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話】125,美國大選(二十五)政治捐款

(2020-10-05 18:20:22) 下一個

2020年10月4日  周日  陰

庚子年八月十八

?

美國大選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美國選舉是金錢政治嗎?

 

 

每到美國大選,網絡上就會有許多文章表示美國大選就是金錢政治,美國總統是由資本控製的,甚至說美國總統是由猶太人決定的,那些金融大鱷才是美國真正的主人。

 

沒有真正參與美國民主政治前我也是這麽認為的,但是一旦參與其中,我對美國總統選舉的詳細過程和遊戲規則有所了解,才感覺陰謀論充滿了魔幻色彩,滿足了局外人的獵奇心態和對資本的厭惡心理。

 

01

美國選舉花費了大量金錢

 

大選就像戰爭,戰爭其實打的就是後勤,就是經濟實力,大選也一樣,沒有強大的金錢支持,大選就無法支持下去。

 

曆次美國大選雙方不僅僅比的是候選人個人魅力和政治主張,同時也依靠各自籌集資金的能力和支持者給予的金錢援助。

 

2012年選舉,民主黨奧巴馬總共花銷了11.1億美元,共和黨羅姆尼花銷了9.28億美元,加上聯邦議員選舉,整個選舉花銷了42億美元,再加上各州政府選舉,總共花銷了60多億美元,可見選舉是燒錢的機器。

 

2016年大選,包括候選人募集的資金、本黨競選委員會捐款、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PAC)的資金助陣,希拉裏開銷13億美元,川普開銷7.95億美元。

 

02

選舉金錢的來源

 

競選總統除了候選人的個人魅力和政策主張以外,還必須要有金錢的支持,沒有錢如何做廣告,沒有廣告怎能讓老百姓知道候選人的政治主張和利益訴求。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金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就像沒有廣告,老幹媽的辣椒醬再好吃,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那麽這麽大量的金錢要從哪裏籌集呢?

 

1,候選人的自有資產。當年林肯競選總統時,曾經自掏腰包來為自己助選,川普在2016年大選時,除了來自草根階層的捐款,沒有資本家為他捐款,所以他自己拿出6600萬美元來競選。

 

2,公民捐款。美國人知道金錢操縱選舉的危險,所以製定法律,對選舉募捐設置了很多限製,例如普通民眾每年向候選人捐款不得超過2500美元,而政治行動委員會不能超過5000美元,在這種法律框架下,富人要想通過捐款影響和左右大選是有困難的。

 

所以候選人的大量捐款都來自於中小選民,例如2016年川普就籌集了大量小額款項(200美元以下),大部分都是10-25美元,總額達到1.9億美元,占所得競選資金的56%,這說明了川普在草根階層強大的號召力。

 

3,公共資助基金。由於總統選舉都是自籌資金,納稅人不必為政客的競選活動買單。水門事件之後,聯邦設立了總統競選公共基金,為合乎資格的候選人提供聯邦資助,這筆錢來自納稅人退稅時自願繳納的3美元(不是強製收取),這筆錢是很小的數額,所以這些年來,總統候選人基本都放棄使用這筆聯邦提供的資助。

 

4,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和聯合籌款委員會(JFC)。此次川普與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進行聯合籌款,共同組建兩個籌款委員會,聯合籌款行動有利於提高籌款效率。

 

5,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的捐款。政治行動委員會(PAC)是一種通過向民間籌措資金,然後以電視廣告等多種形式影響大選或立法程序的非營利性組織,在政治行動委員會(PAC)前麵加個S(Super),就成為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2020年大選,共有130個SPAC,其中支持川普的有56個,支持拜登的有74個。從籌資最多的行業構成看,金融、證券與房地產占比54.7%。

 

SPAC是總統選舉的主要資金來源,而這些錢基本都是大企業、大公司和個人捐贈的。

 

2016年華爾街、矽穀的大資本全部支持希拉裏,川普的捐款大多是選民認捐的,200美元以下的小額捐款支持者,占全部捐款人的71%,平均每人捐款38.73美元。

 

因此川普多次聲稱:我不需要其他人的錢。川普不需要資本家的錢,所以也不受資本家的掣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製定政策。

 

6,非盈利組織。隨著SPAC的興起,這類組織的募款作用已經大大降低。

 

03

競選經費的用途

 

競選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包括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組織競選造勢活動等等,隻有這樣才能讓選民知道有你這個候選人、了解你主張的是什麽政策,之後才有可能投你的票。而無論是在媒體上進行宣傳、還是直接組織競選活動,都需要大量的錢。支出主要包括:

 

1.競選團隊工資,一個總統候選人需要一個龐大的競選團隊,包括專業人士,顧問和其他工作人員幫著出謀劃策,還得有人給造勢。

 

2.路費和食宿費:因為要在美國到處演講,帶著團隊到處跑到處住。

 

3.廣告費:電視,互聯網,報紙雜誌等等廣告,這裏花的錢是最多的。

 

4.舉辦活動花費:租場地設備、雇傭安保人員等花費。

 

5.小福利:冬天給民眾發點印著標語的雪鏟,下雨天給民眾發印著標語的雨傘,宣傳手冊,團隊的T恤、帽子、徽章、巧克力之類的(義烏指數主要指的是這類支出)。

 

6,總統如果是為了競選使用空軍一號是需要從自己的競選資金中開支的。

 

7,共和黨有2000多名工作人員,分布在100個辦公室,他們每周要敲開100萬扇門進行拉票活動,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04

金錢能夠左右美國政治嗎?

 

金錢在美國大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過去大選中,競選經費多的候選人都進入了白宮,表麵上看錢多者勝出是個基本規律,但是金錢可以左右美國大選嗎?

 

1, 金錢不是決定大選勝負的唯一因素。充足的財力支持是贏得大選的重要物資保障,但不是唯一因素。例如2008年奧巴馬剛開始競選,他隻是一個中產階級,但是他打出“改變”的口號後,讓美國人為之一振,迅速成為吸金機器,所以候選人可以出身寒門,隻要政治理念與大多數選民訴求一致,就能得到支持。

 

因此候選人的政治理念、個人口才、容貌、品行、操守、做派等個人魅力,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是十分重要的。

 

2,信息的透明公開、法律的嚴密細致,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黑金政治。由於美國民眾對於權錢交易的擔憂,和對政客的不信任,使得美國人對政府的監督無以複加。

 

1975年,基於【聯邦選舉法】而成立的聯邦選舉委員會,負責監督選舉經費的使用,在它的官網上,每位候選人及其團隊的資金籌集、來源、花費等信息非常詳盡,上億的資金可以精確到個位數,所有的籌款報告都可以下載提供給公眾查看。還有許多非盈利組織也承擔了監督職責。

 

出於言論自由,法院的判例認定美國公民有權通過捐錢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但是美國國會不斷的出台一係列法律,限製捐款,以避免金錢操縱政治。這就形成了力量平衡與權利製約。

 

美國第一位猶太裔大法官布蘭戴斯說過: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正是在這種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監督和公開透明、詳實的信息披露體製,保證了美國大選沒有走向黑金政治。

 

例如2020年大選,民主黨大金主布隆伯格,為了拉抬拜登在佛羅裏達的選情,自己出錢,為佛州罪犯還清欠款,讓罪犯獲得選舉權,但是遭到佛州法院的調查,罪名是以金錢幹擾大選。

 

3,候選人可以對捐款人進行利益輸送嗎?美國的三權分立決定了總統權力有限,所有政策出台必須經過國會聽證、辯論、投票,稍有不慎就會招致廣泛批評。例如奧巴馬醫保,由於增加了中產階級的負擔,仍然帶來了很多爭議。

 

小布什競選期間接受了石油巨頭的捐款,上台後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表麵上看是為石油企業輸送利益,其實在克林頓時代,參議院就以95票反對,0票讚成通過議案反對【京都議定書】。奧巴馬上台,通過了【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也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因為那涉及到500萬人的失業問題。

 

至於總統上任後的分官許爵,以官職作為回報,也必須經過國會這關,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真正回報募捐大戶的職位,一般多集中在駐外大使上。

 

4,每次大選,美國選民都積極捐款,他們通過捐款來選擇自己中意的領導人和民意代表,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金錢在選舉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它代表的不再是資本家的壟斷利益,而是表達了普通選民成為“民主股東”的願望,籌款本身就是政治動員的過程,能帶動普通民眾投入到這場選舉中去。

 

美國大選的花費主要在廣告上,一般占開銷的55%以上,行政開支占20%,許多競選工作都是誌願者進行的。

 

政客能聽得懂的語言就是選票,所以基層民眾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體製才是美國長治久安的最重要因素,在憲政之下的基層自治,是美國民主政體的基層,美國政治具備的自我修複能力,是保住政體沒有變質的根本原因。

 

競選中,雙方本應將重點放在闡述自己政治理念和施政綱領上,但是往往變成了互相攻擊、抹黑的競選策略,是美國競選政治中最灰暗的一麵。

 

 

05

美國媒體對大選的影響

 

政體候選人要把自己的施政綱領和政治理念傳達到選民心中,必須通過媒體,所以美國媒體在美國政治生活在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媒體被稱為三權之外的第四權,曾經代表著美國民眾的良心。

 

但是美國媒體真的很幹淨嗎?美國媒體控製在誰手中,控製在資本家手中。

 

40年前,90%的美國媒體由50家公司控製,如今美國僅僅維亞康姆、新聞集團、康卡斯特、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代華納和迪士尼6家公司,就控製了美國90%的媒體,掌握了全美的輿論。

 

2016年大選,支持希拉裏的媒體有260家,而支持川普的隻有13家,例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主流媒體全部支持希拉裏,川普被媒體形容成弱智、精神病、反複無常......

 

麵對如此多的Fake news(假新聞),川普隻能靠推特發出聲音,被形容成推特治國,這讓人想起當年我國領導人麵對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局麵,隻能依靠群眾的大字報來發出聲音有點類似。

 

但是為什麽川普在如此險惡的選舉環境下仍能勝選,因為話語權在資本家手中,他們擁有給美國人民“洗腦”的能力,但是投票權還是掌握在美國選民手中,他們擁有最終的決定權。

 

美國資本也不是少數幾個人的,而是控製在一個個利益集團手中的。

 

例如華爾街金融支持全球化,沒有全球化就沒有美元霸權;矽穀代表美國的高科技集團,全球化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還有好萊塢影視,代表美國文化,隻有全球化才能把好萊塢的產品推銷到全世界。

 

在資本集團裏,華爾街、矽穀、好萊塢是支持民主黨的,因為民主黨支持全球化。

 

但是美國的傳統能源資本與上述利益集團就構成了競爭關係。傳統製造業和現代資本的對立;金融資本與本土產業資本的對立。本土產業資本是逆全球化的,所以他們支持共和黨。

 

跨國集團一般都是靠近沿海地區的,本土產業集團一般都是靠近中部的,所以出現了東、西沿海是藍州(支持民主黨),中部是紅州(支持共和黨)。

 

由於藍州的經濟力量較強大,所以也吸引了許多低收入者,寄生在這些地區,民主黨則通過高福利來吸引這些人的選票。

 

但是除了上述資本集團,還有很多其他的利益集團,比如步槍協會、警察、同性戀、律師、教師、黑人、新移民,還有工會、宗教組織等,這些利益團體都對選舉產生影響。

 

至於許多甚囂塵上的陰謀論文章,那些隻能騙騙沒在美國生活過,沒有深度介入美國政治選舉的旁觀者,而寫那些文章的作者也多是賺取流量的二、三流寫手或網紅。

 

06

選舉就是社會自我修複的過程

 

那麽什麽才是主宰美國大選的最重要力量?金錢、媒體還是其他?

 

最重要的還是美國的國運,當美國開始走向強大時,美國民眾大多數支持全球化,民主黨就能獲得更大的支持,而當民主黨走的太遠,導致美國國力下降時,逆全球化思想就會被美國民眾所接受,共和黨就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現在美國處於衰落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水火不容,美國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裂,這說明美國正處於一個“變局”的十字路口,左派與右派爭鬥不相上下,雙方拉鋸。

 

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從此衰落而一蹶不振了,其實這是民主社會最強大的功能,美國從越戰到現在,經曆過數次衰敗,但是都重新強大起來。

 

政治是利益團體雙方互相妥協與平衡的結果。也是自我療傷,自我修複的過程。

 

美國民眾如何政治捐款

 

 

正如曾幫助共和黨人威廉·麥金利連續贏得1896年和1900年兩屆美國總統選舉的參議員馬克·漢納所說,“兩樣東西對美國政治十分重要:第一是金錢,第二還是金錢。”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總統大選耗資越來越大。

 

01

捐款資格

 

1,自然人: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可以以個人名義向競選人、PAC捐款,捐款金額有限製,每人不得超過2500美元。

 

2,公司:在美國注冊的公司,但是非公民或綠卡的外國人,不能參與捐款,例如公司高管是L1或H1簽證者。外國公司在美國注冊的分公司,前提是母公司不能通過子公司提供政治捐款。

 

3,非營利組織可以參與政治活動,投入的政治活動資金需要繳稅,捐款者的捐款不可以抵稅。但是不需要公布捐款人的信息。

 

但是527非營利組織NPO捐款者捐款是可以抵稅的。

 

4,政治行動委員會:個人或公司可以成立,此類PAC捐款有金額限製,Super PAC則可以通過宣傳攻勢來表達支持或反對某個競選人,但是不能與競選人及團隊有任何方式的協調。SPAC沒有金額限製。

 

 

02

捐款金額限製

 

因為政治捐款不僅受聯邦法而且受州法約束,所以按捐款對象分為聯邦和州兩個層次。

 

1, 聯邦職位競選人捐款上限:個人2600美元,由於選舉人麵臨初選和普選,所以合計可以捐款5200美元,個人當年捐款總數不能超過48600美元。

 

2,公司,公司的PAC隻能從公司的管理人員和股票持有人及其家屬中募款,PAC隻能給單個競選人2600X2=5200美元。個人可以向PAC捐款5000美元。

 

SPAC不能直接向競選人捐款,屬於言論自由原則,不受金額限製。

 

03

華人如何捐款

 

華人要想深度參與美國政治,必須學會建立募款機製。

 

1, 成立一個普通的PAC,可以直接給競選人捐款(注冊成527非營利組織,可以使捐款人免稅),然後就可以吸收成員的捐款,並且將募集到的款項直接捐給自己支持的競選人,聯邦層麵,個人可向PAC每年捐5000美元。

 

2,如果資金來源充裕,可以另外成立一個SPAC(注冊成527非營利組織,可以免稅),然後自己決定如何發動宣傳攻勢,以試圖影響大選,這樣可以保持自己團體的獨立性,又可以在美國兩黨政治中成為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3, 如果有個別大的捐款者不願意暴露身份,可以成立SPAC,注冊成501類非營利組織(要繳稅,但是可以不公開捐款者身份)。

 

華裔也可以直接向自己認同的政黨捐款,例如共和黨的小額捐款網站:

tmagac.winred.com

 

04

華裔要珍惜手中的選票

 

華人在美國飽受歧視,表麵上看民主黨是保護少數族裔的,但是仔細分析,華裔所遭受的歧視主要來自非裔和民主黨左翼,尤其在子女上學方麵受到許多不公正的對待。

 

在左右翼激烈爭鬥的這次大選中,華裔一定要認清敵我,分清是非,由於華裔自身力量的薄弱,所以必須尋找自己的同盟力量,依靠同盟力量獲得最大利益。

 

華裔大多數都是奉公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都期盼著有一個法製和秩序的社會環境,非裔在種族騷亂中打砸搶燒,華裔是直接受害者,但是代表少數族裔的民主黨隻保護非裔利益。

 

加州的華裔人口數量最多,但是在SCA5提案中成了待宰的羔羊,就是因為華裔選擇錯了同盟力量,把選票投給民主黨代表,結果這些華奸在議會中卻把票投給了非裔,而不是投給選了他們的華裔。

 

是該覺醒了,華裔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向自己認同的政黨積極捐款,這才能改變華裔參政議政的能力。

 

綜上

在左右翼激烈爭鬥的這次大選中,華裔一定要認清敵我,分清是非,由於華裔自身力量的薄弱,所以必須尋找自己的同盟力量,依靠同盟力量獲得最大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