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歐四國之旅(二) —— 維也納的宮殿

(2009-12-30 14:52:24) 下一個
 在歐洲大陸,維也納的宮殿規模是僅次於法國巴黎而居第二的。在維也納有三個最主要的宮殿一定要參觀,它們是:

1. 霍夫堡宮 (又稱帝國宮) Hofburg 。一直是奧地利的皇宮。現奧地利總統府還在其中。

2. 美泉宮 Schloss Schonbrunn 。 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夏宮。

3. 百樂宮 (又稱美景宮) Belvedere 。現為奧地利國家美術館。

另外, 我還參觀了維也納的一個小宮殿 -- 列支敦士登宮 ,以及與百樂宮美術館密切相關的分離派大樓 也放在這一節中記述。

因為參觀宮殿是比較累的,所以我們計劃這次在維也納的三天中,每天參觀一個大宮殿,基本都在上午。 而其他的景點就安排在下午和晚上了。我們是 2009 年 9 月 12 日上午 9 點坐火車從薩爾斯堡出發,中午 12 點 18 分到達的維也納。 我們預訂的旅館,距離百樂宮的南門隻有一站電車路遠, check in 旅館後,就先去參觀百樂宮。

先介紹一個維也納旅遊經驗。剛到維也納的第一天,麵對眾多的景點,有點發懵。但不到一天,我就發現了一個在維也納旅遊的竅門,對初去維也納的朋友可能有幫助,那就是瞄準地鐵站 Karlsplatz (卡爾廣場)。 原因是:第一,它位於維也納環形大道的外道上,正處於旅遊中心區。絕大多數最主要的旅遊景點都在以卡爾廣場中心可步行的範圍之內。象國家歌劇院,音樂家協會大樓(金色大廳),卡爾教堂,分離派藝術館,解放紀念碑都在 200 米範圍之內, 百樂宮,霍夫堡皇宮,藝術史博物館,博物館宮,施特凡大教堂和城市公園( Stadtpark )也都在 500 米到 800 米範圍內,大多數都可以邊逛街就到了。我們後來去的兩個較遠的景點百泉宮和中央公墓,也都是從這裏乘車 30 分鍾內直接到達。第二,交通方便。卡爾廣場是維也納市區交通中心, U1 , U2 , U4 地鐵在此匯交,地麵更有幾路主要電車。第三,旅館眾多,選擇方便。但此區旅館是最貴的,而且要早預訂,特別是在旅遊季節。我們提前一個月訂九月的三星級旅館,但便宜點兒的都滿了。最後隻好住在從此地向北三站地鐵的 Keplerplatz 。

一. 百樂宮 Belvedere

“百樂”是按它原名 Belvedere 音譯而來。 Belvedere 這個拉丁文名字原意為美麗景色的意思, 所以又譯成美景宮。美景宮容易與另一個宮殿美泉宮弄混,所以這裏采用百樂宮的稱呼。三個宮中,霍夫堡宮和美泉宮都是皇宮,隻有百樂宮是著名軍事元帥歐根親王自己出錢在皇帝因戰功賜給他的土地上建造的。宮殿始於 1700 年,在 1724 年落成。整個百樂宮是由兩座巴洛克風格的宮殿組成,依上下地勢分別稱為上宮(圖 2-1 )和下宮(圖 2-2 )。當時上宮是歐根親王的居室,而下宮是迎賓設宴的場所。上下宮之間相距大約五,六百米遠。在這片空地上是一座精美華麗的大花園,對稱設計的階梯和軸向設置的噴水池被草地花園和綠樹所環繞。站在上宮,向北眺望,越過美麗對稱的大花園,維也納市區建築和遙遠的維也納森林盡在眼底,構成一幅極美麗的圖畫(圖 2-3 )。

歐根親王一生未娶,死後百樂宮被他的侄女變賣。 1752 年,皇室將百樂宮贖回。後由皇儲費迪南居住。這位費迪南因為 1914 年遇刺而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知名。

  

圖 2-1 --- 百樂宮上宮,現為奧地利國家美術館,展出 19 和 20 世紀作品。
 



圖 2-2 --- 百樂宮下宮,現為奧地利國家美術館,展出中世紀及巴洛克時期作品。


 

圖 2-3 --- 在百樂宮上宮三樓陽台上向北拍照百樂宮花園,花園過後是百樂宮下宮,背景是維也納市區,多瑙河從市區北邊緣流過,遠山是維也納森林所在地。
 



圖 2-4 --- 百樂宮花園中的斯芬克斯雕像。斯芬克斯( Sphinx )是希臘神話中的獅身美女頭妖怪。


奧地利國家美術館

百樂宮的內部現已全部開辟為奧地利國家美術館, 也稱百樂宮國家美術館。若論藏畫的質量和世界級作品的數量它遠不如維也納最著名的藝術史博物館, 但若論奧地利國內的一流畫家的作品,百樂宮美術館的藏畫是第一的。甚至可以說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19 世紀 80 年代之前,奧地利這個國家在世界美術界基本是默默無聞的。但到了 19 世紀 80 年代,以著名畫家克裏姆特( Gustav Klimt )為首的青年畫派異峰突起,他們與保守的維也納藝術家協會分手,形成了“維也納分離畫派”,成為 20 世紀歐洲新藝術運動的一部分,並使得奧地利的繪畫在世界美術界嶄露頭角。以克裏姆特的作品為代表,分離畫派強調藝術創新,但又注重實用性,有人認為它隻是一種唯美主義的裝飾性藝術。不管怎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分離畫派的作品越來越受到不同階層的人們喜愛,商業價值也越來越高。 2006 年 6 月 20 日,克裏姆特的名畫《黃金時期, The Gold Period 》以 1.35 億美元的價格被化妝品巨頭羅納德 .S. 勞德收購,創下單幅油畫最高拍賣價世界記錄, 使全世界對克利姆特更加刮目相看。當然,這也使維也納的百樂宮奧地利國家美術館的名聲大漲,遊客大增。 在百樂宮國家美術館中,集中了克利姆特的大約 20 多幅作品。最值得看的是克利姆特的最有名的代表作《吻, The Kiss 》,見圖 2-6 ,(注:博物館內不讓照相,本文中所有的美術作品照像都是從網上 download 的。)和他的另一幅代表作《朱棣斯》,見圖 2-7 。除了人物畫之外,克利姆特的多幅風景畫的展室也讓人大開眼界。館中還展覽了很多其他分離派畫家的作品。其中席勒( Schiele ),又譯為謝萊,是分離派中知名度僅次於克利姆特的年輕畫家,他也是克利姆特的學生。圖 2-8 是在百樂宮美術館展覽的席勒的代表作之一《死亡與少女》。

除了克利姆特和其他分離派畫家的作品之外,百樂宮國家美術館還展出許多其他美術大師的作品。其中我們最喜歡的是一幅莫奈的人物畫《廚師》,見圖 2-9 。以前從未見過這幅畫,真覺得畫的好極了,看了好半天。我認為這是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為數不多的人物畫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另一幅百樂宮美術館值得一提的名畫是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新古典主義畫派大師大衛( David , J. L. )的 “跨越聖伯納險坡的拿破侖”,見圖 2-10 。這也是百樂宮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雖說是好畫,可我不怎麽喜歡這類題材。



圖 2-5 -- 百樂宮內部。
 



圖 2-6 --- 克利姆特的名作,百樂宮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吻》。 1.8 米 X 1.8 米。




圖 2-7 --- 克利姆特的另一幅代表作《朱棣斯》, 84cm X 42cm.




圖 2-8 --- 席勒的代表作《死神與少女》。百樂宮國家美術館。
 



圖 2-9 --- 莫奈的《廚師, The Chef 》,百樂宮奧地利國家美術館




圖 2-10 ,百樂宮奧地利國家美術館的另一幅鎮館之寶——法國 19 世紀著名畫家大衛 (David J. L.) 的“跨越聖伯納險坡的拿破侖( Napoleon Crossing the Saint Bernard )。

二.  分離派藝術館 ( Secession Building )

將分離派大樓放在維也納的宮殿一節中介紹是不大合理。但是百樂宮奧地利國家美術館集中展覽了世界上最多的分離派和克利姆特的美術作品,而分離派藝術館可稱為分離派的藝術大本營,從這層關係來看,把它們放到一起也還算合理。

1898 年分離派在離國家歌劇院不遠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具有新穎藝術風格的藝術畫廊大樓 --- 分離派藝術館。一座全白的建築物,頂上的大球和外壁上的裝飾都是金色,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見圖 2-11 。

1902 年,克林姆特為“貝多芬展”繪製了一幅長達 34 米的壁畫,稱為“貝多芬長卷”,陳列在這個藝術館的地下展室中。圖 2-12 是這個壁畫的一小部分。對克利姆特和他的畫作有興趣的人,不可錯過這個展覽。
 


圖 2-11, 分離派藝術館。
 



圖 2-12 ,克利姆特在分離派大樓中的紀念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特長壁畫一部分。整個壁畫長 34.14 米,高 2.15 米。
 

-- 美泉宮 Schloss Schonbrunn

在維也納的第二天一早,我們按計劃乘地鐵去參觀美泉宮。美泉宮位於維也納西南郊區,距市中心大約 10 公裏。但交通很方便,在 卡爾廣場 ( Karlsplatz )乘 4 線地鐵,向 Hutteldorf 方向坐 6 站到 Schonbrunn (美泉宮)站下車就到了。

美泉宮,又名申布隆宮( schonbrunn ) , 位於奧地利維也納西南部。相傳,1617 年馬蒂亞斯皇帝在狩獵時,在狩獵館附近發現了一個泉水,便稱其為“美泉”(德文譯為 Sch?ner Brunnen ),即下令修建此宮殿,命名為“美泉宮”。 美泉宮應該說不是奧地利皇家王朝的最主要皇宮(霍夫堡宮是主要和正式的皇宮),而是皇族的夏宮。霍夫堡宮和美泉宮的關係應該象中國北京 的故宮和圓明園的關係。但是由於奧地利最知名的皇帝弗蘭茲。約瑟夫一世( 1830-1916 )和他的皇後伊麗莎白(即知名的茜茜公主, 1837-1898 )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此度過,以及他們的主要故事都在此發生,所以參觀美泉宮反而顯得越發重要。這次在維也納,我們碰到幾個由美國和中國來的華人旅遊團,都說旅遊團來維也納隻參觀一個宮殿,而且都是美泉宮。反倒不去市中心的霍夫堡宮。 

這次參觀完美泉宮內部才知道,參觀美泉宮主要內容就是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的事兒,包括生活,辦公,休息,娛樂。。。。美泉宮有 1441 個房間,開放 44 個房間供遊客參觀,包括有約瑟夫一世的辦公室,個人寢室,他和皇後茜茜公主的寢室,餐室,會客室,以及他們的子女的寢室,學習室等等各種房間。和我們以前參觀過的法國凡爾賽宮和西班牙的皇宮一樣,所有的房間都布置的極端豪華,所有的牆壁都被各色壁毯,各種雕塑,裝飾或昂貴的藝術繪畫擠滿。參觀過程中,大多數散客一般都不跟講解員,而是租一個 Audio 聽錄音介紹。沒想到,美泉宮居然有中文 Audio 導遊介紹。還是聽中文順溜,於是租了一個(忘了多少錢)邊走邊聽。於是就知道了很多看不到的故事。 如:皇帝約瑟夫一世如何認識茜茜公主,如何愛她,但是又多麽勤於公務,沒有時間陪伴照顧這個皇後。茜茜公主又是在自由的環境中長大,最受不了宮廷繁多的規矩和生活環境,於是引起皇帝的母親老皇後極端的不喜歡這個媳婦,於是就引出各種矛盾和故事。 最後導致了茜茜公主的“出走”,而在瑞士日內瓦湖畔遇刺身亡。後來又根據這些故事拍出了電影《茜茜公主》,風靡世界。我向來對此類事情不太感興趣,就當聽故事,各種細節也記不住。隻是覺得茜茜公主有點像英國王妃戴安娜,都是世上公認的美女並愛最時尚的時裝打扮,都嫁給了皇家(皇帝或王子)作媳婦,都受到很多平民百姓的愛戴,都因受不了宮廷死板的生活和清規戒律而與婆婆不合,最後連死的結局也有點兒類似。美泉宮內部不讓照相,所以一張照片也沒有。

美泉宮外觀其實並不好看。從它的外貌看(圖 2-14 )不太像古代的宮殿。 它後麵巨大的花園中遠處的觀景台建築(圖 2-15 )反到更搶眼。



圖 2-13 --- 美泉宮大門。
 



圖 2-14 --- 美泉宮外景和廣場。




圖 2-15 --- 美泉宮花園最遠處的山坡頂上的美麗壯觀的建築,英文名稱是 Gloriette ,查字典是“涼亭”,中文材料中稱之為“美景閣”,聽起來比叫涼亭高雅點兒。先後用作餐廳,觀景台和咖啡廳。


美泉宮除了皇宮內部之外,第二個吸引遊客的地方就是它後邊巨大的花園了。它比百樂宮的花園大的多,大到不能夠步行參觀,起碼對我們來說不能。有兩種方法可以采用,坐馬車或乘旅遊汽車。我們選擇汽車。旅遊汽車上車時買票,好像是 5 歐元一張票。全程有十幾個站,你可以選擇任一站下車去玩,然後再上下一班車接著走,不用再買票。主要的站有美景宮公園,動物園,溫室(圖 2-16 ),美景閣,美麗噴泉(美泉宮的名稱即因這個泉而來),羅馬廢墟等等。



圖 2-16 美泉宮花園中的溫室和溫室前的花園。
 

三.霍夫堡宮 Hofburg

我們是第三天上午去的霍夫堡宮。早上出旅館後,先去參觀了聖 - 施特凡大教堂(另述)。 霍夫堡皇宮的正門距離施特凡大教堂很近,穿過了最著名的寬大的 Graben Singer 街,就可以看到霍夫堡宮的綠圓頂了。圖 2-17 是霍夫堡宮正門,稱為米夏埃萊爾門( Michaeler Gate )。宮前基本沒有廣場,我照圖 2-17 照片的時候,已經是後背帖著皇宮對麵的樓房了。這可不像歐洲第二大宮殿的氣派。

霍夫堡宮應該說是一座與北京的故宮和巴黎的凡爾賽宮齊名的皇宮,從它存在算起是一座超過 700 年的皇家宮苑。哈布斯堡王室從 13 世紀起占據在這裏 , 起先作為奧地利土地的治理者 , 從 1452 年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後來從 1806 年作為奧地利的皇宮 , 直到 1918 年君主政體結束。 從 13 世紀起霍夫堡本來隻是一個中世紀的城堡 , 後來被居住在這裏的每個皇帝不斷的擴展延伸 , 最後達到的規模類似 “ 一個城市裏的城市 ” 。這種擴展、擴充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不對稱的 , 麵積超過 24 萬平方米 , 具有 18 個宮殿 , 19 個庭院和 2,600 個房間的宮殿群。今天仍有將近 5,000 個人在這裏工作或居住。

霍夫堡宮內現在隻有一部分對遊客開放。其他地方由一些官方機構和私人寓所占據,包括奧地利總統府,一個國際會議中心和幾個博物館。在霍夫堡宮內。對外開放部分約有十來個旅遊展區,主要有:皇帝寢室( Imperial Apartment ),銀餐具倉庫( Silver Depot ),珍寶館( Secularand Ecclesiastical Treasuries ) , 茜茜公主博物館,皇家禮拜堂( Imperial Chapel ), 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 )等等。另外,西班牙騎術學校,帝國馬廄, 以及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也在宮內,都值得參觀。我們參觀了皇帝寢室,茜茜公主博物館,珍寶館和銀餐具倉庫。皇帝寢室和茜茜公主博物館值得看的東西很多,喜歡茜茜公主的人可以在美泉宮聽故事,來這裏看遺物和照片。茜茜公主被刺殺的過程介紹,凶手照片和凶器實物是遊客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喜歡珠寶和金銀首飾的人一定要看珍寶館。 我們不怎麽喜歡珍寶,隻是慕名而來,看看熱鬧而已。另外我覺得珍寶館裏的燈光弄得太暗了,四處黑區區的,不但沒有突出寶石的亮麗,反而適得其反了。銀餐具倉庫布置的挺好看(圖 2-19 )。

我對霍夫堡宮遊覽的組織程序不怎麽滿意。第一,上述每一項旅遊點都要單獨買票,大多數來旅遊的人都是第一次來,連在哪兒買票都搞不清,好不容易弄清一個,參觀完了,又要去找弄不清的第二個買票點。第二,參觀點太分散,而路標指示又不夠清楚,有的地方我們需要問幾次路才找到。最後都弄清楚了,也參觀完該走了。

參觀完內部, 千萬不要錯過霍夫堡宮幾個外景。包括新帝國宮, 英雄廣場和廣場上的兩個雕像(圖 2-20 ),帝國宮花園和花園內的莫紮特紀念碑。



圖 2-17 ,霍夫堡宮正門。稱為米夏埃萊爾門( Michaeler Gate )
 



圖 2-18 , 霍夫堡宮內的奧地利國家儀仗隊。 我們參觀霍夫堡宮時,正趕上在宮內廣場迎接外賓。




圖 2-19 , 霍夫堡宮銀餐具倉庫展覽一角。




圖 2-20 , 霍夫堡宮的新王宮( Neue Burg )和英雄廣場。可惜正趕上施工,廣場成了倉庫。


- 列支敦士登宮 (Palais Liechtestein)

你一定不會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的國家,它的統治者(國王)在國外建造了一個宮殿,而自己則長期居住在這個國外的宮殿裏來統治他的國家。位於奧地利和瑞士之間的小國列支敦士登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列支敦斯登的 國王 一直居於國外, 維也納的列支敦士登宮就是他們在國外的財產和最主要的居住地之一 。現任 國王 漢斯 - 亞當二世是第一位居住在國境之內的列支敦斯登統治者 。 2003 年, 漢斯 - 亞當二世 取得了大多數臣民支持他在國內增加王權的法案,從而決定留在國內居住。 同時決定將維也納的列支敦士登宮恢複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2004 年漢斯 - 亞當斯花了 2500 萬歐元整修他在維也納的夏宮,並麵向公眾開放展示他重要的收藏品, 2004 年 3 月 29 日維也納列支敦士登博物館再次對外開放,被鑒賞家稱之為 “ 世界上最美麗的私人收藏 ” 的豐富的藝術珍品重新返回到維也納的花園宮殿裏。

列支敦士登宮是在 1687 年開始建造的, 1700 年左右建成。列支敦士登王族在 1806 年將家族的藝術收藏轉移至此, 並向公眾公開展覽。後來為了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36 年不得不將這些名貴藝術收藏轉移而關閉了展覽。所以稱 2004 年是再次開放。

我能到列支敦士登宮來參觀是純屬無奈。 按原計劃, 在維也納的第三天( 9-14-2009 ),中午參觀完霍夫堡宮之後,下午去參觀藝術史博物館( Kunsthistorisch Museum )。 但前一天晚上,突然發現這個計劃有個致命的錯誤 --- 9 月 14 日是星期一, 藝術史博物館不開。這是這次中歐之旅最失望的一件事。 喪氣的要命。 隻好自我安慰:留給下次吧, 省的下次來沒好地方去。喪氣歸喪氣,還得找個地方去呀, 這才選擇了列支敦士登宮。 我選擇列支敦士登宮博物館是因為它是除了藝術史博物館之外,維也納第二好的古典繪畫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私人名畫收藏博物館之一。看完展覽,覺得這一趟來的還是值。最令我吃驚的是它居然能收藏 33 幅魯本斯的大作。這個數字連很多世界級的美術館都無法相比。而且我說的“大作”的“大”字,也不是恭維的意思, 而真是很大尺寸的畫。圖-22是其中之一。 最大的是一幅 5.1 米 X 3.5 米的巨作, 據說是世界上魯本斯最大的作品了。另外, 它還收藏了十幾幅著名肖像畫家凡。戴克的作品。除此之外,館中還展覽了著名畫家 克拉納赫( Lucas Cranach )、拉斐爾( Raffael )、倫勃朗( Rembrandt )、羅伊斯達爾( van Ruysdael )和漢密爾頓( Hamilton )的作品。同時,館內展覽武器、景泰藍、各種青銅製品和仍保存完好的金碧輝煌的法國馬車。

圖 2-21 是列支敦士登宮的外景全貌。 宮的後邊是列支敦士登宮花園。 宮內部的裝潢雖比不上凡爾賽或霍夫堡皇宮豪華大氣,卻也顯出富貴華麗,不丟一國之君的身價。圖 2-23 是劇場兼舞廳,天花板是一幅巨大完整的天頂畫,圖中僅現出一角。

在看完了在奧地利甚至歐洲顯赫幾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幾個大宮殿之後,再來參觀這個僅僅統治三萬臣民的小君王在本國外的小宮殿博物館,又是一番不同的感覺。列支敦士登幾代君主,集一小國三萬臣民的財富,購買收藏了這麽大量豐富的世界藝術精品,並保護它們免受戰爭的威脅,現在又集中成一博物館,供後代世人參觀享受,後人是該譴責,還是應該讚揚他們呢?不知現在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列支敦士登國的臣民們是何感想?

列支敦士登宮位於維也納城區西北,離市中心不遠。 去列支敦士登宮可乘 1 或 2 路環城電車在 SchottentorU-Borse 車站下車,換乘 78 路電車兩,三站就到了。列支敦士登宮 博物館一周開放六天,上午 9 點至下午 8 點。周二閉館


 
圖 2-21 列支敦士登宮 --- 過去的異國皇宮,現在的列支敦士登王室私人收藏博物館。

 


圖 2-22 , 列支敦士登博物館內魯本斯的巨大作品之一。



 圖 2-23 --- 列支敦士登宮內的小劇場。 天花板上是一幅巨大的天頂畫,支柱間有很多壁畫。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