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先進醫療,過度醫療與無奈的選擇

(2015-01-19 08:17:05) 下一個
先進醫療,過度醫療與無奈的選擇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醫學,無論中醫西醫,藥物,無論中藥西藥,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醫藥知識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普及到幾乎每個城鎮鄉村。人們的醫藥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與我們的祖輩大不相同,他們一般的病症基本上自己扛,到“生死”關頭才會去醫院。現在的人們,劃個小口子也要上醫院,一個小感冒也要動輒幾千元的“看醫生”。
 
“法製”的逐步健全,給醫患雙方帶來了既得利益,醫生有影像學,數字化的依據,幫助作出更正確診斷的同時,也保證自身的責任範圍;患者有了知情權,追責權,保證自己不被“庸醫”傷害。很多情況下,醫生讓病人做各種檢查的目的是“留有證據”,將來“免責”;病人希望做更多檢查的目的是怕“庸醫” 耽誤了自己的病情。當然不少的醫藥“灰色”地帶,是難以“定則”的,這是另外的問題。
 
人們對醫藥的過度信任與依賴,醫藥的商業化發展方向,醫療法律糾紛造成的病史“證據”考量,使得過度醫療――現代化的新問題隨之走進了我們的時代。過度醫療帶來的不僅僅是醫藥資源的浪費,更給“被過度醫療者”,在疾病風險的同時,增加了過度醫藥的風險。它給“消費者”――我們每一個患者帶來了一個新問題“醫藥選擇”。我們不得不在疾病的風險與各種檢查的副作用,藥物的副作用之間作出“無奈的選擇”。
 
CT做不做
某朋友有心血管病,心髒搭橋手術後突發頭暈,醫生開了CT檢查單。CT的放射性傷害,是比較大的,做還是不做?這個檢查是不是必要的?不做,就要承擔可能的腦中風風險,腦溢血與腦血栓形成,它們的治療原則是不同的;做就要承擔放射性CT檢查帶來的可能傷害這個風險。他最後作了CT,萬幸沒事。不過至今他仍然擔心,因為看材料說,CT的傷害要好幾年才能清除。
 
生孩子前對可能的輸血簽字要不要簽
某婦女生孩子前醫院讓簽許多文件,其中有一條,如果需要輸血,是否同意輸。單子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基本上保證血源是沒有汙染的,但是不能100%的保證沒有艾滋病,肝炎等。如果簽字,將來你得了艾滋病,肝炎,別找醫院;如果不簽,大出血,又不輸血,死亡也別找醫院。她們簽了,還真是產後大出血,在血色素掉到3的時候輸了血,萬幸什麽事也沒有。
 
手術做不做
一個70多歲老人被狗撲倒,手腕骨折,醫生讓手術,基於醫療費用與醫療和語言環境等考慮,病人想回大陸做手術,不想在美國做。兩個月後回到上海做了夾板等治療,傷處已經畸形愈合,脛骨留有一個“鼓包”至今影響某些功能。她一直在抱怨,美國的醫生耽誤了她,其實她在作出拒絕立即手術正位選擇的時候,應該想到,錯位性骨折保守治療,不正骨的後遺症。
 
大腸鏡做不做
一個瘦弱的70歲病人,大便出血,醫生讓作大腸鏡檢查,因為有較多的息肉,一年半內連做3次大腸鏡。術前清腸藥物,與手術的傷害,造成病人消化能力減弱,體重掉了將近15磅。他的大腸鏡該不該做呢?不做,就要承擔大腸癌的風險;做就要承擔清腸藥物與手術傷害造成的消化能力減弱的風險。
 
高血壓藥物該不該吃
一位有家族性高血壓病史的70多歲婦女,父母兄長都由於中風去世。她本人血壓波動比較大,不是一貫的高血壓,與季節氣候,情緒飲食關係比較大。鑒於家族病史,西醫建議她從此終生服用高血壓藥,但是她過去十幾年試用過許多不同的降壓藥,對各種降壓藥都過敏,水腫,咳嗽,心慌,失眠,泄瀉等等,沒有一個沒有副作用的,帶給她更多的煩惱。如果不用這些高血壓藥,她就可能有中風的危險,用這些降壓藥,她就要承擔可能的傷肝傷腎等副作用。她現在小心的遊走於各種降壓藥之間,注意監測血壓,能不用就不用,當然這不符合醫生的“醫囑”。
 
X-Ray該不該做
某病人發熱,咳嗽,醫生認為是一般感冒,開了中藥,幾天以後不好,病人堅持認為自己或許有肺癌,醫生不負責任,醫生開了X-Ray檢查單,結果沒事,病人高興的走了。醫生其實比較負責,仍然認為病人沒有任何癌症跡象,普通感冒作X-Ray,這在40年前是不會做的,X-Ray屬於過度檢查。但是病人60多歲,若咳嗽總不好,難保過幾年突變成肺癌,病人不會理解癌細胞可能突變,到時候會懷疑“最初的那個醫生誤診耽誤了治療”。既然病人有懷疑,現在放一張X-Ray的證據在這裏,將來也好免責。
 
類似的問題每日都會發生,我們每天都在作出許多“無奈的選擇”。因此自己積累醫療知識,在“無奈”的時候權衡利弊,作出“比較正確的決定”,這是病人能夠“自保”的最好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奕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要對網上多如牛毛的“健康養生材料”進行篩選,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醫療知識每個人懂得越多越好。不正確的醫療知識“懂”得越多越糟糕。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因為看材料說,CT的傷害要好幾年才能清除。"
這是什麽"材料"上說的? 偽科學害人!
自己"懂"得的越多,就越糟糕. 就算你知道的和醫生一樣多, 如何跳出"醫不自治"的怪圈呢?
奕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utumnsun' 的評論 : 是啊!作為患者,隻好平時多積累,關鍵時刻才易於作出決定。
autumnsu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這方麵的問題,如為別人分析可以很理智,自己遇上了真的很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