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記得周爺-豫才先生說過: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這夏日炎炎,暫時把施爺的豐田駒子撂一邊兒,躲進清涼的小屋裏,叫醒沉睡著的音響,讓它咧著大嘴,就像到村西頭那個大戲台下聽大戲一般,翹著二郎腿,眯西著小青酒,感覺那聲音就像大蒲扇,扇子搖的慢是弦樂,扇子搖的快是管樂,扇子碰到身上,那是打擊樂,丘八們就是如此附庸風雅般的享受交響樂帶來的【夏日風情】。
最早對交響樂的理解還停留在當年躲在江參謀宿舍,關窗閉門偷偷聽封資修的音樂,由於不敢放大聲,隻能靠近留聲機用心來聽,至於哪些是老貝的,哪些是柴老司機的根本不記得了,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瓦格納的交響曲,因為覺得他才配得上坦克、火炮所帶來的震撼,至今那些鐵與血的旋律仍然沉澱在我的心底裏。
一,Bibble & Sip 的泡芙
網友看了【夏日風情】第二篇關於我對俄羅斯音樂的個人理解,覺得有趣,於是讓我聊聊馬六。
啥,馬六?是哪條胡同的,我咋不知道,有啥好聊的?不過丘八遇到秀才,亮出王八盒子,無理也必須說的清。
如果說我聽不懂吧,豈不掉份兒?隻好硬著頭皮,就像當年那個南郭小道士,混進齊宣王的樂隊吹竽一般,不懂裝懂。如果把孔老爺子的原話改一下,意思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亦為知,是知乎?
記得村裏麵以前流行一句話:活學活用,立竿見影,戰爭中學習戰爭。於是立馬命令音響伺候,連續聽了3遍,才明白這馬六就是古斯塔夫.馬勒的a小調第六交響曲。
我聽的是邁克爾.蒂爾遜.托馬斯指揮,由德國科隆廣播交響樂團演奏的版本。馬六一共有四個樂章,演出順序是第1、3、2、4樂章,全長共1小時25分鍾10秒。
第一樂章Allegroenergico,屬於快板a小調。感覺類似【夏日風情】裏弟兄們來到普林斯頓校園一般愉悅和輕鬆。
第一部分以進行曲開場,我的聽覺一下子就逮住了主旋律核心,用簡譜表示是:1do 7xi 6la(我猜的),1 do(高音)作為a小調式的第三級,就像以支撐點為核心的防禦工事,成為支撐整個旋律上行下走的基點(我瞎編的)。
所以兄弟們想重聽該樂章必須抓住這個旋律。1do作為純度,7xi小7度,6la小6度,構成了明顯的下行音階,這就是a 小調式的黯色調,也為馬六的悲愴奠定了Foundation(基礎)。
這個部分前奏為(打拍子)23 44234=22個小節,接著422228=20個小節,接著4 64=14個小節,整個旋律較為明快,關鍵在接下來的22=4個小節,在這裏出現了定音鼓帶出了小提琴和黑管演奏的變調,前2個小節是c大調,後2個小節立馬變成a小調,這是老馬家的特產,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
之後是88=16個小節的慢板,十分舒展的音樂,這一部分是我最喜歡的,就像坐落於51街,靠近8大道那家Bibble & Sip咖啡店,那個泡芙上一片綠色草地和那匹馬,就是著名的草X馬,望著那層撒著綠色抹茶的奶油,如同馬六一般,舔完了還久久回味……
二,馬勒a小調第六交響曲的旋律
下麵我從頭至尾按時間順序把聽到的旋律複盤一遍(第一樂章為主,其餘樂章簡述):
第一樂章Allegroenergico,快板a小調。
演奏開始是弦樂和小鼓帶出前奏。
0分31秒,黑管Solo,小提琴和音;
0分51秒,節奏開始進入進行曲調式,1do 7xi 6la旋律應當可以被耳朵抓住,有點鬼子進村的感覺(5so 6la5so3mi2re 3332 3332 我瞎編的);
1分55秒,音色漸低,定音鼓連續敲擊2個小節(上述老馬家的特產就在這裏)。接下來2個小節進入和緩的旋律,長笛、單簧管、中提琴,還有巴鬆管加入,心情從明快漸漸變得有些黯淡……
2分41秒,小提琴突然響起,悠揚的旋律把情緒帶向本樂章第一次高潮。
3分10秒,單簧管Solo,長號加入哄抬氣氛;
3分58秒,大鈸響起,之後音樂放緩,小提琴慢板,柔和的弦樂把心靈從地麵引向蒼穹,好似教堂裏的洗禮般聖潔……
4分36秒,定音鼓以極輕的聲音響起,小提琴撥弦和音之後旋律漸強,1do 7xi 6la旋律又明顯出現……
5分07秒,定音鼓帶出管樂……
5分21秒,長號Solo 2個音節之後是弦樂……
6分05秒,1do 7xi 6la又反複出現……
6分32秒,定音鼓再次響起,管樂奏響,小提琴撥弦和聲,引出長笛、英國管、單、雙簧管,悠揚的聲音美妙且無與倫比……小提琴齊奏,把心情高高托起……減緩……單簧管1do 2re 3mi 5so連續3個小節……
8分51秒,弦樂聲又起,感覺就是【夏日風情】中,弟兄們走在普林斯頓校園的草地上,綠草茵茵,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風格映入眼簾……中提琴低8度的和聲悠揚、低沉,非常美(據說這段有牛鈴聲,也就是著名的牛鈴樂段,但我愣是沒聽出來)…….
9分15秒,定音鼓再次響起,巴鬆管齊奏,心情開始有些沮喪、煩躁…….漸漸的管、弦樂開始對撞……
10分17秒,木琴的加入,把音色變得有些木訥,好似有罪的心靈開始懺悔……6la 7xi 6la 5so6la(沒聽清,好像是這個旋律),似乎把心靈吊起來拷問……
11分41秒,單簧管Solo,風琴、長笛、圓號、薩克斯管加入,小提琴慢板揉弦……巴鬆管Solo 2個小節之後黑管、圓號加入……
13分48秒,小提琴Solo,太美了(我的最愛),跟我們村戲班子那把二胡的聲音差不多(哈哈)……薩克斯Solo……圓號加入……
14分55秒,樂聲停滯2個小節(大提琴在彈弦)有點像DF-21發射後短暫的寂寞……
15分14秒,1do7xi 6la 熟悉的旋律連續3個小節……
16分11秒,鈸響起,又一次進入高潮。
17分37秒,定音鼓又一次響起,帶出管樂,長笛、單、雙黃管演奏較為輕盈的音色,小提琴撥弦,顯得輕鬆與跳躍,心靈獲得釋放……就像被局子裏大爺教育一番後,解開手銬無罪釋放時的感覺一樣一樣。
19分23秒,大、中提琴加上巴鬆管,組成a小調下行8度和聲部分(我瞎猜的)非常美……溫柔的想睡覺……
20分05秒,長號演奏,1do 7xi 6la又一次出現……
22分17秒,大鼓、圓號5so 6la 7xi 1do……1do 7xi 6la 旋律不斷出現……減緩……
22分15秒,2re 1do 6la連續6個小節……
23分35秒,音樂嘎然而止。第一樂章結束。
第三樂章,Andante moderato(中庸的行板),E?大調
23分48秒,作為整部交響曲唯一的慢樂章,一開始就是定音鼓和管弦樂把氣氛烘托起來,顯得有些粗暴,但是很快安靜下來,在首席小提琴手引領下,旋律變得緩慢、柔和。
29分46秒進入第一次高潮。
31分33秒單簧管Solo,接著黑管、長笛、小號分別引領弦樂……旋律開始變得有些激昂,感覺就像【夏日風情】描寫的豐田駒子在276號公路狂奔......
37分18秒,旋律漸緩......噗呲,莫名的結束了……
這個樂章總長13分30秒。
第二樂章,Scherzo(諧謔曲),Wuchtig,a小調
37分27秒開始,小提琴合奏,緩慢舒展,黑管Solo…….感覺旋律反複出現5so 4fa 3mi 2re和聲小調……小提琴主導了旋律的變化,悠揚、緩慢、柔美……
開始部分很美,2232 32114=20個小節,1 6=7個小節,224 2112=14個小節,柔和的音色把情緒帶入花園,好似【夏日風情】描寫的,到了蘭開斯特美麗的小鎮,祥和、安靜,好似人間天堂般。
44分40秒,鼓聲響起,管弦樂齊奏……5so 4fa 3mi 2re 的旋律又出現,雙簧管低沉的音部有些令人不安,開始感覺有些陰冷……
49分13秒,情緒突然亢奮,5so 2re 2re 5so 3mi 3mi 5so 4fa 3mi 2re連續出現的旋律(我瞎猜的)……
53分47秒,節奏開始放緩……結束。
我很喜歡這個樂章的中、前部。這個樂章總長15分56秒。
第四樂章,Finale(終曲)
54分03秒開始,一下就進入高潮,好似被命運之神追趕,狂奔在荒涼的山野。
54分27秒,定音鼓響起,大號低音催促著,黑管Solo連續2個小節,圓號Solo,感覺是命運在掙紮……黑管Solo帶著圓號、長號……巴鬆管Solo……弦樂的弓在琴弦上震顫……黑管(好像是)Solo……似乎在墳地的感覺……
1時06分55秒,大木錘響起,這是特別的樂器,人類受到第一次重擊……
1時08分40秒,定音鼓牽引著管弦樂把聲部推向高潮……1do 7xi 6la又一次出現。
1時11分33秒,大木棰第二次響起……旋律開始放緩,感覺像當年打著手電筒看托爾斯泰的【複活】,心靈在文字和音符堆成的崇山峻嶺中攀爬,筋疲力盡,滿身是血,回頭是懸崖,抬頭是峭壁,沒有選擇,隻能咬牙繼續攀登……
1時15分20秒,首席小提琴Solo,顫抖的弓使得音色顯得有些哽咽……圓號Solo……豎琴、黑管Solo……
1時19分10秒,旋律近似瘋狂,感覺暴風雪來襲,渾身的雞皮疙瘩大概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起來……
1時24分49秒,定音鼓連續3個小節。
1時24分58秒,弦樂撥弦發出低沉、顫抖、甚至痛苦的呻吟……音樂終止,這個樂章總長30分55秒。
樂譜應當有三次大木棰敲擊聲,但是我隻聽到兩次,不知是我的聽覺錯亂了,還是最後一擊放棄了,給人類一次再生的機會?
感覺馬六的第一樂章比較中規中矩,前麵說過第2節那個定音鼓後的慢板,就像我們這次進了普林斯頓大學校園,看過那兩隻青銅老虎後,映入眼簾的全是靜謐、舒適的維多利亞式風景。
第三樂章比較詭異,很亂,尤其是第3部分小號突然停滯後那段木琴,接下來低沉的樂聲,感覺就是我們在276公路上,潘哥突然要出恭,好不容易找到休息站,潘哥鬆了一口氣說:總算找到組織了......然後噗呲一聲......音樂莫名的結束了。
第二樂章總體節奏比較平緩,細雨清風般的和弦,讓我突然想到【兄弟連】在老連長理查德.溫斯特率領下,來到阿爾卑斯山脈,在風景如畫的奧地利湖邊遊泳那段。又似乎像那天施爺駕著他那匹豐田駒子,從276公路來到了美麗的蘭開斯特,遇到熊氏夫婦。降B調單簧管+巴鬆+低音提琴=三碗濁酒一般的溫馨。
第四樂章其實是馬六的主題核心部分,也就是悲劇的結尾,音域變化太大了,從一開始的龍卷風火箭炮轟鳴到海瑪斯的精準射擊,管樂和弦樂交互撞擊,就像DF-15B導彈穿越海峽上空那種呼嘯聲,直到那個大錘連續兩次槌擊後,銅管把樂曲帶入a小調,最後大、小提琴用撥弦的方式把聽眾的情緒往地獄拽。我估計雞皮疙瘩就是這個時候掉地上的。
胡侃一通,因為我根本就是一個樂盲,樂理老白,以上全是瞎猜胡編亂謅的,哈哈,回答完畢。
夏日,在家讀一本書或欣賞一首交響樂也是消暑的一種方式。