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藥發展中的困惑與促進中藥立法

(2009-07-27 14:46:10) 下一個
中藥發展中的困惑與促進中藥立法

一股食品與醫藥的返樸歸真,重返自然的潮流正在全世界悄然湧動,中醫藥是這股潮流的衝浪艇,美國是這股潮流的先鋒陣地。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崇尚自然醫學,購買草藥保健品。大型購物中心,藥房,網上到處在推銷中醫藥保健品,甚至把應用草藥當作時尚。

作為中醫工作者,我既看到了這個中醫造福人類的機遇,也看到了中醫藥發展中的困惑。

(1)。草藥與食品添加劑


眾所周知,中草藥在美國是作為食品添加劑被FDA(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管理的。美國和所有西方人把食藥分為兩大類:
1,食品和食品添加劑(Food and Supplement);
2,藥品(Drug,or Chemical Medicine)。 在西方人的觀念中,藥物基本上指的是化學藥物,草藥不是藥(Medicine),而隻能是食品添加劑(supplement)。

東方人的觀念中,自古以來藥物是包括草藥在內的未經化學提成的自然藥物的。自從百年以來,西方化學藥物打入中國,我們東方人在觀念上,把食藥分為三大類:
1,食物;
2,草藥(自然藥物);
3,西藥。
也就是說藥物有兩大類:草藥(自然藥物或有機藥物)和西藥(化學提成過的化學藥物)。
這裏的草藥,我們稱為medicine,而不是supplement,強調它 們是以治病為目的的。

在美國人的分類中,以治病為目的的均被歸入藥物,是Medical Doctor應用的專利。因此,如果草藥算作藥物,就會出現一種怪現象:MD不懂得如何應用草藥,但是他們有權使用草藥;而懂得如何應用草藥的中醫呢?卻無權使用草藥。

因此作為中草藥打入美國市場的第一步,就隻能把它們宣傳成是食品添加劑。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明智之舉,確實有不少草藥是亦藥亦食的。而且事實證明它是成功的,紅麴米降膽固醇,大棗安眠,菊花清熱明目,當歸調節婦科……已經造福於美國人民了。

但是隨著中藥的廣泛推廣,這種把中藥當成食品和食品添加劑來管理的副作用就越來越突出:這就是中草藥的被濫用和遭禁用。

在中草藥的故鄉,中國,沒人沒事吃藥玩兒的。但是在美國,我們看到中藥正在畸形發展。有人把半夏珠當作花生豆一樣地吃,這是我親眼所見。我問他為什麽,他說:網上講的,它是食品添加劑,可以止咳化痰。我告訴他這是藥,不能隨便吃。他頗不以為然,反倒認為我想賺他的錢。在他的觀念中,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是可以隨便吃著玩兒的。

他們把麻黃放入食品當作減肥的食品去熱買;當麻黃的升壓,升心率等副作用被發現時,又被當成能引發心髒病的毒藥被禁用。於是含麻黃堿的草藥全部在海關遭“禁止進口”。

5年前比利時某診所濫用中藥,把廣防己混入西藥中給病人長期服用以減肥,後來發現某些病人腎衰,就說:中藥有腎毒性,某些中藥是毒藥。含有馬兜鈴酸的所有中藥也全部遭“禁止進口”。

於是我們極具醫學潛力的中藥在美國的進口海關檢驗後,被當作“毒品”,象鴉片一樣被焚毀,而且廠商還要負擔“銷毀毒品”的全部費用。他們銷毀的是什麽?小柴胡湯,大柴胡湯,苡苡仁湯,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川宆茶調散……這位失望的廠商說:“麻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呼吸道紊亂的中藥,我們丟失了這一個工具,一個重要的工具去抵抗這些疾病。我們正在一個一個地丟失這些非常有用的工具。最後我們還能幹什麽呢?有一天,我們或許會回到隻能用針的狀態”。(見<> Oct. 2004)
 
所謂“是藥三分毒”,中藥自古被稱為“毒藥”。<<內經>>有言:“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製亦。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中藥本來就是藥,不是食,哪種藥沒毒呢?你能把青黴素混入食物,當抗感染的食物吃嗎?你能把安眠藥混入飲料,當成增進睡眠的飲料喝嗎?

反過來說,食品就完全無毒嗎?俗話說“鹽吃多了還齁死人呢”,你能說鹽有毒嗎?有人吃蘿卜拉肚子,吃羊肉長口瘡,吃辣椒長痔瘡,怎麽沒人說蘿卜,羊肉,辣椒有毒呢?

有些草藥確實亦藥亦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食物和藥物沒有嚴格的區別。是食還是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劑量和是否對證。中醫有句話:“中醫不傳之秘在劑量”。例如苦杏仁,小劑量是食物,產杏地區的人,醃杏仁當菜吃;中等劑量,9克左右是藥物,可以止咳化痰;大劑量是毒物。<<中藥大辭典>>對它的毒性用現代毒理試驗後的語言描寫:“過量服用苦杏仁,可以發生中毒,表現為眩暈,突然暈倒,心悸,頭痛,惡心嘔吐,驚撅,昏迷,紫紺,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脈搏弱慢,呼吸急促或緩慢而不規則。若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人參是常見的補氣藥,在美國被當成食品添加劑放在藥店,食品店,甚至雜貨店也擺著琳琅滿目的人參製品。有人統計,50%的美國人試用過人參製品,大概是最安全的草藥,或者說食品添加劑了。
但是,你聽說過人參殺人的故事嗎?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富家少女,待字閨中,卻不幸在一次海難中被強盜強奸,父母也均死於海盜之手。家族中的長輩擇人將她嫁與一個貧窮的魚人。不料,新婚之夜,少女發現新郎竟是強暴自己的殺父仇人。傷心之餘,堅不同房。婆母問起,以實相告,婆母好言慰之。知其有咳嗽痼疾,囑其安心養病,並謂:“我會待你如我的親生女兒”。自此每日親煮人參湯送到兒媳房。幾日後兒媳病情加重,婆母加大劑量給她喝人參湯,每次親眼見她服下方才離開。鄰裏皆稱,隻聽說兒媳侍奉公婆,未曾見婆母侍候兒媳如此盡心。且人參何等昂貴的補品,此婆母真善人也。再幾日,此少女一命歸天。婆母以淚洗麵,厚葬之。月餘後,另擇兒媳入門,為起延後。 此事卻瞞不過鄰裏中一位懂中藥的郎中。他說,此女所患乃肺陰虛火旺之證,最忌人參,用參乃火上澆油,促其死也。此乃婆母用參殺人,以除後患。

砒霜是眾所周知的毒藥。武大郎是被砒霜毒死的,據說拿破倫也是被砒霜毒死的。但是作為一味中藥,中醫用它治療腫瘤,哮喘,皮膚癌等。外用劑量稍大,內服劑量很小,且因人而異。(注:美國的中醫100%不用此藥,讀者不可試用)。 近幾年,受到中醫的啟發,西方醫學開始研究砒霜(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機理。李永明醫生的實驗證明:砷劑高濃度,對大多數組織細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細胞壞死(Necrosis)。而低濃度時,隻對快速生長分裂的腫瘤細胞有毒性作用,引起細胞凋亡(Apoptosis),對正常細胞無毒性作用,用現代實驗證實了中藥的科學性,西方醫學於是掀起一陣砒霜熱。已經證明砒霜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有90-100%的療效. 於是有的醫生送給砒霜一個雅號:美味的毒藥
(Delicious Toxin)。(注:仍在實驗階段,讀者不可以試用)。(見<<世界周刊>> 1999年2月7日)

以上人參殺人,砒霜治病的故事說明什麽?說明良藥與毒藥的區別關鍵就在於對症和劑量適當。用對了症候和劑量,毒藥可以變成良藥;用得不對,良藥也可以變成毒藥。


(2)。中藥西進中所麵臨的抵抗 中藥西進中遇到了文化抵抗和商業抵抗

文化抵抗如上所述是包括西醫和廣大民眾,對中藥能治病的不理解以及喝苦藥治病這種方式的不習慣。我們不得不花時間去讓他們理解,培養他們習慣這種治病方式,並改進我們的服藥方法。

據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道,全美大約1/3的醫藥費用從主流醫學,西醫,流入了包括針灸,中藥在內的替代醫學。因此中醫藥的推廣遭到美國主流醫學的強力抵抗。

有一次我對我的家庭醫生說,請她幫助宣傳中醫藥。她說:“我可不能幹那個,那他們(指其他的西醫生)還不恨死我呀。

中醫藥應用中出現的副作用被極大的誇大了。5年前比利時醫生濫用中藥,有53個病人因為長期服用含有廣防己的減肥丸造成腎衰。這個事件被各大媒體報道,宣染成“中藥可導致腎衰”,“中藥可致癌”。

特別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00年6月8日發表文章“泌尿係癌症與服用中草藥有關”以後,中藥有毒論,中藥致癌論傳遍全美。後來迫使加州立法,出售中草藥必須貼上標簽明示“此產品可能致癌,可能造成生育畸形”,否則不能出售,包括當歸,白芍,逍遙丸,六味地黃丸,所有的草藥都要貼上這個標簽才能出售。說起來是笑話,但是加州在當時是當作法律來執行的。

西藥沒“毒”,沒副作用嗎?據<>7-5/ 2000年載,每年有4,400人,(另一個研究結論是9,800人)死於西醫的醫療事故。據 <<世界日報>>7-23/2000 年載,1994年,因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而住院的病人是2,216,000人。因藥物(西藥)不良反應而死亡的人數是106,000人。中藥呢?不要說10幾萬人死亡,如果有10個人死於中藥中毒,那媒體可有活幹了。如果傳媒真正關心,保護廣大消費者,那麽他們應該首先去救救那些因醫療事故或西藥藥物不良反應而受到傷害的眾多患者。

而中醫藥的療效呢?在西方從事中醫的人都知道,來看我們的病人大多數是西醫轉了一大圈,診斷不清或沒法治的病才來找我們,所以我們幾乎每天都在看疑難雜症,甚至世界性的疑難雜症。例如:潰瘍性結腸炎,重症肌無力,不明原因的痛症和萎症,婦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功血,不孕,更年期綜合症……

不能說這些病全能治愈,但是在西醫無術可醫的情況下,中醫藥可以提高這些病的治愈率,減輕病人的痛苦,這已經是難能可貴。病人感謝我們,說我們救了他們的命。

張齊在2-8/2006年的《世界日報》撰文說:“美國主流社會對中藥的負麵宣傳也是越演越烈。美國傳媒不斷誇大中藥的毒性,在這方麵不斷‘爆料’,渲染中藥不科學,有人因服用中藥而死亡等等。美國FDA每年都公布一批禁止使用的中藥名單,此名單年年增加”。


(3)。針灸熱與中藥冷現象

對西方人來說,中藥是一個比針灸難以認識的學問。從1972年尼克鬆訪華後針灸被美國主流發現,到1996年針灸針被FDA正式承認為醫療器械,美國人認識針灸大概用了24年的時間,我們要給美國人50年,甚至更多一些時間來認識中藥,畢竟我們自己花了2000多年的時間認識它。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草藥是藥不是食”,要花幾十年的時間讓西方人來理解。而我們所能作的就是加強宣傳,加強實踐,以縮短這個時間。

有一個40多歲的美國男人花錢來針灸戒煙,同時患有慢性下肢靜脈鬱阻性潰瘍,等待截肢。我知道有些病人可以被中藥慢慢治愈,避免截肢,於是勸他試試中藥。我也知道他不富餘,但是寧願賠錢我也想試試保住他的腿。“雷鋒”是不能作的,於是我讓他花戒煙1/4的錢試服中藥20天,結果他說沒錢,不願試中藥。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觀念中的針灸熱,中藥冷。

其實來自中醫故鄉的人都知道,在中國,中藥比針灸治病的範圍要廣得多。針灸隻是大的中醫醫院裏麵的一科,中藥分內,外,婦,兒,皮膚,等等許多科。中國的針灸科看的大多數是肌肉,神經問題。美國的針灸師看的是內外婦兒大雜科,在針灸以後,給病人一些中藥,還要解釋,“這是supplement,”有不少病是中藥治好的也把功勞記在針灸的頭上

美國人對針灸作了不少研究,直到去年年底NIH還在召開會議研究針灸作用原理,最新的“腦成象”研究成為針灸研究的新曙光。

相比之下,對中藥的研究少之又少。美國人麵對這支“螃蟹”,不知如何“下嘴”去研究。據傳NIH每年都有替代醫學的研究經費,包括中醫,但是沒人申報課題。

針對這種“針灸熱,中藥冷”的現象,我們中醫生不得不把中藥作為針灸的“輔助”,推薦給病人,而不是處方給病人。 當我看到去年年底NIH的研究會議上說:針灸是治療病人的,並不針對正常人。我心中一喜,美國主流醫學終於承認針灸可以治病,而不僅僅是止痛,要過多少年才能聽到他們的主流醫學說一句:“中藥是治病的,不是食品補充劑,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吃的”呢?

當然作為現代針灸和中藥,很多時候是為保健,不僅僅是治病而已,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4)。商業化的市場與中醫本質的矛盾

在中國古代有兩個行業不是生意,一個是教師,另一個是醫生。教師掙的是“束脩”,醫生以救死扶傷為目的,而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本人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非常遺憾,既是教育機構,又是醫療機構。前幾天與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朋友講電話時,她還抱怨,“我們的工資比中小學教師還不如。”

明代商人胡雪岩在生意場上賺了錢,想要行善了,才想起開藥店,傳承至今,胡慶餘堂。 在西方,醫療是一個商業行為,稱“Business”。醫生是要賺錢的,不掙錢而“救人”,被認為是“傻子”,有毛病,或有其它企圖。

10幾年前,有位85歲的美國婦女,行動不便,錢也不多。我想到她是我母親年齡的人,就說:“我來你家看你”。她大惑不解,趕忙說她馬上親自來。看病的過程中她一直以狐疑的目光打量我。看過病後,她大概看我確實沒有其它企圖,終於以母親的口吻告誡我:“醫生不幹那個,沒好處的事別幹”。

在美國貢獻是以另外一些形式被體現的。例如作義工,“捐款”等等。我這“雷鋒”精神與硬梆梆的美式觀念碰撞後,嚇得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奉獻”了,乖乖地看病賺錢。

現在,即使在中國,這種“醫療不是生意”的觀念也已經改變,典型的表現是為了推銷中藥,廠商們五花八門的宣傳,這一點中美皆然。中醫的本質“以治病為目的”,“沒病別亂吃藥”的理念已經成為過去式。代之以吃中藥美容,長壽,保健,甚至長高個子,增進智力,總之沒病也要吃藥。

有個美國婦女去大陸旅遊,問我哪裏是中藥的“聖地”藥店,我介紹了同仁堂。她於是特意去同仁堂谘詢保健方法。她35歲,很健康,沒什麽病。咱們的某一位坐堂老中醫給她開了5,6種中藥,她花了幾千美元。她很高興,認為自己終於取到了“真經”,回來後服用了3個月,出現失眠,頭痛,心悸,心煩易怒等症狀來看我。我了解了病史,查看了她吃的中藥以後,讓她去查一下甲狀腺的功能,結果輕微甲亢。我既沒開藥也沒針灸,隻讓她停藥2個月,然後再查甲狀腺功能。3個月後她回來告訴我,所有症狀全好了。她既沒紮針也沒吃藥,還沒花錢。她的病就是吃“保健品”吃出來的。

這個案例如果被主流媒體發現,豈不是又一大新聞:中藥會導致甲亢。

現在這種商業化的炒作和運用中藥,既危害了中美人民的健康,也在不斷地醜化中藥的作用,是中藥未來發展的巨大隱患。


(5),促進中藥立法

草藥全部由中醫師管理在現階段是不大可行的。我認為,有一些藥,亦藥亦食,這部分藥不必管,大超市,小藥店盡可以隨便賣,例如紅麴米,當歸,芍藥,苡米,菊花,板蘭根,夏枯草等等。

要管的是“藥”,有較強副作用的中藥,例如麻黃,半夏。誰賣草藥誰就要有一個負責人,這個人是懂得中藥應用的。誰有資格?或許可行的是由NCCAOM的中藥證書持有者作顧問。

今後什麽藥被發現有較強副作用就由這些中醫師管起來。

其實FDA也有過類似決定,例如麻黃,在禁用中藥名單之後專門列了一條:美國NCCAOM考試證書持有者,可以在中醫傳統理論指導下使用。但是進出口海關目前尚沒有一個“A TOOL”來區別它們。

這種草藥責任製既可以促進目前混亂的中藥市場銷售的安全與規範,又能促進全美中藥逐漸走向專業化與正規化。

NCCAOM 應該根據近年來的中藥在臨床運用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列出一個需要被管理的草藥名單。中醫師們要小心應用被你管理的草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