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龍隨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真要修佛,離寺廟遠點兒

(2022-07-25 11:40:59) 下一個

德龍

運動啦!即日起,全國各地寺廟開始自查供奉牌位。運動的起因是南京玄奘寺“數祖忘典” “供奉侵華日軍戰犯牌位”,嚴重傷害了全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可恥,可恨!”。遵照上級佛教協會的指示,各寺廟“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加強‘四史’、‘三愛’主題教育。牢記曆史,勿忘國恥,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捍衛民族純潔的精神高地,始終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麵提升寺院管理水平,在寺院日常工作中,緊抓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規範寺院法務登記、牌位供奉等相關活動,以及接受境外捐款和做功德時必須慎重。對境外人士的大額捐款必須上報有關部門(千萬別自個兒偷偷咪了,哈!)。要建立健全佛事管理製度,厘清職責,加強監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力創‘五好’安全寺院。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佛教清淨莊嚴的良好形象。”不清楚“四個意識”、“四史”、“三愛”具體啥玩意兒,反正符合我黨政策一貫的導向,聽著挺正的,讓人不由地肅然,但凡有誰膽敢不“三”不“四”,鐵定自討苦吃,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這事兒沒毛病,說到底是政府市場管理、製約的行為。當今寺廟,本質上早就是政府編外的精神療養中心,隸屬事業單位,順帶搞點文化三產,接受國家管控再正當不過,各寺院的主持,也都是正兒八經的商人。玄奘寺住持傳真法師。法號正宏,俗名李義將,是多家公司的大股東和法人,是多部電影的編劇和製片人,也是南京官場的“名流”。傳真控股的三家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養老服務;會務服務;日用百貨銷售;旅遊服務;學術研究;文化交流;影視製作、發行;佛教文化用品開發與經營等。傳真穩坐其商業帝國的中心:

傳真自然不會是佛界唯一商人,他不過是遵循前輩高人的軌跡發財。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比傳真的來頭大太多了,釋永信是教、政、商通吃的一代宗師。釋永信的頭銜有: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釋永信創立了少林寺武僧團、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視公司等機構等等。

去寺廟,和修佛、入禪沒啥關係。佛教原旨沒有寺廟。佛教是無神教,沒有神,隻有佛,佛主不是神,是人。釋迦摩尼沒有得到過上神的啟示,是自我覺悟,生前成佛,80歲去世,他生前都是在露天布道、啟迪眾徒,沒有建過寺廟。佛教要作為宗教傳播,但又無神,就難為了後世的傳人,所以釋迦摩尼之後的佛教隻好朝著有神的方向發展,建寺廟,樹偶像,把佛祖和菩薩當神崇拜。寺廟中做法事,焚香火,造就神秘、偉岸的氛圍,給眾生提供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形象化、高大上的實體,便於解惑、炒作,當然更便於套利。

對信眾而言,去寺廟,就是圖求佛的捷徑,好比找人代考。眾生有事求佛,臨時抱佛腳,沒事獻殷勤,為來世攢積分。人們去寺廟燒柱香、磕長頭、捐功德、念佛經,以為便能心想事成,來世登彼岸樂土。寺廟真有為慷慨的信徒特備,能聯通如來的專線嗎?看看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和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的這段對話。

梁武帝:“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

菩提達摩:“並無功德。”

梁武帝:“何以無功德?”

菩提達摩:“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梁武帝:“如何才是真功德?”

菩提達摩:“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菩提達摩回答:“廓然無聖。”

梁武帝:“對朕者誰?”

菩提達摩:“不識!”

梁武帝自認為學佛、度僧、修廟的功德,在菩提達摩看來,都是為求福報的有為、有漏之功,是“人天果”,即未脫三界(色界、欲界、無色界)、尚處於六道(地獄、餓鬼、牲、阿修羅、人、天)輪回中的小果品位。它們“有漏因”,即跳不出六道輪回的果報。“淨智妙圓,體自空寂”才是真功德。這八個字,囊括了佛教的精髓,學道成佛,無非是以佛文化的人格精神和純情圓熟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生命潛能),既完成自我、淨化自我,又淨化他人,普度眾生。這樣的功德,不是靠為求福報的造寺寫經那些世俗有為之功能代替的。

梁武帝問,什麽是聖諦第一義?菩提達摩說,不存在聖諦第一義。

梁武帝心說,既然沒有,不存在聖諦第一義,那麽你為什麽大老遠的跑來傳教?而且還坐在我麵前,大講什麽淨智妙圓,體自空寂。我對麵的是誰啊?菩提達摩的回答是,不認識!你不認識,我也不認識,這就意味著佛法隻能靠自證自悟,一旦說出,就不是第一義,而是第二義了。

蕭衍堪稱捐功德的楷模,自己又屢次出家,每次都被臣下勸了還俗。但蕭衍終了似乎並未受佛祖的保佑、偏袒。公元549年,侯景攻入建康(又是南京)滅了蕭衍的梁國。蕭衍臨死前,口幹難忍,索要蜂蜜水,未得,大喊數聲,在饑渴中死去。試問,當今哪位捐的功德能超越蕭衍他老人家?!

佛教本土化的禪宗,可以不立文字,會在乎眾生是否去寺廟參佛?!

禪宗五世祖弘忍給禪宗六世祖、南宗創始人惠能講《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眾生的本性,原來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眾生的本性,不生不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眾生的本性,具足佛性)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眾生的本性,不可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眾生的本性,包羅萬象)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禪宗所謂修佛,就是見本心,認識自我,拋棄執念,走向自由,從而自悟、自覺。就這麽簡單。

佛,並非高居廟堂,而是在大自然中閑逸;佛的法身,涅槃妙心和般若智慧,可以是春天的青青翠綠,也可以是秋日的鬱鬱黃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