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歲月

為自己構架一個網絡空間,為自己尋找幾個網絡好友
正文

張振武:將生物乙醇做為新能源用在汽車業上是誤區陷阱

(2010-09-20 20:53:46) 下一個
張振武:將生物乙醇做為新能源用在汽車業上是誤區陷阱 作者:張振武 文章來源:2010-3-19 點擊數:233 更新時間:2010-3-19 將生物乙醇做為新能源用在汽車業上是誤區陷阱 張振武 2010-3-19在今年的兩會上,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一個熱點,借助國家推行新能源戰略的時機,有些權威人士趁機提出,我國應借鑒美國發展玉米乙醇的做法,企圖將生物乙醇以新能源的身份列入國家的發展戰略當中,並將其確立為我國的替代能源。筆者認為,我國可以發展生物質能源,但是不可以發展生物乙醇,既不能發展玉米乙醇,也不可以發展生物乙醇,更不能在汽車上推廣任何乙醇燃料。如果這樣做,就是給美國巴西的生物乙醇提供市場支持,就會被不知不覺的納入到其口袋陣中,不僅影響我國能源產業的獨立性,也影響我國農業產業的自主性。有人說發展生物乙醇是占低碳經濟製高點,其實這個製高點早已被美國占領。人家在製高點上架著機槍,可以居高臨下地掃射,我們不可盲目地進入伏擊圈。生物乙醇與生物質能源不是一回事,生物質能源還包括沼氣等方式,而沼氣是適合我國情的生物質能源。而生物乙醇是供汽車使用的液體能源,是汽油的替代品。在我國發展生物乙醇,由於缺少原料資源,即使舉國家之力來拚命發展,生物能源也是九牛一毛的分量比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承擔不起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由於技術不成熟,也由於成本過高,在市場上沒有任何競爭力。一、不要讓麥肯錫把我們 ‘忽悠’了麥肯錫在一份研究報告說,“中國纖維素乙醇產業對解決能源危機潛在貢獻巨大。到2020年可替代3100萬噸汽油,使得我國對外石油依存度下降10%,同時每年還能減排9000萬噸二氧化碳”。對麥肯錫的話,我們不能信以為真,更不能被麥肯錫忽悠了。什麽“可替代3100萬噸汽油,使我國對外石油依存度下降10%,每年減排9000萬噸二氧化碳”。這隻是一個傳說,都是沒影的事,即使麥肯錫放了空炮,我們也不能找麥肯錫算後賬,不能同麥肯錫打一場國際官司。 二、不能讓美國巴西把我們‘設計’了 美國正聯手巴西發展新能源戰略,主要就是玩玉米乙醇。玉米乙醇這個東西,美國巴西可以玩,但是我們不能玩。中國不僅不能玩玉米乙醇,連非糧乙醇也不能玩,因為沒有條件玩。發展玉米乙醇被中央果斷地叫停了,某些人就變換手法搞曲線公關,提出發展非糧乙醇,靠國家補貼大麵積種植甜高粱來生產生物乙醇,在我國難以找到大麵積種甜高粱的土地,靠國家補貼也不是長久之計。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燃料乙醇,收集運輸成本更高,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而且生產技術不過關,現在就匆忙推廣車用乙醇燃料,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會不會被別人忽悠了而誤入歧途。對於生物乙醇問題,美國巴西最需要的是中國參與,不管是用玉米做原料生產乙醇,還是用甜高粱或秸稈作原料生產生物乙醇,都不重要,因為終端產品是一樣的,隻是所用原料不同而已。中國用什麽原料生產生物乙醇,對美國巴西並不重要,而且中國生物乙醇的產量多與少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使用,特別是在汽車上使用生物乙醇,如果中國在汽車上使用了生物乙醇,就等於與美國巴西實現接軌,就等於為美國巴西的生物乙醇戰略產業提供了市場支持,就增加了全球玉米乙醇的使用量,就等於增加了玉米乙醇的分量,就等於提升了玉米乙醇的地位,實際上也等於入夥成為同盟軍。三、發展非糧燃料乙醇我國也缺乏優勢麥肯錫等‘忽悠’中國發展纖維素乙醇產業,是曲線繞道的奔襲行為。我國在生物乙醇上沒有優勢,並不像麥肯錫忽悠的那樣有巨大潛力,不僅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沒有優勢,即使發展甜高粱乙醇也沒有優勢,我國並不像巴西那樣有大麵積的可開發土地,巴西沒有農戶土地承包的限製,利用資本力量機械化大規模開發就可以了。在我國把分散在農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不行,由資本的力量大麵積組織種植甜高粱也難以行通。發展耗糧乙醇違背中國國情,發展非糧生物乙醇也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利用木質纖維素原料生產乙醇,雖然原料資源豐富,但秸稈等農林廢棄物原料異常分散,收集起來成本很高,在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並出現用工荒的情況下,發展纖維素並不現實。據專家講,木質纖維素結構複雜,導致其製作乙醇的成本比澱粉乙醇高得多,第二代纖維素燃料乙醇的技術尚未成熟,國際上已研究二十多年,因成本過高,至今未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四、 放縱玉米能源化會喪失玉米定價權 玉米是能夠在期貨市場上交易的是大宗農產品,現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是聯網的,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也是聯網的。現在玉米不僅是飼料原料,美國還把玉米擴編成新能源產品,試圖將玉米進一步能源化和金融化,這樣就能夠在資本市場上炒作,會產生大起大落的波動。將像股票市場一樣頻繁波動,農民種地養畜不同於炒股票,無法承受大起大落大賠大賺的風險。 如果我們也盲目跟隨美國把玉米能源化,並成為金融衍生產品,就是與美國捆綁在一起玩蹦極遊戲,我國的農業生產將無法穩定,農民也無法持續增收,那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防止玉米金融化,首先要防止能源化,因為玉米能源化之後,在期貨市場上就有了炒作的題材。就可以與石油等能源產品一起炒作,價格就會頻繁波動。 玉米是戰略產品,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大局,要保障玉米產業的安全,就必須保證定價權不失掉,丟掉了定價權,什麽農業產業安全,什麽國民食物安全,什麽國家糧食安全,都談不上了。因為,失掉定價權之後,農民種玉米必然賠錢了,賠錢就沒人種了。如果養豬養雞也賠錢,也不會有人養了。作為農民來講,無法種地也不能養畜,他們幹什麽去呢?就成了無業遊民了。有人說,靠國家補貼,現在需要補貼的農產品太多了,大豆要補貼,玉米要補貼,棉花要補貼,養豬要補貼,養雞要補貼,幾乎所有的農產品都需要國家補貼,這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也不是長久之計。 五、 防止玉米成為‘第二個大豆’玉米地位特殊身份多樣,其產業鏈上遊是種植業,中遊是飼養業,下遊是以玉米為原料的加工業。還與居民生活市場供應緊密相關。從廣義的角度權衡,玉米乙醇是一個係統性極強的問題,要放到國家農業安全的大係統中來考慮,不可簡單輕率,特別是在國際化背景下,玉米更是戰略產品,一旦盲目接軌就會給國家民族利益帶來危害,導致難以彌補的隱患,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如其盲目加快開放,還不如不開放的好。 中國是豬肉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生豬飼養量占全世界的一半,有十多億人吃豬肉。在養豬業中,玉米是飼料的主角。我國還是世界第一的禽蛋生產大國,也是禽肉的生產大國。豬禽生產離不開飼料,而主原料就是玉米。所以,無論從社會功能還是產業結構上講,用玉米做飼料是第一位的,然後再考慮用於其他方麵。 在出現矛盾衝突的時候,其他利用方式要服從於飼料這個第一號的使用方向。因為這是食物安全保障問題,這是關係經濟社會穩定的問題。雖然車用燃料也關係國家能源安全,也是一件大事,但是,可以作車用燃料的替代燃料能源很多,不必非得用生物乙醇,車與人的需要發生衝突時,車必須給人讓路。 六、不可將生物乙醇燃料使用在汽車上 玉米定價權失控這個風險是可以提前防範的,就是我國不能被納入到美國主導的玉米乙醇產業體係當中,我國不能追求成為世界上繼巴西、美國之後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這個第三沒什麽意思,不值得沾沾自喜,我國是大國,在戰略產業上要爭當冠軍,爭取主導地位,這個‘小三’地位是陪襯是附庸,是得不償失的。 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問題,但發展車用液體新能源的途徑也很多,用煤炭液化生產甲醇二甲醚做車用能源,在我國獨具資源豐富的優勢。我國不一定非要發展生物能源,特別是不要發展生物乙醇。如果我國參與了玉米乙醇的生產,或者參與了生物乙醇的生產,就可能要啟動後續項目操作。 因為沾上了生物乙醇,遲早都得頒布汽油添加乙醇的標準,就要推廣添加了乙醇的汽油,就會把現有加油站轉型為添加了玉米乙醇的加油站。就要發展以含玉米乙醇的混合油料的新能源汽車。這樣,玉米乙醇就把手伸到製造領域,介入到流通領域,滲透到消費領域,就會培養起消費習慣,產生消費適應甚至依賴。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木已成舟,就是生米做成熟飯,就是大局已定,或者說大勢已去,我們在說什麽都晚了。因此,絕對不能把這最後一公裏接通。我們要吸取大豆的前車之鑒,大豆的終端產品是豆油和豆粕,美國的大豆油采取低價策略滲透到我國的油脂消費當中,我國消費者已對豆油產生依賴,認為豆油是正宗油品,既衛生又方便還便宜,已滲透到民眾的消費習慣當中,對傳統的多樣化油品消費結構產生了擠出效應,出現了一油獨大的局麵,在需求的拉動作用下,進口大豆勢不可擋難以遏製。豆粕也是這樣,我國豬禽等養殖業已經更新換代為快大型品種,以豆粕作為蛋白飼料的主體,產生路徑依賴,已經極難調整改變。當前,中國不僅要叫停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還應該叫停《車用乙醇汽油“十五”發展專項規劃》,叫停《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方案》和《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實施細則》,叫停車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無鉛汽油。雖然風能、太陽能、核能等無法替代車用液體運輸燃料。但是煤炭液化等新能源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國二甲醚等煤炭液化新能源,這才是中國特色的能源安全體係。七、不要為美國巴西燃料乙醇提供市場資源據有關專家介紹,巴西的甘蔗燃料乙醇產量巨大,而且生產工藝環節少流程短,成本極低我國的生物乙醇難以與之競爭。我國農民種了甜高粱產出燃料乙醇,由於成本高競爭不過巴西,隻能為人家修橋鋪路提供市場資源。因此,不要盲目地為別人提供市場支持,如其為別人做嫁衣裳,還不如不修橋不鋪路。發展生物乙醇既沒有眼前的經濟利益,也缺乏長遠的戰略利益,找不到大麵積的種植土地,也缺乏成本優勢,在成本無法與巴西競爭。用纖維素秸稈來作原料,把分散的秸稈資源集中起來采取工業化方式製作燃料乙醇,人工成本高,運輸成本高,生產製作成本高,技術還不成熟,這些都是空想的,他們還呼籲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作為國家一項戰略性舉措。還提出要讓國家進行補貼。這個做法隻能是為美國巴西燃料乙醇培育消費市場,是給人家做嫁衣裳。據有關資料透露,巴西乙醇燃料汽車總量已經突破200萬輛大關。使用汽油和乙醇雙燃料混合動力的汽車,可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乙醇,這種車占全國汽車市場總量的77%。巴西約4500家加油站的零售網絡,任意一家加油站,銷售的都是含乙醇汽油。巴西的燃料乙醇產量早已超過1000萬噸。作為全球最大的乙醇出口國,巴西一直鼓勵中國進口該國生產的燃料乙醇。但是,據媒體報道,中國曾計劃2010年將燃料乙醇使用量提高到200萬噸,到2020年擴大到1000萬噸。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將乙醇進口關稅從30%降至5%,這說明,中國已經對玉米乙醇開放的市場,進口關稅下調為巴西燃料乙醇的大規模進口打開了大門。進口玉米乙醇等於間接進口玉米,等於為玉米能源化助一臂之力,是助紂為虐的行為,一個大豆已經讓我們焦頭爛額,再加上一個玉米我們就更難以招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