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經濟蕭條
(2009-10-27 07:36:20)
下一個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比較大的國際性公司。我在這家公司已經兩年多了。在這之前我曾在一家中等規模的製造公司工作了五年。那是一個家族式的私人企業。公司經過了父子兩代老板的共同艱苦創業,四十多年來已是頗具規模了。目前公司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很多的工廠。銷售辦公室更是遍布北美的各大城市。由於公司是完全的私人性質,所以老板在各個方麵都是比較節省的。自然了,工資和福利待遇嗎也都是一般水平。大多數的員工對公司都是又恨又愛。想跳槽,又覺得別的公司也不見得好到哪兒去;繼續留下又總覺得工資太低。正是這種翻來複去的思想鬥爭使得許多人在公司裏半死不活地耗盡了青春,熬白了頭發。我當時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但總覺得天下沒有完美的公司,在哪兒都得努力工作才能養家糊口。就這樣,我在這家公司一呆就是五年。
在我感覺到翅膀有點硬了,腰杆有點直了以後,原來不甚強烈的思想鬥爭開始激烈了起來。於是便把目光投向了"外麵的世界"。終於,機會來了。我現在的這家公司當時中了一個大項目的標,需要擴充人馬,便把我吸納了進來。
來到這家公司以後,我發現許多地方與原來的公司不同。首先是公司的性質不同。現在的公司是一家企業員工所屬的公司,公司的股票隻對內部員工發行,不上市。不象原來的公司,老板最多隻拿出一小部分的利潤來吸引一些熬白了少年頭的,對公司有用的老員工來作為公司的和夥人。另外,公司的結構框架不同。新的公司是一個在全球擁有兩萬五千人的大公司。公司內部的機構層層疊疊讓人眼花瞭亂;而原來的那家公司,從大老板到最下麵的工人不過就隔了幾層,一目了然。第三,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同。新的公司是靠項目管理員工,行政領導並不負責平時的工作,隻是從項目經理處獲取反饋信息。因此管理上非常的鬆散,上班時間非常的靈活;而原來公司卻實行的是嚴格的行政領導管理模式。員工的一舉一動甚至一言一行都在行政領導的監督之下。公司有統一的上下班時間,甚至連休假的時間都是統一的。
大的公司似乎就應該做大的項目。的確,剛來的第一年裏,我們一直在做一個石油公司的大項目。項目之大是令我瞠目結舌的。參與項目設計的公司都是一些國際性的大公司。每個公司投入到項目上的人馬都是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我們公司在這個項目上是小家,竟然到後來也湊齊了差不多兩百號人參與這個項目的設計和管理。這對於我一個從小公司來的土包子來說是從未經曆過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總是小心翼翼地處理著人際關係,認認真真地從事著分配給我的每一樣工作,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大意。
可是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項目的管理效率相當低下,人浮於事的現象非常嚴重,而且項目進展的速度也是極其的緩慢。常常是一點小事經過許多次的開會與討論之後仍然得不到解決。項目經理們也總是在一些事情上扯皮轉圈,沒有負起他們應有的職責。這主要是和客戶自身的項目管理有關。由於項目的龐大,客戶自身就有幾百號的項目管理人員。所以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問題在這裏也是普遍現象。另外,客戶對所有參與項目設計的公司采取實報實銷的方式——即按實際在該項目上投入的總人工時及其他費用付款。起初客戶還審核每個參與項目的人員的資格。到後來這些手續完全變成了一種形式。以至於每個公司都在拚命地招人好增加自己的總人工時數。在當時那種國內外經濟一派大好的形勢下,誰隻要會編寫簡曆,誰就一定會有一份工作。而且一旦有了工作,他都不用擔心會被解雇。他隻須象南郭先生那樣躲在隊伍裏濫餘充數就行了。公司根本不可能解雇人,因為他們需要一個籮卜來占一個坑地好從客戶的腰包裏往外掏錢。而且有些會來事的人在公司裏混上那麽一兩年以後就可以很容易地搞上一個什麽中級的或高級的職稱。在加拿大如果也有象中國那樣民工聚集的火車站或勞務市場的話,那麽這些公司的人事部門一定會派人到那裏,隨便一招手叫上一兩百號人到公司。然後再用準備好的一兩百張寫有各種不同職位的卡片讓這些人來抓鬮。誰抓到什麽職位就做什麽職位。
但是有一個職位應該是例外的,那就是項目經理,因為那是需要具備特殊長相的特殊人才。我發現許多項目經理在長相上有許多相似的特點。他們大都是那些大腹翩翩的,眼睛圓圓的,嘴唇薄薄的,看起來還要有點風度的家夥。我剛開始時很奇怪,心想是不是在招聘項目經理時對身材和長相有什麽特殊的要求才會使這些人看起來都具有相似的特點。我不禁回憶起早些年中央電視台春晚上的一個小品節目叫《招聘》。小品裏的招聘條件是:"年輕力壯的,喝酒有量的,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酒量在一斤半以上的 ......"我想這個小品如果要改編在加拿大演出的話,應該加上:"腰圍在四尺以上的,體重在三百磅以上的,持續說話時間在半個小時以上並且可以不用喝水的 ......"。後來,我才漸漸地明白為什麽這些項目經理需要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肚子大顯得學問就大;眼睛圓可以在說胡話時不用眨眼;嘴唇薄和有風度嗎,當然容易理解,這是能說會道的一種標誌。
經過多少次的迂回周旋於這些無聊的會議和討論之後,我便開始對項目感到了厭煩,尤其對一些項目經理的工作作風感到了不滿。我覺得他們大多是在胡鬧,拿客戶的錢不當回事,表麵上口口聲聲地強調質量,實際上根本就是在扯皮。我很難理解這種大項目究竟有多大的利潤能經得起這麽多人在裏麵瞎扯淡。我於是對項目的成功表示了極大的懷疑。
我是一個平庸的人,擺脫不了世俗的誘惑。我隻會抱怨,不會有行動。我不具備陶淵明那種可以退官隱居,誓不與黑暗的現實同流合汙的高尚境界。我雖然也曾經有一次跟老板提出過辭職,但那還是我找到了另外一條退路之後的"英雄壯舉"。不過後來又因為種種世俗的原因,我又對公司和項目作出了妥協。
不幸的事情真的不幸地發生了。伴隨著經濟蕭條的一陣秋風,銀行關門,企業倒閉。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這個大項目也猶如決口的大壩,頃刻之間崩潰了。首先是客戶宣布項目下馬,接著便裁掉了自身項目上的一大批管理人員。然後各大設計公司也紛紛效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裁掉了那些可憐的從"火車站"裏招來的"民工"。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動口不動手"的具有"特殊才能"的項目經理們,或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吧,竟然大都留了下來。
當報紙上,電視上不斷地反複播放著象什麽華爾街的詐騙案,什麽公司的CEO大撈特撈之後宣布公司破產等新聞時,我根本不覺得奇怪。我每天不都在麵對著這麽一群人嗎?我甚至覺得這些人和銀行搶劫犯,索馬裏海盜都沒有什麽區別。難道每天無休止的扯淡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打劫嗎?!
來看看這些人究竟在這個大項目上都做了些什麽吧。有人作了估算。從項目上馬到結束,前後不過一年多的時間,所有的花銷已經超過了十億美元。看看,這就是這些敗家子們的業績!十億美元是多少?最大型的波音747-400型客機可以買四架;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專機可以買兩架;北京首都體育館——鳥巢可以建2.3個;迪拜的七星級大酒店——帆船酒店可以建1.5個。另外十億美元已經超出了許多貧窮國家的全年國民生產總值。不知如果將這比錢用於那些國家的建設,會解決多少人的貧困問題;如果這筆錢用於希望工程,又將蓋起多少所學校!要是這件事發生在中國,不知又有多少人又會指著共產黨的鼻子大罵腐敗、無能、專製。現在這件事發生在了"自由、平等、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裏,卻被一個"經濟蕭條"的借口遮蓋得嚴嚴實實。
我不懂經濟。不知到底是經濟蕭條導致了項目的失敗,還是眾多的項目失敗導致了經濟蕭條。據我所知,以上提到的並非個別例子。在當今的企業界裏這種現象相當普遍。那麽我們通過管中窺豹所見到的這一斑是否折射出經濟蕭條的一個原因呢?那些座在豪華的帶有啤酒冰箱的辦公室裏,把雙腿翹在辦公桌上的自鳴得意的公司總裁們該負多少責任呢?
前幾天的新聞裏說美國宣布經濟蕭條已經結束。我看這完全是自欺其人的謊話,是那些座在更大,更園,更白的辦公室裏的人再一次發出的欺世盜名的鬼話。也許連他們自己都覺得這話說得沒有底氣,於是在新聞裏又補充說:"然而專家警告,需要一段時間經濟才會好轉..."。不要以為隻有共產黨才會好大喜功,這裏的烏鴉也是黑的,沒有什麽分別!我所看到的事實是更多的人正在被解雇;更多的人在被迫賣掉房子;更多的人麵臨著上班無事可做的尷尬局麵。不要看到石油價格漲了,就以為經濟真的好轉了,那其實是因為美元的貶值造成的。
經濟蕭條至今已快一年了。令我難忘的卻是那些"民工"們。在我看來那裏還真的有許多的才子佳人,隻是他們的運氣不好或不善於見風使舵才沒能保住自己的飯碗。一個比較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我們所幹的那個項目的客戶在不久前被另一個更大的企業給收購了。據說一些高層管理人員正麵臨著解雇的危險。我倒是興災樂禍地希望這個消息的真實性。讓那些真正的導致項目失敗的人們有一個徹底的反省機會!
寫得太好了。我們公司就是這個樣子。不覺得美國企業有什麽好轉的跡象。政府和傳媒就是在忽悠百姓,繼續把百姓的錢騙到華爾街大亨的腰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