直是巴伐利亞的首府。值得一提的是,在這700多年的曆史中,巴伐利亞和慕尼黑並不隸屬於德國,盡管都是日爾曼民族。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才將巴伐利亞劃歸成德國的一部分。可能是這個曆史的原因,與大部分德國其他地區的嚴謹,規矩,守則的保守風格相比,慕尼黑人的生活就顯得活潑歡快的多,也使它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

慕尼黑與啤酒。幾乎人人都知道世界上與啤酒關係最密切的城市就是慕尼黑了。慕尼黑有一個啤酒節,是從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六到10月第一個星期日。在這兩周內,慕尼黑人就象瘋了一樣,盡情的喝啤酒,跳舞唱歌,狂歡到深夜。每年的啤酒節,會喝掉600萬升啤酒,吃掉50萬根烤腸和5萬多隻烤豬腿。據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狂歡節。好信兒的年輕人真應該去體驗體驗。

但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慕尼黑的啤酒公園。 其實在啤酒節以外的任何時間去慕尼黑旅遊,你都可以了解它的啤酒文化。你可以到任何一個啤酒公園去喝一次啤酒,就著著名的德國白腸和烤魚,坐在上千個一起喝啤酒的人群中,可以體會到啤酒在慕尼黑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慕尼黑的啤酒公園,其實就是大型露天啤酒館,並沒有任何其他的公園遊樂設施。它們都位於近郊區。我們是9月7日中午到達慕尼黑,當天下午就去了距火車站僅兩站路的最著名的啤酒公園—奧古斯汀啤酒公園。這裏順便先說明一下,慕尼黑一共有100多個啤酒公園,都是露天的。這些啤酒公園可以為十萬個人提供座位同時喝酒。這個奧古斯汀(Augustiner-Kelle)啤酒公園是其中最有名的,它的特點是:1。容量巨大,有200張長條酒桌可為5000個人同時服務。2, 除了啤酒種類多以外,它提供自己釀製的著名Augustiner啤酒。3, 整個啤酒公園幾乎全被幾十棵巨大的栗子樹的樹蔭覆蓋,環境優美。

我們下午4點多到時,人還不多,接近六點時,下班的人陸續到來,6點30分就幾乎將幾千個座位坐滿了(見圖9-1)。我觀察了一下,絕大多數人都是和朋友或同事三五個人喝酒聊天,大多數一人一升,少數一人兩升。下酒菜都很簡單,德國白腸,炸魚或肉丸子等等。但絕沒有互相勸酒,大聲喧嘩和借酒發泄的。

除了啤酒公園以外,當然慕尼黑還有很多啤酒館。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皇家啤酒館(Hofbrauhaus),見圖9-2。它建於1896年,之前是皇家宮廷釀酒廠。它的特點之一也是“大”,底層可以招待1000位客人。二層是一個大宴會廳。每天中午和下午6點有樂隊表演,酒客們往往隨著歡快的樂曲狂歡豪飲。但是這家啤酒館聞名於世界的更主要原因卻不是這些,而是在1923年希特勒在這裏演講並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啤酒館政變”。但是如果你有機會去那裏,應該注意不要向服務員或當地酒友提起這件事,因為德國人民深深為二戰中德國為全世界帶來的災難而懊悔,所以像“希特勒”“納粹”“二戰”等都是他們日常談話中比較忌諱的話題。由於時間安排不當,我沒有到裏麵喝啤酒,隻在外邊看了看。慕尼黑另一件與啤酒有關的事是它擁有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啤酒大學。


圖9-1,奧古斯汀啤酒公園。


圖9-2,世界最著名的啤酒館——慕尼黑皇家啤酒館(Hofbrauhaus)。

慕尼黑的中心——瑪林廣場(Marienplatz)。自從近800年前著名的巴伐利亞公國的公爵獅子亨利將瑪林廣場建成為慕尼黑的中心,這裏就一直是城市的心髒。新市政廳大樓和以兩個洋蔥形圓頂為屋頂的聖母大教堂是瑪林廣場最高,最著名的兩個高大建築, 也是慕尼黑的市標象征(見圖9-3)。


圖9-3,慕尼黑中心瑪林廣場上的新市政廳大樓。照片最左側的兩個綠圓頂鍾樓是聖母大教堂。

瑪林廣場上的一個熱門看點是新市政廳大樓正中的鍾樓上的木偶報時鍾。從5月到10月,上午11點,中午12點和下午5點,鍾樓報時時,樓閣中的木偶們就會動起來,或手持兵器,或身騎戰馬,或手提花燈,或打鼓吹號,分上下兩層,輪流循環而出,共持續10分鍾(見圖9-4)。據說這個木偶報時鍾的背景是這樣的:1516年歐洲爆發特大鼠疫傳染災害,慕尼黑幾千人喪生,生者大多也外逃他鄉,幾成死城。鼠疫過後,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恢複和重振慕尼黑,便在此舉行大婚慶典,遊行歡慶,慕尼黑便由此走向興旺。為了紀念這次有曆史意義的慶典活動,就建造了這個木偶報時鍾,以再現當時的遊行慶典盛況。現在,每到中午或下午木偶報時時,到慕尼黑旅遊的遊客們就會聚集到瑪林廣場新市政廳前,等待觀看這一表演。瑪林廣場周圍有很多漂亮壯觀的古建築和值得遊覽的景點。上麵提到的皇家啤酒館就在廣場以東四五個街區的Am Platzl 9號。
 

圖9-4, 新市政廳大樓上的木偶報時表演。


圖9-5,瑪林廣場東側建築和景觀。


慕尼黑的皇權中心——拜仁皇族宮殿。由於我們計劃在慕尼黑僅旅遊兩天半,其中去天鵝堡就占去一天,所以慕尼黑的兩個宮殿就隻能選擇其一了。於是我們在蘇黎世集合出發前,我問瑞士洋親戚,慕尼黑的兩個宮殿,寧芬堡和拜仁皇宮,如果隻能參觀一個,應該選哪個?他們毫不猶豫地回答:拜仁皇宮。而且還說,拜仁皇宮是慕尼黑旅遊點的首選。巴伐利亞州又稱拜仁自由州(德語:Freistaat Bayern)。我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知道拜仁這個詞是從“慕尼黑拜仁足球隊”來的。但在這次旅遊之前我始終不知道“拜仁”是巴伐利亞的另一個稱呼。

拜仁皇宮一直到1918年都是巴伐利亞皇族統治者的住所和皇宮。它從1358年開始逐漸修築成有7個大型庭院的大型宮殿。它的麵積之大,房間之多,裝潢之豪華,絕不亞於維也納和西班牙的皇宮。而且你在裏麵參觀,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有時覺得要到頭了,卻忽然又豁然開朗,又是一串豪華房間。。。拜仁皇宮內可以照相,而且我們去參觀時遊客不多,照了一些好看的照片。


圖9-6,拜仁皇宮內的老皇宮劇院。豪華的洛可可式劇場,被認為是歐洲建築的經典。


圖9-6,珍寶館—— 拜仁皇宮中最令人震撼的豪華大廳。

在拜仁皇宮周圍,我們還遊覽了國家劇院,功勳大廳(Feldherrnhalle)和特阿提那教堂等景點。


城堡一日遊, 新天鵝堡和林德霍夫堡 巴伐利亞王朝接近尾聲的時候,出了一位既不愛江山又不愛美人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1864-1886在位)。他一生沒有娶妻生子。他不懂政治和外交,最終使巴伐利亞失去了真正獨立地位,而屈從於德意誌帝國。他一生迷戀於音樂文化,熱衷於修建城堡。修建的城堡都不是為了防禦外敵,卻耗盡了路德維希的私人財富,也吞齧了大量的國家預算。他最後神秘的失蹤於在為他治療精神病的醫院附近的湖中。

路德維希二世一共興建了三座城堡:
1. 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 是一座極具童話浪漫色彩的,結合了拜占庭式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特色的城堡。他去世時並未完工。新天鵝堡位於慕尼黑西南大約100公裏秀麗的阿爾卑斯山群山峻嶺之中,山腳下是美麗的“天鵝湖”。很多旅遊介紹材料中都說,新天鵝堡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城堡。

2. 林德霍夫堡(Linderhof),位於距新天鵝堡20公裏左右的另一處秀麗山穀中。是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三個城堡中唯一完工的一個,也是他最喜愛的一個城堡。據說是模仿凡爾賽宮中的小特裏阿農工建的,規模雖小,卻極其精致。

3. 赫爾倫基姆澤宮(Herrenchiemsee)。位於基姆湖中心島上。基姆湖位於慕尼黑以東偏南80公裏處。和前兩個城堡不是一個方向,所以這次我們沒去。

我們在到達慕尼黑的第二天,參加了一個一日遊的旅遊團,早晨8點30乘大旅遊Bus從慕尼黑火車站出發,大約開了兩個小時,先到林德霍夫堡參觀約一個小時。再去一個旅遊區小鎮待40分鍾,鎮上都是裝飾的花花綠綠的商店,向遊客推銷紀念品,沒什麽大意思。然後去舊天鵝堡和新天鵝堡。傍晚7點多鍾回到慕尼黑火車站。


圖9-7,建在阿爾皮斯山群山峻嶺中的 新天鵝堡遠景。


圖9-8,新天鵝堡近景(1)。


圖9-8,新天鵝堡近景(2)。


圖9-9,舊天鵝堡,位於新天鵝堡山的腳下的一個小山峰上,與新天鵝堡遙遙相對。這是路德維希二世度過童年的地方。裏麵有比新天鵝堡更完整的裝潢和館藏及文物,包括他和瓦格納一起彈奏過的鋼琴以及倆人的往來書信。很值得入內參觀。

圖9-10,林德霍夫城堡全景和城堡公園水池中的鍍金雕像噴泉。


圖9-11, 林德霍夫堡入口門庭天花板上的浮雕。所有城堡內部參觀時都不許照相,當我們進入大門後,導遊去拿什麽東西,等導遊時,發現頭頂上的浮雕極好看,趕快偷拍下來。

到新天鵝堡參觀,一定要去城堡後邊的瑪麗亞橋(Marien Brucke)。隻需約15-20分鍾步行山路。因為隻有在瑪麗亞橋上,才能拍攝到最美麗壯觀的新天鵝宮照片。瑪麗亞橋就是專門為讓遊客從最佳角度欣賞新天鵝堡全貌而特別修建的。我們這次到新天鵝堡參觀,最遺憾的事就是沒來得及去瑪麗亞橋。主要原因是早晨公路上堵車堵了近兩個小時,中午吃飯等的時間也較長。參觀完新天鵝堡後就沒有時間了。諸位朋友以後要去新天鵝堡旅遊,我建議:年輕人大可不必跟一日遊旅遊團去,最好自己坐火車或租車去,這樣完全有足夠的時間遊夠照夠新舊兩個天鵝城堡。一定要跟團的朋友,我建議不必浪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在山腳小鎮裏排隊吃午飯,不如自己帶一點麵包點心飲料,利用午飯時間去遊覽更多的地方——去瑪麗亞橋照相或去參觀舊天鵝堡。

慕尼黑的藝術金三角,博物館區——古繪畫陳列館。在距慕尼黑市中心瑪林廣場以北約1000米,就是慕尼黑的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區。它是由三個大型博物館--- 古繪畫陳列館(Aite Pinakothek), 新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和現代藝術陳列館(Pinakothekder Modeme)為中心,加上附近的希臘博物館,國家文物博物館和冷巴赫藝術館組成。我最關心的是古繪畫陳列館,所以花了四個小時比較仔細的參觀了我感興趣的部分。說實在的,它是不能與法國的盧浮宮,意大利的烏菲茲美術館,馬德裏的普拉多美術館和彼得格勒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相比的。但是在除了這四個世界頂級的美術館以外的其它美術館中,慕尼黑古繪畫陳列館是有實力與其它美術館相比的。下麵是幾幅古繪畫陳列館中最有名的畫作。
 

圖9-12,《蓬巴杜夫人肖像》,最著名的18世紀法國羅可可藝術畫家布歇(Boucher)的代表作之一。
 

圖9-13,17世紀佛蘭德斯最著名的肖像畫畫家凡-代克(Van Dyck)22歲時的自畫像。

 

圖9-14,《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佛蘭德斯美術大師魯本斯(Rubens)的著名的畫作之一。題材取自希臘神話,是說兩位希臘神話英雄卡斯托爾和波呂刻斯強掠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成婚的故事。
 

圖9-15,《四使徒》,德國文藝複興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丟勒1526年所作。

這是丟勒作品中最偉大的傑作,作品通過色彩,服飾,特別是人物的表情突出表現了四位聖人使者的不同性格特點。德國曆史上很少出傑出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urer)就是德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畫家了。而丟勒的故鄉就是巴伐利亞的紐倫堡,離慕尼黑不算遠。而統治巴伐利亞幾百年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中,出了好幾位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君主。其中馬克西米連一世就是一個丟勒迷,僅他一人,就從紐倫堡獲取了11幅丟勒的名作,其中就包括《四使徒》。從而使得慕尼黑的古繪畫陳列館成為世界上著名美術館中藏有最多丟勒繪畫的美術館。


圖9-16, 《亞曆山大之戰》,德國畫家阿爾特多費爾的15幅曆史組畫之一。是慕尼黑古繪畫陳列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不過我不怎麽喜歡這類風格的作品。



圖9-17, 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外景。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